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朝圣而行     
当我义无反顾地选择前往千里之外的深圳时,当我将父母、亲友的眷恋与牵挂留在身后时,当我毅然转身孤独前行时,我让自己虔诚地踏上了一条朝圣之路。我想,这就是我一直在找寻的社工之路。  相似文献   

2.
“父母生我养我是应该的,现在我走到这一步,是他们以前把我惯坏了。”年仅25岁的陈小东因诈骗罪入狱,当问其如何面对父母时,他冷冷地说了这么一句话,令在场的人无不惊讶。  相似文献   

3.
与父母同住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一项调查显示,近半数老年人有孤独感。约有七成的老人表示,自己不能接受西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仍然希望能在孩子身边度过晚年。身为子女,我们也一直惦记着父母的健康和生活。特别是当听到他人"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剧时,更在心里暗自祈祷:父母身体健康,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但为何我们却对和父母同住有那么多不安与忐忑?宁愿一天打好几次电话,宁愿一次次地汇钱回家,却犹犹豫豫下不了决心接他们过来。即使我们人到中年有了阅历,即使我们在外面应酬得心应手,但与父母在一起为何还是免不了吵闹、争执,甚至大动干戈?父母——我们在这个世上最亲近的人,住一起是为了给彼此更多的温暖,为何却总是无意地彼此伤害?与父母同住,该保持什么样的距离和空间呢?  相似文献   

4.
卢悦老师:两个月前,父母离婚,我的生活几乎崩溃。这才知道父母已经有10年的"空壳"婚姻,爸爸早有了另一个喜欢的人,但他和妈妈约定,要等我工作后才离婚。当妈妈来到我家里,放声大哭时,我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  相似文献   

5.
良升 《金色年华》2010,(1):44-46
我有两个姐姐。大姐出世不久,因病医治不及时,患了小儿麻痹症。种田人家少不得重劳力“撑门户”,二姐出生后,父母迫切需要一个男孩。当我呱呱坠地时,如愿以偿的父母心花怒放,将那鞭炮炸得鹏里啪啦,并给我取小名“来喜”,又依着“贱名好养”的风俗,叫我乳名“傻儿”。等我读书时,父母才一本正经地给我取了个学名——“杨良升”。  相似文献   

6.
正尽管每次去看父母时,我都拎着大包小包东西,二老还是不买我的账。有一回,妻子见我想不通,不禁"扑哧"一笑,调侃起我来:"你忘了,当年追我时,你为讨好我,把我说的每句话都当圣旨。每次来我家,你都嫌时间过得快,轰都轰不走你。对我的唠叨,你一点儿也不嫌烦,说像是喝蜂蜜水似的,听得心里甜滋滋。可你每次去看父母,就像是去送东西,放下就  相似文献   

7.
情爱绿荫     
焦阳 《女性天地》2012,(8):52-53
你的心事有我愿意听婚后一直与我父母同住,他处处把自己当外人,我左右为难问:我是本地女,老公是外地郎,我们结婚时经济条件有限,根本买不起房,婚后理所当然地与我父母同住,三年下来,我们没交过伙食费、清洁费和租金,他倒是用积攒的钱买了辆现代,偶尔带着我父母自驾游是他对父母的唯一表示。即便这样,他仍抱怨他不是娶了我而是嫁给了我,他这个倒插门女婿低人一等。每天吃过晚饭他一撂筷子就进卧室,油瓶子  相似文献   

8.
一念之差,真爱已不再有 对于一个破灭了大学梦而又不 忍再让下岗父母养活的女孩来说,外出打工是惟一的出路。 辗转到北京一家酒楼当服务员,已是我的第三个工作了。和女伴一起出来时,父母有言在先:不许进酒店包房当小姐,咱宁肯饿死也不做辱没家门的事。我牢记在心,先在浙江村一家服装厂当缝纫工,太苦太闷受不了,不久便离开了。后来又做了一段时间化妆品直销员,台风般的宣传横扫过去后,商情冷漠,我不得不再找工作。这时,有人介绍我去当酒楼服务员,为了生存,我只好忘掉父母那些老掉牙的叮咛。 这是1995年的8月,经过短暂的…  相似文献   

9.
恨海无涯     
前一阵儿,美国某南方小镇传来噩耗,一个少年拿着冲锋枪,向他的同学和老师开火,当场有数十人死伤,血流成河。他杀人不是因为积怨,只是因为思想偏激,走火入麾。记者采访了被枪杀学生的母亲,那位母亲的话令人回味:“我为所有遇难的孩子祈祷,为他们的家人祈祷,我也为那个疯狂的孩子和他的家人祈祷,我知道,他们的痛苦要比我们更重。”  相似文献   

10.
我出生在一个小知识分子的家庭,自幼听着父母的儿歌和童话长大。我爱好文学,初中时便通读了((红楼梦》《三国演义》《红与黑》《茶花女》等中外名著,当个作家是我自幼的梦想。1968年,初中还没读完的我便随父母下放到农村。广阔的田地并不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相似文献   

