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东权力格局转换对阿以和平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冷战结束后,以色列维持了在中东政治和阿以和平进程中的强势地位,这种地位是冷战后美国在中东独霸地位的单极格局所决定的。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与伊拉克和阿富汗问题久拖不决消耗了美国霸权赖以生存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奥巴马政府不得不调整政策,转而在阿以之间寻求更加平衡的中东政策,以色列自"9·11"以来的战略优势期恐将终结。随着中东格局由美国单极独霸格局向美、欧、俄、中、印以及伊朗、以色列、沙特、埃及、土耳其等地区大国构成的多元权力格局的演化,政治优势开始向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倾斜。在此背景下,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需转换安全观念,争取在联合国决议的基础上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阿以和平进程,实现中东持久和平。  相似文献   

2.
伊拉克战后,中东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美国全球和中东战略的调整对阿以冲突的基本格局带来巨大冲击.作为中东热点的阿以问题面临新的地区和国际环境.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的出台,给中东国家带来巨大压力.阿拉伯国家面临内忧外患,对阿以冲突的关注减弱,而阿以问题对地区和国际局势的影响也趋于下降.作为阿以冲突核心的巴以和谈前景并不乐观,全面的阿以和平前景既取决于双方的和平诚意及战略调整的长期效果,也取决于国际社会在何种程度上认同并参与中东和平进程的行动.  相似文献   

3.
伊拉克战后,中东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美国全球和中东战略的调整对阿以冲突的基本格局带来巨大冲击.作为中东热点的阿以问题面临新的地区和国际环境.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的出台,给中东国家带来巨大压力.阿拉伯国家面临内忧外患,对阿以冲突的关注减弱,而阿以问题对地区和国际局势的影响也趋于下降.作为阿以冲突核心的巴以和谈前景并不乐观,全面的阿以和平前景既取决于双方的和平诚意及战略调整的长期效果,也取决于国际社会在何种程度上认同并参与中东和平进程的行动.  相似文献   

4.
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是美国试图建立美国控制下的单极世界的第一场战争.美国在取得战争的胜利后,将在中东建立美国主导下的中东格局,并加紧实施其全球战略.中东政治力量在战后纷纷重组,尤以伊朗的海湾安全战略和以色列的中东超级大国地位确立最为典型.美国主导下的中东虽不会发生大的战争,但中东依旧是动荡之源,未来走势充满变数.  相似文献   

5.
伊拉克战争后的中东战略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是美国试图建立美国控制下的单极世界的第一场战争.美国在取得战争的胜利后,将在中东建立美国主导下的中东格局,并加紧实施其全球战略.中东政治力量在战后纷纷重组,尤以伊朗的海湾安全战略和以色列的中东超级大国地位确立最为典型。美国主导下的中东虽不会发生大的战争,但中东依旧是动荡之源,未来走势充满变数.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小布什政府提出了"大中东计划".这份计划是冷战后美国政府特别是小布什政府推行"民主改造中东"系列思想、战略和政策的延伸与整合.尽管在"大中东计划"纷繁复杂的内容中没有特别提及石油问题,但是,其中却明显隐藏着美国冷战结束后一以贯之的中东石油战略意图--旨在通过从根本上解决改变大中东产油国的政治现状,使之最终成为与美国同质的政治体制,从而构建独霸中东石油的机制化霸权.  相似文献   

