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民主制和贵族共和制著称于世的古希腊、罗马城邦制度是在阻断了王制后发展起来的。这一“民主化”进程与希腊罗马早期国家的权力结构有深刻内在联系 ,城邦中体现原始民主的组织机构———贵族集体议事会和人民大会始终存在。原始民主传统强化了城邦时代公民政治意识的基本理念及价值取向 ,其主要是 :集体治权观念、权利平等观念、城邦公益观念。它们反过来又巩固了城邦民主共和制度  相似文献   

2.
徐勇 《学术月刊》2022,(3):101-109
中国式治理民主概念的提出,是对中国政治内部性演变的概括,是由中国的国家根本性问题与根本性议程所决定的。人类是在不断解决面临问题过程中发展的。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是指国家进程中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为解决根本性问题而设置根本性议程,即为达到一定目标要完成的最为重要的任务。不同国家面临的根本问题及其根本性议程不同,民主形式会不一样。古希腊小国寡民城邦制产生民主制。对于广土众民的领土国家,公共权力的统一性成为国家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以君主制解决统一性成为国家根本性议程。在君主制下,为了长治久安,在治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民主因子,从而使得中国的君主制具有极大韧性。近代以来,国家的统一性受到极大挑战,民主制取代君主制。在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根本性议程。民主是根本性议程应有之义,传统治理民主因子提升为现代治理民主形式。它包括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治国理政的全过程都要体现人民意志;二是人民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治国理政的全过程之中,依法行使人民民主权利。国家根本性议程决定了中国不会,也不能采用通过选举实现政党轮替的西方民主形式。  相似文献   

3.
以本体论为核心的纯粹哲学与城邦民主制是古希腊人创造的两大文明奇迹,中国古代文明中民主的缺位是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的不解之谜。仅从物质的原因和经济关系的角度不足以说明其原因。从比较文化学和现象学方法的角度,我认为思维方式影响人们的制度创建,古希腊城邦民主制产生的重要原因在于用本体论思维"看世界",确立了"人人平等"这一民主制的基本前提;中国古代民主缺位的主要原因是,在传统的悟性直观思维视域中,找不到任何人人平等的"物象",因而无法升华出"民主政治"的主观意象和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4.
民主政治:近代中国人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人类社会第一次用民主这个词表达“人民的统治”的政治形式开始,不知有多少人在努力地追求民主,实践民主,完善民主。马克思曾在批判黑格尔哲学所极力推崇的君主制中,充满激情地赞扬了民主政治:“民主制是君主制的真理,君主制却不是民主制的真理。”“民主制是国...  相似文献   

5.
陶片放逐制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对陶片放逐制的创立、程序及其发展过程作了浅显的分析。本文认为:克里斯蒂尼创立陶片放逐制的目的,是将其作为保护民主制的工具;它的运作程序处处体现出民主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陶片放逐制发生异化,个人操纵的痕迹越来越明显,制度本身的民主精神遭到践踏,致使雅典人不再使用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6.
几世纪以来,合法性(legitimacy)一直是政治思想的关键概念。柏拉图的正义论即是以合法性为依据。亚里士多德对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政体的区分也是基于合法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制的理论与实践高放一、列宁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民主制”在学习和研究列宁思想遗产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再没有比社会主义民主制更加重要的问题了。这是因为:第一,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有不少人认为那是由于苏联东欧国家长期坚持列宁式的...  相似文献   

8.
<正>民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理念和不懈追求。作为一种理念,民主(Demokratia)一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著作《历史》中,由demos(人民)和kratos(统治)复合而成,意为人民的权力,多数人的统治。作为一种政体,民主兴起于公元前6世纪的雅典,同一人统治的君主制和少数人统治的贵族制迥然相异。它要求,只要是公民,都有权利和  相似文献   

9.
一、马克思主义民主观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具有强烈的阶级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民主制的产生和发展看,它本身就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在原始社会里,没有阶级,没有国家,也没有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后来,随着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出现,民主制作为专制制度的对立物也在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平民同贵族之间的斗争。产生了奴隶社会的奴隶主  相似文献   

10.
潘昕 《理论界》2004,(6):73-74
古罗马共和国自公元前510年至公元前28年,前后共经过了约480年时间。这一时期正是古罗马国势日益强大,大规模对外侵略的时期。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平民与贵族不断进行斗争,古罗马的共和制亦不断得到改革、发展与完善。作为西方政治文化发展、演进历程的第二个传接者,古罗马人创建的共和制是一种精密的混合政体,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均衡与自由,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好的体制是三种政体形式——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均衡结合”。古罗马共和体制的创立深受古希腊哲学尤其是古典自然观的影响,古代思想家关于自然、自然权利、正义、善等内容的探讨和争论是古罗马共和制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西塞罗作为古罗马自然法学派代表人物,将共和制这种混合政体作了全方位总结与评价。  相似文献   

