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进入21世纪,艾滋病问题已越来越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的问题.从患者群体预期寿命的缩短、医疗保健系统负担的剧增、孤儿数量的不断增长这几个角度看,艾滋病已对世界上一些地区的发展构成巨大的威胁.目前艾滋病是人类,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要面对的三大世界性威胁(艾滋病、饮用水短缺、耕地面积缩小)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艾滋病防治的伦理难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易雄 《中州学刊》2007,(5):129-133
艾滋病防治的伦理难题主要包括资源的分配不公、预防H IV/AIDS的措施与传统伦理观冲突、性伴通知的失范和治疗的标准化与公正性难以实现。解决这些伦理难题需坚持尊重宽容、有利无害、公平公正、互帮互助和注重弱势群体的原则,加强医务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建立完善的艾滋病防治规范和组织机构,贯彻落实好中国正式启动的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方案,开展人群干预,在全社会形成控制艾滋病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对社会造成很大威胁的疾病。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以社区为依托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有着其他组织无法比拟的资源与情感优势,其优势有利于社区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邢剑鸿 《兰州学刊》2008,(Z1):76-79
新疆是我国艾滋病流的高发区,而首府乌鲁木齐和伊宁市则是此种流行病的重点区域之一。同时,新疆也是全国流动人口的主要目的地之一。由于在疆的农民工以外省流入为主,并主要在上述两地务工较多。农民工的流动性极大,农民工对艾滋病的认知和行为对于预防艾滋病的扩散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很有必要对在疆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展开调查。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患者的社区支持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向德平  陈琦 《学术论坛》2004,(3):141-144
社区支持在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运用社会学的社会支持理论,分析社区支持在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控制艾滋病传播等方面的作用,提出了构建艾滋病患者社区支持网络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防治领域NGO的发展及相关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括了我国近年来艾滋病防治领域NGO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其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进一步探讨现行法律政策环境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培育发展防艾公益服务机构、构建艾滋病防治领域公共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疆艾滋病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针对新疆艾滋病问题,从防治艾滋病的紧迫性、新疆防治艾滋病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防治艾滋病的对策及建议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引论艾滋病成为全球性疾病以后 ,社会态度发生了变化。20世纪80年代 ,说起这个话题时人们自然会想到艾滋病传播中的“高危”人群 :同性恋者、海地人和血友病患者。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这个戳记有危险 :它延误了应对普通民众采取的行动(BaileyandMann,1988)。10年前 ,人们对艾滋病患者充满恐惧和敌意 ;今天他们却唤起人们的同情 ,让人产生休戚相关的感觉。不论个人还是政府 ,对艾滋病一开始常是否认其存在 ,而现在人们头脑更加清晰 ,对之有了更多的理解。但是如果不充分了解HIV(艾滋病病毒)阳性、医学因素、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云南、广西、新疆、四川等省的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区已经成为艾滋病高发区,少数民族人群的艾滋病感染率远远高于汉族。艾滋病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流行渐呈爆发趋势。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将使这些民族地区的发展陷入严重危机。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多元多态,相互间的差异很大。而且,随着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不同阶层的人表现出来的行为差异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艾滋病防治必须兼顾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中的各种行为主体,针对不同人群的社会文化基础和行为特点,探索并实施多样化的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救治具有深刻的伦理性,对艾滋病救治的关注,理应纳入到生命伦理的视角。本文在分析论述生命神圣观、生命质量观、生命价值观、医学人道观的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从这四个维度分别对艾滋病救治的2伦理基础进行了进一步地论证。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援引广阔真实背景下的论据,从医学人类学和社会医学视角出发,论证和归纳了人口流动与艾滋病传播之间至少存在三种关系:第一,同源性,即被相似甚至相同的社会张力和社会结构驱动;第二,直接相互作用,即人口流动过程中的宏观、中观、微观因素会增加具体情境的艾滋病风险、社会易感性和脆弱性;第三,更微妙的间接相互影响与联系,即二者相互交织产生的一系列社会效应分别反作用于艾滋病防治与人口流动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一个人类学个案研究,它以女性性服务者的经历为切入点,在分析女性性服务者人群的文化特点的同时,通过解读“高危人群”、“艾滋病”与“安全套”的文化意义,从微观层面考察她们作为艾滋病预防的主体,怎样建构关于艾滋病的知识,怎样看待自己的“高危人群”身份,怎样在具体的环境中选择符合自己利益的行为方式。本文认为,艾滋病防治干预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到性服务者的这种主体性,让她们积极投入到改变自身处境的行动中去,才能使干预工作进一步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教育是全球各国用来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公器,它能传播健康的生活知识。现有的艾滋病教育研究虽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研究仍缺乏系统性的思考。本文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整体构建全民预防艾滋病教育体系的构思,并详述了整体构建全民预防艾滋病教育体系的思路、方法、步骤以及全民预防艾滋病教育体系的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14.
TRIPS协议修改对中国艾滋病药品可及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公共健康危机,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WTO理事会先后通过了《TRIPS公共健康宣言》、《实施〈多哈宣言〉第6段的决议》,并批准了TRIPS理事会关于对TRIPS进行修改的报告。中国面临艾滋病引发的公共健康危机,应通过完善相关立法、设计科学的专利授权标准和强制许可制度、进一步明确规定药品专利的权利用尽原则以及提高国内制药企业的研发能力等措施,解决艾滋病药品可及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庞海红 《学术探索》2008,29(1):50-53
艾滋病是超级癌症,自1981年流行以来,迄今为止已夺去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云南是全国艾滋病的重灾区,艾滋病对云南边疆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国外艾滋病患者人权保障与立法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国、英国等国艾滋病患者人权保障法律制度的立法状况进行分析,国外艾滋病患者相关立法具有以下特征:将反歧视纳入制度设计目的之中,公共卫生立法体现人权制度,等等。由此,我国与艾滋病相关的立法应该汲取经验,完善宪法内容,加强反歧视立法,制定艾滋病专门法律。  相似文献   

17.
自艾滋病在我国流行开来,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直面这一现实社会问题,深入田野运用专业知识开展不同形式的田野调查研究。本文拟对社会组织参与防治艾滋病、艾滋病感染者的主体性、适应性以及社会支持系统、艾滋病高危群体亚文化等三个方面的新近田野调查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以期达到梳理这些调查研究成果,并讨论后续艾滋病田野调查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谣言的社会渊源:道德恐慌与信任危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景军 《社会科学》2006,(8):5-17
2001—2005年间,中国几个大城市都流传过艾滋针刺的谣言,造成一定的社会恐慌,这一恐慌带有明显的“集体道德恐慌”色彩,部分新闻媒体持有所谓艾滋病患者一定会报复社会的观点,在公共舆论中营造了一种敌视艾滋病感染者的声音,这是形成公众轻率相信艾滋针刺谣言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些谣言所导致恐慌的社会渊源也可以追溯到文革之后中国进入转型社会之际特有的人际信任不稳定状态,即“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19.
着重探讨了马克·波斯特理论产生的社会批判立场、研究问题的后结构主义语言论视角及其后现代文化是去稳定化、去中心化文化的理论主张 ,进而以电视广告、数据库和电子书写为例论述了其对当下大众文化分析的合理性 ,文章最后分析了这一理论对中国当代文化研究的借鉴与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