7.
去年9月28日引发的巴以冲突至今有增无减,导致巴以和平进程搁浅,中东局势陷入混乱.2001年2月,美国又对伊拉克进行空袭,给本已混乱的中东局势乱上加乱.与此同时,阿拉伯与伊斯兰世界却从海湾战争后的分裂状态逐渐走上相互谅解与团结之路,美国与以色列却陷入空前的孤立.中东局势将进一步动荡,发展前景存在变数.中东有关各方正继续调整政策和部署,各种力量将继续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8.
去年9月28日引发的巴以冲突至今有增无减,导致巴以和平进程搁浅,中东局势陷入混乱。2001年2月,美国又对伊拉克进行空袭,给本已混乱的中东局势乱上加乱。与此同时,阿拉伯与伊斯兰世界却从海湾战争后的分裂状态逐渐走上相互谅解与团结之路,美国与以色列却陷入空前的孤立。中东局势将进一步动荡,发展前景存在变数。中东有关各方正继续调整政策和部署,各种力量将继续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9.
苏联解体后,东西方历时半个世纪的冷战时代宣告结束,美苏主宰世界的两极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方面美国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推行强权政治,试图独霸世界;另一方面在地缘政治的基础上,国际间经济贸易合作更趋向区域化和集团化。作为世界热点地区的中东,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历来是西方大国争夺的目标,以致于成为它们相互间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较量的场所。由于长期以来阿以冲突得不到解决,中东地区战乱频仍,因此促进中东和平早日实现,符合中东人民的利益。1991年马德里中东和会后,虽然阿以双方的极端势力竭力阻挠和平计划的实施,甚至发生了以色列总理拉宾被杀事件,但是人们对中东和平前景仍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对阿以和平后,中东以何种面貌展现于世,为世人注目。中东地区的各种势力为此提出了各种构想,绘制了种种蓝图,主要有中东安全体系、地中海沿岸国家经济合作圈、中东伊斯兰体系计划等。其中,中东安全体系被认为是最有希望付诸实施的方案。本文就这一体系的构想,以及有关各方的反应作一浅述。 中东安全体系原是英国全球战略的一部分。1994年和1995年在卡萨布兰卡和阿曼先后召开中东地区经济首脑会议之后,美国出于其全球战略考虑,提出了建立中东安全体系的计划。 自本  相似文献   

10.
后冷战时代核均势下的大国竞争集中在经济较量上,美国误判了新兴大国崛起的本质,未意识到这种挑战是经济上的而非军事上的.美国在全球过度军事干预,与国内经济衰落和金融危机一道,促使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体系急剧走向式微.由于力量衰退,美国被迫实施战略收缩,以大国协作方式维持霸权不坠.中东政策调整是美国全球战略收缩的一个缩影.奥巴马执政后,美国中东政策的可能调整包括:重塑中东均势以减轻战略重负;默认伊朗的中东大国地位,通过接触政策缓和美伊矛盾;接受欧盟、俄罗斯、中国在中东的建设性作用.但美国不会放弃单极霸权宿求,战略收缩只是其权宜之计,因此难以逃脱在全球与中东影响力下降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
后冷战时代核均势下的大国竞争集中在经济较量上,美国误判了新兴大国崛起的本质,未意识到这种挑战是经济上的而非军事上的。美国在全球过度军事干预,与国内经济衰落和金融危机一道,促使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体系急剧走向式微。由于力量衰退,美国被迫实施战略收缩,以大国协作方式维持霸权不坠。中东政策调整是美国全球战略收缩的一个缩影。奥巴马执政后,美国中东政策的可能调整包括:重塑中东均势以减轻战略重负;默认伊朗的中东大国地位,通过接触政策缓和美伊矛盾;接受欧盟、俄罗斯、中国在中东的建设性作用。但美国不会放弃单极霸权宿求,战略收缩只是其权宜之计,因此难以逃脱在全球与中东影响力下降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美国调整了中东政策,但通过扶持和偏袒以色列来制衡阿拉伯世界的基本原则和控制中东地区的战略意图没有变。结果它既没有造就一个安全而稳定的以色列,也没有有效地控制中东地区,其政策目标与实现手段存在着悖论。本文从宗教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包括美国是一个宗教社会,犹太教一基督新教是美国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准则的基础,决定着美国外交的大方向;犹太教的“教族合一”奠定了美国犹太人支持以色列的基础,而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同一性造就了绝大多数美国国民对以色列的强烈认同;美国犹太人与以色列在美国的院外集团联手左右着美国的中东政策等。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美国调整了中东政策,但通过扶持和偏袒以色列来制衡阿拉伯世界的基本原则和控制中东地区的战略意图没有变。结果它既没有造就一个安全而稳定的以色列,也没有有效地控制中东地区,其政策目标与实现手段存在着悖论。本文从宗教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包括美国是一个宗教社会,犹太教一基督新教是美国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准则的基础,决定着美国外交的大方向;犹太教的“教族合一”奠定了美国犹太人支持以色列的基础,而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同一性造就了绝大多数美国国民对以色列的强烈认同;美国犹太人与以色列在美国的院外集团联手左右着美国的中东政策等。  相似文献   

