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年前,我们夫妇俩在一个边远乡镇工作。那时,乡下没有幼儿园,也没有学前班,小孩脱奶后,便请养老院的王奶奶帮助照看,每月工资8元。由于每天要去敬老院接送幼儿,时间长了,便知道养老院里的许多"奇闻轶事"。特别是养老院里老人的"爱情"生活更使我感动,至今难忘。争夺"暖脚人"记得院里只有26名老人,男性8人,女性  相似文献   

2.
莱州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人口88万。近几年,莱州的长寿人口不断增多,80岁以上老人31278人,百岁以上老人139人,成为环渤海地区首个获"长寿之乡"荣誉的县市。这里的老人心态平和、饮食规律,更为重要的是这里一直有着尊老爱老的好传统。  相似文献   

3.
《新天地》2012,(9):56
土耳其老人:喜欢"悠然见南山"。土耳其老人退休后最大的心愿就是离开城市的喧嚣,搬到郊区或是乡村,回归田园生活。很多老人一般在退休前就会把养老的地点选好,位于土耳其南方的郊区和乡村很是受欢迎,因为南方的气候相对于北方来说,要更温暖、更潮湿。选好了地,便请来设计师和建筑师为自己盖幢温馨的房子,等一切都就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是不是有一个好的心态,对于他的事业的成功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关系。这种心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阳光心态"。有了这种心态,就可以使人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身心愉悦,生机勃勃;否则就可能使人处在一种忧郁、  相似文献   

5.
正在欧洲,德国堪称最"老"的国家,65岁以上的老人已有近1900万人,只有70多万老人在养老院生活,平均也只住3年。从本世纪开始,德国逐渐出现了一种新的养老模式,一些志趣相投的老人,特别是那些已经丧偶的独居老人,便三五人一起,开始了"拼团"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高校特困老人"中"特困"一词不是指特别贫困,而是指高校老人在生活与精神慰藉方面的特殊困难,包括生活自理、生活照料、精神抚慰、医疗护理的困难等等。造成高校老人的特殊困难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更有其自身原因。完善对有特殊困难的高校老人的帮扶机制是缓解高校老人特殊困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南美洲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有长寿之谷之称。"比尔卡班巴"在印第安民族语言里的意思为"神的山谷",也有人称它为"青春谷"。在比尔卡班巴生活着大约有5000人,其中20多位是百岁以上的老人。这里空气清新,日照充足,气候温和,群山环抱,幽静宜人。比尔卡班巴人的长寿之道,就是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没有受到  相似文献   

8.
六十岁真好     
江峰青 《老友》2008,(3):43-43
六十岁好什么?古话说:"人到六十万事休。"可如今不同了,有一首"老年谣"唱道:"六十老人比较小,七十老人满街跑,八十老人不算老,九十老人随便找,百岁老人精神好得不得了!"听了这歌谣,确实让人信心百倍,精神抖擞。想想也是,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生活  相似文献   

9.
城市的老龄化,这一社会性问题正越来越带有"全球化"的倾向,东南亚各国自然也不能幸免.新加坡女作家蓉子以其创办并担任老人院院长十年的亲身经历,为华文文坛奉献了描述城市老人问题的"城事系列",向人们启开了一扇扇探视形形色色的老人及其儿孙们的心灵窗扉,让读者在感叹生活于当今城市的老人或悲或喜的结局之余,也引发了对这一社会问题的深深思考.本文从"爱心与人文精神"、"孝行与人性弱点"、"人道与自然生态"三个方面,对蓉子笔下有关描述城市老人众生相及其心态的作品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翟楠楠 《社区》2005,(20):9-9
“居家养老”既不同于机构养老,也有别于传统的家庭自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与把老人送进养老院的“机构养老”相比,“居家养老”比较符合中国老人“故土重迁”的心态,也更符合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以石家庄市为例,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00多万人,占总人口的12~13%,早已迈入了老龄社会,而全市登记在册的老年公寓只有28家,真正维持下去的更只有七八家,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照料老人的能力远不能满…  相似文献   

