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俄国化过程中,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在意识形态概念上,列宁将意识形态概念中性化,提出了"科学意识形态"的范畴,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剥削阶级意识形态区别开来,突出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意识形态存在着本质性的区别.在列宁看来,意识形态作为一种阶级意识,是一定阶级利益和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党性,哲学上的党派斗争实质就是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在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上,意识形态是为阶级统治和阶级利益服务的工具,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要有正确的阶级立场,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虽然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产生了一些误解,但是其中也包含了值得我们重视的思想资源。在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上,传统的、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科书,对于意识形态的理解过于狭隘,忽视了马克思思想中关于意识形态的更加广阔和深刻的意识形态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从总体上说,主要涉及到:意识形态的范围、价值问题;意识形态的主体和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问题;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教育问题;意识形态的存在方式;意识形态的种类;意识形态与语言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高度,为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富有深刻的哲学意蕴,在回应意识形态工作的时代要求上体现了生动的实践性,在意识形态工作的价值底蕴上彰显了深刻的人民性,在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机理上呈现了鲜明的辩证性.科学把握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哲学意蕴和时代价值,全面领悟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质和实践价值,对于正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规律,推动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互联网、移动终端等为代表的中国新媒体发展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新媒体技术及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意识形态主体的自主性、改变了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影响了意识形态发展的格局、强化了意识形态的功能,给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党应进一步探索意识形态建设规律,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创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格局,强化新媒体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多渠道提升公众新媒介素养,注重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新媒体安全,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超越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隐性逻辑和内在旨趣。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继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在哲学层面批判了意识形态的唯心特性,以唯物史观的确立超越一般意识形态。在政治社会学层面,马克思在诸多文本中分析了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超越的思想。随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深入,马克思从生产方式演进和主体依赖关系发展两个层面论证意识形态被超越的历史必然性,标志着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超越思想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理论实质与适用范围问题是当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焦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具有存在论与认识论双重内涵,是科学性、建设性、批判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些国内外学者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当代西方社会微观意识形态的分析是有积极意义的,但由于他们未能深入理解宏观意识形态与微观意识形态的关系,混同了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功能,并带有明显的扩展意识形态研究视阈的泛意识形态倾向,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  相似文献   

7.
齐泽克的“后意识形态”概念,既不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所理解的、在知性范围内的虚假意识形态,也不是后现代主义消解意识形态崇高意义,进而取消意识形态本身的“后意识形态”策略.齐泽克眼里的“后意识形态”,实际上是犬儒主义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说,意识形态主体已经知悉意识形态说教的伪善性却认同和维护它,其原因就在于他认为意识形态不是存在于社会意识领域,而是存在于社会现实,存在于无意识主体的欲望活动中.虽然齐泽克的“后意识形态”理论从社会心理层面精致地剖析了意识形态的运行机制,但却曲解了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从而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8.
阿尔都塞与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尔都塞在研究意识形态理论的过程中,提出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概念,进而探究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功能及其运作机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齐泽克借鉴拉康的“镜像”理论,探讨了意识形态的想象功能,揭示了“意识形态幻象”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内在关系,对阿尔都塞的理论作了必要的修正和补充。阿尔都塞与齐泽克在意识形态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推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新研究路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马克思的立场与诠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分析和批判以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高度对意识形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博士论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和使用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马克思站在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和揭示阶级社会意识形态的普遍性的立场上,对意识形态的真实根源和阶级属性、意识形态与科学理性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刻诠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探讨意识形态的概念开始,指出当前流行的意识形态概念存在界定不清,难以应用的问题,并在事实与价值的视角下重新解析了意识形态概念,指出意识形态应定义为有关权力关系的价值判断。在此基础上,本文又进一步探讨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概念,分析了流行的"主流意识形态"所包含的不同的事实成分和价值成分,并在这种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主流意识形态如何构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意识形态研究领域,诸多学者对下列问题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探讨意识形态概念、意识形态的特征、意识形态的功能、"意识形态终结论"、意识形态与科学等.但是,意识形态的内部结构没有引起学界的充分重视,大多数学者只是在论及意识形态的含义、特征、功能时偶有说明.这一理论研究的"空白点"导致我们不能顺畅地分析意识形态的特征、功能和变化发展趋势.本文探讨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分析"非常态意识形态"的成因,这将有利于我们总结意识形态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2.
