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oox 《半岛新生活》2004,(3):25-25
事实上,青岛有很多的DV短片爱好者和尝试者,但出于种种原因,多未遂。看过青岛的一些DV短片——其实是不能称之谓“片”的,也就是些个自娱自乐的“小玩意儿”。像一位青大的电影青年拍过一个片子——剧中他是惟一的演员,他四处游荡,且一直沉默无语。至于他要表  相似文献   

2.
风中的珍妮     
这段文字,关于一部不算老的电影——《阿甘正传》。许多年前的电影,其实已经够老了。  相似文献   

3.
易立竞 《东西南北》2013,(24):25-27
不少人以为,曹邵的电影处女作就是《可可西里》,其实.1997年电影学院毕业后,他连续拍了6部有时连他自己都想下起来的电影,每部戏的酬劳只有几千元。“有好几年,我存折上的存款都没超过5000元。”如令的他.用妻子姚晨的话说.“曹郁是一个艺术家.既是生活艺术家,也是电影艺术家。”  相似文献   

4.
清新浪漫     
虽然暑期档被电影公司看作挣钱的最好时期,可夏天与电影似乎又是绝缘的。溽热的夜晚,很多人宁愿与朋友把酒言欢也不愿意打开碟机寻找刺激。可是电影又不总是用来过瘾的,总还会有那么一些导演,那么一些电影,是清新的,婉约的,宁静的,在热浪翻滚的夏日看一部这样的电影,不啻于喝一大杯冰镇啤酒,而名气不大的叶锦鸿正是这样一个导演。  相似文献   

5.
刘凌  张学忠 《学术交流》2012,(2):159-164
一般对晏几道《小山词》的评价都是认为其在艺术上取得极高的成就而思想内容则较为消极颓废,评价不高。其实《小山词》书写真实的人生失意的悲哀,把词作为书写性灵的独特文体,其中所表现的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与平等意识,对生命本身的留恋与珍惜,对生命意义的叩问与追寻,超越了他所处时代的价值观,完全可以说是他的时代思想的异类,具有现代个体觉醒的思想特质,应予以重新认定。从艺术性上看,《小山词》具有感情净雅、词学观纯雅、用词典雅的"雅"的艺术特征,特别是选用更纯粹、抒情性更强的小令,去芜取精,更为本色当行,使其词沉浸在浓郁的抒情氛围中。因此,无论是思想性上还是艺术性上,《小山词》都以其独特性在词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电影院里.你或许永远也看不到这些电影.因为很多观众不喜欢看到它们.因为这些电影所揭示的,都是平常电影中所要小心翼翼地掩饰的真实,这里没有华丽的外衣,没有经过粉饰的面孔,没有轰轰烈烈的大喜大悲.没有温婉迷醉的卿卿我我.这里只有朴素到苦涩的真实。现如今,电影与人们真实生活状态的距离愈来愈远,它几乎已完全沦为一部造梦的机器,娴熟的技术,庞大的制作,性感的明星.像逃幻药一样麻痹了我们的神经,让我们欲罢不能.让我们乐此不疲。而我们要推荐的这些电影.有很多甚至可以用技术粗糙.故事生涩来形容,在这些电影中,生活像是包裹着薄薄一层糖衣的药.甜美转瞬即逝,苦涩悠久漫长,当那些充满颗粒质感的略显肮脏的影像映入你的视线.你只有选择坦然面对生活的真相,如果你有勇气面对这些存在的话,你对电影对生活将有另一种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李鲁祥 《唐都学刊》2005,21(1):98-101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欧美电影界,伊朗电影以其体制内、低成本的温情故事取代了90年代初精美的中国历史寓言叙述,成就了别样的第三世界电影景观.因此,世纪门槛上的中国艺术电影,便继豪华冷艳的画屏式人生展现转而盈溢起苦涩柔情.同样讲述的是一个关于贫穷的故事,伊朗导演马哲·马芝迪的电影<小鞋子>和中国导演杨亚洲的电影<美丽的大脚>,却各自有着不同的讲述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有句俗话:“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俗话的意思就是老话.这句话放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年月或许适用.可拿到如今的社会恐怕就有些脱离于时代了。不管是中国式离婚也好,外国式离婚也好.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去了。当然,我们并不是撺掇着夫妇们离婚,其实只要不是找了个特别变态的丈夫,生活还是蛮有趣的。我们的婚姻生活一次只能有一个选择,可在电影电视里,我们能见到更多的形形色色的丈夫。  相似文献   