11.
学会做老人     
李年发 《老友》2014,(6):25-25
正不少老人在交谈中总流露出对子女的不满,说做老人难。但我觉得做老人并不难,关键是要学会理解和善待。首先,老人要学会理解子女的心情,尊重他们生活上的选择。俗话说:"儿女大,三分客。"儿女大了,成了家,要另起炉灶,这是很自然的事。做老人的要理解子女的选择,给他们自由。这才是老人的明智之举。对于家务事,我认为,儿女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湖北和陕西农村老人的抽样调查,检验了子女数量与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回应"多子多福"的现实性,同时探讨了代际支持对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有子"比"无子"更"多福",但"多子"不一定"多福"。有子女的农村老人,无论是儿女双全,还是只有儿子或者只有女儿,都比没有子女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更高。但是并非子女越多,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越高,对于有子女的农村老人,子女总数、儿子数量、女儿数量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均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更大程度上受到代际支持的影响,子女对农村老人的经济支持以及生活照料均可提高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总体来看,并非子女越多农村老人越幸福,子女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才是影响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状况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发展与研究中心2004年"农村子女外流对迁出地家庭养老的影响"抽样调查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了影响留守老人生活满意状况的因素,定量考察了外出子女数量与留守老人生活满意状况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外出子女数量、留守老人自身的身体状况、家庭照料和赡养情况、是否感到孤独以及经济收入等因素对留守老人生活满意状况有显著影响,拥有更多子女外出的留守老人对生活满意的可能性要高于较少子女外出的留守老人.  相似文献   

14.
赵阳林 《山西老年》2008,(11):44-44
一曲"常回家看看"唱红了大江南北。表达了两代人的殷殷深情,亦是对"飞"出家庭的青年人的劝告。但,常回家看看是不够的,更应该常回家干干。"孝顺"是孝字后边跟着顺,就是要"顺"父母意。那么何谓顺父母意?耄耋之年的老人,生活能力很弱,需子女侍奉左右,  相似文献   

15.
王虎林 《老友》2009,(12):22-22
时代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个老人在为自己的健康不断加分时,是不是也应该不断地为自己的做人境界加分呢?拥有一个好的心态,做一个优雅的老人,就是在为自己的做人境界加分。在一个和谐的社会里,如果每个老人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发展,全国城镇老年人家庭空巢率已达54%,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空巢化打碎了传统家庭的养老模式,亲情的缺失使得空巢老人形影相吊,孤独寂寞,郁都寡欢。要想"老有所乐",除了儿女要多给老人生活和心灵的关爱,社会加强对老人的关注外,老年人自己也要学会"精神自助"。注重夫妻关系,减轻对子女的心理依恋  相似文献   

17.
杨夕暮 《山西老年》2012,(12):57-57
虽说我已年过花甲,可每天生活得都很阳光。不少人问我:"你都退休了,怎么还像年轻人一样,身体那么结实,每天都欢声笑语,到底有什么养生妙招?"听到这些,我便笑着说:"我始终坚信一条,那就是心态好才是健康的法宝。"要保持一个好心态,最要紧的是心简。人与人之  相似文献   

18.
《老友》2007,(9)
老人再婚,何时不再尴尬?常言道:少年夫妻老来伴。老人最怕的就是孤独与寂寞,婚恋自由并非是中青年的专利,老人更需要爱的甘露。老人再婚无可厚非,但由于得不到儿女的理解和支持,加上处理问题缺乏理性,老人再婚遭遇尴尬,社会上出现了"老人走婚"等现象。让老人重新获得生活的幸福,安享晚年,需要我们付出真心,倾注关爱,给予更多的理解。此外,老人再婚后如何和睦相处,和谐生活,妥善地化解新家庭的矛盾,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陶家平 《老友》2013,(9):52-52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很多害怕孤独的空巢老人渴望告别空巢生活,寻找到一个老伴共同生活。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老人选择"搭伴养老",即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便开始同居生活。"搭伴养老"者之间虽然没有依法登记,但要解除关系也需依法进行。一般同居关系随时自行解除案例:今年64岁的退休工程师老王,在2009年秋天时认识了与自己同岁的陈大妈。两人都是独居老人,后来他们决定一起生活。同居生活后,由于两人在性格和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经常发生争吵。陈大妈不  相似文献   

20.
《老友》2011,(11):58-58
近日,美国《读者文摘》引用一项科学家针对研究范围内600名85岁以上老人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他们长寿的原因,除了人们熟知的健康饮食、锻炼身体外。所有的人都选择了一个词——心态。每天至少大笑5次。和家人少一些严肃.多一些诙谐:多和朋友们聊一些轻松愉快的生活小事,晚上入睡前回想一下你今天笑得够数了没有,并下定决心明天要更多地开怀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