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用电镜细胞化学和分光光度技术对栉孔扇贝血淋巴中的酚氧化酶 ( PO)和髓过氧物酶 ( MPO)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细胞质中直径分别为 30 0— 430 nm和 1 30— 2 0 0 nm的大、小两种颗粒呈 PO强阳性 ;次级溶酶体和小颗粒呈 MPO强阳性 .生化测定结果表明 ,血清中存在 PO和 MPO活性 ,血细胞仅有MPO活性 .以 TMB为底物测得血清中不依赖卤素的 MPO活力为 1 0 7.2 U,以二乙醇胺为底物测得血清中依赖卤素的 MPO活力为 53.6U.血清中 PO和 MPO的最适 p H分别为 6.0和 6.5,最适温度分别为45℃和 35℃ .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镜细胞化学技术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外套膜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酚氧化酶(PO)进行了定性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外套膜的所有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中部分血细胞呈POD强阳性.高电子密度的POD阳性颗粒多为圆形,直径150—220 nm;少数为长椭圆形,大小约为200 nm×600 nm.次级溶酶体内有不同数目和大小的POD强阳性颗粒.外套膜的少数上皮细胞和血细胞中,有直径分别为150—220,350—450 nm的2种颗粒,呈PO强阳性.  相似文献   

3.
日本沼虾和南美白对虾免疫因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日本沼虾和南美白对虾的5种免疫因子进行了分析比较.分别测定了肌肉组织中的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中的过氧化物酶(POD)、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表明,日本沼虾的SOD和POD活性高于南美白对虾,而南美白对虾的溶菌酶、ACP和ALP活性高于日本沼虾,两种虾中酸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碱性磷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4.
栉孔扇贝外套膜表皮细胞的分泌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学和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对人工养殖的3龄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外套膜表皮细胞的分泌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栉孔扇贝外套膜表皮细胞的分泌方式有局部分泌、顶浆分泌和全浆分泌.内表皮细胞以局部分泌和顶浆分泌为主,外表皮细胞以顶浆分泌和全浆分泌为主,生壳突起、感觉突起和缘膜突起上皮细胞均以顶浆分泌为主.表皮细胞中的髓性过氧化物酶(MPO)和酸性磷酸酶(ACP)均可通过局部分泌和顶浆分泌方式排到体表.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健康鱼和患肠炎病草鱼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其淀粉酶最适pH值均为 7. 2 ,蛋白酶最适pH值分别为 7. 0和 6 . 0 ;其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 3 0℃和 3 5℃ ,蛋白酶最适温度均为40℃ ,且患肠炎病草鱼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较健康鱼低 ,但pH值在 5. 7以下时 ,患病鱼的蛋白酶活性较健康鱼高 ;温度在 2 8℃以下时 ,患病鱼的淀粉酶活性比健康鱼高。  相似文献   

6.