11.
"您去哪了?我连着打了3天的电话都没人接,你知不知道我很担心?"我笑而不语。当父母能够从子女的世界中剥离开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超脱地看待他们的得失,并耸耸肩不在乎地说:"这是他们的生活"时,我不知道这对父母来说算不算是一段美妙的时光。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我焦虑地徘徊在医院的走廊里,忧心忡忡地等待医生为儿子把头上的伤口缝好。我问比我年长的护士:"什么时候才可以不再为孩子操心?"她回答:"等他们过了调皮捣蛋的年龄。"一旁陪着我的母亲微笑不语。  相似文献   

12.
远嫁的裘德     
小C今年3月远嫁他乡,她的婚礼举行得很仓促,连伴娘都是临时找来的。8月中旬她来电告诉我.她不再为离开这座城市而难过了。当我顺路将这个消息捎给她父母时,他们脸上的哀愁挥之不去,反反复复在一堆繁冗的教案和学生手册里发酵。  相似文献   

13.
《女性天地》2009,(4):46-46
倾诉: 孩子出生后,我们全家总动员,为孩子轮流值班,父母值白班,我和丈夫值夜班。昨天下半夜轮到丈夫喂孩子,大概是上半夜玩电脑疲倦了,他给孩子冲奶时,把声音弄得很大。我说了他几句,他反而骂我没用,我再说他,他竟跑过来打我。我们恋爱两年结婚两年当父母才50天呀,他就这样对我,我早就感到他的狭隘自私,现在又领教了他的暴力,我无法原谅他。我想产假一过就去法院起诉离婚,但又有一些顾虑,怕双方老人接受不了,又怕连累孩子。你说我的想法是否可行?  相似文献   

14.
步入雷池从网上开始我老家在乐山,父母都是工人,下面还有个正读初中的妹妹,家境比较贫寒。为供我读大学,父母节衣缩食,费尽了心思。2001年我从财大毕业后就留在了成都,发誓要在这座城市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今后好报答父母。成都虽大,但机会并不是随时都有,我辗转了几家用人单位,都不很顺心。因为苦闷,我没事就去网吧泡着,尤其喜欢到腾讯与一帮狐朋狗友们聊天。有一天,一个名叫"飞龙腾空"的人询问了我的 QQ 号后便呼我,与我有事无事地聊起来。那天我们聊得很愉快,不知不觉忘了时间。起初,我猜他充其量是一个从父母钱包里偷钱上网吧的中学生,因此当他说自己已有38岁,是一家中等规模私营企业的老板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说他是搞广告的。我根据他提供的网页名去一查,果然查到了那个广告公司,还在招聘  相似文献   

15.
正当家里有了两个以上的孩子,而且孩子之间年龄差距较小,父母就会意识到"兄友弟恭"只是一个传说……当家里有了两个以上的孩子,而且孩子之间年龄差距较小,父母就会意识到"兄友弟恭"只是一个传说,前一秒他们还抱在一起柔情蜜语,下一秒可能就是你哭我喊、大打出手。于是,父母的万能职业表上又多了一项工作:家庭警察。清官难断家务事,父母怎么解决孩子之间的争端,也是一项极难的工作。尤其当自我情绪不好时,心中就像埋着地雷,孩子一哭就立即引爆,理智、平和、温柔全部炸  相似文献   

16.
看见孩子,学会放手,孩子才能真正长大,父母也才能真的放心。一天,我接到了一所私立高中名校介绍过来的个案。该校每年都会对学生做一个评估,当被问到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规划时。  相似文献   

17.
《女性天地》2011,(11):64-64
6年前我和丈夫周某结婚,而今由于周某在外“包二奶”,我决定和他协议离婚,儿子跟谁生活和抚养费支付问题已经谈妥,只是财产分割出现分歧。分歧的焦点是我们结婚时周某父母赠与我们的住房归谁。周某说那是他父母赠与的,按不久前出台的《婚姻法〉解释新规定应该归他。我认为那是他父母以我们结婚为前提赠与的,我也应该有一份。请问,夫妻离婚时房产归属有什么新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8.
又到一年毕业时,当一些苦苦奔波在求职路上的大学生“恨爸不成刚”,埋怨“父亲就业时代”的种种不公时,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却出人意料地表示,他最感激的是“父母什么也没给我留下”。  相似文献   

19.
父母打算给我们买套房子,父母出80万,我们出10万。因为婚前有一套房子写的是我的名字,这一套就不再考虑我的名字了。老婆想写她的名字,但我父母不太愿意,想写成孙子的名字。我觉得无所谓,老婆说我们没把她当自己人,还说我"不知道向着她",我该怎么办?买房你父母愿出大多数费用,因此,他们认为自己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房子的归属。但从你妻子那边看呢,打击和伤心  相似文献   

20.
四年前,当我满怀着色彩斑斓的梦想只身南下深圳打工时,我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单纯女孩;四年后,在回家过年时,除了给家人带回大把的钞票和深圳的故事外,我还给父母带回两份特别的“见面礼”──一大一小两个活蹦乱跳的男性公民。“小家伙” 自然是写在我户口簿上和我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而那个陪伴我的“丈夫”却不属于我“版权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