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周国家政体问题,是近年来史学界颇为注重研究的课题。关于政体问题,毛泽东同志曾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他指出:“所谓‘政体’问题,那是指的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指的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列宁在论述奴隶制国家机器时,也曾谈及政体问题。他说:“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这个机器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在奴隶占有制国家内,有君主制,贵族共和制,甚至有民主共和制。管理形式确实极不相同,但本质只是一个:奴隶没有任何权利,始终是  相似文献   

2.
英、美政权形式的差异比较张觉力当代世界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形式,都是按着英国议会君主制和美国总统制这两种三权分立的政权模式建立起来的。因此,比较分析这两种政权形式的差异,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一、两种政权形式...  相似文献   

3.
革命类型学     
本文所涉及的社会革命,指的是社会中的阶级关系和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完全重组;也包括政治革命,在这种革命中,新的政治责任(polit-ical accountability)形式得以确立,下层阶级可以获得组织和迫使进行改革的能力。这些事件由于不从根本上改变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而和社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指导,结合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评议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录《论语》中的国家形式论。肯定了其国家结构形式方面实行单一制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国家管理形式上基本拥护君主制的政治主张的历史合理性,着重探讨了体现于其施政的四大具体措施中的关于国家治理形式以人治为主,法治为辅,先人治,后法治的主张,评价了孔子的国家形式论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5.
公元843年,凡尔登条约订立后,查理曼帝国的西部疆域发展为法兰西王国。“法国在中世纪是封建制度的中心,从文艺复兴时代起是统一等级君主制的模范”。中世纪初期,法国的封建制度发展得最为充分,封建割据的局面也最为严重。教俗封建主享有各种特权,割据一方,王权十分软弱。十一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王权在城市的支持下逐渐强大起来,形成了等级君主制度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 ,是由它的国家体制所决定的。所谓国家体制 ,实质上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问题 ,而政党制度则是指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因此 ,政党制度必须和国家体制相适应。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种国家体制就决定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点所谓政党制度 ,就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党行使政权或干预政治的方式、方法和程序等形式 ,同时也规定着政党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的地位。由于各国的“国体”及其“国情”不…  相似文献   

7.
雍籍牙王朝时期的缅甸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以缅王为首的封建主阶级,为了剥削和压迫农奴阶级,特别是镇压他们的反抗和起义,需要一套为自己服务的国家机器作为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以便建立一种“秩序”,使这种剥削、压迫、镇压合法化。这也就是封建主阶级对农奴阶级的专政。 缅王为首的封建主阶级的国家机器是由政治和司法制度即宦僚、兵制即军队和宗教制度即僧侣组成的。这些制度不仅有它的执行机构,发挥各自的作用,而且也有一定的联系,它们共同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关于太平天国政权性质问题,史学界颇多争论,有“农民政权”论,“封建政权”论、“转化”论等等。这些观点,各有所据,各有其理。持“农民政权”论者,多以其国体为依据。持“封建政权”论者,多从其政体来剖析。笔者认为,必须就太平天国的国体与政体进行全面的、辩证的分析,分清主次,抓住本质,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公允的结论。 一个国家的国体,是这个国家的阶级性质,政体是它的政权构成形式。政体与国体互为表里。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在国家这个矛盾体中,国体与政体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其中,国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政体是矛盾的非主要方面。政体受国体制约,并与之相适应,这是一般规律。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不同,国体相同的国家,可能采取不同的政体,但都体现着一定阶级的专政,其实质是一致的。 历史上还有这样一种情形,一个国家的政体性质与国体性质不符,发生矛盾,这就叫做政体与国体不相适应。这样,在国家这个矛盾体中,互不适应的国体与政体这两个矛盾的方面,相对立而存在,并在一定条件下逐渐转化。太平天国就属于其中之列。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明代,突出表现为君主专制政体的空前强化.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政体)的局部变化,必然要求构成国家政权的诸要素发生相应的变化.明统治者是如何来调整这些要素以适应高度强化的皇权呢?对此问题的探讨,史学界大多从立法、行政机构的改革等方面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而对于作为国家政权三要素之一的司法权却很少论及.本文拟通过对明代司法制度的研究,探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君主专制政体强化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君主专制政体是西欧封建社会趋于解体时期的各国主要的国家政权形式。其中以法国最为典型。以往,史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多注重对这种政体的阶级属性的判定和社会作用的估价,而对其体制本身和实际的组织形式则认识不足。由于本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条件所致,法国君主专制政体不仅达到顶巅状态,而且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较,尚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组织体制。强大的专制王权与完备的官僚体制相结合,即是其中一个主要的方面。如果说社会的变革、发展使超乎于没落封建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之间斗争之上的君主政权有了行使  相似文献   

