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部电影始终根植于西部地域独特的民族文化,西部电影音乐亦然.采用个案举要和归纳分析的方法,将西部电影中的音乐元素民歌、民乐、戏曲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在参与影像叙事、反映人物性格、展示内容主题方面作用的分析,提炼出西部电影通过音乐所传达出的美学风格和民族气质,并指出其对反思和发展西部电影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探讨西部电影创作的理论观念问题,为西部电影的现实品格塑造和未来精神走向提供参照,对钟惦棐的"西部片"电影美学思想进行了阐释,并结合分析了20余年来中国西部片的发展简况,认为围绕中国"西部片"的命名和理论阐述是钟惦棐电影关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实主义品格、人性视角和民族文化传统的自觉意识促进了中国当代的电影创作.在当下语境中重新辨析钟惦棐的"西部片"思想,有助于纠正目前"新西部电影"创作与研究中的某些观念偏差.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电影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与少数民族题材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为西部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源泉,成为西部电影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另一方面,西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较为深刻地展现了西部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环境和精神风貌,为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带来了新鲜的艺术活力,形成了一批标志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回顾中国西部电影20年来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分析和总结其艺术创作、产业化发展过程的得与失,其间包容了中国电影发展中不可回避的本质性问题,即如何使民族电影在全球化语境下迅速走上产业化道路.在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新西部电影将在文化与产业化的有机结合方面得以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的中国西部电影产生在一个特定开放的年代,激扬向上的精神需求给予人们不能不褒奖认知的热度,而西部电影的创作的确出色形成风潮,催化出理论认知的迫切,西部电影的概念提出凝聚了那一个时代的蓬勃朝气的批量创作。新西部电影不仅是简单的地域西部的西部电影,而是在亲近老西部电影的精神,面对娱乐文化高扬而得利却人心缺失背景下的精神文化寻找的电影期望对象,西部电影是应该承载着文化批评精神内涵、人文情怀托付、独特民族风情传扬、人物个性独卓呈现的文化电影。  相似文献   

6.
以《人生》、《黄土地》、《老井》、《美丽的大脚》等为代表的中国西部电影,立足于本土生活,以本土观众为诉求对象,注意发掘本土性的文化层面,拓展历史性的文化视野,对西部的地域文化充满深切的人文关怀,尤其是中国西部电影精湛的艺术表现与对西部人生体验的真诚表述,体现了独特的"西部趣味"。中国西部电影导演从述说转向反思、从本土走向世界、从精英主义转变到世俗主义的文化立场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文化姿态。  相似文献   

7.
西部电影曾经是中国电影艺术化探索的主力军,也创造过走向世界的辉煌,但是新世纪以来西部电影逐渐衰落.西部电影如何重新崛起与振兴?需要从传统的地域范畴与类型范畴,乃至上升到“生态文明”这样一个艺术美学高度和意识形态高度,将生态电影作为其振兴发展的新内涵与新使命,致力于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传播生态文明的思想,培育生态文化,打造健康有益的中国生态电影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8.
为了拓展中国西部电影的研究视域,运用电影类型学、电影文化学、比较电影等研究方法,梳理中国西部电影类型化的探索历程,提出“新西部电影”类型片的创建构想和发展策略.结论认为:当前,西部电影人理应自觉承袭传统西部电影对于个体命运、人与自然关系等主题的开掘,进一步彰显西部电影的地域风格和文化特色,在类型片探索领域独辟蹊径,不断创新,以期在新世纪华语电影整合汇流的新格局中,实现中国西部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借助文化人类学、美学等综合视角来观照经典时期中国西部电影的审美特征。与美国西部片的拓荒和文明相互演进不同,经典时期的中国西部电影突出表达个体在奋斗中对土地的剥离,表现为人与土地生存悖谬关系的一种矛盾呈现;通过仪式化的镜头、画面、细节,表达对传统农耕文化既负重而又依恋的矛盾情感;对自然和英雄等图腾的崇拜、敬畏,同时具备了原始神秘的野性意识和恣肆张扬的现代意识,又有鲜明的寻根倾向,传达出独特的农耕影像旨趣,形成与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西部电影追求类型化和市场化诉求迥乎不同的审美范式。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交流中华语电影的历史与未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世纪即将来临 ,处于跨文化交流中的华语电影应当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 ?应当如何坚持民族电影的发展道路 ?2 0世纪 80年代两岸三地华语电影成功进入国际艺术电影竞争行列的辉煌业绩 ,无疑将为 2 1世纪华语电影努力进入国际主流电影竞争市场 ,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12.
以结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对陈凯歌和贾樟柯的电影作品作比较分析,分析他们影片的艺术风格和影片意念内蕴差异,从而对两个导演的影片风格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以结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对陈凯歌和贾樟柯的电影作品作比较分析,分析他们影片的艺术风格和影片意念内蕴差异,从而对两个导演的影片风格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尽管美国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大城市市民喜爱美国电影,但是从进步知识界和电影界的普遍文化立场看,中国电影人对绝大多数美国商业电影采取了抵制和批判的态度,这反映了中国电影知识分子在明确的民族情感下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本土立场和清醒的文化理性精神。通过舆论这种民族情感和本土立场也在广大民众中逐渐蔓延。  相似文献   

