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有限责任公司过程中,面临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与公司法律制度之间的冲突与紧张关系.相对于公司法的成熟性,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目前正处于不断变迁运动中.公司自治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兼容土地承包经营权事实上的保障性.修改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以实现与公司法的协调与互动,应该成为当下的立法选择.  相似文献   

2.
家庭承包经营权主体之争始于家庭承包经营制的正式确立,至今仍未形成理论通说,司法实践在处理该类案件时亦做法不一.现有学说主要从应然和实然两个角度探讨该议题,回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演进和发展,以及新时代农地制度改革,均是以政策为师.因此,有必要从法政策学角度分析家庭承包经营权主体,结合相关政策解读法律规范,考察目前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3.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经过十几年实践的检验,在稳定和完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令人刮目相看。但是,至今有些同志对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性质和发展前途问题,仍然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本文仅就这方面经常碰到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 一、由集体经济新概念引出的家庭承包经营认识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把家庭承包这种经营方式引入集体经济,形成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里,对家庭承包经营的性质再次做出了明确规定,家庭承包经营的性质属于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农业发展缓慢,市场经济下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小农经济形式与大市场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有人提出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不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了,要走集体规模经营的道路.本文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解决我国农业发展缓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存在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国臻 《学术研究》2003,3(10):76-79
针对我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从配置土地发展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和健全土地流转法律机制、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法律思考 ,旨在为深化农村经济改革 ,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农业发展缓慢,市场经济下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小农经济形式与大市场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有人提出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不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了,要走集体规模经营的道路。本文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解决我国农业发展缓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制度根源和制度环境角度对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分析,提出: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是解决包括林地在内的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困境的有效路径;与土改时期的农民土地私有制、"林业三定"时期的林业生产责任制不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具备了政治、法律与社会的制度环境;本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处理农民与集体、历史与现实关系以及落实村民自治、政策引导与法律规范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成为我国农村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行为主体的制度响应是表达制度绩效的重要判据。基于"制度观念—制度目标—制度响应"的制度评价框架,有助于从宏观层面阐明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效率特征,从农户满意度的微观视角揭示家庭承包制和家庭经营制的制度绩效。家庭承包经营的制度安排在总体上是成功有效的,但家庭承包制由土地福利性赋权转向财产性赋权,家庭经营制通过产权的细分来形成农业的分工经济,则能够进一步改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制度绩效及其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土地权属制度在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之初选择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家庭承包经营制形式,在新的形势下产生了诸多问题.学术界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一些对策,同样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而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家庭承包经营制本身是一种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科学的物权制度安排,只要对现行的农村土地权属制度加以完善,同样可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周良武 《学术论坛》2012,35(10):120-123
现代农业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土地规模经营是建立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马克思的创新理论认为,制度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结果是土地规模经营;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零散化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阻碍了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客观要求是土地规模经营;管理创新的前提是土地规模经营,家庭承包经营向规模经营发展才能实现管理创新,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完善集体林地承包经营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以家庭承包基础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从耕地向林地的拓展和延伸.林地区别于耕地的特殊性质和以此为基础的林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造成了现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适用于林地的缺陷和问题.有必要在坚持林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集体林地的承包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一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农村家庭已几经变革,家庭与社会的关系不断在变化。尤其是三中全会以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社队的家庭实行了承包经营制,更不能不使家庭的性质和职能发生变异。反过来,这亿万个家庭的变异又不能不对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强烈影  相似文献   

13.
家庭经营、家庭经济和重点户这三个概念都是和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联系在一起的,但又有区别.1.家庭经营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经营方式.从内容上看,家庭经营目前一般可分为承包经营和自有经营,其中承包经营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所采取的一种经营形式.它既可以凭借自有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经营,也可以凭借家庭以外的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经营;既可以和私有制经济相联系,也可以和公有制经济相联系.在行业上,家庭经营已发展到农、工、商、运、服等各个部门.家庭经营的存在和发展并不仅仅是由农业生产的  相似文献   

14.
谷志科 《河北学刊》2002,22(6):72-75
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 ,是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 ,有力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村家庭承包经营 ,已经和正在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逐步实行农业规模化经营 ,是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有效措施和现实途径 ,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和总方向 ,也是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土地经营规模化将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 ,需要谨慎地采取一定的方法、步骤和措施。因势利导 ,采取适时、适当的方式进行地块调整 ,实行土地使用权商品化 ,倡导并支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 ,还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  相似文献   

15.
一、判断与思考:土地家庭承包经营问题农业危机的问题决非农业超常规增长与常规增长之说所能解释得了的,恰恰是新的农业发展障碍引致农业由超常规增长急转直下而步入负常规增长。农业发展障碍的排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从改革与建设土地制度上寻找突破口,也许是一种理性选择。近年来,学术界的倾向性意见是把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作为土地制度建设的基点;也有一些人极力主张土地国有化;激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家庭承包制理论和政策的演进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琳琅 《学术论坛》2004,1(4):60-64
文章就我国农业家庭承包制理论和政策的演变作了较为详细的梳理,从中揭示了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变迁轨迹。文章最后指出,面对日益严峻的三农问题,中国共产党又及时提出了突破二元结构体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改革的新思路,这必将使农业家庭承包制在农村得到进一步的稳定和巩固。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具体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基础上出现的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是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前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进程受到了诸多社会因素的制约,因此,土地规模经营的具体工作必须以稳定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通过规范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等措施来进行。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家庭承包经营机制的建立和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举世公认的。但是,由于运行中的偏差和本身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示它与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现代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一些矛盾。这样,就在客观上提出我国农用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模式必须进一步完善与再转换的新课题。中央提出的,“鼓励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的思想,为我们研究土地经营模式的再转换以及目标模式的构想提供了一条路子。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农村现行土地政策进行了思考 ,对以“家庭联产承包到户”为主要模式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体制的利弊进行了分析 ,对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演变和家庭承包体制与现代农业、与农村社会保障及影响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因素进行了表述 ,以图摸索出今后农村土地政策的走向。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我国农村实施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显示出了其巨大的制度绩效。但随着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所处的微观经济基础和宏观社会环境的变化,这一制度存在的问题与缺陷逐渐地显现出来。总结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20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分析它在新形势下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为今后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