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1644年波雅尔科夫最早来到黑龙江地方,接着哈巴罗夫于1650年远征到这一地区;但在此之前,这个黑龙江地方是属于谁的领土呢?根据大清《实录》,太祖首先征讨了萨哈连部;接着太宗征讨了黑龙江及东海地方的索伦、萨哈尔察、虎尔哈、兀扎拉等部。根据这些部族一向向太宗、世祖进贡的事实,无论谁都会认为,这里当然属于清帝国的领土。  相似文献   

2.
序言明末清初之际,在野人女真的东海三部中,有一个虎尔哈部,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与此同时,黑龙江城附近也有一个虎尔哈部。这个虎尔哈部与东海虎尔哈部有着怎样的关系,却尚未有人做过深入的研究。早在清朝末年,何秋涛在其所著《朔方备乘》中,曾作过“与东海之呼尔哈部族同而地域异也”这样极其常识性的解释。可是近年,岛田好在《清初萨哈连部考》中,却提出了如下反对意见:“此虎尔哈部与松花江流域之虎尔哈同名、异地、异族,彼为高尔特,此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口最少的民族黑龙江省东北部与苏联接壤的地区,有一块突出的尖角,这里是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的地方,人们称它“三江平原”。这块地方包括富锦、密山、虎林,饶河、抚远等县。我国赫哲族就分布在这几县的沿江一带,主要集居在抚远,饶河两县。赫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民族,根据1953年人口调查统计,一共只有四百五十人。史籍上有关赫哲族的记载据说,赫哲族是隋唐时代黑水靺鞨的后裔,在汉文历史书籍里,有“黑哲”,“黑津”,“黑真”、“额登”等不同的写法,但都和“赫哲”的发音相同或相近,他们早就居住在东北莽原上,远在隋唐或者更早的年代里,就和中原汉族有了往来。大约在明朝初期,又进一步增加了和汉族的联系。清朝初年,松花江的赫哲人属于呼文哈部,乌苏里江的属渥集部,黑龙江的属萨哈连部。十九世纪末叶,清廷把他  相似文献   

4.
雅库特人     
雅库特人西伯利亚南部的居民。自称“萨哈人”。约32.8万人(1979),主要分布在原苏联贝加尔湖东南的雅库特自治共和国,部分散居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北部埃文基和基梅尔民族区,以及马加丹、库贾岛黑龙江流域。属蒙古人种西伯利亚类型。使用雅库特语,内分多种方...  相似文献   

5.
如果把语言学特征作为对部落成分进行分类的根据,那么,黑龙江沿岸地区(阿穆尔州、滨海州和萨哈林州)土著居民便自然地划分为三个完全不同的类群:1)分布在整个沿岸地区、操通古斯-满语各种方言的通古斯部族群;2)单独的吉利亚克部落,其语言与西伯利亚各民族的语言完全不同,在结构上同美洲诸语言最为相近;3)同样单独存在的阿伊努部落,该部落所操语言不仅完全不同于西伯利亚诸语言,而且与美洲印第安人诸语言也毫无共同之处,在该语言的结构中,保留了明显的单音节特点。  相似文献   

6.
继《伊斯兰教历史百问》、《伊斯兰教文化百问》、《伊斯兰教思想历程》、《伊斯兰教艺术百问》、《伊斯兰教典籍百问》、《伊斯兰教礼仪百问》、《伊斯兰教哲学百问》由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之后,我们又欣获冯今源先生与陈广元、铁国玺两位阿匐合著的《古兰经百问》。至此,伊斯兰教系列丛书全部出齐,可谓华章泉涌,佳著连部。捧读之余,几生感慨。《古兰经》是伊斯兰教信仰和教义的最高纲领、伊斯兰教法的源泉和立法的根本原则、穆斯林社会生活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伊斯兰文化的理论依据。她“把一盘散沙似的阿拉伯人鼓铸成一个坚强的民族。…  相似文献   

7.
朝克 《世界民族》2000,(3):59-61
满 -通古斯诸语包括的语言有女真语、满语、锡伯语、赫哲语、鄂伦春语、鄂温克语、埃文克语、埃文语、涅吉达尔语、那乃语 (戈尔德语 )、乌德盖语、乌尔奇语、奥罗奇语、奥罗克语等。在我国境内 ,满 -通古斯诸民族主要居住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等省区 ,约 10 0 3 .15万人 (1990年 )。在俄罗斯 ,满 -通古斯诸民族主要分布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埃文克自治专区、雅库特自治共和国、布利亚特自治共和国、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萨哈林州、堪察加州、马加丹州等地 ,现有人口约 7.6万人。另外 ,在蒙古国巴尔虎地区有 12 0…  相似文献   

8.
雅库特人     
又称萨哈人,西伯利亚主要民族。17世纪时,住在勒拿河中游一块划定的地方。人口约30多万,今天是雅库特自治共和国的主要居民,使用一种突厥语,该族自称萨哈语。雅库特人显然是来自贝加尔湖地区的移民同勒拿河流域土著居民的混血后裔,这些土著大概主要是埃文克人,对雅库特文化多有贡献。雅库特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捕鱼居于次要地位。现在,南方雅库特人转而从事农业,而北部的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鄂伦春族》《黑龙江鄂伦春族》是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黑龙江省民族研究学会副理事长韩有峰先生撰写的一部专著。《黑龙江鄂伦春族》是“黑龙江流域民族历史与文化丛书”中的一部,是全面研究和介绍黑龙江省鄂伦春族的一本  相似文献   

