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肯定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具有内部矛盾,存在着矛盾的方面、特性和倾向。矛盾的双方既对立,相互排斥,又统一,互相依赖,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这种内在的对立和统一。推动事物向前发展,这就是对立统一规律。综观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大政治势力的实际情况,我们党提出“一国两制”战略决策,这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实际应用和发挥。“一国两制”是个矛盾统一的概念,“一国”是统一体,是统一性、一致性;“两制”  相似文献   

2.
“对立面的同一”是唯物辩证法中一个很重要的范畴。过去许多人把它作为矛盾的同一性来理解,这是不恰当的。我认为对立面的同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对立面的同一是不同于对立双方的第三者。对立面的同一,是指对立双方结合在一起,统一于一身,产生一个新的事物。这个新事物既不是其中的甲方,也不是其中的乙方,而是既不同于甲方又不同于乙方的第三者。黑格尔在论述有与无的统一时说: “有与无是统一的不可分的环节,而这统一又与有、无本身不同,所以对有、无说来,它是一个第三者,这个第三者最特征的形式,就是变。”(黑格尔:《逻辑学…  相似文献   

3.
从语言与思维的辩证关系看语言与思维的发展胡炜王华民语言和思维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它们存在于“语言—思维”统一体中。语言是此统一体的形式部分,而思维是此统一体的内容部分,它们是密不可分而又并不相互依属的两个平行的对立面,它们的关系是既统一又矛盾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是中国当代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这是举世公认的。同时他在哲学领域里也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从实际出发,对传统哲学观念进行了重大变革,他的哲学思想中既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光辉,又突现了他超越马克思主义适应当代中国现实的新特点。  一、矛盾融合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既斗争又融合推动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一般来说,斗争性占主要地位。过去,在“斗争哲学”指导下,片面强调斗争性,忽视了同一性,即融合性,这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什么叫群体内耗群体内耗是指群体内成员间由于种种原因而使力量相互削弱、损耗,使群体总体力量小于各成员力量之和的群体内部活动状态。1、群体内耗的成因群体内耗是怎样形成的呢群体内耗现象总是在一定经济形态上产生的。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群体内耗起源于私有制的生产资料占有性质,群体之间的争斗,目的是为了积累或争夺生产资料,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6.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矛盾的科学,它揭示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无论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在人们的头脑中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这种矛盾着的对立面的不断斗争、转化,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从而使事物不断向前发展。早在马克思恩格斯所著的《共产党宣言》中就已指出:“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而这种对立在各个不同的时代是各不相同的”,而阶级的对立必然反映为代表阶级的人的思想对立。政党的建立,表现为阶级利益的代表。无产阶级政党代表的是先进的工人阶级的利益,尽管加入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是严格的,但在阶级社会  相似文献   

7.
“一”和“两”是标志运动根源(或动因)的一对哲学范畴。运动的根源或动因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长期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一”和“两”是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概括出来的一对哲学范畴。所谓“两”是指对待、对立之意;所谓“一”是指合一、统一之意。“一”与“两”的关系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与“两”的观念,在西周《易·爻辞》和《左传》已开其端。《易·泰卦》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平与陂、往与复,既相对立又相统一,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又是相  相似文献   

8.
“内耗”,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类生存竞争的一种表现,是必然的社会现象。然而,一旦发展为病态,就不得不令人反思。“内耗”是群体成员不团结的表现,是组织功能正常发挥的一大障碍。从形式上看,可分为显性内耗和隐性内耗。前者是“内耗”最激烈的表现形式,成员间公开敌对,互不相让,工作无法顺利进行,致使整个组织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者是“内耗”最初的又是最常见的形式,成员间貌合神离,心里作对,在行动上则带有隐蔽性,工作也能互相配合,矛盾不公开,外部人员无法判断,这个组织的功能仍能正常发挥。因此,可以说,“内耗”既是一个社会问题,又是个体问题。从个体角度看,由于人们的观念没有跟上现代化的步伐,致使一部分人难以适应急骤变化的社会环境。国外有学者研究表明,个体在工作时,70%的精力用于处理人际关系,只有30%的精力用  相似文献   

9.
辩证法的实质是什么?现在通用的提法是把对立统一规律作为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但对于怎样理解这个问题却众说纷坛。一种观点认为实质和核心是一个意思,把对立统一规律称为辩证法的实质或核心没有什么不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实质和核心是两个不同范畴,不能简单地混为一谈,而在具体论证上又各有各的说法:有的同志认为矛盾双方对立面的既对立又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有的同志则把对立面的统一及转化解释为辩证的实质;甚至还有以系统观取代对立统一规律作为辩证法的实质。本文认为辩证法的实质在于研究对立面的差别和对立,因为唯此才揭示…  相似文献   