9.
尽管很不情愿,可天气仍是一天比一天热。如果在这样一个大热天.送你一件比天气还热的礼物,你会喜欢吗?先别急着说不要,如果我再告诉你这件礼物是老谋子的最新武侠大片《十面埋伏》,你还会拒绝吗?7月16日凌点,爆炒了大半年的《十面埋伏》终于在万众期待中轰轰烈烈地君临天下。它是如此的不可拒绝,一上映就在全国掀起了又一轮的武侠热潮,张艺谋说要凭借此片打破《英雄》票房纪录的豪言看起来并非天方夜谭。舞蹈一般的动作设计.靡丽优美的镜头语言、横刀立马的豪气冲天.凄迷绕指的悱恻缠绵……我想,也许很多人坐在电影院里就有些把持不住了——把持不住想与这些侠客们一同翱翔在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中,笑看苍生的云淡风轻;把持不住想去碟店里搜刮一番,淘几张经典的武侠片再过把瘾。这两个愿望,看起来似乎后一个更容易实现,那就再一同追忆一下那些《十面埋伏》之外的刀光剑影,感受一下不同于张艺谋的江湖风情吧!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式的英雄神话与生态伦理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个硬汉故事,尤其是<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像英雄神话一样深深根植于我们心中.然而,理性反思后,我们发现这些硬汉在现实中的悲凉与无奈:他们都是精神不败但一无所获的硬汉.探究其原因,我们了解到海明威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生命价值取向与他者的生存权利之间,构成了他在生态伦理问题上的思想冲突和内心困感.  相似文献   

11.
看电影评论时.常会看到这样的话:某电影里的某段情节,是在向某大师致敬。这是种委婉的说法,其实意思就是说,这段情节是抄袭那位大师的。天下文章一大抄.电影也大约如此,不过现在与时俱进.都把“抄袭”叫做“致敬”了。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最火的演员是孙红雷。你不服也得服。电视里,今年数得上号的电视剧也就《潜伏》、《人间正道是沧桑》和《蜗居》,前两部都是他主演的。电影里,盖过了梅兰芳光彩的"邱如白"效应还未消去,他又在吴宇森监制的喜剧片《窈窕绅士》里出演了一个逐渐变时髦的土老板,在张艺谋导演的喜剧片《三枪拍案惊奇》里出演了一个冷峻杀手。  相似文献   

13.
大片缔造者     
2002年,张艺谋凭借《英雄》创造了国产片在北美的票房纪录,也掀开了国产大片波澜壮阔而又充满争议的十年。在《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口碑跌入冰点之后,张艺谋选择了战争史诗题材的《金陵十三钗》卷土重来。六亿元投资,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克里斯蒂安·贝尔担纲主演,好莱坞最好的爆炸团队。“你问我到底想干什么,其实很简单,我很想回到平静中,踏踏实实拍一个好电影。”  相似文献   

14.
在欧洲杯英格兰对葡萄牙那场比赛的点球决战中,万人迷贝克汉姆第一个出场,只见他抡起一脚,就如后羿射日一般,那个可怜的足球很不情愿地向天上的太阳飞去。我想,如果当时周星星同学在场的话.一定会摇着头很无奈地说:“球,不是这么踢的!”  相似文献   

