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作为对话与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作为对话与交流金元浦交流(交往、沟通)(Communication)和对话(dlalreue)是当今世界哲学与文艺学全力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从哲学和文艺学的当代视野出发,我们认为,文学是一种社会交流(交往),是一种具有特定形态的人类对话方式.它...  相似文献   

2.
交往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地位。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传统社会中,交往活动只是生产活动的附属;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中,交往活动不仅是一种独立于生产活动的实践形态,而且也是人们社会实践的前提、目的和主要方式。因而,交往活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类社会实践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回族文学与民族心理刍议伊言无论是把文学看作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还是把文学看作作家的记忆、志趣、感受和体验在语言文字中的自由表现,或是把文学看作人类个体之间进行精神交往的一种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再创造过程,文学活动都可以视作一种心理现象,二...  相似文献   

4.
交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是人类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必须进行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可是,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交往却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实践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市场经济社会,作为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系统或社会形态,其交往活动也应有独特的本质与地位。任何交往活动,都是从一定的前提出发,运用一定的手段,实现其目的的过程。至今为止,可以说人类经历了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阶段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阶段。而市场经济社会的交往活动,在前提、目的和结果上都有其自身的特征:首先,市场经济社会交往活动的前提,不在人自身…  相似文献   

5.
基于这样一个基本认识:文学艺术与人类其它高级精神活动一样,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历史条件、尤其是经济条件决定的,是文化的上层建筑。同时,文学艺术以其不同于社会上层建筑意识形式的特殊方式,创造性地掌握世界,作用于社会。社会批评主张用社会学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分析文学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各种关系和结构,并充分注意到文学本身的特殊规律,从中找出文学与社会历史土壤的关系,从而确定文学活动的社会价值。社会批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要方法。在我国曾有一段颇耐人寻味的曲折的经历,也算命运多舛。过去我们把它当成…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与人际交往方式的嬗变张敏杰交往是社会学的重要范畴,具有极为广泛的含义,它包括个人、社会团体和国家之间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人际交往作为一种动态的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根本上说受生产方式的制约,当前我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历史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宗教与文学互相渗透、彼此交融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由于文学具有强烈的形象感染力,宗教便利用文学艺术的这种特殊魁力来宣扬教义,从而给宗教神圣的殿堂罩上了一层艺术的光辉。另一方面,文学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而宗教在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中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文学艺术势必也要反映和表现人们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此外,随着世界市场的开辟和人的活动范围的拓展,宗教往往成为文学交流的先导和相当活跃的媒介。这样宗教与文学之间,便形成了一种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在宗教与文学的关系中,宗教对文…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视野中的“交往”理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春阳 《天府新论》2005,1(3):16-18
交往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是人类历史的起点,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交往"是一个多学科共同使用的科学概念.哲学上的"交往"概念为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种中介,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交往具有整合功能、沟通协调功能和人的全面发展功能.全球化是人类社会交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马克思交往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应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和建设性的姿态来迎接全球化,也应该理性地分析和理解全球化.  相似文献   

9.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始终是在一种动态关系中发展的。在古代,由于地理环境的阻隔,中国和西方之间很少发生直接的交往,仅仅是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间接地实现相互影响。例如,通过横贯中亚的丝绸之路,中国与西方之间的贸易活动和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文学是伴随着社会的存在而决定其存在的状态。民族的孤立存在决定着文学的孤立状态,原始的生活方式决定着文学的封闭型发展。也就是说,文学的存在与发展并不取决于文学自身,也不以文学家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是取决于文学从属于什么样的时代和附和于哪种类型的社会系统。文学在它漫长的孕育演变过程中,经历了从民族文学的孤立存在与封闭型发展的存在过程。而这一过程,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变更和人类对世界把握的历史过程是相契合的、相一致的。因此,它既是人类对历史存在和世界历史的一种把握,也是它的必然结果。对文学的这种孤立存在与…  相似文献   

