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现代知识者形象的“物质生存焦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小说中有大量反映知识分子受到经济生存贫困威胁题材的作品。知识分子形象在其中一方面发出对社会“堕落”的诅咒,一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病态的心理症状。他们或是有“迫害狂”的表现,或是有敌视一切的病态心理。究其社会心理原因,是现代知识分子对社会现代转型产生严重不适,进而导致“物质生存焦虑”。  相似文献   

2.
《围城》寄寓了一种超越“围城人生”困境的处世哲学——目光放近,乐观振作!这来自于钱钟书一贯的人生态度。小说通过对方鸿渐在产生“围城”理念前后不同的人生态度及生存状态的叙述比较,指出了目光放远万事皆悲的人生困境,同时寄寓了“目光放近,自应乐观,以求振作”的超越理念,并以积极面世的典范人物引领方鸿渐树立起积极的人生态度。   相似文献   

3.
沉风 《云梦学刊》2001,22(3):127-128
在中国文联出版社推出的星河文丛中,有一本工巧凤先生著的《精神的围城》,素雅的装帧凸现出学术的厚重,我觉得很值得一看。该书以独特的言说范围、言说方式以及携带着过多的人生体验与饱醮鲜红的生命汁液表明了一个女性批评家的才智、心智与不可言说的性别特长。 尽管现在女权主义者在颠覆男权一统天下时寄予了双性同体过多的热情与理想,但我仍然觉得男女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包括生理性的构造,甚至包括感觉、情绪、思维、力量等。当然差异并不等于差距,这正象太阳之不同于月亮,青松之不同于疏柳一样,各有其存在的价值与审…  相似文献   

4.
《颜氏家训》是一著名家训,它切近时事,关注社会现实人生问题,同时也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生智慧,包括诚孝明礼、知足少欲、务实好学、谨言省事、慎择交游等几个方面。由于时代的局限性,《颜氏家训》的人生智慧不可避免地带有二重性,现代人应承继其有价值的生存哲学,而排斥其惰性,以提升、圆满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传统之“乐”认为.“乐”是“安而不忧”、“善美愉悦”与“自然顺适”心理体验;也是“生生不息”、“云淡风轻”、“率性而为”人生状态:还是过程的、信仰的、指向未来的幸福,甚至“幸福”本身就是理想与信仰。在传统之“乐”这种理想与信仰包括两个方面:“天人合一”与“各得其所”。通过分析,传统之“乐”具有以下一些特征:包括四个方面即“静底”、“善底”、“天底”、“和底”。  相似文献   

6.
<围城>寄寓了一种超越"围城人生"困境的处世哲学--目光放近,乐观振作!这来自于钱钟书一贯的人生态度.小说通过对方鸿渐在产生"围城"理念前后不同的人生态度及生存状态的叙述比较,指出了目光放远万事皆悲的人生困境,同时寄寓了"目光放近,自应乐观,以求振作"的超越理念,并以积极面世的典范人物引领方鸿渐树立起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7.
“新国学”是对章太炎的“国学”的发展,是以中国现代文化为根基建构起来的。五四开启的中国现代文化是在中西文化整体比较中产生的,体现了中国文化自身的真正发展,从章太炎到鲁迅更为突出表现出寻求中国文化主体精神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靳义增 《中州学刊》2002,3(5):68-71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学人生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学人生分别奠定了入世与遁世的文学人生理论 ,各自体现了“士”积极参与社会建构的实用人生理想和“士”与社会保持距离的审美人生理想。中国古代作家入世与遁世的人生模式 ,分别体现了“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的人生价值 ,儒道互补的人生选择是调整入世与遁世人生价值冲突的有效手段。入世与遁世都存在着诸多困惑。整合多元文化精华是升华和超越文学人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评说现代作家茅盾,将其置于中国20世纪文化语境中,探究其由"矛盾"人生形成的思想复杂性与矛盾性,揭示其处理文学与革命、政治的复杂关系及其创作蕴含的丰富内涵,至关重要。其"矛盾"心态贯穿于人生历程中,体现在"茅盾前"、"茅盾时"、"茅盾后"各个时期,这是中国现代作家复杂样态的一个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0.
"言说鲁迅"遮蔽"鲁迅言说"的思想本质,这是鲁迅研究界客观存在的一大弊端。由于"言说鲁迅"重在"言说"而轻在"鲁迅",其结果是使"言说鲁迅"发生了重心偏离,鲁迅也被囚禁于精英话语的"围城"中,变成了一种任人阐释的文化符号。"言说鲁迅"与"鲁迅言说"原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独立文本,但却常常被人们互相混淆和相互替代,进而严重干扰了读者对于鲁迅思想的理解与认识,并最终导致社会对于鲁迅陌生化的消极态度。  相似文献   

