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坚持“三个代表”与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基本关系,论述了“三个代表”思想对于新形势下坚持党的先锋队性质在理论上的新发展,联系成都市党的建设的实际,分析了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三个代表”理论是在“创新”的时代背景下 ,在党面临新时代的各种挑战、新的任务情况下对党建基本理论的创新 ;它是对党的性质、党的先进性、党的自身建设与巩固发展、党的执政根据以及党的力量源泉的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3.
王晓明 《东岳论丛》2000,21(4):11-15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的思想,对党的建设历史作出了新的科学总结,对党的自身建设问题作出了新的回答,是面向新世纪党的建设的总纲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三个代表”对党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之本与强党之路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最高理想与现实实践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与代表性的统一。身体力行“三个代表”是摆在全党面前的庄严使命,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又是一项长远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特别是邓小平党建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进一步发展,是依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实践对我们党八十年建党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精辟总结,同时也是针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毫无疑问,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时代的高度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工作,具有极其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的实际,联系我们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对这一思想创新的时代意义和历史地位,我国理论界大多将其集中置于党建理论范畴和领域作出了多方面研讨。诸如“三个代表”思想是对建党80周年历史经验的新总结;是对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形势下进行党的建设的新要求,等等。这些研讨和观点对人们无疑具有很大的启发。但事实上,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丰富内涵远不只局限于党建理论,它以中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为主题,全面继承…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讲话》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思想 ,揭示了其科学内涵 ,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 ,在诸多方面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标志性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其重大的意义。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其理论特色:一是从理论的指导性看:“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二是从理论的时代性看:“三个代表”以鲜明的时代特色树立起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又一座丰碑;三是从理论的继承性看:“三个代表”的理论基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四是从理论的创新性看:“三个代表”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基础、灵魂和本质,标志着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与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内在联系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深刻,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思想性和指导性,是对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全面动员和部署,是对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作的重要辅导,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和创新。一、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地位认识的新发展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坚持与时俱进,集中全党智慧,以…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提出到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党建发展史上意义非同寻常。这一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在党的路线、纲领、性质和任务等许多方面体现了对马列主义党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江泽民党建思想形成的标志性论述。  相似文献   

10.
11.
江泽民同志的外交思想是邓小平外交思想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其视野高远超迈,内涵丰富深刻,凝聚了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的智慧.它是21世纪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指针,对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标志 ,江泽民的政治伦理思想逐步走向成熟。“以德治国”的行政理念 ,“三个代表”的价值标准 ,“永做人民公仆”的伦理德性等 ,构成了江泽民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并成为其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历来重视军事教育工作,并就这一问题作了大量论述,从而确立了我军军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制定了我军跨世纪军事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揭示了我军院校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也指出了我军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途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军事教育思想,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军事教育思想。认真学习和研究江泽民关于军事教育的重要论述,对进一步加强我军军事教育工作无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江泽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祖云 《社会科学》2001,2(4):72-76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 :“我们共产党人 ,多年以来 ,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 ,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 ;一切这些的目的 ,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 ,不但有新政治和新经济 ,而且有新文化。”① 建构指导中华民族文化建设的理论一直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三大艰巨的历史任务之一。以毛泽东、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一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为中国新文化理论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凭借马克思主义实践者的求实品格和理论家的创新精…  相似文献   

15.
科教兴国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必将使我国生产力有一个新的解放和更大的发展。以教育优先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跨越式发展商不开科技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是人才;科普工作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任务;科学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哲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主要是江泽民的哲学思想,是哲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本文提出江泽民哲学思想的概念,认为这一哲学思想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并分析了江泽民哲学思想与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关系,以及这一哲学思想的实践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学习领会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精神 ,探讨在“讲话”精神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 ,全面推进我省加强改进党的建设和现代化事业的各项工作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组织部等单位于 7月 13日在广州珠岛宾馆共同召开了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研讨会。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钟阳胜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出席会议的有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劳文浩、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江以及社会科学界专家学者等 70多位同志。与会同志围绕“七一”讲话 ,从不同的角度谈了各自的体会 ,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讨论。与会同志认为 ,江泽民同志的讲话…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创新思想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江泽民近些年在一些重要会议上、在接见科技界人士以及在参观科研基地、科研院所时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加以整理,分别从以下六个方面阐明了江泽民的创新思想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思想、创新人才观、教育的创新、创造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以及制度创新思想等.尽管这只是对江泽民创新思想的初步探讨.但作者力图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呈现给大家.  相似文献   

19.
论江泽民的历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建立了历史观之“体、用”架构,亦即历史观之本体与运用的价值取向。中国中古史观以“天命观”为体,以儒家伦理观念为用。中国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体、用”演化:毛泽东以唯物史观为体,以阶级斗争学说为用;邓小平以唯物史观为体,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为用;江泽民对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展。江泽民以唯物史观为体,以“三个代表”的思想为用。对“三个代表”思想的阐释。江泽民历史观的方法论——系统的方法。江泽民历史观之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与知识背景。江泽民历史观、历史思想之社会实践:高度重视历史学习;弘扬爱国主义,推进中华民族新一轮的伟大复兴;关注并引导中国史学的发展;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以史为鉴;用其唯物史观的“体、用”架构理论来分析、解决现实的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20.
论江泽民的科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根据江泽民同志有关科学技术的论述概括江泽民同志的科技思想,主要探讨江泽民同志科技观的主要内容,他提出的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优先发展科技、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思想,是对邓小平科技观的重要发展,进一步明确了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