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美、英、日等国退还庚款办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鲁航 《学术研究》2002,1(2):95-99
1909年美国首先决定退还庚子赔款的部分款项,用于在中国办学和派遣留美学生。由于成效显著,以英国为首的一些欧洲国家及日本也起而效仿。本文对各国退款的情况进行评述,提出庚子赔款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的产物,退款办学则是美、英、日等国采取的对中国未来施加影响的一项政策。但是,由于退还的部分庚款被指定用于教育和科技,使教育、科技能够在当时动乱的环境下得到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1840年6月21,英国侵华军总司令、全权代表乔治·懿律及海军司令伯麦率舰队抵达澳门,次日宣布自6月28日起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正式爆发了。从此以后,中国开始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由于历届中国反动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投降,更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和疯狂掠夺,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本文拟从经济方面分析、说明鸦片战争以后的一百多年间,帝国主义是如何侵略、掠夺中国的、以进一步提高我们对帝国主义凶残本质的认识,提高我们今天进行反颠覆斗争的决心,并以此作为对中国人民世世代代都不会忘记的鸦片战争150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日本对关内沦陷区农业的破坏和掠夺朱玉湘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关内广大地区先后沦陷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之下。本文将着重剖析日本在关内占领区农业掠夺的过程、特点及其危害。一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日本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4.
香港问题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我们现称的香港包括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和九龙“新界”.其所以成为“问题”,完全是由于英国侵略者在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用武力胁迫清政府签订三个不平等条约先后强占、强割、强租造成的.本文就香港的沦丧过程、中国人民的抗英斗争、新中国政府为恢复行使香港主权所进行的斗争概述如次,以纪念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相似文献   

5.
一八四0年,英国以中国禁鸦片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英江宁(南京)条约》。紧随英国之后,有美法俄等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中国开展殖民主义的掠夺活动。从此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变。对于这个影响中国和世界历史进程的事件,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师,进行了深刻而精辟的分析与评论。他们于1853年至1862年为此先后写了《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波斯和中国》《中国和英国的条约》《俄国在远东的  相似文献   

6.
"东亚劝业会社"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设立的殖民侵略机构,在日本对东北的移民侵略和土地掠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22年前,日本对东北掠夺的推手是满铁和东洋拓殖会社,掠夺土地数量已达10余万町步。"东亚劝业会社"成立后,日本把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业务统合起来,并以"国策会社"名义试图破局"土地商租权"问题。伪满洲国时期,该会社先是积极配合日本驻朝鲜总督府,在东北设立朝鲜人"安全农村"。后又追随关东军,在东北地区掠夺95.32万町步土地,作为日本武装移民的预留地。伪满中期"东亚劝业会社"解散后,其朝鲜人土地业务移交"满鲜拓殖会社",日本移民土地则转归"满洲拓殖会社"。  相似文献   

7.
一 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各国在镇压了义和团运动以后,继续在中国扩张其侵略势力,清政府则更驯顺地充当着它们的走狗。为此,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及清政府的矛盾愈加尖锐。于是,在辛亥革命前十年之中,全国各地普遍爆发了人民群众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江西地区也进一步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帝国主义在经济上加强了对江西的投资设厂、掠夺原料、控制市场和强占地产等侵略活动。如当时帝俄在九江设有茶厂,压价掠夺江西茶叶,致使九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诗文的核心思想及艺术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启超诗文的核心思想及艺术特色曾宪就梁启超的一生,是爱国革新的一生。他生活在晚清,那个年代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加紧进行侵略和掠夺,封建专制主义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年代。在广大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影响下,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梁启...  相似文献   

9.
论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和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至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六十年里,帝国主义列强以武装侵略等手段,威逼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的四百多个不平等条约、协定、章程和合同。它是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中国,将其在华攫取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权益,以法律、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更“合法地”侵略和掠夺中国“使中国一步一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压迫手段”。而中国近代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及其政治代表,也正是在不平等条约问题上,集中而又突出地表明各自对帝国主义的立场和态度的。  相似文献   

