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内生货币供给理论是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其核心观点认为,货币供给是由信贷需求决定的内生变量,而非中央银行控制下的外生变量。根据对货币内生程度的认识不同,又可以分为适应性内生与结构内生两种观点。内生货币理论的发展符合金融发展的现实,弥补了现有货币供给理论的不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货币经济学的角度考察流动性过剩问题,可将流动性过剩定义为存量货币供给相对于存量货币需求的过剩。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各国货币政策的不协调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国际资本通过外汇占款和其他途径进入我国成为我国货币供给过多的外部原因。从内部来看,1998年以来长期积累的巨大货币存量是理解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关键。当居民资产发生结构性调整,减少持有货币资产而增加非货币资产,又会导致有效货币需求的不足。流动性过剩不仅会产生资产价格泡沫并给金融体系带来潜在风险,还造成经济结构的扭曲,对实体经济产生深层次影响。  相似文献   

3.
货币、货币哲学与货币数量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照塞尔语言哲学的一个理论洞识 ,本文把货币归结为在人类经济活动和市场交往中凝汇着人们“集体意向性”的一种制度实在。本文第二部分则从货币总量和实体经济总量的相互关系中进一步反思了货币的本质。尽管在某一时点上一个社会或经济体中的货币总量和以货币总量乘以货币流通速度所反映的经济总量都是一个确定的数 ,但在现实中 ,离开了货币这个纯数量“标量” ,我们既不能知道货币本身 ,也无法衡量任何总量国民经济指标。由此来判断 ,西美尔的“货币的量就是货币的质”命题为真。最后 ,本文还从货币哲学的角度反思了经济哲学的一般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货币市场的非均衡性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识别和检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性是重要的,尤其是透过货币乘数、货币流通速度识别和检验货币市场运行态势。检验的结果支持我国货币市场存在需求高于供给的非均衡判断。同时,由于近年来货币增长率一直高于产出增长率,GDP与货币量的比值偏低,市场的货币沉积现象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通货膨胀隐患。因此,货币供给的控制不宜适应需求,应当从降低货币沉积和增强流动性上缓解货币供求的非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评析了哈耶克自由竞争货币论和蒙代尔最优货币区理论两种观点。两种理论都希望通过货币发行方式的创新来改良国际货币秩序以达到稳定价格的目的,但具体方式完全不同。文章从制度分析的角度比较了两种理论的核心思想,并指出其借鉴意义。从制度演化的角度比较了两人的核心思想,并指出其对未来国际货币秩序改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货币理论是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给是由金融市场的需求决定的,包括商业银行的借贷需求和公众需求,是贷款创造了存款而不是相反。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越来越强。鉴于中国的金融市场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缺乏完善的货币供给和金融秩序的稳定机制,因此,目前仍然需要中央银行以及相关部门的外部控制来保持货币供给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但从长远来看,应逐渐培养货币供给的内在稳定机制,以形成良性的货币供给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7.
货币在市场经济中最主要的职能是充当资本获取货币剩余,而不是追逐商品.这种性质决定了货币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只有进入实体经济的货币供给才会对价格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具体影响取决于新增货币是从总需求还是总供给角度进入(退出)经济系统.从供给角度进入(退出)的货币供给与价格水平成反比.我国当前价格水平上升的原因是成本推进与气候异常所致,货币紧缩政策带来的成本上升和供给减少,反而助推了价格水平的上升,同时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严重伤害.  相似文献   

