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亲属关系作为中国社会极为重要的一种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源,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并承载着诸多社会功能。传统的亲属关系有自己的形态和范围,而在时代的变换之下,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相伴随而来的社会诸方面的变迁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亲属关系的功能作用和存在形态及在人们生活中的定位也相应地发生改变。关心这其中的"变"与"不变"能使我们对今天中国,尤其是对处在变革中的广大农村的亲属关系有一定的把握,对分析今日中国农村的很多问题有一定的帮助。本文以中国农村"走亲戚"状况的调查为切入点,主要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一个村庄中几户人家的走亲戚状况予以调查,了解人们对亲属关系的态度变化,亲戚之间关系的强弱,亲属关系作为社会资源的功效等等。以吉登斯的社会学理论作为解释框架和研究视角,分析亲属关系变化的社会基础以及人们对维系亲属关系的自主选择,并对未来中国农村亲属关系的走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亲属关系是社会科学的经典研究议题,20世纪上半叶,西方家庭现代化理论认为传统社会中的亲属关系将会消失在现代化发展中。通过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对北京近郊一个村庄的亲属关系进行实地调研,研究发现:西方家庭现代化理论以及学界已有研究结论都无法解释现代农村亲属关系所呈现的特征。在经历集体化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造后的农村亲属关系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呈现网络化发展趋势,在村民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依然是现代农村亲属网络变迁的基本单位,但家庭的内涵却发生了变化,同时亲属网络变迁中出现个体化崛起的趋势,人们开始重视和强调个人发展与情感表达,这与已有研究结论不一致。现代农村亲属网络之所以会存在并且形成这样的变迁机制,既有转型时期个体在应对风险时的脆弱性,也有传统家庭本位思想对社会结构与个体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2009年10月30日,人类文化史上的一颗巨星陨落了。法兰西学院荣誉退休教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著名人类学家、哲学家,结构主义思潮的主要创始人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啨vi-Strauss)逝世。作为战后法国“民族思想英雄”杰出代表及20世纪最伟大的人类学家之一,他将结构主义方法带入传统人类学中,其研究范畴涉及社会结构、亲属关系、神话、宗教、艺术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4.
以血缘为标准的亲属关系网络是新疆回族之间的资源支援网络和情感满足系统,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革、国家正式组织出现,使得新疆回族亲属关系的外观形态和内在机制处于消解之中。但在新疆回族农村,亲属关系网络没有冲破地缘和血缘的结合,它的结构和外观相当明确。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很健全使其获取资源难度相对增加,新疆农村回族日益强化以家庭为核心的亲属关系;农村回族人生礼仪和日常生活中的亲属文化和亲属往来也密切着回族的亲属关系。  相似文献   

5.
《苏联民族学》1990年第3期发表了H·A·布季诺夫《论亲属关系概念》一文,现摘译如下: 亲属关系究竟是生物学事实还是社会事实?学术界已经多次提出这个问题了。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通常把亲属关系分为两个部分:1)亲属关系本身;2)亲属之间存在的权利和义务。亲属关系本身是生孩子即生物过程的结果,因而初看起来是一种生物学事实。因亲属关系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则是一种社会事实。  相似文献   

6.
以翟城村为例考察华北农村非常规核心家庭的亲属关系,翟城村非常规核心家庭与亲属的交往可以看作是家庭成员,尤其是留守的女性成员策略性地运用关系资源、功利性地建构实践的亲属关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面对困顿的生活世界,人类学家近年来更加关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美好面向。福祉、希望、幸福等一系列良善的主题成为了研究焦点。在海南美孚黎案例中,作为文化表征,灵魂几乎是所有美好价值的抽象集合。由于人人皆有灵魂,灵魂便借此复制了人与人之间的血亲关系与姻亲关系。由于血亲关系的代际延续意味着人类个体被归属于特定的血亲集团,灵魂在血亲关系的代际延续中也被归入特定的血亲集团,这使得血亲关系成为占有灵魂的文化实践形式;由于姻亲关系意味着血亲集团之间的妇女交换,灵魂也被纳入到此一交换体系中。从整体上看,由于灵魂是美好价值的文化表征,在亲属关系的运作过程中,亲属关系成为占有与交换美好价值的文化实践方式,亲属关系不仅在此过程中呈现出占有与交换的结构,也呈现出自身存在的意义:实现美好价值的代际传递。  相似文献   

8.
维吾尔族农村的社区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吾尔族农村的社区整合蒋丽蕴本文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聚居的农村村落进行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当代维吾尔农村社区整合的实际状况及其原因,认为以血缘为纽带的互动系统和以权力为纽带的行政系统(组织系统的一部)构成了维吾尔农村的主要整合手段,这两种系统...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的城乡转移无疑会对家庭的外部关系产生影响,不同的流动形式对外部关系的选择有其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不管是生活重心在农村的“半漂式流动家庭”还是生活重心在城市的“全漂式流动家庭”,其对亲属关系都同样倚重。不同的是,在农村的“半漂式流动家庭”除了对亲属关系的倚重外,邻里之间的关系在其日常生活中也显现出重要性,而在城市中的“全漂式流动家庭”则更多的是依靠业缘关系、乡缘关系、社缘关系等。  相似文献   

