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回族社会转型从近代中国"天崩地裂"的宏观背景、维新图强的世纪主题的大语境、现代伊斯兰思想的启示与借鉴、近代多元思想文化"入世达变"的维新与相互激荡、回族精英阶层的文化自觉等方面展开的.近代回族社会转型既是中国大社会转型的一部分,又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  相似文献   

2.
从异质文化间文学镜像角度来思考竹枝词的近代转型,就会发现清末民初竹枝词中出现了"假洋鬼子".它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西俗东移和西学东渐的产物,集中地反映了现代民族意识觉醒中社会群体认同的主体性.竹枝词中的"假洋鬼子"主要包括有"冶游弟子""留学生""洋奴""西崽"等四种类型,在竹枝词中经由书写者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身份认同、审美认同等多重视角中建构出文学文本意义上的异化镜像,此类形象为知识阶层对文化危机、文化自觉、文化选择等社会转型心理诉求提供了路径.在维新变革的社会思潮中,可窥探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民族自觉的细微变化,同时也是中国"他者化"的文化隐喻,具有特殊的文学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宗藩体制的崩溃是西势东渐和周边国家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结果,但是也可以从宗藩体制自身的演变中寻找其轨迹.清韩宗藩关系虽然一直比较稳定,但是受"尊周大义论"、"北伐论"的影响,朝鲜对清朝的态度始终在现实需要与理念追求中纠葛.从制度层面来说,朝贡制度的弊端日益明显,甚至连下马宴、上马宴这样的礼仪活动已经变得很不严肃.然而,也正是在这种变化中,朝鲜使行人员与中国文人和官员的交往日益扩大,为近代中朝关系的新变化开辟了有限的途径和可能.  相似文献   

4.
在新旧世纪更替之际,中国资产阶级比较重视思想启蒙.他们从改造社会主体出发,深刻揭露批判了封建"公德"私德"观,指斥封建专制统治、宗法家族制、儒学等是其产生的主要根源;从理论上界定了近代"公德"私德"及其关系,强调"私德"是"公德"重构之关键,要求融合中西之精华,从改造家族伦理入手培养良好私德,辅以政党培育近代"公德".其思想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性,有助于近代理想人格重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近代化.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少年"与国家形象发生联系,本质上不再是一个年龄范畴,而是一个历史、政治和文化概念,隐喻一个朝气蓬勃、革新进步的"少年中国".近代中国"少年论述"的兴起,源于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更源于近代中国对"少年"的发现与重视.近代有识之士通过文学翻译或创作,将"少年"与新民、新国、民族复兴等意象联系起来,参与近代中国"少年"的精神世界建构和现代民族国家想象.  相似文献   

