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近百年间,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空前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化风潮席卷中国文化艺术全领域,声势喧嚣且形态繁赜的文艺变革成为该时期主流文化现象。一大批艺术家们在反思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同时,开始借鉴、模仿或直接复制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形式或经验,力图对抗、打破、消解、转化中国文化传统,创造出具有前卫性的符合时代精神的现代中国艺术。经由三十多年的衍生、实验和发展,现代前卫艺术在中国顽强存在。不可否认,中国现代前卫艺术确从西方“拿来”,模式与标准都带有西方文化的烙印,同时也应该看到,只有融入中国本土文化基因亦即“本土化”的现代前卫艺术,在中国才更具生命活力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所认识的现代城市是技术展现以及艺术表述的结合体.然而技术在展现现代城市的过程中始终遵循着自身的逻辑,艺术在表述现代城市的过程中也始终遵循着自身的特质.于是现代城市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技术与艺术造就的逻辑旋涡中.而解救现代城市的关键正是在于我们对于此种逻辑的警觉与反思,并走出这种逻辑,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更为和谐的现代城市观以及人与城市的和谐关系,并以此建构更为理想的现代城市.  相似文献   

3.
中国油画由于早期异质文化源流的历史背景,在内在文化属性的认同方面经历了最初的“西洋画”到“民族化”再到“中国油画”的历史流程。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显露出来的自身文化身份意识对具体的艺术创作有着莫大的影响。以20世纪初西方现代艺术与非洲艺术之间的互动情态为参照,可以为当代中国油画中的文化身份问题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在引入西方艺术过程中,“写实”之风强劲,原因是写实艺术在具有审美功能之外,更易体现与当时国情相适的功能(救亡图存,宏扬革命等)。但就在“写实艺术”统治现代中国画坛时,一个少为人知,在现代画史上影响不大的“决澜社”,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他们追求“纯造型世界”,追求艺术最本质,最单纯,最超然的审美功能。当下,时过境迁,社会状况、人们的观念意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的民族性也在面向国际化,三十年代“决澜社”的艺术主张及活动,被再次提出来论述,有它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把握现代西方艺术必须将之置于其得以产生的特定的话语模式中。为此,本文提出:首先,现代西方艺术产生于与传统文化经验系统根本不同的现代文化经验系统,这是理解现代西方艺术的首要前提;其次,把握现代西方艺术,还有待我们对“美”有一正确的认识,那就是,并不存在所谓“永恒”的美和艺术,存在的只是特定话语模式下的“美”或“对象”,为此,现代西方艺术给予我们的“美”不同于大家熟知的古希腊艺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浪漫主义艺术给予我们的“美”的感受。最后,解读现代西方艺术的话语模式启示我们不能违背自己的文化精神,硬着头皮去艺术“现代化”,与西方“接轨”同化。  相似文献   