11.
一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奴隶社会中,由于各个国家具体历史条件的差异,奴隶主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组织国家政权机构方面,采用了不同的政体形式。列宁说:“在奴隶占有制时期,在当时最先进、最文明、最开化的国家内,例如在完全建立于奴隶制之上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已经有各种不同的国家形式,那时已经有君主制和共和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区别。”古代奴隶制城邦国家,在其早期基本上都是奉行贵族共和制,其原因在于,它们都是在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晚期,由于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氏  相似文献   

12.
韩非(约公元前二八○——前二三三年)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战国末期,奴隶不断起义,地主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斗争日益剧烈,封建制全面代替奴隶制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面对这种社会大变革的形势,韩非继承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思想,系统地总结了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经验教训,提出一条建立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思想政治路线,并充分论证了巩固中央集权,加强地主阶级专政,防止奴隶主阴谋复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法制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因此,各阶级在掌握政权以后都非常重视自己的法制。在十七、八世纪资产阶级取得对封建阶级的胜利时,就非常重视利用它的法制反对封建阶级、镇压劳动人民、保护自己的利益。如十八世纪法国  相似文献   

14.
194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着我党新民主义主义政权理论的成熟,它规定了新民主主义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新民主主义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而早在大革命后期,党就开始了对这一理论的探索。1927年3月,党成功地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建立了上海市民政府,围绕这一政权的性质及其构成形式,党从理  相似文献   

15.
造就无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问题,是关系到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成败的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毛主席深刻地指出:“无产阶级必须造就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这跟资产阶级要造就它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一样。一个阶级的政权,没有自己的知识分子那是不行的。美国没有那样一些知识分子,它资产阶级专政怎么能行?我们是无产阶级专政,一定要造就无产阶级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可是,祸国殃民的“四人帮”却炮制“两个估计”,丧心病狂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为实现本阶级的根本利益而斗争的工具。每个政党活动的重心,总是放在夺取政权、参加政权或巩固政权这一根本问题上。而对政权要求的实质,又是走什么道路,建立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家的问题。自1905年中国第一个政党——中国同盟会建立,至今已八十五年。这期间,政党的兴衰存亡及各政党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民主和专政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但在国家政权中是统一的。任何阶级的国家,它的政权都包含有对木阶级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对阶级实行专政的两个方面。在无产阶级国家政权问题上,《共产党宣言》中提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  相似文献   

18.
《五蠹》是韩非的著作中一篇十分重要的政治论文。韩非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从历史经验和当时斗争实际出发,尖锐地指出了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儒家的反动性,明确地阐述了他的法家历史观点和法治思想,提出了地主阶级对奴隶主阶级实行专政的政治纲领。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做了理论准备。对法家的著作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分析,这是批林批孔深入发展的思想战线上一个重要的任务。毛主席最近指出:“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  相似文献   

19.
发端于2010年底的"阿拉伯之春"民主化浪潮,对中东威权政体的合法性提出了严峻考验,对其政权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并最终导致四个共和制威权政权的崩解垮台。相反,阿拉伯君主制国家却成功地应对了这场突发的政治风暴。凭借传统的宗教政治合法性、丰富的石油资源、绵密的侍从关系网络和强制性的政治手段,加之海合会国家间的相互援助以及西方国家的默许支持,阿拉伯君主国维持了相对有效的政治稳定。尽管如此,阿拉伯君主制国家仍有必要进行结构性的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教导我们:“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①在法国复辟时期②的历史学家如基佐⑧、梯叶里④和米涅⑤等人,为了反对封建贵族的统治,抨击专制主义,为适应资产阶级的政治需要,替资产阶级的革命和资产阶级专政大造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