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各式各样的重量级体育比赛让上海变得很热闹.上海正在全力打造城市的"景观体育".
"景观体育"让上海很热闹
F1赛车、NBA中国赛、网球大师杯……这些世界顶级体育相继在上海亮相.在88层的金茂大厦表演高楼跳伞、在"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比赛沙滩排球、在苏州河进行国际龙舟赛、在黄浦江举行F1摩托艇比赛、以外滩为背景上演国际壁球精英赛…… 相似文献
2.
3.
4.
5.
<正> 世贸组织已为中国打开了大门,即中国“入世”了。入世前,国人“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主要是千方百计从老外手中“拿来”,诸如资金、技术、设备、管理、观念等等。虽说拿来的东西,也包括了一些教训,但总的来说还是没有白拿。 相似文献
6.
从“素质”到“资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我们在给国内两家著名的企业做咨询时,在高层管理人员研讨会上当场做了个实验,结果耐人寻味。我们在研讨会上要求高层管理人员每人独立写出本公司“选人、用人、留人、育人、裁人”的标准,15分钟后我们收集所有的答案,读出来给大家听。不出所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始终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也是理论创新的重大任务。对于这一问题,邓小平以一个政治家的气魄给予了回答,提出了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前,中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步和第二步,完成了从贫困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转变的历史性任务。第三步怎样走才能既体现出对邓小平上个世纪70年代末关于小康建设计划的继承,又能反映新世纪、新时期的发展特 相似文献
8.
《左传·襄公十一年》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其意思是,处在安乐的环境里,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困难。当今商战,一点也不逊色于战争年代的硝烟战场,每一个经营创业者不是在“居安”,而是处在“居危”之中。市场经济,打破了中国多年的“计划经济”的桂梧。昔日的以“卖方”为主的局面,毫不留情地逆转为“买方”的世界。中国传统观念受到了挑战,“上帝”(客户)的需要,取决于产品的质量、价格、乃至五花八门的灵活经营方式……商场的竞争,使得不少的企业饱经荣辱浮沉。笔者认为:首先懂得“居安思危”的人,就多… 相似文献
9.
一个方言词能从一隅之地普及到神州大地,除了商业传媒的力量,其背后必定有一种文化的支撑。“无厘头”从佛山方言暴涨成众口难离的时尚词,完全是周星驰风格的香港电影的功劳。然而时尚是一个“各领风骚三五天,喜新厌旧一转眼”的所在,如果在2006年还有人把“无厘头”挂在嘴边当 相似文献
10.
《管理与财富》1999,(6)
自1995年以来,我国吸引外资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外国跨国公司大举进军中国市场。今年’99《财富》全球论坛前不久在上海刚降下帷幕,与会的跨国公司老板普遍队为,中国是他们进行投资的首选之地,很愿意与中国保持长期的、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预见,中国一旦加入世贸,更多的跨国公司将进入中国。国外有一个仅威机构预测,中国加人世贸后,每年吸收的外资将由现在的300-400亿美元增至1000亿美元。跨国公司在对华投资中将扮演主角。这些跨同公司规模庞大,实力雄厚,技术先进,有发达的营销网络和拥有一批优秀人才,它们的进入将对我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人惊呼:狼来了,我们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历经7年不懈努力,我国乡镇机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至目前,各地已经进行改革的乡镇达33524个,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7.7%。与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的历次乡镇机构改革相比,这次改革把为农服务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了乡镇政权的顺利转型,使农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是行政改革坚持以人为本、适应人民需求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正"恩欲归己,怨使谁当!"这是北宋宰相王曾的一句名言。他为人方正持重,始终认为,为官从政不能"收恩避怨"。"收恩避怨",就是讨好人的事抢着做,得罪人的事躲着走。这样的人一定能落个好名声吗?未必。反之,那些一心为公事、不怕得罪人,甘于"食落众人口、罪过一人当"的人,也未必真会得罪人。 相似文献
13.
14.
15.
1948年11月12日,在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之际,一代老派幕僚陈布雷在服用了大量安眠药之后,走完了他的悲情一生。他从21岁开始步人上海报界,以文笔犀利、思想尖锐、见解卓越、时评文章为时人称颂而名满天下。随后人幕蒋介石,素有“总统文胆”“领袖智囊”之称,并“直接间接影响了二十年的中国政治”。陈布雷从前者到后者的转变,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17.
18.
年底,有一家企业的老总问我,培训究竟有什么作用,值多少钱。这个问题让我开始非常认真地回顾这些年做培训的经历。特别是刚刚过去的1999年。这一年我到各个公司做了将近200天的培训,有不少想法很愿意跟大家分享。三、四年前,绝大多数中国经理人认为培训和教育没有什么区别。表现在他们会请大学教授来“讲课”:会要求培训讲师“增加信息量”:一个培训安排越多人参加越合算:培训时间要长,练习时间要短,少做练习多讲课;最好每天晚上讲两个小时;讲义要厚,最好有书发,“要不然我付出你那么多培训费干嘛?”;座位要规规矩矩摆成教室形状;有时在培训之前.领导还会来“讲话”;“大家要注意纪律,不要交头接耳,不要讲话。”事实上,在中国做培训最困难的事情之一就是让学员愿意投入到练习、分享、讨论、活动中去。因为不参与体验就一定没有感觉或收获,没有亲身的感觉就很难认同培训的价值,于是更加难以投入到体验过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