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以及伴随而来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和正在造成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其中尤以亿万群众观念上的变化最为明显。眼下,人们议论最多也是普遍存在的对于个人物质利益的关心,就是突出的表现。那末,对于这种人人关心个人物质利益的情况如何进行道德评价:它是善的还是恶的,抑或是非善非恶的?它是值得褒扬的还是需要抑制的,抑或是应该批判的?一句话,它是否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呢?  相似文献   

2.
爱尔维修认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利益起着支配一切的作用;利益是我们的唯一推动力。他把利益原则提到自然规律的高度。爱尔维修认为,个人利益是道德的基础和归宿,而社会公共利益是道德或美德的标准,他的伦理学目标,不是个人的幸福,而是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和谐结合。爱尔维修追求利己与利他、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和谐统一,对这一理论的探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应当更深刻地认识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从特定的道德角度且依据生产力标准和社会进化论的观点评价,人的自私观念并不都是丑陋的;同时,人的"利己心"与商品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对人的本质的揭示还称不上足够深刻——因为,他的"经济人假设"以及"道德人假设"没有阐释存在于人们"利己心"、"同情心"背后,决定人们"利己心"、"同情心"的深层致因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人"思想是对"经济人假设"、"道德人假设"理念的升华,是对人的本质属性的最深刻阐释。  相似文献   

4.
过去,人们认为生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个人目标与生产目标是一致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企业同样存在着发挥劳动者积极性的问题。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物质利益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动因。物质利益原则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过去,由于不认识、不认真实行这一原则,我们吃了苦头。物质利益原则就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都认为,我国工资问题中最严重的是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便成为工资制度改革的主要点。  相似文献   

5.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核心和原则是相辅相成的 ,即在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中 ,包含着人民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 ;在集体主义原则中 ,也同样体现着人民的利益是最高的利益 ,贯彻着个人要为人民利益而献身的思想。因而 ,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必须抓住核心和原则  相似文献   

6.
在现阶段,我们有必要肯定合理利己行为,因为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富裕为肯定合理利己行为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现实可能性;法制的健全为肯定合理利己行为提供了制度保障;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为肯定合理利己行为提供了情感认同基础;社会主义道德的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为肯定合理利己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从实践意义上来说,肯定合理利己行为有利于正确评价人们的道德状况,鼓励大多数人向善;有利于对保护私有经济成分作出合理的解释;也有利于为我国的引进外资政策提供道德支持。  相似文献   

7.
论道德原则     
道德原则是伦理行为应该如何的基本规范。由是观之,道德原则便是一种“应该”、一种“价值”,因而是道德客体(伦理行为)事实如何对道德主体(社会)制定道德目的的效用:伦理行为事实如何是伦理行为应该如何所由以产生和推导出的实体;道德目的则是衡量伦理行为事实如何的道德价值的标准。因此,要弄清道德原则,便必须一方面弄清伦理行为事实,另一方面弄清社会制定道德的目的:这是道德原则所由以产生和推导出的两个前提。在此,我们只拟考察前者,因为道德目的在于保障社会存在发展和满足每个人的个人需要已成人们的共识。 所谓伦理行为或道德行为,无疑是具有道德价值,可以进行道德评价的行为,是对道德目的具有效用的行为,是对社会的存在发展和每个人需要的满足具有效用的行为,是有利或有害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和每个人需要满足的行为,说到底,也就是利害人己的行为。因此,伦理行为可分为利人、利己、害人、害己四类。另外,行为由目的与手段构成,所以,伦理行为便又可以进而分为目的利人、手段利人、目的利己、手段利己、目的害人、手段害人、目的害己、手段害己八类。不过,实际上,目的与手段相互依赖不能独存,而这八类的目的与手段结合起来,便形成如  相似文献   

