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新讨论蔡琰生平及其作品的真伪顾农中国古代的女性作家,几乎都是些才华磺溢遭遇不幸的人,蔡琰(文姬)在这两个方面都尤为突出。据《隋书·经籍志》,萧梁时尚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后来亡佚了;她传世的作品现在只能看到三篇,却每一篇都有其他之争:关于《胡笳十八...  相似文献   

2.
在柏林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卡嚓切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叉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划脚,不加思考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相似文献   

3.
《悲愤诗》的写作时代考张晓兵《悲愤诗》笔力遒劲,感情激昂,从内容的角度来说,无疑是上好的作品。过去的考据者对这首诗的作者有所怀疑:或疑骚体章非蔡琰所作,或疑两章均非蔡琰所作。怀疑的中心点,如范文澜先生所说:“(蔡琰之父)蔡邕为董卓所尊重,蔡琰被南匈奴...  相似文献   

4.
甲、乙、丙、丁四人在饭店里一起就餐,突然间,丁大叫了一句:“有人在饭菜中下毒!”就倒地毙命了。警察接到报案后火速赶到现场,传讯了与丙一起就餐的三个人,三人在警察局里都录了口供,由于每个被审问的人都说两句真话,一句假话,使案情一时难以水落石出:甲说:“我没有毒死丁。”“我是同丙坐在一起的。”“专职服务员正在为我们上菜。”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如今在都市里悄然兴起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生活群体——“网上淘金族”。这些人手里虽没有大笔资金,却能坐在家里的电脑前自得其乐地当老  相似文献   

6.
《后汉书·董祀妻传》所载蔡琰《悲愤诗》二首的真伪问题已有长达千年的争议,因缺乏实证而至今未果。实际上,丁廙《蔡伯喈女赋》正是我们此前苦苦寻求而未得的一个实证,它完整记录了蔡琰归汉前的生活经历和状况,将其与《悲愤诗》二首对读,可以发现二者描述的蔡琰事迹达到了惊人的一致,由此可证《悲愤诗》二首表现的史实是完全真实的。因《悲愤诗》二首的真实性已经在丁廙赋中得到了有力的印证,这就宣告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历史争议的结束。蔡琰曾经也是邺下文人集团的一员,其《悲愤诗》二首与曹丕、丁廙同题《蔡伯喈女赋》的创作有着密切关系,它们同是建安十八年至二十二年间邺下文人集团一次集体性文学创作活动的产物。《董祀妻传》的史料来源,应是曹魏时代项原的《列女后传》而非世所谓《蔡琰别传》。《董祀妻传》记述的蔡琰事迹和创作情况是真实可靠、确切可据的,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相似文献   

7.
传为蔡琰所作之诗有五言体和骚体的《悲愤诗》及《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虽然不能确定为蔡琰所作,但由其文字内容观察,作者十分贴近蔡琰的心灵声音。其后以《胡笳十八拍》为题目的续作者,唐代有刘商,宋代则有王安石、李纲和文天祥等人的集句诗。李纲和文天祥《胡笳十八拍》集句诗的历史意义可梳理为三个层次:一是延续王安石的《胡笳十八拍》集句手法,仿效蔡琰自述乱离身世的叙事模式;二是进一步确立了杜甫的文学地位,推崇杜诗为集句诗写作的取材典范;三是实践“以诗为史”,扩大了“诗史”的指涉范围。  相似文献   

8.
一、更新观念.锐意强求在公关活动中,持“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一宿命论观点的人几乎没有.但是,受这种观点影响,持相近似观点的人还是有的.这些观点主要有:“小而全”、“大而全”的封闭领域中的“万事不求人”的小生产观点;“人不求人一般平”的封建等级观念中的平等观点;得过且过。“不可不  相似文献   

9.
建安时代“俊才云蒸”,邺下聚集了“盖将百计”的文学之士,其中以三曹、七子、蔡琰最为特出,三曹更是处于领袖群英的地位。然自六朝迄于明清,被文学史家频频称引者,却大抵是曹植、王粲、刘桢三人。三人时被并称,但在多数情况下却是以“曹王”、“曹刘”的组合形式出现,且往往被分别视作建安文坛的代表。如《周书·王褒庾信传论》云:“曹、王、陈、阮……斯并高视当世,连衡孔门。”《隋书·文学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14,(12):26-26
“在这儿坐着一位求职者”——箭头指向橱窗里坐着的人。据《华尔街日报》及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最近,很多求职者不得不采取另类的措施争取企业主的注意,这不,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失业者们正用坐在橱窗里展示的方式推销自己。  相似文献   

