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语言与新闻语言是站在同一"屋檐下"的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相比之下,文学偏于"彩色",新闻重在"黑白"。二者虽有区别,但不乏渗透,尤其新闻语言适当吸纳文学语言的"营养",会更有魅力。  相似文献   

2.
所谓的"图文之争",实质上是语言与图像两种符号形式在表意领域的"特权之争"。身处现代媒介环境,文学的传统"领地"受到了图像的全面冲击,生存空间日渐萎缩,而图像则在许多意义领域取得了优先表达的权力。有人据此认为,文学已经成了图像的"附属物"。若从符号学的角度解读"图文之争",就会发现文学虽然退守,但其作为"语言艺术"的本质依然存在;凭借着语言符号的"范式坚守",文学得以与图像展开"对话"。扩散着的"文学性",是二者对话与交流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现代文学的发展以形成民族共同语为鹄的,而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又以便于建立民族国家为最终的旨归。"国家"与"语言"的这种隐性关系,决定了现代文学史的"文学"与"语言"的关系,不是"文学"的发展带出"语言"问题的讨论,也不是"语言"论争和运动配合着"文学"的发展,作为文学史发展的零部件而随其运转。恰恰相反,语言是"辕",文学是"轮",驾辕的"语言"决定着"文学"之轮的方向和快慢,而国家意识形态则是挥鞭人,统率着驾辕的马。  相似文献   

4.
随着汉语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唐诗语言研究亦逐渐得到重视。不过,从总体上看,其研究仍显滞后,这直接影响了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以白居易诗歌为例,其语言通俗、语料丰富可靠,且出现了大量新语词。这些语词或可增补《汉语大词典》未收词目,如"分诀"、"荒狂"、"静尽"、"寄问"、"妓席",或可添加其未收义项,如"第一"、"大采"、"破漏",或可为其提供或补充书证,如"騃童"、"道程"、"肝家",或可纠正其不确释义,如"故故"、"轻欺"、"饶"、"新蝉"、"云碓",因而在唐诗语言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08,(11):8-10
人的成长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许多声称在某地发现行为古怪颇具动物习性的野人或兽孩已屡见不鲜,其中,这些兽孩很难学会人类语言,尽管后期被人类收养,但他们仍保留着一些动物的本性,具备着某种动物的“特异功能”。对于兽孩,他们身上总是难以抹去“人与动物的不了情”,更加增添了神秘色彩。同时也让人们怜悯他们的处境。  相似文献   

6.
魏燮均以一种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的诗书"语言",醒豁开启着自身的内心感受。他立足自我"寄情其中",强调自身的艺术思想和审美祁向,自觉或不自觉地祭起了"地域性"文化诉说的旗幡。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汉语中,"讨厌"一词的词典义为"没兴趣、厌恶",在一定语境中也常用来表示"不讨厌、喜欢或者喜爱"的意思,且往往带有一定娇羞和含蓄意味。前者是"讨厌"的"语言意义",后者是"讨厌"的"语境意义",两者在语音形式和语法形式等方面具有明显不同。在语音上,"讨厌"在表达语境意义时,语调明显被高调化、尾调拖长;在句法结构上...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对外部事件还是对自我的把握,理解至关紧要。现象主义和心理主义过分强调"内知觉",从而有陷入"唯我论"的危险;现象学讲究"移情"和"亲知",但如果这些都脱离了外部世界,理解也必然是一种空谈和幻想。当胡塞尔最终祭出"主体间性"和"生活世界"的理念时,实际上他已看出"意向性"和"回到事实本身"的艰难,也更加明确了理解的复杂性和相关性。维特根斯坦通过摒弃私人语言和转入日常生活语言研究,用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forms of life)阐释了这一难度,同时他也在新的立场和维度上解释了理解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语言"和"文字"是语言文字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两个概念。中国知识界普遍拿"文字"说"语言"。张桃先生的文章《汉语走向世界的时代》误把"汉字文化圈"当成"汉语文化圈",在此基础上论证"汉语日渐成为世界性语言"毫无科学性可言。吕叔湘先生所说的"宏观的语文知识"急需进入中等教育,中国知识界急需在这方面集体补课。  相似文献   