10.
本刊主编舒景祥在《黑龙江民族丛刊》第二次北京地区读者、作者座谈会上的汇报讲话在《黑龙江民族丛刊》创刊十周年之际,能够在北京邀请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会,我们深感荣幸。谨让我代表黑龙江省民委、《黑龙江民族丛刊》编辑部向大家表示由衷地谢意。这次座谈会...  相似文献   

11.
这里说的黑龙江流域,若按现在苏联的行政区划而言,是阿穆尔地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区,以中国一侧的佛山为界,分为上游和下游。这里北起有小兴安岭山脉濒临江边,十七世纪的俄国人把它叫做卡缅(岩山)。清朝初期的记载,也以这个地方作为界线,把上游叫做黑龙江地方,把下游叫做东海地方。它还是清朝黑龙江将军和吉林将军用以划分管辖区域的界线。  相似文献   

12.
在《黑龙江民族丛刊》创刊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995年7月18日)舒景祥在《黑龙江民族丛刊》创刊10周年之际,能够邀请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会,我们深感荣幸。我代表黑龙江省民委、省民族研究所和《黑龙江民族丛刊》编辑部向大家表示由衷地谢意。下...  相似文献   

13.
今年5月5日,是《黑龙江民族丛刊》创刊5周年的纪念日,我代表《黑龙江民族丛刊》编委会,向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同行汇报一下5年来的办刊情况和今后的设想。 5年来,在省新闻出版局的指导下,在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的领导下,由省民族研究所主办的《黑龙江民族丛刊》经过编辑部全体同志的辛勤工作,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相似文献   

14.
简讯     
《黑龙江民族丛刊》荣获第二届北方优秀期刊奖为总结和展示北方各省(市、自治区)期刊出版业的成就,进一步实施精品期刊出版战略,山西、天津、内蒙古、辽宁、北京、甘肃、宁夏、吉林、河北、黑龙江十省(市、自治区)的新闻出版局组成了北方期刊奖评选委员会,于2007年2月在哈尔滨进行了第二届北方优秀期刊的评选活动。在此次评选活动中,《黑龙江民族丛刊》荣获第二届北方优秀期刊奖。《黑龙江民族丛刊》全文转载量在社科总论类报刊中排名第三位据《光明日报》2007年3月5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公布了2006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民族志》是《黑龙江省志》的一个分志。依据黑龙江省志编审委员会的指示精神,结合我省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特制定《黑龙江省志·民族志》的编修方案。 一、编写民族志的意义与指导思想 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边疆省份。全省主要有满、朝鲜、回、蒙古、达斡尔、锡伯、鄂伦春、赫哲、鄂温克、柯尔克孜等十个少数民族,人口达160余万。少数民族在我省的历史悠久,从很早以前就劳动生息繁衍在黑龙江的广大地区,但在旧的志书中从来没有专  相似文献   

16.
突出风格特点依靠作者读者努力办好《黑龙江民族丛刊》舒景祥今天我们召开的这次座谈会,是《黑龙江民族丛刊》(以下简称《丛刊》)继1994年在北京地区召开读者、作者座谈会以来的又一次聚会。在此,我代表《丛刊》的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民委、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民族研究...  相似文献   

17.
民族素质问题,近几年才引起学术界个别学者的重视,并开始着手研究。金炳镐先生在《黑龙江民族丛刊》1987年第2期发表了《民族理论学科发展问题浅见》一文,首次提出应把民族素质作为民族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谈到民族理论学科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时提出:“把民族作为一个历史的、能动的物质因素,放在发展着的社会环境中加以系统的、多层次的研究,揭示民族自身的基本特征和属性,揭示民族内部基本结构和民族的基本素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民族丛刊》内蒙古地区读者、作者座谈会综述毅松,何天明《黑龙江民族丛刊》(以下简称《丛刊》)内蒙古地区读者、作者座谈会,1998年ll月19日在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召开。受《丛刊》编辑部的委托,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毅松副研究员、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锡伯族》《黑龙江锡伯族》一书是系统研究黑龙江锡伯族的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作者吴克尧副研究员对历史上锡伯族的屡次迁徙作了梳理,该书是作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之一。对于嫩江中下游的锡伯先民城址,作者明确考证它们是辽代黄头室韦所筑之城,填补了东北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一个空白。作者进一步论证了锡伯绰尔城不是学术界常年标注的泰米塔子城(绰尔城),因而纠正了学术界多年来的误解。《黑龙汀锡伯族》于2002年4月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全书17万字。《黑龙江蒙古族》《黑龙江蒙古族》是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白晓清撰…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民族丛刊》中南地区读者、作者、编者座谈会纪要杨广恩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少民族类期刊被异化的今天,如何在坚持办刊方针的前提下谋求进一步的发展,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富于挑战性的课题。《黑龙江民族丛刊》(以下简称《丛刊》)编辑部为了发挥各地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