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是对生命超越的历程,是心灵的"探险".上帝的缺席,人类的困窘,使生命体验变得更有价值;它是一场穿越痛苦的冲刺,是有着无穷意味的精神苦旅.艺术家的生命体验不是普泛意义的体验,而是站在人生制高点上,对人类焦虑及困境的成因进行洞悉和体悟.当喧嚣与骚动的俗世令艺术家的心灵不得安宁的时候,他们对精神栖息之地的渴望便会付诸一种寻找的行动,以达到精神家园的皈依.世界永远是与理想悖行的,"诗意"必须在对生存环境的抗争中,在艺术家的心灵向大地敞开的生命体验中,才得以进射出夺目的光华.  相似文献   

2.
《天使,望家乡》与汤姆斯·沃尔夫的存在主义人生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风靡欧洲的一场哲学运动.它以关注生命体验,复归人性为核心,倡导积极自为、勇于超越的自由意志,反对人性异化和理性束缚.作为活动在30年代美国文坛的青年作家,沃尔夫通过<天史,望故乡>,在艺术家自我追寻的心路历程中,展示了生命个体对时间、命运、死亡和空虚等具有本体意义的焦虑,倡导了探索生存、超越生存的积极自为的存在主义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存在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风靡欧洲的一场哲学运动。它以关注生命体验,复归人性为核心,倡导积极自为、勇于超越的自由意志,反对人性异化和理性束缚。作为活动在30年代美国文坛的青年作家,沃尔夫通过《天史,望故乡》,在艺术家自我追寻的心路历程中,展示了生命个体对时间、命运、死亡和空虚等具有本体意义的焦虑,倡导了探索生存、超越生存的积极自为的存在主义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生存"是人类生命的永恒主题,而人作为生存主体则赋予了生存以全新的涵义.在某种意义上说,生存和超越就是人类生命的基底和耸峰相伴而行,它开拓了更广阔的生存可能.同时,人的主体性、生存超越性也在促使人类对自身的终极关怀.因此,对于人类整体而言,生存的阐释和探析,能够使人类正视自己的生存,从而引导人们的超越性,走向人类本身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马毅  杨晓宁 《北方论丛》2007,(4):115-118
在尼采建构的意义生存论哲学中,批判、超越传统形上学的虚无主义,给本无意义和价值的世界与生命植入意义,是尼采意义生存论哲学的主旨。这一主旨向世人敞明:在肯定和高扬感性生命的前提下,确认生命的本体和生存的固有矛盾,在生命存在的矛盾张力中寻找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生存的意义就在于:超越一切无意义无目的的虚设,体验和享受真实生命带给生活的困苦与快慰,在生命永恒轮回的流变中,以权力意志之力不断捕捉存在的偶然与机遇,不断地生成、创造真实的自我,走向和接近神圣的超人境界。  相似文献   

6.
生存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意义,而且是一种超越的意义。王维把生命的本能和效价提升到审美的品位,将生命从有限中超拔出来,以适意来延长生命的长度,在充满着生存信心、荣誉和尊严情意中,显示合情合理的生命卓越意义,展示人性和人格的全部瑰丽。王维“诗意地活着”的智慧和实践,其意义在于说明:生命是美的最重要形式,自由适意是生命之美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文艺审美离不开生活的对象化。具有久远文化历史的民俗,因其反复呈现的惯制形态,即博大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最有审美价值的创作对象。尤其是以个体为中心的人生礼仪和信仰民俗,更因其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寻,而成为文艺民俗审美的天然“原型”和“母题”。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人生民俗的出现和“阴阳转换”观念的形成,实质上反映了人类对生命不死并万代传承的心理企盼。它表明了人类对生命悲剧的意识和超越此悲剧的世俗努力。正是在这一点上,民俗与艺术构成对人生悲剧的超越的同构契点,成为艺术家对人生民俗特质审美认知的导人…  相似文献   

8.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崭新的时代价值,它以其对生命存在的关爱和价值彰显,引导受教育者以虔敬和珍爱的态度对待生命,为个体生命获取意义提供前提;它以其超越品性引导受教育者超越生命物性、升华生命境界,为个体生命趋向意义世界提供价值指引;它以理想、信仰、责任、爱等生命支点的架构,为个体生命提供了安身立命的意义世界,驱使受教育者追寻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然书写是知青文学主题中的一个重要侧面,知青作家通过对大自然风光的细致描绘、对大自然所造成的苦难勇敢超越,以及对大自然蕴藏的生命伟力的深刻发掘,展现了自然对于那一代人青春理想、生命沉思和精神追求的重要意义.知青作家通过饱含深情的书写,既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又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艺术关系.当自然作为人的精神性存在的对照时,家园感得以呈现和强化,并且以理想化的家园想象.成为精神世界恒久的烛照.知青作家通过描绘人类与自然之间征服与反征服的过程,证明了人类不可能超越自然力量而获得绝对的自由,只有与自然和平共处,才能实现和谐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商品化社会的形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新时期小说及时对当下人们的生存状态作出了生动的反映。大众认可的世俗化生存样态和知识分子追求的超越式生存理想作为两种典型的生命追求,各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尽管具有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但师陀往往超越了人与时代之冲突中的生活悲剧本身,而走入对"生命"本身的悲剧的观照,直接抵达时存在本身的探询和追问.不论是无力抵抗命运的孤寂情绪,还是对时间与存在的哲学思考、对理想生命形式的探求,师陀对于生命存在的追问与探询蕴涵着真正现代意味的孤独、忧惧,表现出对人类生存的洞察和对生存苦难的神圣关怀,正是这一切,使得师陀的作品远远超越了时代,具有了深刻的现代人文内涵和真正的诗性魅力.  相似文献   

