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的适用范围决定着法律的效力范围,是适用法律的首要条件.正确理解<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适用范围,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该法的法律效力,发挥该法的现实规范作用.概括起来该法的适用范围具有适用对象的公益性、举办主体的社会性、办学资金的民间性、服务对象的外部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法律的适用范围决定着法律的效力范围,是适用法律的首要条件。正确理解《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适用范围,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法律效力,发挥《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现实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法律的适用对象决定着法律的适用范围.也决定着法律的效力范围。是适用法律的首要条件。正确理解该法的适用对象及其特征,直接关系到该法的法律效力能否实现和该法现实规范作用如何发挥的问题。非经营性的学历教育机构、其他非学历文化教育机构和各类非学历短期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构成该法的适用对象。其法律特征的表征为社会组织的公益性、主体构成的广泛性、办学资金的民间性、运行机制的民办性、教育对象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4.
虽然《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学校的法律地位、办学性质、合理回报和产权关系等都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其落实却存在现实困境。这需要政府完善相关制度安排,为法律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民办教育促进法》与中国高等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言,《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是一个重要事件。一方面,《民办教育促进法》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民办教育促进法》也在某种程度上为公立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动力、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制定的理性选择模式一度是公共政策理论界最为流行的决策理论之一,但由于理性选择模式要求的基本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无法实现,遭到了许多学者的批评。在此基础上,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的决策模型。本文通过《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制定这个具体案例的研究,尝试打开有限理性决策过程的“黑箱”,透视在政府决策过程中理性发挥作用的实然状况,特别关注制度因素对理性决策的约束。研究发现,《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是在制度约束下的工具理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法律部门定位研究的是法律的部门法归属问题,这对于法律的实施而言至关重要。由于《家庭教育促进法》在文本上没有规定一项主观公权利,没有明确法律实施的专责主管部门,以及没有界定"家庭教育工作职责"的范围,这导致对其进行法律部门定位存在困难。但是通过分析《家庭教育促进法》与教育法、婚姻家庭法和社会法的关系发现,从社会法的部门法定位对其进行认识将有助于其实施。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应完善与《家庭教育促进法》相关的配套制度,回应《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规范缺失问题,突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家庭教育精准帮扶和家庭教育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办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争论走向合法,从无序竞争走向规范办学,今天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不仅为民办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而且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民办教育的发展和合理回报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10.
<行政许可法>在施行中适用范围被逐步限缩.其原因主要包括:在理论上,我国时行政审批与行政许可的含义认识不统一;在法律规范性文件中,行政许可与行政审批的内涵与外延没有统一;<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设定界限不明确;不符合<行政许可法>的行政许可事项为了继续存在被排除在该法的适用范围之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加强理论研究,统一对行政许可与行政审批的认识,通过立法或通过法律解释明确行政许可与行政审批的关系,防止二者被不合理地割裂.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家庭教育全面进入了法治实施轨道。立足《家庭教育促进法》来审视中国的家庭教育,问题表征可以聚焦孩子个人、家庭、社会与国家四个层面:孩子易出现心理脆弱、人际交往障碍、行为偏激与网络成瘾;家庭内部亲子关系紧张、幸福感降低及责任意识淡化;社会可能加剧人口少子化、劳动力市场供给失衡,积极进取精神有所弱化;国家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会打折扣,繁荣稳定局面也可能受到影响。反思中国家庭教育问题,原因主要在于家庭教育方向有偏差,家长教育职责不明晰,家庭教育内容不完整,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欠妥当。以《家庭教育促进法》为指导,提出应对之策:家庭作为责任主体,要坚持立德树人,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者先受教育,身正为范,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增强对子女的影响力;社会要广泛协同,深化学校、社区与家庭的合作水平,社会团体组织要主动作为,积极引导;国家要全面支持,颁布家庭教育指导文件与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指导服务体系、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行业的监管与家长帮扶力度,助力良好家风建设。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存在着促进与歧视并存、营利性与公益性矛盾之争的双重矛盾,这种格局导致立法之"促进"目的不能实现。为破解这双重矛盾,应消除歧视,将民办教育改称为私立教育,并区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种类型,不同类型实行不同促进政策、不同规制手段。承认所有的私立教育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公益性,而营利性教育是教育产业的运作方式之一,公益性与非营利性不能互为因果关系,是属于两个层面上的办学表现,二者本身不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是少数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基础上赶超经济发达地区的良好契机.但由于受历史地理和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面临资金、技术、市场、环境意识等方面的障碍.少数民族地区应转变发展观念,充分利用自治权制定地方性循环经济推进条例,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市场导向作用,改善投资环境,开发新的实用技术,并积极争取外部力量的支持,才能顺利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  相似文献   