后工业化是人类社会的一场深刻的历史转型,它同时也意味着工业社会意识形态以及在意识形态上的争论和冲突的终结.张康之教授在其新著<行政伦理的观念与视野>中根据后工业化的现实提出了一种意识形态的替代方案,那就是建构合作意识形态.张康之教授要求把合作作为意识形态的核心要素来认识,认为合作意识形态是合作型信任文化的组成部分.显然,这一建构合作意识形态的想法是一种理论创新.工业社会两种制度并存条件下的意识形态冲突持续了一个多世纪,"苏东事件"后,西方学者以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将征服全球而大获全胜.张康之教授的意识形态理论实际上是在指出,后工业来临也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终结,也表明全新的合作意识形态的兴起.其实,合作意识形态是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解决了全球化、后工业化背景下的意识形态重建问题.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是影响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冷战时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抗争占据了国家关系的主导地位,使得国际政治带上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逐渐被弱化,争取国家间关系非意识形态化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所释放出的巨大势能仍无处不在。因此,对意识形态的研究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试图在阐述意识形态的概念和特征之后,对意识形态在当今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进行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意识形态观。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域,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的生成、内涵、本质、权力等作了独特的阐释与论证。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意识形态起源于生产力发展所导致的社会分工以及阶级分化,由有概括能力的意识形态家加工而成;意识形态具有上层建筑和虚假意识两种意蕴;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主要体现为统治阶级意识;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权力的派生物,是一种思想权力。系统梳理和总结《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意识形态观,对于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当代西方政党形成了自身的意识形态观,它们重视意识形态的地位,主张将意识形态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相结合,提倡意识形态要跟随实际的发展而变化,要求意识形态的调整以民众的利益为依据。这种意识形态观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为政党发展赢得了广阔的空间。从中,我们也可总结出关于政党意识形态观的相关规律。  相似文献   

16.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文化领域树立起的一面旗帜.当代中国价值观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决定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必然性;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决定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可能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自觉遵循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突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性.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的多语境阐释——兼析"虚假意识"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中文 《河北学刊》2007,27(1):131-136
如果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就难以回避意识形态这一重要维度,意识形态的组成是复杂多样的,有属于思想观念的意识形态,也有属于感性表现形式的意识形态,如果把多种意识形态仅仅归结为诸种思想观念的一个综合概念,则必然阉割了多种意识形态的具体性和丰富性。20世纪以来,意识形态阐释的多语境化使其被赋予了不同含义,当今欧美国家一些理论家所宣扬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意识形态必然是虚假意识”、“全球化意识形态论”或“意识形态知识化论”,对中国一些学者产生了影响,如果极少鉴别地搬用他们的各种理论,或是在文学理论中极力淡化意识形态理论,则有可能把意识形态仅仅视为一个批判性概念、功能性概念,进而虚化各种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西方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所凭依的结构主义的方法,深深影响着其意识形态观,从而形成了结构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范式。阿尔都塞、齐泽克等人是其思想代表。结构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强调意识形态的整体性、先在性和强制性,试图摆脱意识形态的"虚假意识"之争而从社会功能、社会存在的角度理解意识形态,贬抑历史和人道主义,并展示了意识形态与语言的紧密关系。结构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人们思考意识形态问题提供了许多深刻睿智的观点,但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19.
对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一直存在多种解读,其中有很多富有争议及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一种对"意识形态"概念作层次解读的思路,将意识形态理论层解为:意识形态一般、具体历史形式的意识形态,后者又呈现为实践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则是具体历史形式的意识形态在国家中的运作机制;基于此,本文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与意识形态时期的断裂以及意识形态的超越性等问题进行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风险挑战是多方面的,其中就包括意识形态风险。"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新形势新挑战下"如何防范意识形态风险"这一课题作了系统深刻的论述。其中,筑牢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意识是防范意识形态风险的前提,推动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制度化是防范意识形态风险的关键,抓好意识形态风险重点防范领域是防范意识形态风险的有力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对防范意识形态风险的战略思考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意识形态工作上的具体运用,为维护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