8.
1830年代清朝政府体系内部爆发了一场有关鸦片贸易与白银外流的大讨论。这场讨论的实质从现代经济学观点来看是如何看待国内货币供给稳定性与对外贸易平衡的关系。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这场讨论未能上升到理论水平,而且一些参与者在若干重要的具体问题上的判断夹带着大量错误和偏差。本文的重新估算表明,因鸦片贸易而引起的白银外流至多仅占当时中国白银货币存量的一个很小比例(3.6%~6.7%)。对当时中国宏观经济稳定的主要冲击应来自其他方面。知识的迟缓进步是不当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早熟的纸币制度是惟一有别于希腊贵金属铸币惯例的重大例外;美洲金银流入中国之所以没有引致价格革命,则根源于内生货币供给机制与特定储蓄偏好的交互影响;晚明以来的(白银)货币需求异象在很大程度上可归咎于当时货币结构的变化以及财政税收制度的变革;而就其内质而言,一度被国人引为自豪的纸币制度其实是货币制度内生转型受挫以及外生货币革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通货紧缩现象与宏观经济中货币的供应与需求紧密相关 ,当前我国经济中的通货紧缩 ,主要原因是货币供应量增长不足 ,而货币供应量增长不足的原因包括 :1)我国的金融体制存在弊端 ,导致货币传导机制出问题 ,致使货币供应无法扩大 ;2 )由于经济中总供应大于总需求 ,以及需求结构调整不及时 ,导致了货币需求的下降 ,制约了货币供应的扩大。政府应针对上述原因 ,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 ,同时调整产业结构 ,推行积极财政政策 ,刺激货币需求 ,有效扩大货币供给 ,治理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11.
金钱和金钱崇拜--新生代小说中金钱欲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代小说对金钱欲的表达,是中国当代文学继80年代文学突破性禁区后在欲望禁区的再次突围,与此同时,新生代小说将一直被作为批判因子而出现的消费和享乐的生活方式作为文学的新的审美内容,由此,一种快乐原则取代理想原则成为他们小说的审美原则.这种新的审美原则和新的价值观在给我们带来全新的经验和审美视角的同时,也使他们的小说中人的需求呈现出一种单一化和片面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12.
金钱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深入分析金钱和市场经济的本性,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人思想的影响,有助于人们坚持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正确对待金钱.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当前我国反洗钱工作面临形势和存在问题及洗钱风险防范策略作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货币对社会的二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货币以后,货币逐渐成了人的社会化的催化剂,社会流动的加速器,社会互动的引擎,同时,也是社会分层的依据之一。货币对社会有正功能,也有负动能。货币也会误导人走向社会失范。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管理,另一方面,在观念上应当破除货币拜物教,在社会政策上尽量缩小贫富差距。随着社会的变迁,货币在演进,但社会在货币的演进过程中,又正在向货币提出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的法币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代西方国家由于通货紧缩而发生了经济危机 ,诱发了国际银价的剧烈波动。美国白银政策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通货紧缩 ,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甚至撼动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 ,割断了中国货币与白银的直接联系 ,标志着中国货币由贵金属货币本位向纸币制度的转变 ,消除了通货紧缩 ,提高了法币的国际信誉 ,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经济环境。法币改革经验对于当今中国反通货紧缩以及经济金融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金钱债权的执行,是民事执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执行方法上,对金钱债权的执行具有不同于对非金钱债权执行的特点。金钱债权的执行通常包括对动产的执行、对不动产的执行和对其他财产权的执行等等,针对不同的执行对象,应当采取不同的执行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货币都是适应人类社会交往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彼此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的符号。从语法学看,任何一种货币或货币系统都具有自身的结构与规则。从语义学看,货币不仅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还具有政治、文化、道德、心理等意义。在语用学看来,货币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货币使用的社会情景而变化的。从语言学视域来研究货币有助于丰富和深化我们对货币现象以及语言在人类经济行为中的作用与地位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伪造货币罪是最严重的货币犯罪,具体表现为仿照真货币制造假货币的行为。该行为的特点是“无中生有”、“仿真造假”。其仿制的对象既包括人民币,又包括外币,但不包括信用货币。伪造货币罪在主观方面应以“意图流通”为必备条件。根据刑法规定,该罪的犯罪主体仅限于自然人,不包括单位。  相似文献   

19.
杨楹 《江汉论坛》2005,1(3):12-15
货币对社会的改造,开始时表现出进步性,但当它占据了统治地位以后,却掏空并置换了社会生活的根基和内容,成为支配一切的统治力量。然而,我们所能做的,并不是消灭货币,而是还货币以本来地位。  相似文献   

20.
"洗钱犯罪"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犯罪之一.目前这种犯罪已渗入我国,而且越来越严重,因此,我们必须对这种新型犯罪进行认真研究.本文主要阐述了洗钱犯罪及其对我国危害的程度以及应采取的对策,以便我们对此种犯罪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达到未雨绸缪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