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末清初,大批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这些传教士当中,意大利传教士兼画家马国贤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不但促进了中国油画的发展,而且还把铜版画第一次引进到中国。马国贤为中国培养了铜版画人才,他的铜版画《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对欧洲18世纪中国园林热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资讯聚焦     
当咖啡遇上铜版画—记青年艺术家廖笑焱铜版画展近日,我市艺术家廖笑焱女士的铜版画展在市区"愫卡咖啡"的高档咖啡馆举办。廖笑焱女士是一位颇有造诣的青年画家,2006年被南京艺术学院录取为攻读美术学专业版画艺术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此次展出的铜版画即她近年来的倾心力作,其作品讲求线条组合和黑白布局,人物形象生动、场景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手绘艺术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传入中国的过程中,留学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辛亥革命前,还是十月革命后,留学生们都不遗余力地介绍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全面运用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木刻版画是一种"复制木刻版画",是对国画中线描和水墨的复制。中国古代木刻版画大多是以书籍插图的形式出现。明代是中国古代版画插图史上承前启后的时代,明代木刻书籍版画大量出现,题材广泛,刻印精湛,争奇斗艳,达到了中国传统木刻版画艺术的巅峰。其中,福建建阳版画多出自民间工匠,镌刻质朴;南京金陵版画以戏曲小说为主,或粗犷豪放、或工雅秀丽,风采迥异;杭州武林版画题材开阔,刻制精美;安徽徽州版画富丽精工,典雅静穆。对于明代木刻版画,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学界关注以梓行地来划分区域性的版画风格,并特别强调徽派艺术风格在晚明时期的大一统格局,使得几乎全部晚明时期江浙地区的版画,无论是怎样的面貌,都可以被认定是徽派版画。而版画风格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无论是绘图者师承的风格,还是雕版者在雕刻时所创出的风格,都可能对版画的呈现有所影响。作为版画创作者的画师与刻工,在创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不同的,绘画者的画风决定着版画风格。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以艺术特征之不同将晚明时期版画插图归类为质朴派、雄劲派、婉约派的新方法,有利于对中国古版画插图史的梳理与研究。明代木刻版画的构图沿用中国传统绘画散点透视法,与西方的铜版画在形式风格和绘刻技艺方面都不一样。晚明时期,一些画家开始学习西方绘画表现远近和阴影的方法,掌握了透视和明暗画法,于是在明代木刻版画领域也出现了西方艺术的透视和投影技巧,这可能是用中国古代木版画手段模仿铜版画而留下的。因为,在明代后期,西方传教士到中国传教,要分发大量的圣像、纪念章和带有插图的书籍,由于从欧洲运来的数量不多,只能找当地刻工用木版印制。当时用于传教的木版画印刷品已不可得见,只留存下为数极少的用中国古代传统木版画手段模仿铜版画的作品。西方艺术的透视法对我国传统版画的影响还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知识分子在与基督教文化的接触过程中,大致经历了这样的嬗变历程,先是竭力以儒家文化抵御基督教文化,接着是用儒家文化附会基督教文化,再是以基督教文化批判儒家文化.在这种嬗变的历程中,中国知识分子们在儒家文化规范下的家族观念不断地受到冲击、产生变化.在这过程中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了传教士们思想的启迪,从而不断挣脱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努力走向近代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立法程序述略翟国璋本文所讨论的问题,在所能见到的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或中华民国史的著作中,几乎都没有涉及到。在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历史学家们普遍认为,辛亥革命的成功、中华民国南京临时...  相似文献   

7.
从保守主义的角色演变看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进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过程中,保守主义在各个时期都充当了传统守护者的角色,只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它所扮演的角色也不断有所变换。这是因为他们所要保守和所能保守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少,同时在精神上却又越来越被放大,有时甚至显得很玄妙。在洋务运动时期,保守主义者几乎排斥一切西方文化,要保守住整个的中国传统不变。到了维新变法时期,"师夷长技"已不成问题,保守主义者乃要求师夷当止于工艺,中国传统政教制度不可变。到了排满革命高潮时期,否定传统政教制度又几乎不成问题,保守主义者乃呼吁要珍惜和保存"国粹",而"国粹"到底是什么东西,他们已经难以说得很清楚了。只能约略理解它们是一种民族精神之类的东西。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与民族精神生活密切关联的诸多领域也都将要受一番西方文化的洗礼,这时,保守主义者乃提出,真正值得保守和发扬的人类文化精神,在中国与西方,都深藏在古代先哲们的遗产中。这时的保守主义者,和他们的先辈们否定中西文化具有同一性不同,开始承认中西文化有同一性,只是这种同一性只存在于中西古代先哲们那里。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思想史上,佛教与儒学的关系问题是一种影响深远的文化现象.近现代以来,思想家们面对中国文化的危机,试图通过儒学的自我变革和重构来支撑传统文化价值和回应西方思潮.在这一过程中,佛学以其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思想家们重构儒学的重要理论工具.在此过程中,梁漱溟、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等不但影响大,而且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哲学体系,并在建构各自思想体系时都与佛学有较大关系.因此,以他们的思想与佛学的关系为中心,揭示佛学对第一代、第二代新儒家思想影响的主要特点以及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应当是一个颇有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中国风”愈演愈烈的今天,设计师都在挖掘中国传统服饰元素即传统符号应用在自己的设计中。基于对中国传统吉祥符号的喜爱,设计师们阐述了许多中国传统吉祥符号的文化内涵,彰显出强烈的地域民俗风貌和审美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动画的发展过程中,动画家们特别重视对民族文化的探索与借鉴,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中国学派"。其中,剪纸艺术形式就为中国动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它吸取了原始艺术与其它民艺的特点,在艺术思维和视觉特征上都与动画的发展有相似之处,而中国的早期剪纸动画也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所以剪纸艺术具有很强的发展潜能。我们需要从剪纸艺术的思维与视觉特征进行探究,挖掘出剪纸艺术在动画中发展的优势,将二者巧妙的融合,如此才能把中华剪纸两千多年的艺术文化展现在世人眼前。  相似文献   

