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目前,信息化成为工业化之后最具潜力的新生产力的突出代表,信息化发展水平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中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政策背景下,文章对重庆市1997~2006年信息化水平发展状况进行测定,然后建立信息化水平对经济增长贡献模型,并对重庆市信息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基于1999-2007年分地区高等教育劳动力的面板数据,计算分析了高等教育劳动力(接受过大专及以上学历教育的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递增趋势,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贡献率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力资本积累效应的逐步显现,高等教育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将会越来越大,高等教育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资本、劳动、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不同的关系,从而使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价值。有价值的经济增长才能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对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可以了解经济增长的实质和特征,发现经济增长中...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为依据,基于陕西省交通运输业和经济发展数据,分析了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与陕西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陕西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性。实证分析表明:交通运输业与地区经济之间存在极强的相关性;交通运输业是地区经济增长的成因,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能给地区经济的增长带来显著的推动作用;铁路运输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性最大,航空运输贡献性最小;交通运输业的改革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正向影响,但加剧了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5.
根据经济学原理,人们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考察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时期,"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明显差别.在多数时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投资和出口,是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当前的四川,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明显大于消费,消费如何才能取代投资成为"驾辕之马"?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我国1997~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门限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对外开放程度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否相同。结果表明: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当对外开放程度小于0.134时,对外开放程度每提高1%,经济增长提高1.89%;对外开放程度处于0.134~0.566之间时,对外开放程度提高1%,经济增长提高0.832%;对外开放程度大于0.566时,对外开放程度每提高1%,经济增长仅提高0.27%,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对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测算了2000-2015年期间高等教育对江西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并将其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实证检验高等教育对江西经济长、短期增长效应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江西省高等教育资源流失现象严重,高等教育对江西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仅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更不稳定.研究发现:发展高等教育对江西经济发展的长期增长效应尚不明显,但它通过拉动消费、提高固定资产投资而促进江西经济的短期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原因;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与短期动态关系,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中,高等教育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都具有正向作用,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但远低于物质资本投入与劳动投入时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对此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Lucas(1988)的基础上,引入教育的阶段性特征,构造了包含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内生增长模型,并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探讨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教育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教育类似出口的思想,借鉴Feder两部门模型的思路,运用1999-2005年全国各省区面板数据(Panel Date)测算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以及高等教育对其他生产部门的外溢效应,两者均呈现由东向中西部地区逐步递减的梯次分布.  相似文献   

11.
重庆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灰色关联理论的数学模型对重庆市改革开放以来GDP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实证检验表明,重庆市产业结构的变化符合配弟一克拉克趋势,并对经济增长影响巨大;第二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始终较大的,第一产业的贡献逐年降低,第三产业的影响超过第一产业,并且呈现上升趋势;与发达省份相比,重庆产业结构矛盾较为突出,急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是缩小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关键性因素,文章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研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且人力资本外部性显著。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企业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从索洛到丹尼森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远比要素投入的增长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大。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的定量测算来分析企业技术进步在全省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国家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我国2005-2013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信息经济指数面板数据,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收敛性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我国省际经济增长质量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网络社会对我国东西部信息经济发展贡献的差异较大,对西部的贡献稍大于东部;在控制地区差异的条件下,网络社会指数会促使我国各省市区的信息经济以1.26%的速度收敛.因此,应进一步缩小三大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距;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进而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差距,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集聚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源泉,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运用2005—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高等教育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高等教育集聚不仅促进本省经济高质量增长,而且对邻近省份也产生正向溢出效应,但对中部地区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在控制变量中,人力资本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和开放程度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城镇化率和产业结构对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则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剧了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使经济增长受能源约束的影响日益突出。在对生产函数一般性设定的基础上,推导了能源约束对经济增长阻尼效应的测算公式;通过建立扩展的C-D生产函数和CES生产函数模型,运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方法对生产函数进行估计,实证检验重庆市1978—2011年能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阻尼效应。研究发现:在C-D和CES生产函数中,能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阻尼系数分别高达5.06%和4.53%,阻尼效应非常显著,证实了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的强依赖性。为此,从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开发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实现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深刻剖析“十一五”以来江苏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特征,并与国际国内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以新古典经济增长源泉理论、卢卡斯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为依据,首次运用21年时间序列,建立人力资本、科技、能源效率、城市化、产业结构全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多元回归扩展模型,对经济增长进行核算,指出转型升级的制约因子,并提出增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内生变动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祥 《统计教育》2000,(6):33-3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实证分析,说明技术进步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情况。  相似文献   

19.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增强科技、经济竞争力,提高综合实力的主要措施。以现代产业理论和统计理论为依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陕西省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陕西省经济发展环境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实证结论表明:陕西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而经济发展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直接影响了高技术产业的迅猛增长。因此,为陕西省高技术产业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完善高技术产业发展机制,乃陕西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鉴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动荡将加剧,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降低。我国经济的增长应主要通过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关键在于启动农村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