11.
<正> 文学的未定性与意义空白不是一种无足轻重的附属现象,而是由文学的阐释多样性的客观现实与文学作品自身不对称交流的实现方式决定的本质特征,它深刻地反映了文学从创作到接受的审美活动全过程的内在规律,具有多层次多维面的蕴涵。从本文结构上看,它是艺术形式自身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含蓄的笔法,隐喻的技巧,是一种无法之法的暗示,是一种无表达的表达。从功能角度来看,它是人类审美感觉历史的生成和发展的巨大成果,具有心理学的充分依据,它在审美感觉的活动中展示了立体的召唤与调节功能。从交流意义上看,未定性与意义空白作为文学潜在的最高审美本质所在,其实现有待于本文与读者在双向交互作用的建构活动中全面地合成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12.
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被其称为历史符号学理论,主要是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下,通过接受各种新兴符号学理论,将语言看做是具体的表意实践过程.这一理论不但研究意义的生产和发展与社会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剖析以语言为中介的各种表意形式的意义生产机制;而且把语言和各种传播交流机制看做是作为整个生活方式的文化的基本载体,以便探讨语言对社会所发挥的建构性作用.正是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威廉斯通过研究文学活动和"文学"一词的意义发展,指出了文学是一种具有重要文化分析价值的特殊表意实践.威廉斯还对审美进行关键词研究,强调了文学内部所存在的权力交锋.  相似文献   

13.
<正>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交往作为以主体间性为基本结构的活动方式,它是与人类所特有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发生和发展相依存的。自从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之后,人类就凭借着语言符号系统而进行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并以此昭示着人的基本存在方式。这无论在古人抑或今人那里都是一种历时性客观物质活动现象,其差别仅在于古代交往是自在自发的,而现代交往是自为自觉的罢了。而有交在就必然产生反映交往活动和交往方式的观念意识,并通过各个历史时代的哲学家,思想家的认同而溢露于他们的言论和著作之中,这无论在古人或今人那里同样也是一种历时性客观精神活动现象。遵循这一思路对孔、孟、荀的交往思想作一检视,显然是一很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交往这一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水平。虽然社会交往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涵盖了人类社会的一切交往活动,但从现实上看,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交往,无论在内容、方式、手段上,还是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而,深入探讨现代社会交往的特点及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交往范畴的内涵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对于什么是交往,学者们没有多大实质分歧,不过在具体认识和表述上还是有些差别的。 1.交往概念的基本含义,是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交际,与他人交换、交流物品、活动、信息、观念、情感等,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活动。 2.《德意志意识形态》在论述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时,先后使用了“个人之间的交往”、“和他人交往”、“互相交往的人们”、“世界交往”等范畴,说明了从性质上看,交往就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现实的个人、阶级、社会集团、国家之间物质、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回族知识分子通过出国交往、媒体宣传、关注研究、参与活动、彼此声援等多种方式与国外伊斯兰世界展开了前所未有的交流与互动,这不仅对当时国内穆斯林社会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且为此后中国穆斯林与国外伊斯兰世界进一步交流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社科新著     
交往推进历史———读《交往与世界历史变迁》黄家城著名学者吴于廑教授把整体世界历史发展的行程解释为是纵向生产力发展和横向交往发展的过程。人们对生产力的发展不陌生 ,但对交往的发展则不然 ,传统的交往研究大多从心理学、哲学的角度 ,历史学中的世界史近年虽也频频使用交往、世界交往这样的词汇 ,但始终缺乏这方面的系统研究 ,陈雄章这本专著无疑很好地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唯物史观的前提是现实人的实践活动 ,交往就是作为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和实践活动而进入唯物史观的。中外兼通 ,思想异常活跃的作者紧紧抓住交往这一主题 ,充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文学史就是将文学按照历史的线索整理和排列出来,以显示文学的来龙去脉。它作为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至少与两个系统有关:一是文学内部的形式系统,一是文学外部的社会文化系统。而将历史的视野扩展到广泛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去寻找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动因的社会批评方法,作为文学史模式中历史最久、影响最大、变化最烈的一种,在我国建国后的文学史舞台上一直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如今,社会批评更是与心理分析、文本批评、接受美学等并驾齐驱的一种文学史研究方法,这就构成了梳理与整合这一方法的特殊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任…  相似文献   

19.
生产与交往是人类社会活动相辅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社会历史进步不仅取决于生产,还取决于交往,生产与交往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社会历史进步,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后发国家跨越发展的历史观基本前提。自觉遵循生产与交往互动规律,积极选择跨越发展方式,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人的认识活动,考察社会文化背景对认识活动的影响,就不能不研究人们的社会交往。社会文化是通过人们相互交往而对认识发生作用的。交往把个体卷入了社会文化背景,交往又把社会文化因素传递给个体,从而实现了个体认识与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或相互影响。因此交往在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和意义。沙夫指出:“交际似乎是一个同一切有关认识的过程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要素,甚至在独白中的没有盲语的思想,也是广义的交际的一种特殊的行为。所以如果我们要以任何合理的方式来研究认识论的话,哲学就不能不注意交际的问题,这是没有可奇怪的。”把交往作为认识活动的环节和前提来研究。把交往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范畴确立起来,按理说是应该没有什么疑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