11.
文化哲学专题研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文化哲学研究虽已在许多领域中展开 ,但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存在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我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老师和研究生们就文化哲学和文化观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研究、中国文化哲学对中国现代化的思考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2.
以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简称US-CC)2006年在任委员和2006年度报告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委员们的背景和政治立场在报告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影响。研究发现,该委员会的成员绝大多数都有反对中国的立场和背景;他们更多地选择同自己有相似立场的人员作为听证会的证人;在引用证人的观点时,他们以自身的立场对证言进行筛选,断章取义地引用对华持中立立场的证人的观点。可见,2006年度报告从材料的收集过程到报告本身的写作过程再到报告最后的结论都明显地打上了委员们个人偏见的烙印。  相似文献   

13.
创作随想     
在初学铜版画技法时,往往理性过强,极易导致一定程度上受这种技术的统治,人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主体的鲜活而陷入单一僵化的技术定式,似乎仅仅成为机器的附属物了。但进入创作时便引发如何对待工具、媒材、技术、艺术语言等问题的思考。要扭转这种僵  相似文献   

14.
由歌德学院(中国)和德国对外文化关系学院共同举办的"奥托·迪克斯:批判画1920-1924/铜板画《战争》系列1924",在南京艺术学院新美术馆展出,这不仅是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的开馆展,也是奥托·迪克斯作品首次走进中国展出。本次展出了迪克斯的铜版画和石版画作品共计86幅。展览的焦点是铜版组画《战争》,它在迪克斯的全部作品中占有特殊地位。一战期间,迪克斯作为一名机枪手应征入伍,这一经历伴随了他的一生,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创作。仅在1915年至1918年间,他就在比利时、法国和俄罗斯的前线完成画作600多幅。这些就地绘成的战地记录,艺术价值上乘,它们和画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早在远古时期 ,人类就开始了向水旱灾害作斗争的治水活动。在处理人事活动和水事自然秩序相互关系的过程中 ,不仅体现出先民们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 ,而且显示了早期人类理论思维能力的发展。中国的先哲们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观察世界 ,形成了中国早期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观点 ,并对后世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文化哲学研究虽已在许多领域中展开,但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存在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我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老师和研究生们就文化哲学和文化观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研究、中国文化哲学对中国现代化的思考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7.
换房事件     
《社区》2002,(15):52-52
我们介绍了中国社工的实践和特点,也介绍了社工必备的几种品质,在工作过程中,社区工作者们正是以这样的热情,解决了一个个难题。  相似文献   

18.
法和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但法和经济学思想在中西方都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年代。文章介绍了先秦时期、封建地主经济前期中国先哲们的有关法和经济学的思想,说明我们的先哲们所具有的法和经济学思想的历史要远远早于西方的法和经济学思想的历史,但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有关法和经济学的文献中,都几乎没有提及我们的先哲们的法和经济学思想,这不能不令人遗憾和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9.
进化论在近代传入中国时,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过程.新文学先驱们的救亡情结使得西方进化论的渐变思想发展成了近代中国"单向直线的一元整体思维".在这种新胜于旧、"后胜于今"的思维模式之下,五四时期的政治、文化和文学都染上了浓重的激进色彩,其中文学表现得尤为突出.从作家到作品,从理论到实践,从现实主义到浪漫主义,我们都能感受到新文学激进昂扬的主旋.  相似文献   

20.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都在反思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学者们在探讨中发现消费主义对于危机爆发的巨大推动作用,消费主义也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重要的一员,自然也受到消费主义的冲击。但是消费主义对于生产力不发达,人均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的中国来说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必须正确认识消费主义的危害,抑制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构建科学的消费观,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