8.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由于西学的猛烈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域中,刘咸炘作为一个中国现代新儒学思想家,是中国传统文化坚定的持守者和捍卫者,这在其人学理论中有着突出的表现.在本原论上,坚持中国传统唯物主义的气一元论;在心物关系或心身关系的理论上,主张“以心御物”或以心为中心,在此基础上,继承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重在治心的理论,反对西方以治物为中心的思想;在知行关系上,以人与万物的感应关系阐释知行关系,提出知行相依、不知不能行以及人要以情意为重、知识为轻的理论,批评西方重知而离行和不重情意而努力向上求知识的倾向;在人之德性问题上,继承传统儒家道德至上论,且以善心良德和道德教育挽救当时道德缺失的时弊,找回国人已经丧失的精神家园,批评西方物质利益至上的思想;提出以个人为本位的理论,赞成以利益大众的社会主义,但不赞同以社会为本位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围绕着改革中出现的部份人劳动致富的问题,在伦理学界引起了一场争论。先富作为一种新事物,究竟它与道德的关系怎样?它是否会助长人们“一切向钱看”的倾向? 先富是满足人们物质利益关系的现实手段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利益是道德的基础,脱离物质利益的道德是不存在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恩全集》第一卷第82页)。“我们的道德是从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利益中引伸出来的。”(《列宁选集》第四卷第352页)“人类道德的发展,一步一步跟随着经济上的需要。在这种意义之下,可以应当说,利益是道德的基础。”(《普列汉诺夫哲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利益和道德究竟是什么关系?追求物质利益,会不会使已经初步确立的社会主义道德退化、沦丧?许多同志,包括理论界的一些同志对此抱有疑虑,且意见不一。笔者认为,在现阶段,如何客观地认识、评价人们追求利益,以及追求利益给道德带来的影响,对于我们深入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加快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利益追求的必然性和时代动因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现中蕴涵着丰富的物质利益思想,共同富裕作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邓小理考察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社会主义本质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物质利益的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物质利益实行的社会制度原则;共同富裕是人民利益的根本价值指向,是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本质中物质利益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表征着它与私有制社会形态的本质区别,是邓小平对历史唯物主义物质利益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通过对合理利己主义伦理思想的批判,揭示这一被许多人奉为人生信条的道德原则的不合理性,并在此过程中强调重新弘扬集体主义的道德基本原则。 1、合理利己主义伦理原则的思想史考察。对人类思想史的考察表明,利己主义的伦理学说,是建立在人类的所谓生存和发展的利己天性之上的。这种理论认为,为了生存和发展,人就天性而论是利己的,这是人作为动物所有的一种自然本能的特性。在古希腊伦理学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那里,便已涉及人追求自身利益的“生物倾向性”。他认为人一方  相似文献   

13.
赵保佑 《中州学刊》2006,(2):139-142
“兼爱”是墨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墨家社会政治思想的中心思想,与儒家的“仁爱”伦理、西方文化中的“博爱”思想相比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兼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是商品经济社会生产和消费活动的伦理原则,有兼爱之心,使利己心(爱己)与利他心(爱人)之间平衡,这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利益主体取得双赢、多赢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也是现阶段社会走向和谐的道德需求。  相似文献   

14.
最近 ,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必须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服务。要正确的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道德建设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矛盾。道德作为一种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调节个人与个人 ,个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的行为规范 ,是不能离开利益而存在的。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必须切实关心人民的物质利益 ,千方百计地动员和组织人民发展生产 ,增加人民的物质福利 ,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地引导人…  相似文献   

1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也是道德经济自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不可否认,这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肯定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合理合法性,承认了自利的价值意识,激发了亿万劳动大众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离开利益机制,市场经济就不是市场经济了,只要有市场经济,利益导向总是存在的,不可否定的,利益永远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最初的动机,否则,我们又会回到无视客观物质利益的“左…  相似文献   

16.
义利观是思想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认真研究邓小平同志的义利观,不仅对于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而且对于弄清邓小平在此问题上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继承,保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正确方向,也是必要的.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重视物质利益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动力作用,是邓小平义利观的基点.承认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并对其进行保护,使其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的和基本的原则.马克思在他的第一篇论文《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中就明确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934年1月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所作的结论中也讲道:“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  相似文献   

17.
<正> 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原则。能否正确理解和贯彻这一原则,尤其是能否处理好它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关系,是涉及到各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获得物质利益,“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分配领域内实行的按劳分配原则,是我们党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这一原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决定的。它是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客观的经济规律,是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利益和意志的反映,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原则。实行这一原则,能使劳动者把发展生产和物质利益联系起来,从而积极劳动,增产节约,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为建立共产主义大厦添砖加瓦。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地实行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9.
道德承担的主体是个人的;教育亦应该成为道德的调节方式;道德评价的对象不仅是行为,还应包括言语,是对"言行"的评价。因此,道德的定义应是:道德以善恶为标准,是调整个人的身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之间利益关系的非权力性言行规范的总和。它以教育、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调节。  相似文献   

20.
<正> 邓小平同志在《文选》中,对如何正确理解和贯彻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作了一系列科学的论述.深刻领会和掌握这些思想,对搞好当前的改革,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保证国家集中财力物力进行重点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利益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物质动因."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82页).马克思的这一科学论断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