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城乡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立足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将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城乡对立现象,作为研究城乡关系问题的出发点,深入剖析了城乡对立的根源和弊端,科学确立了城乡关系需要经历同一、对立和融合的发展过程,前瞻性地论述了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并预见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态势。马克思城乡关系思想形成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但科学论述了城乡融合的可能性,形成了系统的城乡关系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城乡关系,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深入研究这一思想,对构建和谐城乡关系、推进城乡一体化、提升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城乡关系问题的研究上,马恩二人差异互补、分工合作。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通过事实和实证分析得出和马克思相同的历史唯物主义结论。《共产党宣言》中的城乡关系理论在马恩共同关注下互补阐发,趋于完善。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恩格斯指出城乡对立是时代内部在社会分工固化之后存在冲突的矛盾统一体。恩格斯的独立贡献还在于坚持唯物论、实践论,以系统和辩证分析的科学方法论思想。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这一体系的逻辑结构至少含有三个相互关联的逻辑层次:一是哲学基础即辩证唯物史观;二是基本原理即城乡关系互动关联论、城乡关系发展趋势论、城乡关系演进动力论、城乡关系融合实现论;三是重要范畴即基于分工的城乡浑然一体与城乡分离的关系、基于所有制的城乡对立与城乡融合的关系、基于时代特征的城市乡村化与乡村城市化的关系。其结构特征至少于有如下三个,即人民主体性、历史洞识性、社会整体性。这一思想体系的方法论启示主要有: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坚持“人民中心”,走城乡共同富裕之路;发挥制度优势,走城乡权利平等之路;深化改革举措,走城乡土地同权之路。  相似文献   

4.
廖宇翃 《西部论坛》2011,21(1):41-46
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实践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与拓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城乡关系理论为统筹城乡发展指明了方向,即缩小农业与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一是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对此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二是要增加农业增加值,发展现代农业,这方面,舒尔茨基于人力资本理论提出的通过向农民投资来改造传统农业的思想则为我们提供了可行之路。农民获得足够多的知识和信息,无论对于发展现代农业,还是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都非常重要,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而目前我国城乡之间知识和信息分布不均衡,应强化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和信息传播功能,通过大众传媒的城乡均衡发展促成知识和信息的城乡均衡分布,进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恩差异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嫱嫱 《广西社会科学》2008,153(3):205-208,F0003
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前后,对他们思想的歪曲始终不断,由此形成了各种关于马恩关系问题的观点,其中包括"马恩差异论"。"马恩差异论"起初是由怀疑、敌视、反对马克思主义者引起,此后,在西方,随着"马克思学"的兴起,"马恩一致论"开始转向"马恩差异论"。国内坚持"马恩差异论"的学者不多,大部分还是坚持"马恩一致论"。实际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阅历和气质、志趣和特长、思维方式和研究的侧重面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但他们之间的共同性则是基础性和本质性的方面,他们共同构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因此,对待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关系应当在坚持差异基础上的一致,反对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立起来的观点和完全否定恩格斯的历史地位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术关系问题,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回避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理论界大致形成了“一致论”、“对立论”以及“差异论”等几种观点。不同的是,英国著名的社会学者吉登斯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对马恩的关系做了“一致论”的论述。吉登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一般差异、友谊关系以及恩格斯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作了深刻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学术关系,对我国进行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城乡公共物品配置看,我国很长时间以来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远远不如城市,这就带来城乡关系的诸多问题。当前我国城乡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在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以何种方式将资源在城乡之间实现有效的分配与流通,从而达到社会的整体进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在他们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中创立了全面、系统的城乡关系理论,是指导研究和处理我国城乡公共物品均衡配置问题的科学理论。城乡公共物品均衡配置就是要在城乡分立的供给模式中寻求城乡供给模式的融合,通过城乡供给模式的融合推动城乡关系在社会生活中协调进步。  相似文献   

8.
160年前,马克思就关注城市的发展,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探索渗透在他的众多著作中,他认为城市的发展、城乡对立及城乡融合都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也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消亡而消亡。十六大以来,我国为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出城乡一体化战略,马克思城市思想对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历史唯物主义是由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在这一过程中,恩格斯不仅以他独特的道路和方法对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发、推动作用,而且还独立探索并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部分重要原理。但不能因此否认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中的主导地位,广松涉的“恩格斯主导说”错误地理解了这一关系。“恩格斯主导说”提醒我们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恩格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在晚年探索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针对俄国等东方社会保存农村公社的特殊国情,提出了这些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据此,有研究者认为,后来中国等民族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就是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文本分析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思想不是所谓"跨越论"旨向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而是其世界历史理论在俄国的具体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为东方落后国家探索社会发展道路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1.
史巍 《晋阳学刊》2014,(3):65-69
马克思的"摘要"和恩格斯的《起源》都是探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关系的经典之作,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集中探讨社会性别问题的典型作品。然而,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性别理论研究者,特别是国外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研究者的眼中,两部作品却是截然分开的,后者的受重视程度空前,被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研究的"圣经",而前者相对是被忽视的。事实上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逻辑关联和思想关联,将这一关联揭示出来,对于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性别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意识到主体方面实践的重要性,把精神生产描述为辩证的发展过程并力求提示其内在发展规律,他不仅看到精神生产活动的严肃性,而且看到其趣味性;他还看到精神生产内部不同领域间的区别。费尔巴哈批评了黑格尔把精神生产活动与思维相分离的错误思想,对精神生产活动作了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13.
精神生产理论作为马克思关于社会全面生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功能。要推进我国精神生产的大发展,必须要准确把握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人类自身生产、社会关系生产的相互关系,这对于深入把握和理解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乡关系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与讨论非常多,其中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践论证。试图以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原理为视角,考察其在现实应用与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并分析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而通过理论思考提出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它不是文化史观。一方面,由于现实的经济基础对文化起决定作用,因此文化批判从属于现实的实践批判;另一方面,文化对现实的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因而文化建设对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的终极关怀意义上看,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观与人学密不可分。其根本落脚点都是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曾用大量的时间致力于自然科学的哲学研究,并形成了后人为其辑录的《自然辩证法》。书中展示了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于马克思的辩证自然观,恩格斯自然观中应然地蕴含着辩证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当前的科学发展观是这种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延续与自觉,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对婚姻家庭历史的唯物主义阐发,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思想。主要表现为:婚姻家庭道德观的同一性与差异性,文明时代婚姻家庭的历史性与必然性,资产阶级婚姻家庭的政治化与利益化,资产阶级金钱婚姻与现代性爱的对立性、历史性等。然而,目前学界存在着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婚姻家庭思想简单化、形而上学化的倾向。故此,唯物辩证地研究和阐发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观,既是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理论研究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当代婚姻家庭建设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落后国家的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以世界历史理论为研究框架,考察研究了落后国家社会发展的道路,揭示了落后国家社会发展的方式,指明了落后国家社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车华 《齐鲁学刊》2012,(5):78-81
众多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内学者倾向于将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理论视为一种就资本主义人权理论而论的"人权问题上的形而上学或神话学批判理论",而对马克思恩格斯自身无产阶级人权理论的建构却没有给与关注。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理论并非局限于对资本主义人权的批判,而是立足于对资本主义人权的批判,并在批判中构建出了无产阶级人权理论的框架。马克思恩格斯人权理论的建构离不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理解和认知,确切地说,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全面考量内含着"人权"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共产主义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