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研究了安徽科技期刊与科技发展的相关性与不协调性,对安徽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与相应科技期刊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加快发展安徽省科技期刊,跟上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科技期刊必须与科技发展相结合,适时进行期刊结构调整;高度重视科技期刊在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科技期刊发展的研究、交流与合作,为科技期刊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集聚社会资源,加快创办新的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2.
陈椽是中国著名茶学家、世界农业科技名人,对安徽茶叶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数十年中,改革茶叶科技,推进安徽名优茶发展,为安徽恢复多种历史名茶、创制一批现代名茶;在教坛与茶区生产第一线,为安徽茶叶科技的持续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几度撰著《安徽茶经》,总结茶叶科技实践,形成茶叶科技理论,赋予《安徽茶经》重要的学术史价值。陈椽为茶叶科技工作者树立了光辉典范,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科技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业科技创新是建设安徽农业强省的重要力量,是构建"和谐安徽"、"美好安徽"的需要。"十二五"时期,安徽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着较好的历史机遇,我省要发挥资源与人才优势,乘势而上,努力开创农业科技创新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安徽具有自主创新的良好科技条件和产业基础.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安徽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安徽省"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出了宏伟的发展目标.实现"十一五"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创新推动的原则.立足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发展方式创新,促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自主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壮大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着力构建政府、社会、企业相结合,生产、科研、教育相结合,研发、中试、市场开发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安徽具有自主创新的良好科技条件和产业基础。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安徽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安徽省“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出了宏伟的发展目标,实现“十一五”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创新推动的原则。立足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发展方式创新,促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自主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壮大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着力构建政府、社会、企业相结合,生产、科研、教育相结合,研发、中试、市场开发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5月28日在中科院第11次院士大会上作报告时指出,中国科学家必须审慎选择科技发展目标,集中有限资源,重点突破,在本世纪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面对新世纪科技的发展,院士们要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做出创新性的科学贡献,学部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将承担“科学思想库”的重要责任。中国现代化建设对科技发展的需求、世界科技发展的态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科技全球化带来的冲击与挑战以及国家科技资源的现实,决定了中国必须根据国际科学技术发展态势和国家需要,慎重选择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认为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走一条以技术创新为依托的新路子.为此,必须加快选择实施对全局有影响的重大项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推动科研组织体系优化,实现科技资源的最佳配置;发挥区域科技优势,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形成具有特色的区域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8.
和自然界生物单元一样,高校也有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态位.地方高校必须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准自己的生态位.安徽农业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走"大别山道路",立足安徽,面向"三农",以特色办学模式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决战全面小康社会 、实现中部崛起的新形势下,地方高校仍需与时俱进,力求在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脱贫攻坚和文化传承上开拓创新,为建设美好安徽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 、科技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9.
区域一体化与安徽发展的关联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和中部崛起对安徽发展的关联影响,并提出以下对策:加速融入长三角与中部伙伴关系构建.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大力推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与全民创业,构建安徽永续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能否适时升级,已经成为关系安徽整个21世纪的经济发展能否跟上全国步伐和经济地位能否提升的关键。安徽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的原因与存在的问题,既有资源禀赋的约束,也有历史问题的影响,更在于政府发展战略的不连续,没有形成自身的优势主导产业,同时还在于创新不足以及利益分享机制的不健全。为了加快安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安徽省必须研究主导产业选择的适用基准,正确选择主导产业,同时还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建立利益协调机制以保证产业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与人的发展作为生态文化研究的焦点问题备受世人关注。科学技术作为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来为自身造福的手段,它必须从根本上与人的发展相一致。这就要求科学技术必须符合人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存在,一方面,科学技术要通过提高人对自然以及自身的认识来促进人的发展;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又要通过对自然与人性的保护和优化来促进人的发展,如此,科学技术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其自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科技传播政策是科技政策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相对完善的科技传播政策体系至少要包括科技公共传播政策、科技传播产业化发展政策、科技传播技术发展政策等基本组成部分。科技传播政策的目标应定位于利用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强化科技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国家科技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对辽宁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选取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发展规模、投入以及产出4个维度建立科技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比较辽宁省科技服务业在全国31个省市中的发展水平,结果表明辽宁省应加大对科技服务业的人才及经费的投入力度,培育科技服务企业及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其市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宏观科技传播研究:体制、政策与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技传播是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大力发展的一项社会事业,科技传播研究不能局限于微观的技术性研究,也要特别关注宏观层面的一些重大现实课题,例如国家科技传播体制、科技传播政策、国家科技传播能力等问题。本文在总结笔者前期研究及学术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有关国家科技传播体制、科技传播政策、国家科技传播能力等概念及相关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在发展科技传播事业的过程中,应建立“一府(政府)两体(国家科技传播体系和科技传播事业的社会援助体系)”的科技传播新体制,建立包括公益性发展政策、产业化发展政策、技术发展政策在内的科技传播政策体系,建立定位于提高国家科技传播能力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对实现公路水路交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公路水路交通的现状,展望了我国到2020年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前景,指出要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解决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必须依靠科技,继续实施“科教兴交”的发展战略,强调“交通服务于社会,科技服务于交通”的科技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非参数的DEA分析方法,使用Malmquist指数计算我国东北三省2002—2014年科技投入的技术效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分析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东北三省13年平均技术效率为0.937,科技投入存在6.3%的资源浪费;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总体增长不快主要是因为资源配置得不到有效优化。应推进建立市场机制,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促进科技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加快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7.
科技理性的迅速膨胀招致科技的伦理异化难题与人的异化困惑。现代科技的异化难题归根到底是"伦理"问题,而不仅仅是科技发展问题。科学技术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物化形式,总体上呈现出"为人"的伦理本性,因此,推进科技"人化"是规避科技"异化"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并发展"人文科技",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定位并发展"绿色科技",搭建沟通互动的科技参与平台并进行有效的制度保障,从而推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发展医学科技事业是江泽民同志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医学科技伦理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必须重视医学科技伦理问题;医学科技的发展必须为人类造福;尊重医学科技工作者的劳动成果,保护知识产权;诚信、求实创新、拼搏奉献、团结协作,这些内容是医学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医学科学研究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政府到2020年的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将科技工作的重点向民生科技转移。通过对成都市城市发展实际需求和成都高校科技研发状况的关系分析,探讨未来成都市民生科技研发中的重点领域选择,认为,目前成都市高校民生科技发展应该选择生态治理环保科技;城镇建设与节能减排科技;人口健康与公共安全科技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在农业步入标准化过程中,农业标准、农业科学和农业技术的关系必须明确。研究认为,农业科学在于发现,农业技术侧重发明,农业标准推动应用;农业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以农业标准为基础,农业标准创新则以农业科技成果和经验为根本;农业科学和技术直接作用于农业标准,农业标准直接推动农业科学和技术发展。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互为支撑和共同进步的内在联系。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农业科技是潜在生产力,农业标准是直接生产力;农业标准通过应用,推动农业发展,农业科技通过农业标准,使其内能的释放可发挥到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