12.
《无名书》中透视出作者无名氏独特的生死观:生命的力量来自于生命的呼唤;时间是生命的最高象征;生命因死亡而有意义;超越生死界限,实现生命的大和谐。这种生死观体现了无名氏对人类最本真的生存方式的思考,彰显了无名氏顽强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3.
《浮士德》整部作品围绕浮士德对自我生命意义和人类理想的探索与追求,寄寓了歌德对于个体生命和社会时代的深切思考。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浮士德》以其卓越的思想性完成了对个体的诗性超越,成为了人类精神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生产力和技术是人的生存方式及其变迁的决定性因素。在前资本-技术时代,人类处于自然人类的生存状态。在资本-技术的现代社会,人类处于技术人类的生存状态,在这种生存状态中,由于资本和现代技术的生产、消费的异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割裂,导致现代人陷入异化的生存状态。在未来社会,人类解放或自由人的联合体将实现,人与技术之间和谐相处的“技术-人类共同体”将形成,人的生存方式将进入理想状态。从对西方现代人的生存方式的批判性超越和对未来社会人类理想的生存方式的展望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启和展开,也是一种未来社会属人的生存方式可能性的实现和具体化,马克思的生存方式思想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兵 《学术探索》2012,(12):1-5
在全球化的时代开展少数民族哲学研究,必须正视文化在冲突中逐步走向融合的必然趋势,以文化普遍主义和文化特殊主义的巨大张力为致思背景;在深刻反思和转换哲学观的基础上,去敞开少数民族文化的哲学意蕴。少数民族哲学集中体现在其文化的生存意识和超越意识之中,生存意识展现了人的始源性生命本性和人与世界的原初关联;超越意识表达了人类强烈的生命冲动和面向未来的生存意向。它们以别样的方式提示了早已被现代人遗忘了的生命的可能性,为现代社会走出物化困境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16.
生存·实践·超越——人的生命活动之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人的存在方式显现为生存、实践、超越这几种基本的活动样式.它们共同组合成了一条生命活动之链.生存作为自然生命,是人的最基础的存在,从根底上制约着其他生命活动形态.在实践中求发展,体现着人的自觉生命的性能,成为人类存在活动的主导方式.而超越性的精神追求又开启了人的终极关怀之维,昭示着自由生命的取向,并使整个生命活动达到自我圆成的境地.三者之间有着逐层递进且相互融通的关系,在历史演进的不同阶段上亦会产生种种不协调的现象,努力求得并举兼顾、互补互动,以实现整全的人生与合理的安排,或可视以为当今时代人的生命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杨茂明 《江淮论坛》2006,(3):121-128
虚无主义及其超越是尼采伦理思想的主导问题。尼采依虚无主义的不同含义把虚无主义区分为三种形式:否定的虚无主义、消极的虚无主义、积极的虚无主义。尼采认为“否定的虚无主义”产生的基础是生命力的衰退,直接的原因是对理性范畴的实在性和至上性的信仰;“否定的虚无主义”为消极的和积极的虚无主义所更替则根源于现实世界对超感性理想不断的证伪,亦即超感性理想的失落。尼采把肯定感性生命的艺术化生存作为超越虚无主义的新选择,其理由是这种生存消解了虚构的超感性世界对真实生命世界的压抑,维护了生命的个性和不断的超越性。这一理论拓宽了分析虚无主义的视角,维护了生命创新的价值和意义,其根本局限在于忽略了工具性社会实践对于虚无主义形成和消解的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一这里所要讨论的是人的生命活动、生存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意义。既然是其意义 ,那就不是生存活动本身 ,因为意义是离开了本身的东西。这好像是一个矛盾 ,一方面是其本身的意义 ,另一方面该意义又不是其本身 ,但这恰恰是作为意义世界中心的人的存在的秘密。换句话说 ,人的生存的意义就是对生存本身的超越 ,既是一种时间性超越 ,又是一种空间性超越。说它是时间性超越 ,是因为人的生存总要指向未来、超越现实、超越生命的有限性 ,至少要超越当下的生存活动 ;说它是一种空间性超越 ,是因为生存活动总要面向世界、创造世界 ,总要超越个体而落脚于…  相似文献   

19.
民俗是民众在生存活动中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原生态民俗质朴而鲜丽的形式结构承载着人类的善真追求,富含人文生态和审美特性.作家艺术家对民俗生活的创化,使文艺民俗成为文艺创作中最具有民族性、文化性和历史性的题材类型.作家对原生民俗的摹写,是生活原型与生命本真的契合,反映了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律性.作家对再生民俗的整合,是生态美与典型美的融构,更能显示人文生态思想情感,更具有民俗美的魅力.作家对新生民俗的创化,是一种超越民俗形式的生命活动,它重新唤起人类的善真的生命选择精神,获得"天人合一"、"史今同构"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20.
追求享乐和功名,虽然可以增加生命的密度和亮度,但此二者毕竟会随着生命的消失而失去价值和意义。故唯有延长生命才是根本所在。李贺在其游仙诗中,借助于对神话的改造,建构了一个梦幻般充满诗意的天国世界,使生命克服了生的恐怖意识,超越苦难而获得快乐,超越死亡而获得长存,超越虚无而获得价值和意义,从而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肯定与赞美,以及对生命的渴望与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