10.
《尔雅·释亲》作为我国最早研究亲属关系的专著和总表,它详细记录了我国早期社会的亲属称谓,亲属关系和称谓也反映了当时特殊的婚姻形态。这些称谓词反映了古代人民“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以男性为主导的封建家族大家庭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处于附属从属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人类学著作对于新的生育技术的评述主要集中在这些新技术如何削弱亲属关系中早已假定的自然与文化联系。特别是将代孕母亲视为便利选择之象征资源的自然事实,是西方文化的一种主流价值观。对于这一当代的新话语,必须注意到代孕技术具有其特定的社会和文化意义。然而,将自然看做文化领域又加剧了亲属关系从生物学中分离的趋势。对案例中代孕母亲的行为动机进行的分析,集中在感情需求的证据之上,这种处理方式有助于人类学者在亲属关系研究中将人类文化和自然更好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教育人类学的研究在西方社会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当初正是人类学者将不同文化族群中的教育现象作为人类学研究对象之一,从此便获得了与家庭、种族、亲属制度、社会组织等领域一样的学术地位,并逐渐地产生了这门学科,同时也决定了这门学科的人类学属性和特征。本文的分析集中在两个大的理论问题上:首先从欧美人类学研究的主题与趋势中,提出人类学的田野工作和理论建构为什么都是围绕“现代性”而展开的。其次,教育人类学在现代性、反思现代性与全球性中是如何开展自己的研究并作出阐释的。  相似文献   

13.
高昌畏兀儿亦都护巴而术阿而忒的斤在蒙元时期较早归顺成吉思汗并与蒙古统治者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蒙古统治者在畏兀儿地区建立机构管理和控制畏兀儿地区.由于西北藩王的叛乱迫使畏兀儿人内迁,畏兀儿亦都护也迁居永昌堡.亦都护谱系的变化反映了元廷政局的变化.由撒连的斤、火赤哈儿之死到帖睦儿补化、太平奴之死,无不反映了元廷局势的变动对亦都护家族的影响.内迁之后,畏兀儿亦都护变成了元廷丧失原来领地的特殊大臣.  相似文献   

14.
费孝通先生不仅是一位人们熟悉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他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教育人类学家。是他首先将教育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纳入到中国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并给予了教育与家庭、亲属关系、种族、社区等人类学研究主题同样的重视程度。费孝通先生倡导的人类学精神和他的教育人类学思想,对于从事教育研究的工作者来说有着实际的意义。当我们把他的“文化自觉”理念引入到“教育自觉”中时,我们开始尝试对本土教育的反思,并在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建设中,探索一条既不“复旧”又不“他化”的革新之路。  相似文献   

15.
近代早期英国家庭关系研究的新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下半叶以来 ,西方家庭史研究的重心经历了从家庭结构到家庭关系的转变 ,并一度形成了近代早期家庭亲属关系的“松散”说和“淡漠”说。晚近有关英国近代早期家庭关系研究的新成果对此做出了重要修正 ,重新肯定家庭亲情关爱和亲属支持网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文章从互惠理论与亲子关系、社会资本与亲属关系两方面进行了述评 ,强调这种新取向对于深化英国早期现代化特征认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维语广告与维吾尔族风俗习惯存在碰撞和交融。一方面,维吾尔族风俗习惯对维语广告的表达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之呈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蕴;另一方面,维语广告对维吾尔族风俗习惯有着不容忽视的改变,展现并促进着它们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将维语广告的发展推向一个更成熟、更有效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草原丝绸之路历史悠久,横贯欧亚北方草原地带,其路线辐射地区正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聚散生息的核心地区。自先秦时代到蒙元时期,先后崛起的匈奴、回鹘等民族政权相继控制并参与到这条草原通道的中西交通之中。学界对这些政权与草原丝路之间的关系较为重视,并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麦西莱甫是维吾尔族集歌舞音乐、舞蹈和各种民间游戏、民间世俗于一身的,具有曲艺杂剧特点的艺术形式。它起源于维吾尔族古代先民的晚会或冬天轮值宴会习俗。麦西莱甫由歌舞艺术和一系列的游戏组成,潜藏于游戏背后的,是维吾尔人的信义、廉耻、忠诚、人际关系、道德品质等社会价值观念,因而具有广泛、深刻的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作为维吾尔族具有悠久历史的民俗活动,麦西莱甫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广泛的民俗学校,在保存和延续维吾尔族文化传统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麦西莱甫是新疆维吾尔族民间集歌唱、音乐、舞蹈、游戏于一体的传统民俗艺术活动,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维吾尔民间,已成为维吾尔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习俗。它和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一样,是维吾尔族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宝,具有多重文化特征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