15.
每一种食物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一种味道都会有不为人知的魔力——勾起我们或美好或糟糕的回忆与情绪的魔力。食物总是拥有强大的攻击力与侵略性,借着各自不同的味道,或明目张胆或不动声色地俘虏了我们的嘴巴和肠胃,而且根深蒂固地把记忆的DNA移植进我们的脑袋。当我们每每回味的时候,念念不忘的,其实是味道背后深藏的情绪——和谁、在哪里、共同经历着些什么……而人生最为闪亮的季节就是青春吧,那些刻在生命里、与青春相关的回忆中,最为闪亮的就要数懵懂单纯又冒失的恋爱了。这种小朋友式的恋爱,洋文里叫做"puppy love"——小狗之爱,获成功或失败,大都成了我们记忆里最为珍藏的宝贝。而这样的记忆,或多或少都会与味道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不止一个人对我说过:这个夏天是他们所经历过的最热的一次。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大都面带憎恶,听语气恨不能跳过夏天直接进入秋季。美女们都在抱怨太阳太毒,把自己的皮肤都晒黑了;帅哥们则用充满遗憾的口吻说:天太热.美女们都不出门了,我们在街上一眼望去满目荒凉呀.都让人怀疑这还是盛产美女的青岛吗,现在好了,秋天姐姐不声不响地来到我们身边.眼看着夏天妹妹收拾好行装就要离我们远去了.那帮朋友忽然又变得恋恋不舍.抱怨着怎么才一转眼的工夫夏天就过去了,人总是这样,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这次推荐的电影有个共同点,每部电影的名字里都有“夏天”两个字。生活里的夏天快要过去了.电影里的夏天却是永恒的,就如同那些发生在夏天里的故事也是永恒的一样。  相似文献   

17.
正在李铭的名字前,可以有很多头衔:小说家、剧作家、电影编剧……李铭获得的荣誉和奖励也多得数不过来,他的小说蝉联过辽宁文学奖短篇小说奖;他是全国话剧金狮奖获得者;他编剧的电影在国内外斩获了多项大奖……10多年前,李铭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农民工。他始终怀揣着对文学的执着热爱和美好憧憬,笔耕不辍,一路走来,把人生演绎成了梦想成真的奇迹。用李铭自己的话说——叫"逆袭"。  相似文献   

18.
时间总是转瞬即逝。似乎还来不及回味奥斯卡早至的耀眼星光,2004年的上半年就已经呼啸着在眼前驶过。《指环王3》的结束为2003年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也为2004年的影坛开了个好头,如今2004年已经马不停蹄地跑过了大半年的路程,回首这些时日的影坛,我们却发现真正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好电影实在是少之又少:《怪物史莱克2》的恶搞令人捧腹,《后天》所呈现的灾难让人震惊.《耶稣受难记》的沉重发人深思,可惜这些电影又都缺少成为经典的气质剩下的电影更不足论,《十面埋伏》是个全国皆知的笑话,《环游世界80天》里老迈的成龙更让人失望透顶…  相似文献   

19.
《半岛新生活》2004,(12):24
伊沙首先是个诗人,随笔集《被迫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是其这些年专栏生活的副产品。此人写随笔除了要靠专栏赚稿费外,很重要的原因是管不住嘴巴,前几年的一本随笔集《一个也不放过》则赚来了诸多骂名。伊沙是精力旺盛的作家,家事、国事、天下事,朋友、敌人乃至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只要他见着了,只要让他舒服了或者不舒服了,他肯定不会放过。伊沙是对文字非常依恋的人。事无巨细皆能成文——又是一个把文字当奶水的人。他的文字,表面看来蛮不讲理乃至颇具狂犬性质,实质上有着执著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夏天,火热的天气刚刚架临,我们就被一部叫做《后天》的灾难片惊出一身冷汗。严重的温室效应造成气温剧降,地球再次进入冰河期,龙卷风、海啸,暴风雪接踵而至,人类陷入了一场空前的末日浩劫……坐在电影院里,感受着初夏的调温被呼啸的风雪一吹而散,那样的感觉,怎一个爽字了得!大概是太多的人觉得现实生活过于无聊,缺乏刺激,于是老幻想着能出点什么大状况,让自己也好“先天下之忧而忧”一把,所以一系列的灾难片也就应运而生——从动物变异到环境毁灭,从地球危机到外星灾难,什么越让人惊恐什么就越受欢迎。以下这些电影毫无疑问应当算是灾难片当中的经典之作,当夜深人静,打开碟机,让灾难来袭,溽热的夏夜因为有了这些电影而不再漫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