10.
作为20世纪80年代确定成型的一种新的史学思潮,新社会文化史的发展方兴未艾,以"语言转向"或"文化转向"为标志,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全面的冲击。各家学者见仁见智,聚讼不已。而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化",该股思潮的史学实践,根本上来自于对历史意义的寻绎。历史的意义来自于历史的何处?带着这样的疑问,新社会文化史学者开始寻绎意义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语言模因认知理论,在分析了对外汉语非显性文化词语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非显性文化词语的教学策略:在非显性文化词语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非显性文化词语模因的"被注意到的输入",更要重视其"被理解的输入",此外,还应注重谐音形式的教学,使文化词语模因输出成为"准确、地道的语言输出"。  相似文献   

12.
杨益 《百姓生活》2014,(9):63-64
自从人类有了战争,动物"从军"便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最普及的比如骑兵的战马,还有用于运输物资的牛、驴、骆驼等。随着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发展,动物在战场上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少。尽管如此,依然有一些"动物战士",顽强地在人类战争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人们对新诗的探索途径逐渐从视觉转向听觉,从"看诗"演变为"听诗",这一革命性事件对新诗语言和新诗的整体面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新诗朗诵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年代的朗诵活动集中在文人"书斋"中,朗诵只作为一种试验新诗语言的工具,为新诗的格律化提供了实践和可借鉴的经验。30年代的"读诗会"承前启后,朗诵活动的规模日渐扩大,目的在于探索新诗语言的可诵性。40年代兴起了声势浩大的"朗诵诗运动",在"为朗诵而作诗"的需求下新诗的语言趋于口语化,朗诵诗占据了诗坛的主流。因此新诗朗诵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点来观照新诗朗诵与新诗语言之间的复杂而丰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语言交际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然而,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仍重视"灌输",忽视"应用",尤其是忽视了口语能力的培养,口语教学的发展现状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口语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结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体会,就提高学生口语能力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鲁迅小说语言的独异性是鲁迅小说乃至文学的一个重要现象。独异性突出表现为模糊性、悖反性、混杂性、"空白性"等特征,它们分别给予读者以不确切的信息、矛盾的信息、芜杂的信息、尽少的信息或"零信息",从而使鲁迅小说显得不确定、多解、不易懂,体现出诸多"反常规"的表征,但其独异性并不是真正的"无理""无稽",而是创新、深化与扩张了小说语言意义的内涵和深度。  相似文献   

16.
从古至今,建筑被视为"流动的音乐",服装被视为"流动的建筑",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分析了世界不同时期典型设计风格在建筑和服装上的应用,以及服装结构与建筑语言的互换,并具体分析服装与建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不少学生一提到作文就眉头紧锁,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学生害怕作文的原因所在,一是无话可说,二是有话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是缺乏素材的积累,无从下笔是缺乏语言的积累。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使学生写好作文,就要帮学生寻"源"、取"材",引来源源不断的作文之"活水"。  相似文献   

18.
基于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Swain的"输出假说"理论,语言输入和输出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在泛读教学中,应兼顾"可理解性输入"和"可理解性输出",加强英语泛读中跨文化输入的教学以及与语言输出(说与写)的相互结合,从而达到听、说、读、写、译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年"兽故事在中国已经流传了上千年时间,但是近些年才有学者开始对其进行研究,而且这些研究主要是从民俗学的角度对其进行阐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其进行过分析。该文试图用弗洛伊德后期的理论,通过比较几个不同版本的"年"兽故事,来分析以过年仪式为背景的"年"兽故事产生流传的本质原因——俗民通过自然灾害的替代"年"兽来释放焦虑,获得心灵的安宁与愉悦。  相似文献   

20.
纳兰性德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其纳兰词是清词"婉约派"的典范。纳兰词中的爱恋词、羁旅词及友情词以"情真意切"著称。在纳兰词的英译传播中,"传情"特点应该是译者追求译文"神似"的核心元素,情感的传达与再现应该脱离汉语语言形式的樊篱,充分发挥英语语言的优势,使英语读者在译文中体味纳兰词的"情真意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