6.
现代艺术如同是一座大厦,由各种不同类型的风格组合而成,建造这所大厦的原理,是科学、理性和文化。然而组成现代艺术的中流砥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世界的西方由于其高速的发展它所孕育的西方文化是现代文化精美的外衣,并且由于中国厚重的文化正像一支强心针打入现代艺术体内,成为它的精神支柱,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机地整体地影响着现代艺术。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油画所经历的这个复杂而多元的发展过程,不仅是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汇,也不仅是从解构到重建的演变过程,而且更重要的是艺术观念的转变。中国当代油画在不断吸收或借鉴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的理念、形式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同时,结合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背景,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观念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8.
西方现代美学与艺术独立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艺术独立理论是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主线之一。针对黑格尔美学体系中艺术将由哲学所取代的最终结论,克罗齐从分析黑格尔“对立面的综合”的逻辑理论入手,指出黑格尔的逻辑理论适用于处理性质相反的事物,但不能用来处理性质相异的事物;克罗齐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用新的逻辑理论,即“度的理论”去处理性质相异的事物,因而从理论上确立了艺术的独立地位。洛特曼将生物学理论引入美学研究,把艺术当作独立的生命存在;这种生命体现为它能以极小的篇幅向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信息,所以“美就是信息”。艺术独立问题由此得到彻底解决,西方现代美学中的这一发展主线从此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艺术是“线的艺术”,与西方艺术相比,具有典型的意义。可以说,“线”性特征是中国古代艺术最大的形式特征。“线”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具有多重审美特性,本文从情感性、装饰性、时间性、时代性、民族性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具体的考察,认为正是这些审美特征使中国古代艺术之“线”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论述了抽象在现代艺术中的独特地位.传统艺术建基于可视世界的逻辑之上,与抽象的关系是疏离的;但在现代艺术时期,抽象作为一种艺术精神,突破了可视世界的逻辑,走出公众的视线,突进到"存在的空白"之上,因而呈现出艺术本体的自由开放性、包容性和生命能动性,在使艺术传统强制性延搁的同时,又与历史走向了和解.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视野下的"科玄论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于1923年的科学与玄学论战是现代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从现代性的视野下去考察,可以得出如下认识:论战上是中国知识界对于西方现代化运动发生以来所经历的种种“事变”的一种反思,是就现代化这一世界性进程所引发的“中国问题”而展开的一次哲理对话,同时它也以其对中国哲学发展诸路向的揭示和基本框架的奠定,构成了中国哲学“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西方现代派艺术的特征,包括重时代性、重传承性、重个性、重创造性来思考当代中国广告的发展,以及从西方现代派艺术的派别来分析当代广告派别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生态书法是一种现代书法,是“天人合一”的书写方式,追求人类主体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文字书写方式,是当代“生态艺术”(人体艺术、自然介质与动植物艺术)的一种。生态书法取意“道法自然”,依据儒学的生态思想创立。通过自然万物的客体意象与主体审美观念的辩证作用,形成中国现代书法特有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书法原则。而日本现代派书法则继承了禅宗书体与西方现代派艺术精神,使得东亚现代书坛具有多元性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4.
刍议结合数码艺术创意的现代扎染图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扎染语言是一个重要的时尚流行元素,它的表现手法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的扎和染的“防染”限制。在我们进行现代扎染研发和创新设计的过程中,数码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门类,是现代图案设计不可缺少的一种“高科技”创作手段,它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扎染图形创造的表现手法和视觉语言。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西方美学思想对现代艺术具有重要影响,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共生并相互影响。通过整理分析西方美学中艺术情感理论、美学理论与艺术的关系,从哲学、美学精神及西方现代艺术发展角度论证美学本质是艺术情感与精神问题,西方现代艺术美学特质是对艺术情感和精神的本体主义追求。从西方美学角度探究西方现代艺术内涵,以艺术生命形式体验并挖掘现代艺术表现语言,为当代艺术创作理论与实践提供美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文化艺术上的交流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浪潮:魏晋隋唐时期的“梵学东渐”、明末清初的“中学西传”和晚清民国时期的“西学东渐”。从广度和深度上看,明清以后的两次文化艺术上的中西交流影响甚为深远。从两次“西学东渐”的文化交流主体方向上来看,前者是主动的吸取(梵学),而后者则是被动的接受。这主要是当时的国力使然。如何在明清以来的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背景下构建现代艺术。文章认为,在艺术的现代化转型时期,面对西方文化艺术上的强大的攻势.中国的艺术必须在坚持民族性传统的前提下,以融合中西为途径。努力摆脱“西方中心主义”观念下的边缘化倾向,从而在走出“跟世界接轨”的误区后真正实现艺术上的现代化构建。  相似文献   

17.
艺术生产同社会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经典议题。在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之外,以拉斐尔和夏皮罗为代表的艺术史家分别对现代艺术进行内部和外部考察,开辟了一条马克思主义艺术史研究路径。拉斐尔从艺术作品内部的自爆性批判力量肯定了现代艺术与现实的相互“介入”,夏皮罗则从外部视角考察了现代艺术与社会生产和阶级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将现代艺术激活为日常革命的重要手段。两者具有开创性的理论探索,不仅为艺术生产不平衡关系开辟了新的阐释空间,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80年代这段时期里,在写实主义作为中国主流艺术大发展的同时,西方现代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受到社会现实抉择的影响而呈弱势发展状况。黄新波坚持表现主义绘画的现代艺术探索,并与超现实主义作某种结合,使中国美术史上现代艺术的发展没有出现严重的断层。  相似文献   

19.
在纳粹主义终结和巴黎革命风暴失败后的西方社会,人们从对城邦历史的虚幻想象中回到世俗社会。正是在人类终结城邦想象而进入世俗生活的过程中,在艺术与非艺术界限日趋模糊的过程中,在世俗生活走向审美化过程中,作为现代思想史上重要范畴之一的“审美”,在经历了现代艺术的构成性原则———美的形式、天才艺术家、独特的艺术场、艺术家的职业伦理、人类生存的普遍性伦理等发展阶段后,最终真正成为世俗生活中的个体生存伦理。  相似文献   

20.
张艺谋的电影艺术谋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色彩在张艺谋的电影艺术中,是一种人化了的意象性地建构现代“神话”的艺术符号,这种形式化的电影语言不仅是人物性格的需要,是他营造现代“神话”的底色,而且具有一种生命精神、人文关怀和民族魂魄的张扬。从张艺谋的审美选择的动态过程来看,这又体现出某种走向生活原点,向自然的特征,同时,这种艺术走向又与传统和西方文化相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