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传寅教授的《中国戏曲文化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以“戏曲文化的特殊道路”、“古典戏曲的审美形态”、“戏曲文化的精神特质”等三编八章的结构,研讨了古典戏曲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全书史论交融、论述精当,反映了作者的深厚功底和严谨学风,也体现出作者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产生种种感受,总想转告给更多读者。  相似文献   

2.
十八世纪,虽然带着统治阶层精神特征的大一统文化精神渐渐失去了凝聚力,但地域性的民间文化却很快兴盛起来。在戏曲领域,受到社会上层欣赏与扶持的昆腔因不断“雅化”而衰落了,而带着民间乡土俚俗气息的“乱弹”诸腔即地方戏,虽屡受禁抑却发展起来。在这个动荡的世纪里,中国戏曲的文化主体发生了转移:由古典戏曲时代的戏剧文学主体转向近代地方戏时代的声腔表演艺术主体。以梆子腔的繁荣为主要标志,宣告了古典戏曲时代的结束,从而开始了中国戏曲史上的近代地方戏时代。  相似文献   

3.
齐鲁古典戏曲概说(之二)张英基明清是中国戏曲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传奇在明清戏曲艺术中居主要地位。明清传奇继承了南戏的艺术形式,并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例如将剧情发展的段落分为“出”,每本传奇一般在二十出以上,六十出以下;剧本大多分上下两本(卷),且每出戏...  相似文献   

4.
清人焦循所著《剧说》一书,是一部研究中国古典戏曲的历史文献,历来为戏曲史家所推崇。中国戏曲研究院编辑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出版)收录了是书,并在《剧说提要》中介绍说:“焦氏尤好戏曲,著有《曲考》、《剧说》及《花部农谭》。《曲考》今不传,但可于《扬州画舫录》所载《曲海目》一条见其大概。”的确,李斗《扬州画舫录》中对《曲考》首先有所录载,随后支丰  相似文献   

5.
“三大戏剧体系”说源自1962年黄佐临的《漫谈“戏剧观”》中提出的“三种戏剧观”,此后孙惠柱先后提出过两个版本的“三大戏剧体系”,当前又逐步转向聚焦梅兰芳体系,引申出对京剧艺术表演体系、古典戏曲表演美学、戏曲表演体系等的讨论。理清“三大戏剧体系”的缘起、衍变及其论争,有助于深化对传统戏曲与现代戏剧、梅兰芳与中国戏曲美学关系等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概论把地方戏特征看作全部戏曲的特征,混淆了戏曲发展的文学阶段与非文学阶段的区别。元杂剧、明清传奇和欧洲传统戏剧都是文学的戏剧,地方戏是表演的戏剧。应以“舞台艺术语言”的概念取代地方戏研究中“程式”的概念。欧洲传统戏剧主要是情节的艺术,包括地方戏在内的古典戏曲则主要是语言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论戏楼在中国古典戏曲艺术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楼与中国古典戏曲艺术,是中国无数历史文化遗迹中的一部分,更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代表。本文通过对戏楼在中国古典戏曲艺术发展中的历史衍变过程及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分析,认为戏楼建筑化的趋向完备,不仅与中国古典戏曲艺术形式的形成和发展方向大体是同步的,更重要的是它更是中国戏曲艺术形成、发展繁荣成熟的重要标志和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期 ,随着新史学观的崛起 ,古典戏曲研究获得了新的眼光、新的思路和新的写作方式。戏曲史学应运而生。戏曲起源研究、戏曲的兴衰变化及其原因得到深入的探讨。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在一个理论框架下 ,系统梳理宋元戏曲乃至中国戏曲的发展历史 ,标志着近代意义的戏曲史学的形成 ,并由此把古典戏曲研究带上了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9.
戏曲 ,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态 ,在世界戏剧之林中 ,中国戏曲是东方戏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的戏曲绵延千年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 ,戏曲成为普通中国人的“第一娱乐”。而在当今众多的娱乐文化样式竞相争取审美大众的局面下 ,作为一种中国古典的民族民间审美文化形态 ,相对于她曾经拥有的辉煌的历史而言 ,戏曲无疑已经由往日的“白雪公主”沦为现实的“灰姑娘” ,但是她仍以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感召力吸引着一定的人群。戏曲 ,作为一种感性文化样式 ,需要获得我们更多的审视和思考 ,对她作出现代的、审美的、文化的阐释 ,进而考察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戏曲文化发展的历史,以清中叶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即古典时代与近代,我们把那些古典时代的戏曲形态——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以及明清的传奇和杂剧统称为古典戏曲,而把近代流布全国各地的花部乱弹诸腔总称为近代地方戏,这两种  相似文献   