14.
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范围,涉及到民事权利的保护,与当事人的利益攸关。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范围应扩大到人身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等几乎所有的民事法律关系;不仅国家财产应属诉讼时效制度的限制,仲裁时效亦应属于诉讼时效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生育保险法律制度能够对生育女性及其家庭的安全提供保障,是对女性生育社会价值的肯定,有助于实现男女平等和企业之间公平竞争。生育保险适用范围关系到生育保险法律制度价值的实现。我国目前生育保险制度适用范围狭窄,很多弱势群体难以享受该待遇,因此有必要将其扩大为全体女性,才能真正实现生育保险制度的价值,实现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继承法》是1985年颁布实施的,因受到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立法者的前瞻性和当时物质生活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局限,故尚未对电子遗嘱的效力作出规定。在科学技术水平迅速发展、电子技术广泛运用的新时代,其调整能力的不足已经逐渐显现出来。立法应当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遗嘱的形式,增加电子遗嘱的相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促进法》是全面推进和实施乡村振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行动规范,共同富裕的本质特征是全体人民共享美好生活。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引,农业强国建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稳固根基,推进共同富裕成为诠释执政党治国理政奋斗历程的最佳注解。劳动创造幸福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绿色生活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模式,医养结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民生保障,在共同富裕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最佳的人权表达。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遵循,扩大社会公众参与范围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本路径,完善政府绩效评估方式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8.
国际商事合同中法律选择条款体现了当事人选择准据法的合意,该条款具有效力上以及权利来源上的独立性。法院地冲突规则允许当事人选择侵权责任准据法时,如果国际商事合同不涉及公共利益,在不损害第三人利益,不违反法院地绝对优先强制性规则的条件下,除非当事人在法律选择条款中明确规定准据法不能适用于侵权责任,该条款确定的准据法能够扩张适用于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侵权责任。当法院地冲突规则不允许当事人选择侵权责任准据法时,在侵权责任与国际商事合同存在密切联系或者出现责任竞合时,法律选择条款确定的准据法可以调整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侵权责任。法律选择条款既不以权利为内容,也不以利益为内容,该条款不能通过利他合同适用于合同外第三人。如果选择了准据法的国际商事合同与其他未选择准据法的国际商事合同具有密切联系,通过最密切联系原则,法律选择条款确定的准据法可以扩张适用于其他合同,进而适用于合同外第三人。  相似文献   

19.
利用唐《律》所提供的语言材料 ,并参校中国古代其他法律文献 ,通过排比归纳的训诂方法 ,解释了唐《律》中的九条法律术语。所释词语均是现行辞书 (如《汉语大词典》)、专书 (如《中国古代法学辞典》)等所未收录和解释的 ,可补辞书之不足  相似文献   

20.
《圣经》视法律为智慧和正义,并崇尚法治。它重视审判,视审判为神圣,坚持证据(包括誓言)、公正、严禁假见证、个人责任等审判原则,并反对自己审判自己的案件。《圣经》中的立约现象,体现了诚实、正义、有约必践、权力约定等法律观念。《圣经.新约》则表露了它在法律方面的自然法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