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0年1月,我去北京东城西扬威胡同去看望我的同族长辈、末代皇帝溥仪的七叔爱新觉罗·载涛。当这位在晚清时期曾任过军谘大臣和禁卫军训练大臣的老人听说我正在唐山铁道学院学习时,非常高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作为书法家的爱新觉罗·德崇,还是作为企业家的爱新觉罗·德崇,都是一个精彩纷呈的人。他是努尔哈赤十一世孙,一个清皇室后代。由于他的成就及威信,几乎使他成为当地的爱新觉罗家族“族长”。唯其如此,爱新觉罗·德崇才更有资格评说他的家族史。关东第一火鸡王爱新觉罗·德崇,又名溥,1945年出生于热河。3岁起入学承德维绵私塾。幼年时期苦练八旗传统武功的同时,还研习满汉文字书法及汉语言文学。其满汉文合壁的书法作品在国内外民族书画展上屡屡获奖,被国内外各界人士收藏。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爱新觉罗·德崇的散文作品就频频出现…  相似文献   

3.
举60多幅代表作 ,旅日中国满族画家王昭先生作品展 ,近期在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隆重举行。被刘迅称作“用墨和笔都具有中国文人画的某些特点 ,表现了画家的勇气和力度”的王昭画作 ,多以花鸟景致为题材。自幼学画 ,旅日近20年的王昭画作又明显受到日本画的影响。王昭先生的父母王爱兰和溥韫娱 ,分别为金王朝皇帝的后裔、爱新觉罗·溥仪的六妹 ,3人曾于1994年在日本举办联合画展。本次画展也是王昭先生举办的第30次画展2000年情系故土旅日画家王昭作品展在京举行  相似文献   

4.
读过溥仪著的《我的前半生》的同志,都会记得作者笔下“御弟”的情景:他小时曾同溥仪一起在紫禁城养心殿捉迷藏,过着皇亲国戚的寄生生活……这位“御弟”就是爱新觉罗·溥杰,现年七十二岁,是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一九七九年六月,溥杰参加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在上海小组,他同代表们一起,谈笑风生,议论国事。在会议期间,他  相似文献   

5.
初春时节,我在瑟瑟寒风中穿行了很久,才在北京鼓楼前纵横交错的街巷中找到蓑衣胡同。轻轻推开那久经风雨剥蚀的大门,里面是前后两排低矮的平房,枯黄的野草在天井里摇来摆去,显露出几分凄凉,不由使人想起一个朝代远去的背影和一个家族兴衰的历史。 这里便是皇室家族的重要成员爱新觉罗·溥任先生的住宅。溥先生已是80高龄,紫红色的脸膛,宽大明亮的额头,细眯的双眼,稀疏的白发,硬朗高大的身材。看上去健康、和蔼,  相似文献   

6.
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日子,我见到了挪威王国驻华大使白山。他和蔼、热情、健谈、智慧的非凡气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的挪威名字是斯瓦勒·贝尔格·约翰森,为了便于记忆,他把“贝尔格”译音为“白”,而“贝尔格”在挪威文中是“山”的意思,于是音译加意译,便...  相似文献   

7.
我最敬爱的亲人,我的外公陈经畬先生谢世满40年了.他老人家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他老高尚的人品、热爱祖国的精神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爱心助困     
著名满族画家爱新觉罗·丁杨女士在阅读了《中国民族》第7期《爱心助困》栏目关于10月10日我社将组织“民族团结杂志社赴邱县扶贫考察团”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我社,在缴纳了300元报名费的同时还捐赠了一张她自己的仕女画作品。在此,主持人谨代表河北省邱县贫困学生和清真寺向爱新觉罗·丁杨女士表示感谢!由《爱心助困》栏目组织的“民族团结杂志社赴邱县扶贫考察团”定于2006年10月10日启程。具体事宜可通过《爱心助困栏》目电话咨询。主持人:李士杰《爱心助困》栏目电话:58130853/58130856牛志男陈鼎波捐助人介绍:爱新觉罗·丁杨,名林燕,…  相似文献   

9.
1998年,塔克拉玛干深处的天·地·人文/宋政厚我开始了七进塔克拉玛干之旅……不久前,我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久违的新疆塔里木盆地,接着乘坐“沙漠王”疾驰在一条沙漠公路上,便开始了七进塔克拉玛干之旅。此次大漠之行,如同我以前六进“死亡之海”一样,所见到的...  相似文献   

10.
格平同志是我所崇敬的优秀的民族工作领导者之一。我和格平同志相识于1946年,但早在我青少年时代,他就是津南地区贫苦回汉群众中广为传颂的“红毛子”,是我心目中崇拜的一位英雄人物,新中国成立后,我和格平同志又有过几次工作接触,虽然时间不长,但他对党的忠心耿耿,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民族工作的倾心关注,对同志的慈祥亲切,每一次都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今年三月,惊闻格平同志逝世的噩耗,深感悲痛,痛惜我党又失去了一位优秀的民族工作领导者。他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生平事迹,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顾格平同志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  相似文献   

11.
机政之余“吟咏性灵”──文学层面上的康熙皇帝王明志康熙皇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在近七十年的人生旅途上,于文化领域涉足广泛,用力甚勤,业绩辉煌,他本人所获成果也十分可观,最突出的是自然科学,其次就是文学。康熙情系文学数十年如一日...  相似文献   