11.
由陈公水、徐文明、张英基等承担的山东省古籍研究重点项目——“山东古典戏曲研究(山东古典戏曲全集)”,经过长达6年的攻关,于2008年底通过了专家鉴定委员会的评审鉴定,鉴定等级为“优秀”。  相似文献   

12.
娼优与元代戏曲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戏曲文化历来与娼优有着密切关系,元代尤其如此.元人所著《青楼集》就是传述“青楼歌舞之妓”的“艳史”的(朱经《青楼集序》),记述了元代几个大城市的一百多位妓女的生活片段,成为我们研究元代戏曲文化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3.
再论古典戏曲的文学阶段与非文学阶段--答安葵先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葵先生著文批评本文作者的戏曲研究“距实践太远”,两人的区别确实在他们的学术研究与实践的“距离”上。安葵一方面不能把研究上升到思辨的高度,其“理论”平庸地依附于“实践”,缺乏学术品格;一方面还服从政治实用主义的要求,把“弘扬”(民族文化)放在“求真”之上,缺乏与其研究对象的必要距离。其实,中国古典戏曲虽然曾经和欧洲古典戏剧一样是文学本质的戏剧,但前者始终是以“语言”描绘人物的艺术,而后者则始终是“情节”构建的艺术,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戏曲最终嬗变成为表演本质的戏剧的道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戏曲中是否存在悲、喜剧之别?这是一个学术界尚有争议的问题。王季思等先生在《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前言》中说:“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归根结蒂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国古代戏曲是古代中国人民生活的反映。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悲剧性成喜剧性的现象,这些现象必然会反映到戏曲作品中来,这就决定了中国古代戏曲必然有悲剧和喜剧的存在。”这个论证是有说服力的。那么,为什么还会继续存在中国古代戏曲中是否存在悲、喜剧之别的争议呢?恐怕关键是硬用西方关于悲、喜剧的概念来套中国戏曲。其实,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15.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为“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CEPS中文电了期刊服务资料库》等全文收录期刊,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来源期刊,本刊主要刊载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重点建设《楚汉文化研究》、《金瓶梅研究》、《中国古典戏曲研究》、《瞿秋白研究》等栏目,热诚欢迎从事相关研究的国内外学者赐稿。  相似文献   

16.
论古代戏曲导演理论“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戏曲深受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古代戏曲导演理论高度重视人的作用,把演员作为戏曲舞台的真正主宰。这种强调对舞台演出主体“人”的观念,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渊源,符合“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维模式及戏曲舞台艺术规律。  相似文献   

17.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为“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资料库》等全文收录期刊,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来源期刊,本刊主要刊载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重点建设《楚汉文化研究》、《金瓶梅研究》、《中国古典戏曲研究》、《瞿秋白研究》等栏目,热诚欢迎从事相关研究的国内外学者赐稿。  相似文献   

18.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为“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资料库》等全文收录期刊,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来源期刊,本刊主要刊载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重点建设《楚汉文化研究》、《金瓶梅研究》、《中国古典戏曲研究》、《瞿秋白研究》等栏目,热诚欢迎从事相关研究的国内外学者赐稿。  相似文献   

19.
<正> 元代是中国古典戏曲的黄金时代。创作和演出繁盛,引起时人在理论上的关注。元人在戏曲史论、戏曲功能论、戏曲创作论和戏曲表演论等重要的理论层次上,就已开始了有益的探索。从史论层面看,当时的曲论家们,在勾勒出一幅元代杂剧发展史轮廓的同时,反映了他们的戏剧史观和对中国戏曲史的认识,在元杂剧史乃致中国戏曲史的研究上,做出了开风气之先的贡献。一、“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辩证意识与雅俗之辨作为一代戏曲的元杂剧是怎样产生发展起来的?在其形成过程中对前此艺术样式有  相似文献   

20.
本刊稿约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为“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资料库》等全文收录期刊,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来源期刊,本刊主要刊载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重点建设《楚汉文化研究》、《金瓶梅研究》、《中国古典戏曲研究》、《瞿秋白研究》等栏目,热诚欢迎从事相关研究的国内外学者赐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