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宾结构是古今汉语都有的一种句式。过去的语法著作都认为双宾结构是“动词+双宾语”,即谓语动词后必须带有两个宾语。现代学者专家的有关论著在这一点上有共同的认识,并都将其作为双宾结构的必要条件。目前存在的分岐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双宾动词(又称“交接动词”,“给取动词”。指能带双宾语的动词)范围的广、狭。人们一般都是从词义特征入手来限定双宾动词的范围的。或认为:双宾动词只限于具有“授与”义这  相似文献   

2.
从所有权转让的角度讨论中日韩双宾结构,包括“出”类或“失”类双宾结构和“进”类或“得”类双宾结构。双宾结构的特点是,动词是双宾动词,能够同时作用于两个宾语,并且通常都有“转让所有权”的意义在里面。中日韩语在“出”类或“失”类双宾结构中有着一致的结构对应关系;在“进”类或“得”类双宾结构中,中日韩语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3.
在古语法研究中,对于双宾结构的看法不尽一致.有的同志认为古汉语里能带双宾语的并不限于“赐、予、遗、语、告”等一类动词,一般的及物动词也可带有双宾语,把“(公)赐之食”和“(紾兄之臂而)夺之食”、“(不如早)为之所”和“(吾不忍)为之民也”等类型的句子看作是句式完全相同的双宾结构.有的同志认为“夺之食”  相似文献   

4.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说:“一般说来,动词如果是‘赐’‘予’‘遗’‘语’‘告’等字,大致总有两个宾语:一个是指物的直接宾语,一个是指人的间接宾语。间接宾语放在动词和直接宾语之间。这种句法古今是相同的。但是上古汉语能带有双宾语的并不限于上述这一类动词,一般的及物动词也可以带有双宾语。”举了动词“闭”“夺”“立”“为”带“双宾语”的九条例句,否定了王引之、马建忠、杨树达等把这类句式中的“之”解作“其”的观点。最近有人重申《古代汉语》的观点,并不  相似文献   

5.
这篇文章对甲骨文中的动宾结构,从单宾结构,双宾结构到独有的三宾结构进行了具体分析.单宾结构中的动宾语义共有9种关系,涉及到的动词种类很多.双宾结构的动词有语义的限制,种类不多,关系简单,但宾语次序多样.一般双宾结构(非祭祀动词)与祭祀动词双宾结构有不同之处.三宾结构为甲骨文所特有,仅限于祭祀动词中的甲类.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认为,现代汉语的告使类双宾句内部存在着“典型性”的差异,最不典型的双宾句和兼语句之间存在着纠缠不清的地方。当双宾句的谓语动词V1后面充当间接宾语的名词性成分和充当直接宾语的小句中谓语动词V2之间没有主谓关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直接判定其为双宾句。反之,如果具有主谓关系的时候,在间接宾语01和V2之间就存在空语类,这时候根据空语类“e”的语义所指判定其是否为双宾句:当空语类“e”和间接宾语同指的时候,就看做其为兼语句式,当空语类“e”和间接宾语异指的时候,就可以看做是双宾句。  相似文献   

7.
一 古汉语不及物动词能够带宾语 什么是及物动词?什么是不及物动词?一般语法书所下的定义是:“能带宾语的是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的是不及物动词。”王力先生对这个问题的论述具有代表性,他在《中国现代语法》中说: 动词后面必须带着目的位者,我们把它叫做及物动词。……动词后面可以不带目的位者,我们把它叫做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后面带目的位者,这动词即变为及物的。在这情形之下,动词的意义发生两种可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前人讨论的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入手,提出不及物动词带宾语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的互相转化过程.及物动词在常规化的过程中凝固了典型的宾语语义变为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随着人们概念结构的拓展而逐渐演变成及物动词;词典的修订,语言的习得过程及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概念化过程都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最后文章从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转化的内在因素进行了探讨,指出心智结构和社会结构是这些转化过程的主导动因.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汉语里的双宾结构,语法学界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借鉴各家之言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双宾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第一、述语动词必须关涉两个宾语,一为直接受事者,叫直接宾语,一为间接受事者,叫间接宾语;间接宾语往往指人或物,以名词、代词充任为常,直接宾语往往指事物,以名词、代词、数量短语、名词性短语充任为常,也可以由动词、形容词以及动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来充任。不管什么结构充任直接宾语,它都具有事物性。第二、从层次分析的角度看,两个宾语不是处  相似文献   