14.
水墨 《阿拉伯世界》2004,(3):9-10,15
2004年2月,美国布什政府提出旨在中东国家推动政治、经济、社会改革的“大中东倡议”(下称倡议),又被外界称为“大中东民主改革计划”,认为是“冷战后最雄心勃勃”的计划。所谓大中东,是指22个阿拉伯国家和土耳其、以色列、阿富汗、巴基斯坦,但主要针对的是阿拉伯国家,将以色列、  相似文献   

15.
中东这块一直是世界“热点”的地区,目前正发生着引人注目的变化。随着苏联解体和冷战的结束,原先美苏两家各支一派,阿以间甚至阿拉伯国家之间不断进行武力冲突的局面已经消失或程度正在减弱。中东的总体形势与冷战后的世界形势一样,也在趋向缓和,阿以通过谈判和平解决相互争端已成定局。中东和会自1991年启动至今3年多了,已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巴以签署加沙和杰里科自治协议;约以正式签订和平条约,约且成为继埃及后第二个正式与以色列解除敌对关系的阿拉伯国家;叙以和黎以谈判也正在进一步深入进行。同时,一些海  相似文献   

16.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特朗普改变了美国历任总统的基本策略,推行了 一系列"以色列优先"的中东政策.特朗普政府"以色列优先"的中东政策主要包含四个方面:持续制造叙利亚内乱,帮助以色列"境外御敌";全面遏制伊朗缓解以色列面临的安全威胁;承认以色列对争议领土享有主权并满足以色列的扩张要求;推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缓和.特朗普政府以维护以色列利益为核心的中东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以色列政治目标的实现,为以色列捍卫自身利益提供了重要的政治资源,但也对中东地区安全局势的发展埋下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大中东民主改造"战略是基于反恐和国家安全的现实主义考虑,而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反美主义则源自现代化与全球化负面影响和美国偏袒以色列的不公正中东政策。在反美主义语境下推进中东民主化进程,必然会遭到阻碍和扭曲。反美主义使中东缺失民主化进程的稳定环境,限制甚至阻止美国进一步推动民主的决心,成为阿拉伯世界威权政府对抗美国民主化压力的制衡手段,甚至还会制约美国"大中东民主改造"战略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大中东民主改造"战略是基于反恐和国家安全的现实主义考虑,而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反美主义则源自现代化与全球化负面影响和美国偏袒以色列的不公正中东政策.在反美主义语境下推进中东民主化进程,必然会遭到阻碍和扭曲.反美主义使中东缺失民主化进程的稳定环境,限制甚至阻止美国进一步推动民主的决心,成为阿拉伯世界威权政府对抗美国民主化压力的制衡手段,甚至还会制约美国"大中东民主改造"战略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小布什政府提出了“大中东计划”。这份计划是冷战后美国政府特别是小布什政府推行“民主改造中东”系列思想、战略和政策的延伸与整合。尽管在“大中东计划”纷繁复杂的内容中没有特别提及石油问题,但是,其中却明显隐藏着美国冷战结束后一以贯之的中东石油战略意图一一旨在通过从根本上解决改变大中东产油国的政治现状,使之最终成为与美国同质的政治体制,从而构建独霸中东石油的机制化霸权。  相似文献   

20.
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对伊拉克的战略重心开始向地区其他国家或域外转移,并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伊拉克作为冷战后美国塑造单极霸权道路上的首个拦路者和挑战者,其所具有的现实启示意义不应以时间的推移而被忽略。一方面,伊拉克是冷战后美国集中践行各类遏制与干涉手段的试验场,在美国持续塑造和护持其单极霸权地位的后期过程中,其构成了美国遏制与干涉其他国家的一个重要参考和经验来源。另一方面,伊拉克为突破美国封锁开展的外交博弈,与美国的霸权塑造形成不对称优势,深刻地影响了该进程的演变。1991~2003年期间的伊拉克构成了一面棱镜,它能从多个维度对冷战后美国塑造单极霸权的进程形成折射,对学界深化理解美国的霸权及后冷战世界格局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