同种鱼不同组织 ,蛋白酶和淀粉酶最适温度相同 ,淡水白鲳、团头鲂、黄颡鱼各组织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2 5℃、35℃、2 5℃和 4 5℃、5 0℃、5 0℃。淡水白鲳和团头鲂淀粉酶的最适pH值均为 6.4 ,黄颡鱼肝胰脏、肠、胃最适pH为 6.8、6.8、6.4。淡水白鲳和黄颡鱼蛋白酶最适pH值胃、肠、肝胰脏分别为 2 .6、8.0、10 .0和 4 .2、8.0、10 .0。团头鲂蛋白酶最适pH值肠、肝胰脏分别为 8.0、9.4。同种鱼不同组织淀粉酶均以肝胰脏活性最高 ,且三种鱼顺序为 :团头鲂 >淡水白鲳>黄颡鱼 ;同种鱼不同组织蛋白酶活性顺序为 :胃 >肠 >肝胰脏 ,三种鱼蛋白酶活性顺序为 :淡水白鲳 >黄颡鱼 >团头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icroRNA-432(miR-432)在神经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实验检测神经胶质瘤患者癌症组织和非胶质瘤患者脑组织中miR-432的表达水平,并检测神经胶质瘤患者和非胶质瘤患者血清中miR-432的表达情况;应用Lipo2000试剂将miR-432类似物(miR-432mimic)、miR-432抑制剂(miR-432inhibitor)和其各自阴性对照(mimic-NC或inhibitor-NC)转染进胶质瘤细胞系U87细胞中,qRT-PCR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中miR-432的表达水平,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miR-432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脑组织(P=0. 0019),且其在神经胶质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显著低于非神经胶质瘤患者(P=0. 0228)。胶质瘤细胞系U87细胞转染miR-432mimic后,miR-432的表达显著升高,而转染miR-432inhibitor后miR-432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18和0. 0161);与mimic-NC相比,miR-432mimic显著抑制U87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而与inhibitor-NC相比,miR-432inhibitor显著提高U87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结论 miR-432具有抑制胶质瘤细胞的活力和迁移能力的作用,有望成为胶质瘤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icroRNA-96(miR-96)在胃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n=15)和同期在本院做胃部活组织检查的健康志愿者(n=15)的组织及血清样本;采用RT-PCR技术检测胃癌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组织和血清中miR-96的表达水平;采用Lipofectamine2000进行瞬时转染,将miR-96转染至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细胞中,并检测miR-98的转染效率;进行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iR-96对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细胞活力和增殖的作用。结果 RT-PCR结果显示,与健康志愿者相比,miR-96在胃癌患者的癌症组织和血清中表达均显著上调(P=0.0274和0.0089);RT-PCR结果表明,与转染无关序列NC相比,转染miR-96类似物后的胃癌细胞中miR-96的表达显著升高(P=0.008),而转染miR-96inhibitors后的胃癌细胞中miR-96的表达显著降低(P=0.005);CCK-8实验显示,miR-96类似物能够显著升高胃癌细胞活力,而miR-96抑制剂s能够显著降低胃癌细胞活力;克隆形成实验表明,miR-96类似物能够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而miR-96抑制剂s能够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结论 miR-96在胃癌患者的组织和血清中表达上调,可作为胃癌诊断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大菱鲆血细胞的类型、形态以及血液生理学指标.大菱鲆的血细胞可区分为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血栓细胞5种类型,没有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血栓细胞和小淋巴细胞较小,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较大.血细胞计数测得红细胞密度为(2.73±0.22)×106个/mm3,白细胞密度为(1.79±0.25)×104个/mm3.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血栓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4.72±6.26)%,(5.26±1.95)%,(13.45±3.31)%和(56.60±9.52)%.血红蛋白含量为(6.63±0.58)g/100mL,红细胞渗透脆性为(0.38±0.04)%NaCl,凝血时间为(80±12)s.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石楠(Photinia serrulate)和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的传粉生态学特性,我们定位观测了移栽到烟台的石楠和火棘的访花者种类、访花行为和访花频率,对两种植物的花粉活力、不同贮藏温度下花粉萌发率、柱头可授性、传粉效果和不同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石楠和火棘的花粉活力均在90%以上,石楠的花粉活力能够保持3 d,火棘的花粉活力能够保持4 d;不同温度之间的花粉萌发率差异较大,石楠的花粉最适萌发温度为20℃,火棘的花粉最适萌发温度为30℃;石楠和火棘的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后第二天达到最强;访花者以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为主,石楠花序上的访花行为是"跳跃式",火棘花序上的访花行为是"连续性访花";传粉效果显示食蚜蝇科(Syrphidae)、叶甲科(Chrysomelidae)、蝇科(Muscidae)的昆虫访花行为能够提高石楠和火棘座果率;石楠种子的千粒重为9.90±2.16 g,火棘种子的千粒重为3.14±0.45 g.层积处理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1.