12.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号康熙,满族。他毕生从政六十一载,为国家的统一发展,繁荣强盛,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创作诗歌1165首,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可以说,他的诗是清初社会的“诗史”。康熙八龄登基,十三岁亲政。他热爱祖国,锐意革新。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他对外积极抵御罗刹(沙俄)的侵略,对内擒  相似文献   

13.
书画人生     
我叫爱新觉罗·毓崟.人生大半已过,平生喜好书画.都说我的书画作品具有鲜明的宫廷画特点.这也使我成为爱新觉罗家族书画风格为数不多的继承人之一.我是道光皇帝的第五代孙,曾祖父是帮慈禧太后剪除"顾命八大臣"的恭亲王.虽说是皇族,可家境早就贫穷潦倒.我生于民国四年(1915年),既没吃过皇粮,也没系过标志皇族的黄带子.我自幼跟随二伯父——著名国画大  相似文献   

14.
10月10日下午,参加十四大的新疆代表团一到驻地,来自鄯善吐峪沟乡的代表、乡党委书记阿不都热西提·艾合买提,就急急忙忙来到驻地秘书组,他说:“临来时,我们乡的老党员尼亚孜·依明,代表全乡各族人民给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写了一封信,捎来一点土特产,请你们转交给他们。”信上说: “我是一个有36年党龄的老党员,解放后我做了30多年党的工作,把一生献给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党授予我优秀老党员的光荣称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李若虹 《中国藏学》2003,(2):97-100
国际藏学界大概不会有人不知道金·思密斯 (E .GeneSmith)先生。如果没有机会亲自认识他 ,也肯定已从他为美国国会图书馆在印度编辑出版的大量藏文古籍文献中熟识了他。 1 996年至 1 997年间 ,我的同学谢科第 (KurtisR .Schaeffer) ① 和我一起在哈佛大学为哈佛维特讷图书馆馆藏的藏文书编目时 ,开始熟悉了思密斯先生。我当时是从思密斯先生编辑出版的藏文文献中认识他的 ,虽然对他的工作和学识了解了许多 ,但是缘悭一面 ,未能相识。 1 997年夏天的北京藏学会议使我有幸见到了他 ,从此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我感到每次和他的见面、交谈 ,…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曹成章、张元庆著《傣族》(民族出版社1984年出版),已于1987年由泰国国务院泰国史有关中泰关系的中文资料委员会翻译出版。该委员会会长良·西提素为之撰写了译著出版的《前言》。他在《前言》中说:“泰国史有关中泰关系的中文资料委员会选择翻译的这本书,是曹成章先生和张元庆先生研究工作的成果。”他强调指  相似文献   

17.
在故乡的土地上1 90 6年 5月 1 8日 ,在俄属七河省比什别克县阿历克山德罗夫卡东干乡 (现属吉尔吉斯斯坦莫斯科州 ,东干人称该乡为“骚葫芦”乡 ) ,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 ,他就是后来成为东干著名诗人的亚瑟儿·十娃子。亚瑟儿·十娃子的父亲主麻子 (Джумаза)是一位铁匠 ,母亲布姐子 (Вудеза)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亚瑟儿·十娃子六岁时 ,妈妈就去世了。由于从小失去母亲 ,亚瑟儿·十娃子对母爱无限向往。在他以后成为著名作家后 ,有关母亲的题材是他创作的重要内容 ,如《给母亲》[1 ] (P55) 。母亲去世后 ,亚瑟儿·十娃子和妹…  相似文献   

18.
“请你跳舞给我看, 我将说出你是怎样的人。”──莱尔诺·奥罗莎·葛钦戈(菲律宾国家艺术家)  相似文献   

19.
新疆库车,乃古龟兹国故地和南疆重镇,历代中央政权都非常重视这个多民族杂居的战略要冲,因而在此地“封王”就成了封建统治者所需要的一种绥靖手段。1750年,清王朝册封米尔扎萼特伯克为第一代“库车王”,并世代相传。 达吾提·买合苏提因世袭父亲“买夫斯王”的头衔,而成为第13代“库车王”,也叫“达吾提王”。不过,他是1941年从军阀盛世才手中接过委任状的。当时刚满14岁的他,还是个名副其实的“巴郎(维语,男孩)王”呢。达吾提·买合苏提(以下简称达吾提)是最后一代“库车王”,也是自“北京王”溥姬去世后,迄今尚健在于人世的由清王朝所册封的最后一位世袭的“王”了。 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委员、库车县政协副主席的达吾提,其大半生随国家命运和怪谲的政治风波起落沉浮,可谓命运多舛,饱尝苦涩。他的6次充满曲折变数的婚姻,更是令人啼笑皆非,难辨是非曲直。不过他现在的妻子虽然小他近40岁,两个人却生活得十分恩爱幸福……  相似文献   

20.
姆塔兹·姆特斯维尼说:“我老了,想去哪儿也去不了啦!”其实,即使她年轻,她想去哪儿也去不了。她曾住在特威丰廷,成百的家庭拥挤在一起。他们的房屋大多用包装箱板和波纹铁板搭盖,没有自来水和电。姆特斯维尼50年来一直靠在白人继承农场生活,第七代和末代农场为博塔先生所有。博塔用犯人做农场工人,清早带进,晚上送出。姆特斯维尼丈夫死后,博塔先生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