6.
灵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呈现出复杂的面相.以往学界多从迷信的角度审视灵学,忽视了近代西方灵学多假科学话语以传播的事实.比如上海灵学会即从比附、"弥补"及"拓展"科学三个层面认知并传播灵学,歪曲科学,给科学传播带来歧路.就科学史而言,这反映了近代中国知识界部分人士对科学认知模糊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近代自由主义有不同类型:从学理渊源的角度,可区分为西化自由主义与本土自由主义;从问题领域的角度,可区分为政治自由主义、文化自由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从问政方式的角度,把对"直接参政"感兴趣的行动型自由主义分为认可、容忍、融入现政府的介入型与同样热衷于"直接参政"但与当局互别苗头、另组政党、另走"第三条道路"的组党型,把拒绝"直接参政"的观念型自由主义者分为热衷于舆论干政、办报议政的议政型与"参透"政治因而与政治保持距离的疏离型四类.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的主体是西化自由主义,西化自由主义内部则有从古典自由主义到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的演进过程;但也有思想家相对来说更关注从本土的思想资源中挖掘类似于西方近代自由思想的元素.中国近代自由主义主要发生在政治与文化领域,经济自由主义较为薄弱.从问政方式的角度,以胡适为代表的民间议政型自由主义与民主党派领导人的组党型自由主义,在现代中国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日本当代比较文学30多年来硕果累累,在文学"转型期"中其根本指向是对"文学"的重新叩问.从更深层次反思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文化态度的变化,"日本式东方主义"问题的探讨应看作是日本比较文学研究的新拓展;同时,对"近代"、"近代文学"的重新界定,实际是对占支配地位的西方话语体系的反拨.当今日本比较文学在更宽广的视野下的跨文化、跨科研究戊势也值得中国比较文学界、文学批评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本土彩票在外来彩票的刺激下产生,它打着"为诸善举"的道义旗号出现,获得了官方、民众及舆论的认同.然发行过滥、失控,运行中弊病丛生、迹近赌博,最终随着旧政权的结束走向末路.清末与民国时期的本土彩票发行状况,是加深对中国近代史了解和认识的一个微观视角.虽然近代本土彩票与当前国家发行的福利彩票、体育彩票不可同日而语,但从近代本土彩票的发行中可以获得某些现实启示,为今天彩票妥善运行问题解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代学人的"学术独立"观念是中国最具争议的问题.事实上,立于近代语境中深入考察其涵义实多歧而微妙.它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中的一个侧面,寻求中国学术能独立于西方;也是近代学人追求学术自由的一种反映,吁求学术能独立于政治;更是近代学人治学态度的体现,对实用价值的一种超越,即学术能独立于"致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人权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人权,怎样才能实现和保障社会主义人权”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本文从社会主义人权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人手,阐述了社会主义人权的主要特点,以及我国进行社会主义人权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实现社会主义人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促进男女平等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男女平等国策的实质是通过国家的力量,实现和保障广大妇女的权益,使占人口半数的女性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尽快发展,进入世界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行列.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运用社会性别的视角,将妇女发展提到重要位置.同时,重视性别差异存在,提倡对女性给予关爱,强调女性在发展中的作用.运用云南妇女发展的事实例证,阐明了只有营造性别平等,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试论《太平经》所蕴含的妇女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平经》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道教思想的哲学基础,在立足阴阳之道阐述其神学宗教教理的同时,涉及了颇为丰富的妇女思想内容。《太平经》所蕴含的妇女思想主要包括:提倡男女同处相合,和谐平等,肯定妇女的重要社会作用,反对虐杀妇女,反对“贞女”观念,主张男女两性相悦养育子女等等。《太平经》有关妇女思想的阐述不仅对道教自身的发展影响甚大,而且对研究当今社会妇女问题,仍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简论西方女学对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变迁与西方女学的传入密切相关。以西方女学的传入为视点 ,不仅梳理出中国女子教育的近代化历程 :西方女学传入的肇端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孕育、西方女学制度的传入与中国近代女学的兴起、西方女权思想的传入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制度的确立、男女同学教育的传入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 ;而且对每个阶段西方女学传入的特点及其意义进行了总体的把握 ,进而展示了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吉米和柔斯是莱辛短篇小说《另外那个女人》中的男女主人公。吉米推崇“一夫多妻制”思想,拒绝婚姻的束缚,崇尚男性的权威,要求女性的绝对的依顺,从而使他身边的女性边缘化为“另外那个女人”。柔斯善于思考,独立自主,追求女性的平等权利和自我意识,拒绝做丧失了主体地位的“另外那个女人”。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很关心人权问题,部分大学生存在认识误区。教学中应突出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基本理论;通过学习美国的人权史,正确地认识美国人权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人权的双重标准是美国人权政治特点之一;要全方位地介绍我国在人权方面的成绩和进步,引导学生公正客观和历史地评价我国的人权状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人权赖以存在的社会事实出发,对人权所具有的权利义务二重性给以阐述,提出人权不仅仅是一项人之为人的权利,更是一项人之为人的义务,是权利与义务的高度统一。这不仅是理论上的论证与事实上的认定,更是我们人类生命本体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是人权对道德升华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学历作为社会分层的标准 ,分析了学历对妇女的婚姻自主权、家庭事务决策权、个人行为自主权、家务分工及性生活自主权五个方面的影响 ,发现妇女学历越高 ,越能拥有这些权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以厦门PX事件为代表的环境集体抗争事件频繁发生,“公民环境权”或“环境人权”日益成为我国环境法和环境政治理论与实践中值得关注的一个议题.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其相关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及专门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的不断修改,我国的公民环境权利或“环境人权”正在得到更好的制度化保护与保障.但也无可置疑的是,中国的环境法制(治)建设还未达到一个历史性“拐点”,即明确确立与宣示生态环境保护的公民环境权利或“环境人权”的宪政基础.中国环境法制(治)建设的更大进展,除了法律渠道下的渐进改良,更为关键的也许是来自政治与社会的动力,尤其是来自民间基层的推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我国各地正进行的"双置换"政策中的土地问题,调查了苏南W市L村的"双置换"过程,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分析个中集体土地所有权及各项权能在置换中的实际变动情况,发现这种置换使得集体所有权主体和部分权能转移,同时土地承包权去向不明等。尽管这项政策能较快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推动当地农业发展,但是必须要考虑农民长远利益及各项应得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