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论消费异化有悖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消费领域中的一些消费现象和消费活动威胁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也威胁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样的消费现象和消费活动就是消费异化。它忽视物质能量的转化规律,在社会化经济行为中改变了生产、消费和需要三者间的关系,最终使消费背离它的终极目的。消费异化有悖于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它使人的需要得到畸形满足,一方面是物质需要的过度满足,另一方面是精神需要满足的物质化。在异化消费中,人并没有真正感受到自由,也没有真正获得幸福,更没有在物质丰富的消费社会中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自出现以来不断地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演进,社会发展、进步是历史必然;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伴而行,人的发展的最高诉求是自由、全面发展;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保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新时期社会发展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创造条件,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同时也就是人类不断获得自由和解放的过程,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进步最终要落实在作为主体的人的全面发展上。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社会需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发展,同时社会主义社会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社会和文化条件;要把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张维祥  段勇 《晋阳学刊》2007,42(2):37-41
自由是人的本性,但它必须通过人的物化活动,在人与人的社会联系中才能具体地实现出来.这样,人的自由本性又表现为人的自主活动特性和人的社会性,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随着人的自主活动和交往关系的发展,人们在客观上提出了全面发展自己的要求.但全面发展是离不开人的自由的,自由既是全面发展的前提,又是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即形成有自由个性的人.  相似文献   

5.
自由,历来是人类追寻的目标,社会进步的标志和趋势。本文主要论述了马克思关于社会进步和人的自由的理论,简要阐述了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社会进步最终致使人类获得全面自由。联系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国情,阐释了和谐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马书琴 《北方论丛》2016,(1):136-141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任何时代人们都追求的一个价值目标。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处于关键时期,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公正观为研究视域,去探索和体现人本质的价值性存在,自由地追求理想,真正地发展自身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实现人生的价值,丰富和发展人本质的价值内涵。这就要求在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实践活动中,以现实的人为基本出发点,根据改革和发展的新需要,坚持经济公正观的真正价值,以实现社会主义本质意义上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所以,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公正观的视域下,对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进行价值性探究,可以说既丰富和发展人本质的价值内涵,也有助于拓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公正观的最终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是个性发展,而个性发展的基础是个性自由。个性自由必须以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为条件。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需要人的个性解放,这是人适应社会发展、走向进步与成功的保障,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在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们尤其要关注和强调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个性解放。“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和和谐发展”思想的科学继承与发展。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就是要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和谐统一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发展的最高理想,也是人类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协调发展的产物,是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只有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创造条件,才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本文主要论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如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发展思想。他认为,社会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真正发挥人的潜能,充分体现人的价值,创造出具有全面素质和真正自由自觉的人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最高价值追求。社会发展的全面协调性集中体现在马克思关于社会生产的论述中。在《资本论》中,他在分析地租理论时明确地表达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杨奎 《学术论坛》2005,3(4):124-127
和谐社会的建构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和归宿的,而获得人的彻底解放和自由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最高价值追求。马克思和谐社会观作为全面的社会发展学说,关注的是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诸种因素的综合而协调的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人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公民社会话语在当代中国语境的逐渐兴起,关于公民社会的讨论日益成理论界的一大景观。公民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高价值目标即人的全面发展之间有着内在的深层关联。公民社会是透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崭新视域,人的全面发展是公民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要培育公民社会,促进社会和谐,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蕴含了唯物史观的三个重大命题:实现社会基本矛盾的和谐运动;实现人们物质利益关系的和谐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界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关系。由于这三大命题都与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和谐社会就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社会和谐,实质上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无疑是一个整体推进的过程,经济、社会、政治、科技、文化、生态等多维度协调统一,共同发展。其中,推动科学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维度,科学创新将充分发挥其在建立人与世界和谐关系中的作用。科学创新创造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自由全面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的全面提高和进步 ,但根本的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小康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物质、政治、文化等一系列条件。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即人的全面发展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基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水平是衡量文化先进性的重要尺度。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价值:以其进步的价值取向指导人的全面发展,以其先进性规范人们的活动并指导着通往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提出,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人的全面发展因其与社会的和谐密不可分,所以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人的价值是人对人的意义,人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人的价值有许多具体的表现形式,最基本的形式有社会的价值和个人的价值。在社会的价值和个人的价值中又分别包含两个方面,即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社会的价值和社会价值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科学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认识人的价值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汪清  苗文玉 《学术探索》2005,46(3):44-4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活动主体,以人为着眼点,人类社会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由二者决定的人自身关系这三大领域。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人自身的和谐则是实现这二者和谐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辩证统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致力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培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小康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