11.
朱德发 《齐鲁学刊》2002,1(1):124-129
以工农兵为本位的“人民文学”形态是在历史曲折中形成的 ,创作主体与对象主体的角色意识经过错位与置换 ,导致“人民文学”的现代人学内涵的失落或潜隐 ,有必要重新勘探与阐释  相似文献   

12.
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小说创作来看,每一个文学潮流代表性的作品中都存在着生动而丰富的"大众形象",然而以"大众形象"为视角的小说研究却少之又少。"大众形象"虽在不同时代语境的小说作品中体现出相异的涵义,但他们具有匿名性、静态性、文化逼真性等共同的特质。在文学作品中,"大众形象"主要以文本难点或者文本"顽症"的曲折方式来协助完成文本主题意义的建构,这首先在于"大众形象"身上交织着复杂的集体无意识与社会意识。同时,"大众形象"在事件冲突所支撑起的意义场域具有一种驳杂的动态性,这也是构成"难点"与"顽症"的重要原因。"大众形象"不仅丰富地体现了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力量的相互交叠、重合、对抗以及妥协,而且还如滤镜般折射了作家审视和反思历史现实的价值立场与基本态度,成为解读转型社会特征的另一种独特方式。  相似文献   

13.
五四现代人道主义者对于彻底改造整体性萎缩的中国国民精神、重塑新人提出了重要方案。首先是要树立科学人学观,改造已经严重堕落败坏的国民人性及道德生活。其次是要对国民进行理想人格培育,不仅要在共同的人类生活中树立精神独立的观念,塑造真正的个人,而且还要培养对他人精神感同身受的心理机制,以及以坚实现实精神为基础的理想主义与社会改造勇气。五四现代人道主义对重塑新人思考的践行,成为20世纪中国社会重要的精神遗产,对当下亟待改造的民族精神具有巨大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这本充满建议的、反传统的书由天普大学历史学教授彼得·格兰(Peter Gran)所著.格兰因其在埃及研究方面的成果而著称——《资本主义的伊斯兰根源:埃及1760-1840》(Islamic roots of capitalism:Egypt,1760-1840,1979).该书简洁而有力:现代世界史不应当是关于“西方的...  相似文献   

15.
五四以来 ,现代作家们自觉而执著地探求着人生的意义、目的和价值 ,这种探求成了现代散文的一大重要主题。我们把这一类散文称为“人生美文”。人生美文成功地展现了“五四”以来的现代作家在探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时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反映了他们怎样由苦闷而思考 ,由思考而奋起 ,终于在生活的实践和磨炼中 ,认识了人生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一步一步地从狭小的“自我”走向国家、民族的“大我”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同时 ,这些美文还对整个生命途程中各个时期的思想、感情、心态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总结。从某种意义上说 ,人生美…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明治时代是日本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历史阶段,社会的急剧变革和东西文化的交汇给日本的近代知识分子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对这一阶层的人物描写是夏目漱石的创作主题。《心》中的"K"就是这样的一个生活在传统与现代中的知识分子,是集东西方文化素养于一身的"海陆两栖动物",但由于过于执着于自我的实现而陷入神经衰弱,精神世界中呈现出极为矛盾的状态。"K"的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精神面貌,也折射出作者对时代的思考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史玉丰  郭海玉 《兰州学刊》2008,(Z1):182-183
作为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的主人公,佟振保在情人和妻子之间权衡抗争,在理智和情感之间徘徊,始终处于一种人格分裂的状态,导致这种分裂的原因既有个人心理的因素,也有社会和文化的因素,最终导致了佟振保走向虚无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18.
在现象学的语境中,《论语》中“君子”和“小人”的含义大致可以归为三类:第一,不同的生存地位:君子指位尊者(士大夫),小人指位卑者(平民);第二,不同的生存状态:君子指本真的生存状态,小人指非本真的生存状态;第三,不同的生存追求:君子指追求“道”的人,小人指追求“利”的人。而且,在现象学的语境中解释“君子”和“小人”,可以揭示出现代汉语中君子、小人含义的现成化、单一化趋势的政治上和文化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总编委员会主任李储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以下简称《二十世纪》)共计十三卷.包括马克思主义卷、哲学卷、理论经济学卷、应用经济学卷、法学卷、政治学卷、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对清华大学教授葛兆光新著《中国思想史》第一卷的学术评论。文章认为 ,葛先生“重写”思想史的基本路子即以论带史、以今视昔、以文领义 ,而“基本路子只有一条 ,一分为三 ,乃是方便说法”。事实上 ,思想史领域本来就别有洞天 ,“葛先生自许的突破之处 ,不过是划地为牢 ,然后纵身一跃 ,作突破状而已。”文章还批评了《中国思想史》中存在的理路不清、用词不当的一些“大议论”。本文作者总结道 :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来评论这本书 ,我将说 :“在这本号称‘思想史’的书里 ,我看不到历史上的思想和知识 ,我只看到现在一位中国人葛兆光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