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当今严重影响我国社会治安的重要社会现象,如何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乃至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提高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防控体系的理念,明晰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防控体系的原则,追寻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防控体系的途径,形成未成年人犯罪防控的有效机制,是我们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应有之义和实践之要。  相似文献   

2.
新疆籍未成年人在内地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并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犯罪的未成年人员主要来自贫困的南疆地区,受教育程度低,年龄偏小。犯罪以扒窃偷盗为主,以团伙化共同作案为主,呈现出智能化、现代化等特点。导致新疆未成年人内地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社会、宗教、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预防和治理新疆未成年人在内地的违法犯罪应加强新疆与内地有关部门的联系,齐抓共管,加强登记管理,多方治理,坚决遏制其违法犯罪的上升势头。这对维护内地社会治安的稳定和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越来越严重,使得社区的作用不断提升.如何构建社区与学校教育联动机制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已成为当前社区工作、教育工作的重点.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社区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产生的影响,寻求构建联动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刘立 《江汉论坛》2003,(6):103-105
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保护和感化挽救工作流于浅表化、形式化,导致一些问题少年对法律认知的肤浅偏颇,毫无顾忌地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必须针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治理的特殊性,寻找和确定对未成年犯法治和德治双重治理手段的契合点,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大面积的统计调查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禁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致使社会及学术界一直没有一个比较全面整体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印象,本次调查在得到相关部门允许的情况下,试图通过统计数据为学术界及社会提供一个未成年人犯罪的总体印象。文章首先描述了未成年人犯罪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的特征,并与相应部门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对照;描述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况及其在社会犯罪中的各项比例,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未成年犯罪者的生活环境,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期未成人犯罪的增长,是由于社会的急剧变迁和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变化所导致的。为了能比较准确地分析其原因,我们对部分大学在校生和江苏省少年犯管教所的200名少年犯的成长环境进行了调查、比较,通过分析我们深深感到预防与控制未成年人犯罪,既要净化环境以减少未成年人社会化缺陷的形成,又要营造健康向上社会环境,这是避免未成年人形成犯罪心理并控制其外化为犯罪行为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算法已然成为当前社会运转的一个重要技术元素,而伴随着媒介成长起来、被称为“数字原住民”的未成年群体,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如成人化、信息茧房、全景监视、娱乐模仿以及阶层分化等算法风险。我国日渐成型的算法规制体系在制度供给、司法执行以及业界实践过程中给予了未成年人特殊的关照与保护,但仍然在监管条件、配套规则、对象界定、技术实践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存在缺陷。这需要多主体在多环节协作配合,通过相关立法的完善、监管框架的优化、标准文件的出台、阶段保护的落实以及算法问责的强化,来妥善回应算法滥用及异化带给未成年群体的挑战,帮助未成年人构建友好型网络生态,推动我国网络强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侵财犯罪一直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流。分析其犯罪原因,主要是市场经誊的负效应、亚文化的影响、父母导向的错误、未成年人的易受诱惑性。而家庭防控则是防治未成年人侵财犯罪的有效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贫富观;重视对子女的感情投资;教育未成年人正确看待金钱与人生的关系;启发孩子用合法的手段获取物质需求;防微杜渐,及时惩罚。  相似文献   

9.
谢旖隽 《湖南社会科学》2007,(2):172-173,176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诱因分析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社会各种消极现象的综合反映,也是行为失范的必然结果.Hirschi(1969)的社会控制理论主要依托于以下四个概念:联系、承诺、投入和信仰.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犯罪作为现阶段的突出社会问题,其社会深层根源在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引起的未成年人的群体性失范。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出现的偏差是诱发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犯罪的重要因素。根据未成年人犯罪的犯罪特点,整合性应当成为整个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预防体系建构的基点,形成以教育性预防为核心,保护性体系、惩罚性体系等其他措施为辅助的一体性预防思路。在中国,建构整合性的教育预防体系应当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展开,使三者有机结合,真正发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屏障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审判实践和比较法研究的视角提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的社会调查制度,应该由选择适用修改为必经程序,启动时间应该在诉讼开始的侦查阶段,基于此排斥调查报告的证据属性,确立公安机关为社会调查的主体,组建专业的社会调查员队伍,以提高诉讼效率,克服法律规定内容笼统,可操作性不强的弊端,更好发挥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全新的工作实践和理念,引起了实际工作者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索,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适用的方法体系。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为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提供了观念支持。社会工作至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作方法,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可以为青少年矫正对象提供各种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之更好地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3.
犯罪是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形成有着复杂的原因与条件.因此,预防犯罪也应多管齐下,不仅要着眼于对犯罪人给予刑事处罚,而且要采取更为广泛的社会预防政策.对于少年犯罪尤其如此.家庭、学校、社会是预防少年犯罪的三道防线.要从根本上遏制少年犯罪,治本的方法是改善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将工作重点放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优化上,并注重对于特殊少年群体的特别对待.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文化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近年来 ,由于上网的青少年日益增多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方面 ,它使青少年开阔了视野 ,拓展了人际交流的空间 ,获取了丰富的信息 ,提供了自我展现的舞台。另一方面 ,也给青少年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定程度上成了青少年犯罪的催化剂。为此 ,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 ,积极采取对策 ,使这种影响降到尽可能低的程度 ,惟此才能使青少年在网络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预防、控制青少年犯罪,是国内外公认的极其困难、极其复杂的一个社会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具有低龄化、女性化、暴力化和集团化等特点。其犯罪成因,既有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又有教育的失误以及就业形势的严峻。因此,政府、社会和家庭要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的犯罪。  相似文献   

16.
网络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给人们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也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青少年沉溺网络已成为家长和社会都非常头痛的问题,而且随之而来的青少年犯罪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根据青少年犯罪的新特征,分析了互联网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提出了有关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犯罪”概念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成年人犯罪的羁束概念,是指任何人无权对其外延和内涵作出扩大或限制解释的法定概念,具体指我国刑法规定的年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实施的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自由概念是指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和目的出发,对未成年人犯罪概念作出的学理概念,包括"一般违法观点","违反道德规范观点"和"犯罪学观点".其中,犯罪学观点将未成年人犯罪理解为最广义的与社会不相适应的一切背离社会的行为,包括犯罪行为、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18.
王炜 《阴山学刊》2009,22(5):96-98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特别是家庭因素,对青少年违法犯罪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父母冲突、父母缺陷、破碎家庭、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家庭监管不力、家庭网络环境以及家庭氛围等都会使青少年形成不良个性,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王炜 《阴山学刊》2006,19(3):103-106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认真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分析其中的原因,提出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对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维护社会的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