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菲律宾华人社会组织不能离开菲律宾社会,因菲律宾华人社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不能不受到菲律宾社会的制约.此外,菲律宾华人社会是中华民族向海外发展形成的,菲律宾华人的社会组织与中国文化特别是东南沿海的闽粤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根据菲律宾华人社会组织的原则和性质,将这种组织分为依照中国文化组建的社会组织、适应移居地社会创建的社会组织以及半官方的社会组织三大类,并指出菲律宾华人社会组织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加强菲律宾华人族群内部的联系和整合、协调菲律宾华人族群与居住国社会的联系、促进菲律宾华人族群与中国的联系、加强海外华人之间的联系网络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受世界第三次鼠疫流行影响,1900年3月旧金山唐人街发现“疑似”鼠疫病例。以旧金山卫生局为首的白人排外主义者,以疫情为客观“依据”,借助医学话语塑造华人是“鼠疫传播者”,诬告唐人街是“鼠疫窝点”,并且两次隔离华埠进行强制防疫,甚至意图迫迁华人以获取经济利益。面对隔离、污名化、威胁等一系列偏见,旧金山华人社会在揭露当局排华歧视、戳穿瘟疫谎言的同时,积极推进卫生变革,并诉诸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这次“鼠疫事件”是种族歧视延伸到公共卫生领域的典型案例,亦突显了长期以来美国社会对华人“不卫生”形象的塑造以及社会高涨的排外思潮,其余毒至今依然残存。 相似文献
4.
从排斥到接纳:越南华人政策的转变——1975年以后民族关系变动中越南华人的处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开始的越南排华运动之特点是:国际关系的变局和南方政权的更迭是其排华的主要推动力,制度变迁和立法程序是其排华的主要手段,排华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则使其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越南排华运动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75—1979年间排华运动不断升级的阶段;1979—1986年间排华运动起落不定,但总体上趋于缓和的阶段。1986年12月越共"革新"方针确立后,其华人政策也出现了带有根本性的转变,这也是国际影响下国内形势的变化促成的。从排斥到接纳的政策转向,一开始就表现出经济、政治两个层面的不同步:经济上接纳华人较快而政治上较慢。与此相应,华人在经济上表现出相当的主动性,政治上则处于被动适应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我们来到了菲律宾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吕宋岛北部的卡瓦扬,观看了在卡瓦扬一片山坡地的洞穴里发现的数百具头骨和木乃伊。这些贮放在木棺里的木乃伊保存得非常完好,就连手指上的指甲也都完整无缺。有的木乃伊其形态好象是在祈祷,有的则又象是面对死亡时的恐惧。附近的居民说,每当夜 相似文献
6.
突厥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其在公元六世纪中叶,兴起于今新疆东北部,势力扩大到漠北、漠南及中亚一带,衰于八世纪中叶。本文综述阿尔泰以东的突厥即传统上所说的东突厥的范围近百余年的研究。包括族源、族属、社会性质、社会经济、语言、文字、习俗、宗教、碑文、官号、与周边各族各国间的关系和其他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学者在百年来对突厥巨大成就,使国际学术同行了解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果,促进此方面的进一步研究。该文可能对方家一些著述有遗漏,或者评述失当之处,请予指教。 相似文献
7.
8.
相对于传统法学来说,法律人类学作为人类学与法学的交叉学科,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崭新的学术领域,而且提供了别具一格、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和思考路径.本文基于对30年来我国法律人类学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和文献梳理,结合我国法律人类学研究的现状,探讨国际法律人类学的前沿研究的结合点.本文重点关注我国法律人类学的本土化实践的进展,深入分析目前我国的法律人类学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
代价与转机:印尼华人问题辨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以今年5月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排华暴乱为背景,就印尼华人问题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原因进行了论述,对印尼独立建国以来,特别是苏哈托统治时期对华人实行的强迫同化政策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政策的内在矛盾及其社会效果,揭示了印尼华人作为印尼统治阶级转嫁社会矛盾的“替罪羊”角色。同时,文章认为印尼华人在经历了这次空前的排华灾难和付出了惨重代价之后正在觉醒。印尼华人对自身境遇的认识和印尼社会在内、外压力下对同化政策的反思,使印尼华人面临着改变境遇的转机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华人与土著民族的族群关系研究——以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为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东南亚华人与当地土著民族的族群关系是一个敏感而又复杂的问题 ,它不仅关系到东南亚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且也关系到华人在东南亚的生存和发展 ,还直接关系到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本文以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为例 ,从民族学的角度 ,探讨华人与当地土著民族的关系 ,分析西方人殖民东南亚时期与东南亚国家独立建国之后华人与土著民族关系的情形 ,阐明东南亚不同族群之间的冲突主要不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引起的 ,而是族群文化差异被政治化和经济化所使然。 相似文献
11.