15.
夏衍的电影创作紧跟时代 ,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但概念化的痕迹较为明显 ;他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塑造出了许多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 ,但又因拘于写实 ,囿于再现 ,限制了他的电影主题的深度 ;夏衍具有理顺时代风云的理性力量 ,但其创作因过于理智往往唤不起人内在的激情  相似文献   

16.
美国当前一些关于少数族裔“隔都”的教育电影,其主要讲述教师试图以个体的超人意志,通过教育来救赎底层学生的故事,只不过在种族歧视、阶级不平等的背景下,其呈现的救赎神话,终究遮蔽不了这里青少年难以接受正常教育,被迫形成底层贫困人口代际再生产的冷酷现实;电影中反奇迹叙事之少数族裔底层青少年——隔都的“坏小子”们中盛行的反教育文化,展现了美国国家认同危机,映射了他们对白人中产阶级教育体系的失望与抗拒心理。隔都教育电影美学风格上突出的少数族裔特征和视觉化、听觉化特征,使其成为新的更酷的视听景观,表征了国家认同危机下当代美国社会文化的重构。  相似文献   

17.
导演就和导体一样,感应一个东西之后,再通过导演传递给观众,刺激他们的情感、想象力和思考;而电影最基本的是我们进到一个黑屋子里面跟一群观众去共享一种心灵上的沟通。地域性跟共通性有的时候并不冲突,他们是你的左右两手。拍电影重要的是讲好故事,而好莱坞游戏规则则是我们应该要很虚心学习的。导演需要和制片人、制作班底合作,导演的电影其实只是导演的电影现象。《红楼梦》等文学名著的改编要注意的是它们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韩国电影深入切近的剖析,从传统文化和本土经验的角度,对商业机制下的电影文本作回归影音本质的诠释。在比较历史传统的背景下以人性、爱情、细节为触点探求民族精神气质所蕴涵的丰厚艺术包容量。  相似文献   

19.
类型电影与类型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在传统电影批评还是现代电影批评的领域,类型批评都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批评方法之一。它的研究对象类型电影的产生是大工业生产和艺术审美合力的产物;类型电影的本质内涵是模式化,它的创新是在模式基础上的破格;类型批评的历史和类型电影的创作并不同步,在经历了现代批评理论的洗礼后,类型批评呈现出综合化的跨学科的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20.
试论英文影片的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影视文化的发展,影视翻译越来越受到翻译界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以电影《乱世佳人》中的经典对白为例,重点分析英文影片汉译的特点及制约,并辅之对其间特殊的语言和文化意象的转换及原片风格传递的探索,以促进影视翻译研究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