用乳胶凝集试验(LAT)对两个规模化猪场的后备母猪进行猪细小病毒病(PPV)、猪乙型脑炎(JBEV)和猪伪狂犬病(Pr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共检查血清样本67头份,结果检出PPV抗体阳性血清28份,阳性率为41.79%;JBEV抗体阳性血清18份,阳性率为26.87%;PrV抗体阳性血清19份,阳性率为28.63%;但两个规模化猪场的PPV、JBEV和PrV阳性率不一致,甲猪场的PPV、JBEV和PrV的阳性率分别为51.2%、30.2%和39.5%,乙猪场为25.0%、20.83%和8.32%。对3种病毒阳性血清进行抗体滴度测定,其抗体滴度在甲猪场均不高于1:16,乙猪场不高于1:8。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水产甲壳动物免疫防御机能及其免疫预防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甲壳动物主要依靠血细胞吞噬和包囊化作用发挥其防御机能,而缺乏抗体介导免疫反应的体液免疫主体是血淋巴中的一些酶(如溶菌酶、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等)、免疫因子(如凝集素、溶血素等)以及调节因子如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等。实际上在甲壳动物中两者密切相关,如体液因子可在血细胞中合成并释放出来,细胞反应又受体液因子的介导和影响等。同时应进一步扩展甲壳动物免疫机理的理论研究,并从基因水平开发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测得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甜菜碱、喹乙醇、大蒜素都能显著增强斑点叉尾鱼回肠道蛋白酶活力 ,其蛋白酶最适温度为 4 0℃ ,最适pH值为 7.2 ,酶活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喹乙醇组 >大蒜素组 >甜菜碱组 >对照组 ;并且三种添加剂均能明显促进鱼体的生长 ,尤其以添加大蒜素组鱼的生长最快 ,其次为添加喹乙醇组和甜菜碱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辽宁阜新地区男性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骨密度值及血清骨转换指标。方法连续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前往阜新市中心医院肾内科门诊就诊的男性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29例,另有同一时间就诊的相同地区男性单纯糖尿病老年患者31例,对照组选择同一时间在我院进行体检、结论健康相同地区老年男性34例。三组对象均在入选后1周内接受了腰椎骨密度、双侧股骨颈骨密度、外周血骨钙素(BGP)和碱性磷酸酶(AKP)等指标检测。结果老年男性糖尿病肾病组左、右侧股骨Neck部位及腰椎L_1~L_4骨密度值均明显低于老年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0.01,P0.05);而老年糖尿病肾病组外周血BGP和AKP浓度值均显著高于后两组(P0.01,P0.05)。结论辽宁阜新地区老年男性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着明确的骨密度值下降,同时伴有骨转换指标活跃表现。  相似文献   

15.
用30头体重35kg左右的去势纯种荣昌公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Ⅰ、Ⅱ、Ⅲ、Ⅳ,在相同基础日粮中依次分别添加0、30、60、90ppm和120ppm的对氨基苯砷酸进行饲养试验。试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日增重Ⅰ、Ⅱ、Ⅲ和Ⅳ组依次提高10.79%,14.74%,13.42%和6.32%,其中Ⅱ组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和Ⅳ组(P<0.01),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每千克增重耗料均较对照组(3.52)低,而以Ⅱ组最低为3.27。各组试猪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血清谷草转氨酶(GOT)含量均在荣昌猪正常生理指标范围内;血浆总蛋白(TP)在58.2—61.1g/L间变化(P>0.05)、血清白蛋白仅Ⅰ和Ⅳ组提高了13.7%和14.0%(P<0.05);血清球蛋白各处理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血红蛋白Ⅰ、Ⅱ和Ⅳ组较对照组有增加,但不显著(P>0.05);红细胞压积值(HCV)各处理组均有增加,仅Ⅳ组达P<0.05水平;血浆尿素氮浓度(BUN)与对氨基苯砷酸添加量呈y=6.2-0.07x 5.6×10~(-4)x~2二次曲线关系,试猪增重与血浆尿素氮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6.
AM菌剂对葡萄根围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剂量(10,15,25 mL)的丛枝菌根菌剂(AM菌剂)对葡萄根围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和酶活性(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剂量的AM菌剂均使葡萄根围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增加,土壤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升高,且剂量越大效应越强;脲酶活性在接种15和25 mL AM菌剂的处理中比对照组的活性高,但在接种10 mL AM菌剂的处理中比对照组的活性低.AM菌剂对三类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影响最大的为细菌,其次是放线菌,对真菌的影响最小;AM菌剂对三种土壤酶活性的升高程度也不同,以蔗糖酶的最大,其次是磷酸酶,对脲酶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7.