10.
论英语双宾结构的句法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生成语法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双宾结构和与格结构的生成过程.认为双宾结构和与格结构之间不存在转换过程,它们都是基础生成(base-generated).同时,证明了用Larson的动词壳假设(VP shell)能够比较有效地解释双宾结构的生成过程.另外,通过对比主语和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发现双宾结构中的主语和间接宾语与直接宾语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语义关系--"控制权"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现代汉语中表示给予义的双宾句表现为一个句式的连续统,而表称、致使、结果三类双宾句则处于这个连续统中不太典型的位置,同时这三类双宾句内部也存在着典型性的差异:表称类两个宾语之间插入的动词动作性越强就越靠近兼语句,反之就越靠近表称类双宾句;使动类内部的典型性为他动使动类高于自动使动类;结果类中“个+谓词性成分”如指向动词后面的间接宾语就可看作双宾句,如果是指向谓语动词或者是指向谓语动词前面的主语,那么在语义上则可看作是靠近动—宾—补语序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双宾结构补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0.所谓双宾结构,通俗的说法就是一个动词后面带两个宾语,码化为格式的话,可以写成:V—O_1—O_2,(V以代表动词;O_1代表间接宾语,亦称近宾语;O_2代表直接宾语,亦称远宾语)。关于这种双宾语结构,语法学界谈论得很多,可以说没有一本语法专著不谈论到它的,而专门讨论双宾结构的文章也很多。但是有些现象似没有太注意到,还值得提出来说说,以作补议。  相似文献   

13.
《左传》中的动词使动用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使动为什么会放在活用中讲,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并来说明,而且对及物动词使动的解释也很模糊。其实,《左传》中的使动用法具有下列特征1.古汉语中常用为使动的及物动词的一般形式,宾语常省去。2.及物动词用作使动后增加一个使动宾语。3.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后也增加一个宾语。4.不及物动词增加一个宾语,即活用为能带宾语的及物动词;原单宾语动词用作使动后,增加一个宾语,即活用为可带双宾语的及物动词,而原双宾语动词因宾语位置已处饱和状态,故没有使动用法。5.动词使动属于动词内部小类间的活用。  相似文献   

14.
英语的实意动词在传统上被分为二类: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所谓及物动词就是能带宾语的动词,如raise,force,recall,compell,recollect等。不带宾语的动词被称为不及物动词,如come,rise,compete,react,glitter等。但是,在英语中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及物动词可以转化成不及物  相似文献   

15.
双宾构式是一种普遍的语法现象,不同的语言学派都对它进行过较多地描述和分析.早期对双宾动词的研究多是从动词的角度来探讨双宾构式,未见以宾语N1 为基点的方法来分析双名双宾结构与介宾双宾结构的区别与联系.本文提出英语双宾构式题元切换模型分析英语双宾构式的运作机制,并佐以双宾动词封闭语料对双宾构式的内部择用机制、双宾动词的语义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形式 ,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语态有两种 :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发出者 ;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承受者。一般说来 ,只有及物动词才有被动语态。转换时 ,句中主动语态的宾语就变为被动语态的主语形式 ,谓语动词要变为“be ed分词”的被动结构 ,助动词 be应和主语的人称、数保持一致。主语则常和 by构成介词短语在句中充当状语 ,有时可以省去。在学习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中 ,除了要注意主语、谓语、宾语等的相应变化外 ,还须从其它的角度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带有保留宾语的被动结构有…  相似文献   

17.
双宾式是古今汉语都具备的句式。不过,古代汉语双宾式的形式比较多样,出现频率高,能带双宾的动词也较多。下面我们仅就《史记》等书所见的部分双宾式略加分类,即见一斑。 一 给予双宾式 谓语是由表示授受意义的动词充当。这种双宾式又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A、间接宾语指人,在前;直接宾语指物,在后。例如: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配价的角度统一解释复杂宾语内论元的隐现规律,从而解释一些动宾结构中短语宾语的“必现性”的现象.具体而言,宾语内论元的隐现受以下因素影响:核心词的配价能力(必有论元和可有论元)和指称能力、论元与句子控制语是否同指、谓语动词是自指还是他指、宾语是单宾或双宾、论元是否具有遍指义等.  相似文献   

19.
英语及物动词(Transitive verb)后面跟有宾语。宾语(object)通常是以名词、名词词组或相当于名词的结构表示的。传统语法学家认为:从意义上讲.宾语是动词动作的承受者。如:He bought abook last week.在这里 a book 承受动词 bought的动作。但是,还有大量的宾语,它们并不是动词动作的承受者,有的甚至是动词动作导致的一种结果。如:He made a hole on the ground.有的是动词使用的工具或手段,例如:He struck his hand upon  相似文献   

20.
汉语和英语中都存在一种可以带两个宾语的动词,称为双及物动词。英汉双及物动词在结构上存在较多的异同点。双及物动词根据语义可以分为多种,其中以给予类双宾语最为典型,此文通过真实的语料,从宾语隐现和宾语移位等方面对英汉双及物动词的用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