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梁平年画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传统小农经济的产物,梁平年画因满足了广大农村地区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反映了传统价值观、道德观,而盛极一时。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转型,梁平年画失去了民间生存的土壤,面临着消失的困境,究其原因在于新时代梁平年画功能的衰退、民众年俗心理的转变、年画市场的急剧萎缩以及政治运动的摧毁等原因。针对这种现状,可采取民间传承保护,教育、研究机构传承保护以及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式应对。  相似文献   

2.
梁平狮舞是集传统舞蹈、杂技、武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于2012年成为重庆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梁平狮舞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传承发展千年之久,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由于受外部环境影响,目前梁平狮舞生存空间正在缩小,其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对梁平狮舞的历史源流、表演内容、发展变化与传承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性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3.
重庆梁平木版年画和湖南滩头木版年画分别于2005、2006年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两地的木版年画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也有差异性,滩头年画与梁平年画的起源问题也是专家一直争论不休的学术问题。本文力求通过对两地年画图像的资料整理和研究,对梁平年画和滩头年画的差异性,以及发展性上做一个系统的分析与比较,并为今后研究和考察两地年画渊源、造型和工艺传承提供详实的文献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下,针对目前我国民间音乐传承和保护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民间音乐保护和传承的方式需重新思考。通过从"全部保存""择优传承""创新传播""超越著作权""继承传统"5个方面的探讨分析,得出结论:对民间音乐的保护,除了以保存的方式"传承"昔日文明、以"传播"方式与时俱进之外,最重要的是要落实到继承传统的"自己的创造"上来。  相似文献   

5.
传统节日遗产保护的价值和原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统节日遗产,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科学价值的传统节庆活动。传统节日在传承一个民族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文学艺术、传统道德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保护好传统节日遗产,应坚持民间事民间办原则、原真性保护原则、活态保护原则和整体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6.
梁平木版年画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俗性公共文化,既具有文化遗产具体可视的物质属性,又包含民间信俗、制作技艺等非物质的文化属性.在新时代背景下,梁平木版年画传统保守的生产模式很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导致其创作生产萎缩、日渐衰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共文化,文章从活态性、地域性、系统性角度,论述了对梁平木版年画的完整性、关联性、综合性保护,以保持其公共文化遗产的本真性、独特性、可识别性,激发其创作、生产活力,增强群众参与度,体现其公共文化价值,从而实现对梁平木版年画的整体性保护.  相似文献   

7.
从兔爷的个案联系到传统民间美术的当代传承问题,做了三个方面的思考:第一方面是兔爷的新时代;第二方面是对于保护和发展概念的反思;第三方面是对保护和发展结合、在发展中传承思路的思考。意图为传统民间美术的当代传承寻找一个可参考的思路和路径。  相似文献   

8.
梁平竹帘     
<正>梁平竹帘起源于朱代,经元、明至请,工艺曰臻成熟、制品更加精美。清末民初民间画师方炳南首创在竹帘上作画,从此将梁平竹帘引入工艺美术殿堂,并引来知名画家、书法也在帘上题字、献画,更使梁平竹帘名闻遐迩。梁平竹帘品种繁多。有条屏、通景屏罗汉屏;有中堂、推心、横推、斗方;有屏风、对联、奖状、信插;有绣帘、门帘、灯  相似文献   

9.
不同历史时期的绵竹年画研究,均有其时代意义。5·12大地震后的绵竹,进一步加强了对年画的传承保护和研究工作,特别是在传统的题材、表现手法、构成形式、艺术特色、材料革新以及衍生品研发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创新工作,这有利于让世人更多地了解和认知绵竹年画的艺术价值及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绵竹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古老而又传统的艺术品,真实生动地记载和反映了时事风貌,画面所呈现的民风民俗、惩恶扬善、祈福纳祥等大量人文信息是绵竹年画人文精神的根本体现,为后世了解并传承本地区的传统文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梁平年画产生与发展,与其身处的人文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同时,历史的变革、人文环境的改变、文化交流与相互影响,都是促使年画造型观念与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本文将梁平年画置入其发生发展的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中去进行考察,从其地域特色、发展、渊源、宗教观念及革新、交流等剖析梁平年画的形式特征及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传承优秀民间传统文化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传承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途径包括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积极性;通过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来促进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形成民间传统文化传承的"文化自觉";加快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对现有保护条例执行的监督;加强民间传统文化的"价值研究"等。  相似文献   

13.
传统民间美术的生存土壤已经发生了变化,其古老的传承方式也因民间艺人的减少和经济效益的降低等主客观原因而日显不足。把民间美术引入现代设计艺术教育是保持其传承的一种有效途径。设计艺术教育为民间美术的传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艺术中得以延伸。可通过开设民间美术课程、增加民间美术专题讲座与现场展演、加强民间美术研究、将民间美术应用于现代设计等措施,加强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4.
随着原生态音乐生态的加速退化,我国传统原生态音乐形式也正逐渐加速衰落乃至消亡。正确认清我国原生态音乐的生存现状、存在问题及基本特征,主动积极地致力于保护、传承与发展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多样化是理性且务实的。从原生态音乐多元化的保护与传承模式、艺术发展与进步、传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以及原生态音乐的市场化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陕西省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现状以及传承途径,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陕西省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发展情况从开设状况、资源库建设、科研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整理,发现许多项目消失或处于濒危状况,通过构建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资源库,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态度关注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体育相结合是发展与传承陕西省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正>梁平木版年画是盛行于重庆市梁平县境内的一种民间绘画艺术,已有300年历史,其继承了传统水印木板年画的工艺流程和川派雕刻技术精隨。内容包括门神、神话故事、戏曲故事等三类。构图饱满简洁,人物夸张变形,色彩对比强烈,动静处理得当,造型古朴粗犷。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梁平木版年画为  相似文献   

17.
[摘要]毕摩是彝族社会民间宗教活动中沟通神、鬼、人之间的司职者;是彝族传统宗教观念的传承者、传播者和解释者;是彝族民间宗教仪式的主持者、组织者和执行者;在彝族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及彝族群众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调查研究了凉山彝区毕摩传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对其更好地加以传承与保护,阐述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上,民间小戏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短小明快、健康活泼的形式根植于中国乡土社会的传统文化土壤中,代代相传。然而在现代生活中,由于社会变迁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民间小戏在传承中面临巨大的困难。本文以广泛流传在山西省东部地区的左权小花戏为个案,总结民间小戏的传承途径和方式,探讨传承的机制,希望对其他民间小戏的保护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环境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全球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以及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我国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文化生态在急剧恶化,传承环境的保护和培育已经成为做好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关键所在.为此,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切实尊重农村的民间信仰及其习俗活动,改进公共文化服务和语言传承环境,并积极发挥教育和现代传媒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以此来改进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环境、保障传统文化的持续传承和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有粘连,或直接孕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成,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提供滋养的源泉。 21 世纪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国迅速全面铺开,为传统民间信仰的当代存续提供了正当性的理据,也拓展了民间信仰价值彰显的社会空间。 然而,在“文化求纯冶价值理念的支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往往成为“净化冶文化遗产的过程,以至于民间信仰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体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他者冶。 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整体性保护,必须正视民间信仰之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冶传承的意义,也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民间信仰文化的流动性、自主性特征,以科学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建构当代中国民间信仰文化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