采用阿新兰和过碘酸雪夫氏反应(AB-PAS)染色法对短蛸(Octopus ocellatus)消化系统各器官中粘液细胞的类型和分布进行了研究.将粘液细胞分为红色(Ⅰ)、蓝色(Ⅱ)、紫红色(Ⅲ)和蓝紫色(Ⅳ)4种类型.短蛸口膜、口球、胃盲囊、肠、直肠、肛门侧瓣、前唾液腺和后唾液腺均有粘液细胞分布,而食道、嗉囊、胃和肝胰脏没有粘液细胞分布.口膜外上皮内粘液细胞较多,多为Ⅱ型;口球中副舌腺内含大量粘液细胞,多为Ⅱ型.胃盲囊侧褶基部粘液细胞较多,其中Ⅰ型最多,Ⅱ型次之,Ⅲ型和Ⅳ型很少;侧褶中部小褶上的粘液细胞全为Ⅱ型;侧褶游离端粘液细胞全为Ⅰ型.肠、直肠和肛门侧瓣粘膜上皮内均有大量粘液细胞,多为Ⅱ型.前、后唾液腺内均存在大量粘液细胞,其中前唾液腺中多为Ⅰ型和Ⅲ型,后唾液腺中Ⅳ型最多,Ⅱ型次之,Ⅰ型和Ⅲ型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用Hela细胞作模型 ,研究热疗后肿瘤细胞的微丝变化与其形态学上改变的关系。方法 :用不同温度 (37℃、4 0℃、4 3℃和 4 5℃ )经不同时间 (1h和 2h)水浴处理培养的Hela细胞后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 ,并用考马斯亮蓝R2 5 0显示其微丝。结果 :37℃和 4 0℃处理后Hela细胞形态和微丝分布均正常 ;4 3℃、2h处理后开始有一定程度的形态改变 ,微丝分布较散乱 ,变短 ;4 5℃处理后有明显形态变化 ,微丝大多完全解聚成球状 ,分布极为紊乱。结论 :高温引起的Hela细胞微丝的解聚可导致细胞的形态改变 ,两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卡拉胶包埋具有环氧琥珀酸水解酶活性的诺卡氏菌菌体用于生产酒石酸。固定化的最适卡拉胶浓度为20 g/L,菌体浓度为200 g/L,交联剂戊二醛浓度为5 g/L,固定化后的酶活回收率可以达到70%。高浓度的环氧琥珀酸对水解反应产生抑制作用,游离细胞的米氏常数(Km)为0.234 m o l/L,抑制常数(KI)为0.22 m o l/L,固定化细胞则分别为0.31 m o l/L和0.21 m o l/L。游离细胞和固定化细胞反应的最适pH分别为8.0和8.5。细胞固定化以后,耐热稳定性增强。30&#176;C 0.2m o l/L的底物浓度下,摇瓶中连续转化25批,L(+)酒石酸的转化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20.
从大白菜植株根际土壤中取样,通过茯苓粉琼脂培养基的透明圈试验,分离筛选到4株产β 1,3 葡聚糖酶的链霉菌菌株R8,R15,R31和AS.经比较发现,链霉菌菌株R15最早产生较明显的透明圈,且透明圈最大,澄清度最高.从R15菌株提取酶液,测定其分解β 1,3 葡聚糖的酶活力.结果表明,该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为5 0;低于55℃,pH7 5以下,该酶较稳定;Fe3 ,K ,Cu2 ,Hg2 对酶有抑制作用,而Ca2 ,Fe2 ,Ba2 ,Mn2 ,Al3 及Zn2 对酶有激活作用.抑菌圈试验表明,该酶对小麦纹枯病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圈宽度达15mm.盆栽防病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种子经酶液处理后,病根率为34 51%,防病效果为64 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