1980年以来,洛杉矶的华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开始参与地方选举政治,并进入了市议会。在此基础上,华人精英又分别在2001年和2009年进入了州众议院和国会众议院,并在州议会和国会连续传承至今,洛杉矶华人参政形成了从市政府到州议会再到国会的完整链条。在这个过程中,华人精英固然起到了箭头作用,但也离不开华人在1990—2021年间四次重划选区的努力。通过历次重划选区,华人逐渐划出了一个亚裔占多数的州众议院选区,并以其为基础,划出了一个亚裔是第一大族裔的国会众议院选区,为华人进入州众议院和国会,以及保持其席位在华人内部传承奠定了选票基础。华人通过积极参政,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使华人的族裔性得到了美国社会的认可,也突破了亚裔不问政治的所谓“模范少数族裔”形象。 相似文献
12.
兴起于20世纪的两个亚洲海港城市中国厦门和菲律宾宿务都与华人移民密切相关。厦门的兴起与华侨出入国并回馈家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宿务的兴起与华侨移入、定居并推动其经济发展亦密不可分。宿务的许多华人移民来自厦门,使两市由移民链条连接了起来。这为港市之间的联系与比较提供了条件,也为寻找移民背景下的亚洲港市互动模式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菲律宾的森林消亡与部落解体:巴拉望岛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导言本文旨在探讨森林消亡对菲律宾土著民族生活的影响。与其他地区一样,菲律宾热带森林植被的消亡也是和国家发展政策以及这些政策中有关土地转让和土地授予的内容密切相关的。由于土地的控制权对土著民族的生活极端重要,本文将着重分析土地控制权的丧失问题(这一问题总是伴随着森林消亡)。我的民族志资料主要得自巴拉望岛。作为菲律宾第五大岛,巴拉望至今仍是农业边缘区,并且是菲律宾最大的原始森林区之一。该岛也是当前一 相似文献
14.
回顾与展望:中国大陆华侨华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比其他国家的移民及其裔群研究,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具有超越一般学术价值之特殊意义.中国华侨华人研究肇基于清末,发展于民国时期,受挫于上世纪50-60年代,复兴于改革开放以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华侨华人研究呈现多学科研究、微观和宏观研究相结合、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等特点.但就整体而言,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第一手资料匮缺与低水平重复等问题.其原因是研究者学术训练不足与急功近利的研究态度,而后者与现行学术评估体系错位相关.只要克服以上弱点,中国学者有望在新移民、认同和融合、国际华人社会关联性等方面做出较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问题,一直以来被各国政府、学术界以及形形色色的民间组织重点关注,也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焦点话题之一.从人类学的视角研究有关生态与环境问题、人与环境的关系等议题,使得"生态人类学"研究成为备受瞩目的一个新兴学科.本文简略地梳理了生态人类学的概念及其发展,侧重分析近30年来我国的生态人类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及其发展趋势.生态人类学研究在我国发展还不成熟,因而在学科规范上问题较为突出,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学科规范建设. 相似文献
16.
台吉乃人的民俗变迁(1900~1995)——兼论“民俗网络”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吉乃人的民俗变迁(1900-1995)——兼论“民俗网络”概念●傲东白力格一导言一、问题的提出与理论背景在20世纪后半期,中国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有两个巨大的历史进程值得注意:第一,由于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提倡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央政府和... 相似文献
17.
关于赤松德赞有几位王子、他们的姓名和长幼顺序以及赤松德赞去世后的王位继承等情况在许多史料中众说纷纭,甚至自相矛盾。虽然这些是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但是史学界无需回避,若能作出一些定论,对吐蕃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文章对798~804年之间的吐蕃王位继承情况及赤德松赞的年龄等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美国PM社区的老年新华人居民,在华人散居的地区以及没有入住老年公寓的族裔优先权的情况下,从无到有实现了一定规模的聚居。本文主要从居住选择和自我组织两个方面来探讨形成这种聚居现象的原因。影响居住选择的各种因素都体现出这里的居民作为"前第一代"老年华人的特殊要求,这种特殊要求可能使他们潜在地追求某种族裔聚居形式,而PM华人组织的成长则促成了聚居的真正形成,由此可见从文化认同的角度理解族裔聚居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