10.
我认同这样的哲学:世界充满了"非此即彼"的矛盾,也充满了"亦此亦彼"的统一.不然,我们怎会感觉到这个世界的存在?又怎能将此事物与彼事物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1.
从"贤妻良母"到"新女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澎 《日本学刊》2002,(6):133-147
“贤妻良母”与“新女性”是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出现在日本的词汇 ,代表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生存方式的两种思考。它们是两个既相互关联、又互为矛盾和对立的概念。贤妻良母思想随历史发展而不断变化 ,是“新女性”为代表的妇女解放思想萌芽的土壤 ,它提高了日本妇女受教育的程度和在家庭中的地位 ,有一定进步意义。但同时又有历史局限性 ,它将妇女的活动场所限定在了家庭 ,忽视了妇女作为社会人所担负的责任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辩护是一种诉讼职能,是刑事诉讼中对控诉的反驳与辩解。它的任务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在法庭的审判活动中,控诉和辩护是矛盾的统一体,有控诉就有辩护。说二者是“矛盾”的是指它们在形式上是处于诉讼活动中的对立面。控诉人总是从不利于被告人方面揭示案情,辩护人则总是从有利于被告人这一侧面揭示案情。说二者是“统一体”  相似文献   

13.
任何客观事物都有质和量两个方面的规定性,这种理论也完全适用于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从理论上讲,构成矛盾统一体的双方也是世间的事物。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它就应该在客观上具有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反过来说,如果矛盾双方不存在质和量的两重规定性,那么,矛盾着的双方本身就不能构成为客观的事物了。考察矛盾两个方面的质量关系,与考察矛盾统一体的质量关系不同,它要求我们把矛盾的一方与对应的矛盾另一方联系起来,在统一体内,考察、分析矛盾双方的质量交错关系。人们要认识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研究其底里,然后才能做到本质地、全面地把握要认识的东西。事物的属性是多方面的,分析也应从多方面角度进行。其中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4.
矛盾问题是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研究辩证法,当然要首先明确何谓矛盾。长期以来,在我国哲学界存在着把矛盾等同于对立和斗争的看法,诸如:“可以把‘对立’和‘矛盾’在同一意义上使用”,因为“‘互相对立’表现了‘矛盾性’的最本质的关系”;“‘矛盾’只是‘反对’、‘对立’含义的抽象化,并不具备统一、一致的含义”;“矛盾本身有其自己的规定性,矛盾就是一种对立”;等等。我认为,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下面谈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要改造旧唯物主义在本体论观念上的形而上学,使之成为辩证法赖以建立的逻辑基础,必须引入矛盾分析,把本体概念的认识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高度。例如把物质和运动的矛盾作为分析本体论的基本矛盾来认识便是一条出路。但是长期以来,物质和运动在实际上不可分割和在认识中对立演变的矛盾关系一直未被西方哲学自觉到。从古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到近代的科学哲学,就是在不自觉中将物质现象和运动现象分割开来认识,从而各自走向一个极端,在认识世界统一体的过程中陷入了两种本体论的对立。这种对世界完整本原缺乏自觉、分割对立的认识方式几乎贯穿了传统的西方哲学,造成了本体论和辩证法的割裂。黑格尔哲学通过对精神本体的矛盾分析展示了精神本体和辩证法的统一;而物质本体和辩证法的统一,马克思在《资本沦》中,是通过对物质和运动这一对矛盾的分析完成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观内在逻辑上的贯通。  相似文献   

16.
有人认为,“内耗”是毫无必要的破坏性的人际冲突与社会冲突,从而断言”内耗只具有负功能。这种定义无疑得到多数人的赞同,并且以此为出发点,进行了“内耗”的探讨。无疑,研究者的绝对“价值中立”是不存在的,对问题的研究总有一定倾向性。笔者也反对“内耗”。但对于“内耗”毫无社会必要性,只具有负功能这一观点,觉得有必要提出讨论。自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安分守己”、“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观念被打破,竞争的观念得到了强化。企业的招标承包,“优胜劣汰”的优化劳动组合得以推行,人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关于文艺批评标准问题,即“两个标准”与“三个统一”,是一套完整统一的文艺批评标准系统,两者是分析与综合的彼此转化、往返流动的辩证关系,其中前者一般应受制于后者。如将两者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无条件地重前轻后或是此非彼,是不符合毛泽东的本意与文艺批评中应有的辩证思维方法的,势必在理论上、实践上给文艺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就法的制约功能谈谈笔者的认识。一、制约功能的一般原理毛泽东同志指出:“不论是简单的运动形式,或复杂的运动形式,不论是客观现象或思想现象,矛盾是普遍地存在着,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因为存在矛盾,社会关系中就出现了不平衡,包括全局范围内的不平衡,局部范围内的不平衡,个体之间关系的不平衡。但由于存在着包括法在内的社会规范及其他社会因素的调整,有些矛盾由对立转化为统一,达到了社会整体、局部及个体之间的协调、平衡,形成法律秩序。这是建立并维护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秩序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内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社会各个阶层都有所表现。只是因为各阶层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以及某阶层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征,导致了“内耗”现象的复杂化。知识分子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层次、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是多么的清高和雅致,也超脱不出客观性社会条件的制约,从而也会在这里或那里表现出程度、  相似文献   

20.
自从有的文章提出了“窝里斗”这个词后,曾使多少正直善良的中国人拍案叫绝。然而,“窝里斗”不过是杂文家笔下一个形象的说法而已,用来形容国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相互拆台等情形。从严格意义上说,“窝里斗”应该是指人际内耗。人际内耗属于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的范畴,是心理冲突的一种。它主要指人们在心理不相容的基础上,群体内各成员彼此离心离德、明争暗斗,以损害双方共同利益为代价,使目标不能实现的人际形态。人际内耗是全人类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