11.
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各城邦因各种原因广泛开展了殖民运动,希腊人的殖民地遍及地中海、黑海沿岸。殖民运动对古希腊国际公法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对其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的萌芽与发展,也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黎海波 《北方论丛》2011,(1):98-101
古希腊城邦争霸战期间,曾被希腊打败的波斯,对希腊推行遏制政策,这制约了希腊历史的发展走向,使得曾经一度高度发达的希腊各邦,竟没有一个能完成统一希腊的大业。借助于现代国际关系和外交学理论的视角来看,波斯遏制政策得以成功是与其灵活的外交战略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郑红 《兰州学刊》2006,(7):96-99
“国家权力”思想是近代西方国家理论的重要内容。为了保障个人权利,国家权力既是有限的和相对的,同时必须也是具有权威性和有效性的绝对权力。国家权力的这种内在张力是它的基本特征。近代西方国家的这种权力观可以追溯到中世纪西欧的封建二维王权思想。本文试图以封建王权思想的内在机理为起点,考察政治权力思想从国王的权力到国家主权的演变过程,并揭示国家权力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国家理论体系中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钟翠红 《兰州学刊》2009,(12):192-195
魏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士族地主经济及政治权力的扩张,南方庄园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与之相伴的庄园文学也应运而生。庄园文学主要表现为描写庄园的山水诗与山水赋,庄园文学形式上描写庄园山水,实质上吐露的却是士人对士族文化生活的认可与审美,表达了士族的闲适生活及由此而衍生的隐逸心态。  相似文献   

15.
自上甲至汤灭夏前的商部族,究竟处于文明进程的哪一阶段,学者间存有很大分歧。殷先公先王自上甲以后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化,商汤灭夏前已初步形成了部族奴隶方国,建立了国家机器。  相似文献   

16.
英国英语中与贵族相关的词语较多,这与英国独特的贵族体制密不可分。研究英国贵族及爵位的起源、教会贵族与世俗贵族的区别、贵族院的形成与构成、泾渭分明的贵族等级、广义与狭义贵族、贵族勋位与称谓可解读英国的贵族文化,同时有助于了解英语贵族词语的渊源。  相似文献   

17.
有学者认为商朝是方国联盟,从甲骨文“比”字与多王的分析看,这一结论的证据并不充实。从商代的王与诸侯的权力与义务、商文化在大范围内的统一性、商周交替之际表现出的对商王朝共主地位的承认看,商王朝已经是一个集权国家,而不是方国联盟。  相似文献   

18.
奥林匹克运动的政治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奥运会基本上是随着希腊城邦制度同步诞生、发展、兴盛和衰亡的,而希腊城邦制度中所具有的人人平等的公民权利为这种竞技性的体育运动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政治环境.与之不同的是,从横向的对比来看,在埃及、巴比伦、中国、印度等"四大文明古国"中,既未出现过希腊式的民主政治,也未曾有过"公民""平等"之类的政治观念,其君主专制政体所带来的"等级制度"或"种姓制度"在客观上不利于平等竞争的竞技运动,因而也就不可能孕育出奥林匹克运动.从纵向的发展来看,在希腊城邦制度建立之前,由于克里特、迈锡尼王朝推行着类似于东方的集权统治和等级制度,因而未曾孕育出奥林匹克运动;在希腊城邦制度消亡之后,由于罗马帝国抛弃了希腊的民主制度,否定了"公民""平等"之类的政治观念,又使得延续了上千年的奥林匹克运动戛然而止、销声匿迹;到了近代,随着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及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西方的确立,平等观念再次深入人心,终于又使得奥林匹克运动重焕新生.如此说来,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的赛事,而且是一种政治运动的结果,其所伴随的"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念值得我们加以深思.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英国保守党首相皮尔的政治行为模式是一种"实用的保守主义"模式。它是19世纪上半叶英国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势力相冲突的产物。这一政治行为模式形成于皮尔对爱尔兰问题的处理,在1832年发表《塔姆沃思宣言》、1841-1846年财政关税改革等重大政治事件中得到进一步发展。皮尔"实用的保守主义"政治行为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表明英国贵族政治已遭到严重的危机。它一方面导致保守党分裂,另一方面又为英国贵族政治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准备了一个最好的接口。  相似文献   

20.
周秦更替,秦短命而亡,其时代哲学思潮的特点是感通,表现在学术思想上由道术将为天下裂的道德不一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转变;王权尊崇上由东周的王权旁落到中央集权国家王权专制的转化;哲学思潮核心话题由道德之意向究天人之际的天人感应转向。汉初为恢复生产,与民休养生息,而以黄老清静无为之学为主导思潮。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随着儒学的制度化,五经成为两汉时代社会和人生的价值理想的载体。新莽期间谶纬之学得以流行,统治者把它作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工具。白虎观会议,就国家典章制度的基本原则、伦理纲常的规范、思想行为的准则,都做了规定,使儒学的制度化具有法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