10.
祁寯藻是晚清道 (光 )咸 (丰 )同 (治 )时期的一位重要大臣。在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鸦片侵略和战争侵略之时 ,他能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 ,积极主张严厉禁绝鸦片 ,坚决抵抗英国对中国的战争侵略 ,提出了一系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建议和措施 ,并尽全力付诸行动 ,取得了一定成效 ,不愧为那个时代的先进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1.
关于庚款留美计划的缘起,美国学者认为是罗斯福政府无条件的自发之举,是正义、公正使然,退款用于兴学则是中国政府出于感激自主作出的决定。中国学界大致有两种观点:一是美国主动提出说,二是梁诚首倡说。本文认为,庚款退还问题应放在中美两国的外交格局,以及作为债权国的美国的战略利益和作为债务国的中国的不同国力下来考察,国家利益的代表者们只是参与博弈的一分子,任何个人难以独自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袁灿兴 《兰州学刊》2011,(4):130-135
1899年清政府派出代表团参加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一次保和会,会后清政府决定批准1899年海牙公约中的三个。但由于1900年的庚子之乱,清政府未能完成批准条约的工作。1904年,为了通过红十字会救助日俄战争中的东三省难民,清政府开展外交努力,完成了加入国际红十字会与批准第一次保和会三约。1907年第二次保和会召开,清政府再次参与。会后清政府经仔细研讨,批准第二次保和会十四约中的八个。清末两次保和会之参与,是中国外交现代化的滥觞,并推动了中国红十字人道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九十多年前的西姆拉会议是英国逼迫初生的民国政府参加的所谓中、英、藏“三方会议”,是英国实施其调整后的侵藏政策的产物。中国政府在会议的议程、地点、方式和西藏地方代表的地位问题上阐明了自己的立场,力图维护国家主权。西藏代表在会上的名称、权限、地位,要由中英在会前多次“磋商”的事实充分说明西藏其实并不是一个什么“独立国家”。  相似文献   

14.
赵文 《晋阳学刊》2006,(1):94-98
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一份著名的时事政论类综合杂志。“九.一八事变”前,《生活》周刊以敏锐的观察力,关注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并对日本侵华的原因作了深入分析,认为日本侵华的内在原因是其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作用的结果,而中国自身国力的孱弱则是招致日本侵略的重要外因。《生活》周刊对日本侵华原因的分析,虽带有浅显、直白、感性的特征,但对于激发城市普通民众的爱国热情,凝聚他们的民族精神,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勇智 《学术探索》2013,(3):103-107
摘要:早在东方主义概念提出之前,关于如何评价庞德《华夏集》与中国诗歌本来面目的关系,艾略特就做出过评价,该评价与半个世纪后的萨义德东方主义理论不谋而合,认为《华夏集》并非中国古代诗歌的翻译集,与中国没什么关系。中国学者钱兆明对这种观点不满提出了东方主义新韵内涵,认为中国不是一个等待被发现的他者而是对20世纪的英美文学现代主义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东方主义的概念的运用的确应有诸多的限制条件,否则就变成了生搬硬套欲加之罪。庞德本身是东西方文化相遇的典型范例,对他的评价不可将东方主义概念简单加以套用,更不能据此抹杀他在中美文化交流中的伟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50年来义和团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天路  苏位智 《文史哲》2003,(6):158-165
建国以后义和团研究在很长时间里主要围绕着运动的性质及作用、是否反封建、是否构成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次革命高潮这类问题而展开讨论。近20年来,随着研究领域的拓展和学术话语的转移,一些更具有学术性的课题,如义和团的组织源流、思想文化、宗教信仰、社会背景等内容,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研究范围扩大到华北游民、民间结社、教民心态、乡村社会、社区精英、基层控制等领域。与此同时,实地调查资料、文献档案史料的整理与发掘,以及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交叉运用,不仅澄清了诸多重大史实,理清了事件脉络,而且开阔了研究视野,充实了分析方法。上述进展,为深化义和团研究构筑了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王家合 《云梦学刊》2009,30(1):75-78
英国公务员绩效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标准经过多次改革,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公务员绩效评估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借鉴英国公务员绩效评估的实践经验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18.
日本占领大连后,为进一步巩固其殖民统治,掠夺中国资源,旋即在大连设立海关。到日本投降,大连海关一共坚持了38年之久。大连海关是日本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特殊工具,其一切制度政策的制定都与日本对东北乃至中国的侵略密不可分。深入研究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大连海关的历史脉络,特别是其特点和影响,对于今天我们认识历史问题及现代海关行政管理和港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亦男 《阴山学刊》2009,22(5):62-67
两广总督叶名琛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一个历史人物,国人普遍认为他昏庸无能,但是在西方人眼里,叶名琛绝不是一个软弱无能的满清昏官。在包令等外交官的眼中,他傲慢固执,是中国排外势力的代表;在普通英国民众眼里,他凶残嗜杀,是迫害英国人的广东屠夫,在额尔金等联军将领眼里,他是强有力的敌方首领,是反抗势力的标杆人物。不同的人对叶名琛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了解西方人眼中的叶名琛会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20.
义和团运动期间,毓贤曾先后任山东、山西巡抚。履职两地之时他的"涉教"态度,尽管是在同一趋向基础上的阶段性发展中所呈现,但其仇教反教表现的相对隐与显、柔与刚、温和与暴烈、理智与迷狂,还是反差颇大,彰明较著。究其原因,既为具体背景条件和朝廷导向因素在两阶段中的不同所促使,更是其人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仇教心理自潜隐、抑制到凸显、膨胀的剧变并外化于行为所直接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