11.
生活在不同朝代,具有不同身份的阿盖和蔡琰在亲身经历的基础上,创作了感情描写心理活动刻画真实而细腻的同名诗《悲愤诗》,留给后世的不仅是哀婉动情的爱情故事和催人泪下的母爱传奇,更多的是关于“悲”与“愤”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悲愤诗》,其体有二:五言体与骚体,范晔以为均为蔡琰作而载入了《后汉书·董祀妻传》。《悲愤诗》是否为蔡琰作,自苏东坡提出否定意见后,学者或肯定或否定,一直争论了几百年。经过数百年的争论,迄今,除个别学者外,多数学者意见已基本趋于一致,即认为五言《悲愤诗》为蔡琰作,骚体《悲愤诗》非为蔡琰作。经过初步研究,我亦同意有些学者的意见:骚体《悲愤诗》非为蔡琰作,五言《悲愤诗》亦非蔡琰作。若欲明其辨,不能不先就蔡琰的有关生平略加考释。  相似文献   

13.
老伴     
王洪武 《社区》2011,(27):46-46
离家不远的小公园里,常见有—对老年夫妇。老头坐在轮椅上闭目晒太阳,或拄着一根拐杖艰难地练习走路,老太太形影不离在一旁呵护着。那耳鬓厮磨的亲热样儿,让人看了好不动容。熟悉情况的人都说,这老头的命,是老太太“捡”的。这位老太太可不简单哩。  相似文献   

14.
看到了什么     
别让你的野心扎到别人单位里招聘,四个参加最后面试的年轻人来到会议室。几位公司高层坐在对面,一个个提问题。“哪所大学毕业的?”“学什么专业?”“你的特长是什么?”都是些比较常规的问题。面试马上就要结束了。坐在最中间的董事长突然笑着说:“在会议室里呆了这么半天,给我讲一讲,你们在这间屋子里都看见了什么?大家可以畅所欲言。”第一个年轻人说:“这屋子里有我们四个面试者,你们五位老总,还有一张桌子,桌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作文》2011,(1):4-5
几乎每个国家的传说里,都有会飞的人类。美国机密档案中记录的“长翅膀的人”目击事件、恐怖天蛾人目击事件、小精灵目击事件……似乎都在证明,“飞人”就在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16.
齐夫 《中华魂》2010,(10):34-34
最近.在非常火爆的综艺节目《非诚勿扰》里,“拜金女”纷纷出现在人们视线.她们扬言“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骑着自行车笑”,很快就成为网络流行的拜金真言。  相似文献   

17.
人为什么会衰老?最近,据美国“每日健康”网站报道,医生在为一些老人做身体检查时,发现其骨头里有脂肪存在,并且年龄越大,骨头中脂肪的含量越高。“人刚出生时,骨头里脂肪的含量几乎为零,”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潘宁顿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杰弗里·金博医生说,“只有手指骨中存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在对曹寅所著《续琵琶》传奇残旧钞本作一些探索.由于它是以曹操赎蔡琰修史为线索敷衍蔡文姬悲欢离合故事的主题,并且在第二十七折《制拍》中迳以蔡琰所作《悲愤诗》及《胡笳十八拍》中的一、三、六拍入曲;再加之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十四回中亦曾以《续琵琶》之《胡茄十八拍》与《西厢记》之《听琴》,《玉簪记》之《琴挑》并提,贾母还说“觉成了真的了”等等原因,忽然想到,蔡琰到底是否创作了《胡笳十八拍》,这个学术界进行过热烈讨论的题目,能不能在这里得到启发,提出一个佐证呢?  相似文献   

19.
称呼语同视点的关系很密切。 曹禺是很注意视点和称呼问题的。如: ①开幕时姑奶奶坐在靠背椅上织着毛线坎肩…… ②十个苍白得几乎透明的手指握着风筝的竹篾,被园儿粗壮的手腕左右摇甩,几乎按不住那风筝。 ③望着书斋内的霆儿,怜惜地,低声。 在新版中,“姑奶奶”改作为“文彩”;“园儿”改作为“袁园”,“霆儿”改作为“曾霆”。因为“姑奶奶”、“园儿”、“霆儿”,都是剧中人的口吻、视点,但这却并不是剧中人的语言。既然是剧作家的叙述语言,则应当称之为“文彩”、“袁园”、“曾霆”。  相似文献   

20.
张善培 《北京纪事》2011,(3):100-101
立冬之后,天气渐冷。坐在有暖气的新楼房里,我突然回忆起儿时冬日里的生活。想起五十多年前老北京寻常人家的冬日生活情景,如今“80后”、“90后”可能无法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