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关世界》杂志95年第11期发表了张雷同志答本人的文章《“员工”是不是企业公关对象》(以下简称《“员工”》。该文坚持认为“不应把内部员工作为企业公关对象”,并表述了几条理由。《“员工”》一文认为,“把员工作为企业公关对象在逻辑上说不通”。其理由是:员工是企业这个主体的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因此员工就是企业主体。这一点该文作者曾在一篇叫作《企业公关和企业公关学的哲学思考》(《公关世界》95.2)的文章中表述得很清楚:“既然企业公共关系的主体是企业,它就应该包括企业的所有员工,他们都是企业公关行为的具体承担  相似文献   

2.
公关三要素——即“组织(个人)、公众、沟通(传播)”之说不仅是公关理论中的老生常谈,而且已成为公共关系学经典性的基础理论之一。其理论功效显而易见——可以将纷繁复杂的公关活动以极其简洁的抽象模式昭示于人:公关就是组织或个人(公关主体)与其公众(公关客体)之间的沟通、传播(公关手段)行为,或换句话说,公关就是公关主体(组织或个人)用沟通、传播等手段在客体(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并与之建立良  相似文献   

3.
读了《公关世界》1996年第二期陈国明同学的文章“公关教学忧思录”以后,深有同感。关于我国公共关系专业的教学,除了文章中所谈到的几点外,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作为一名公共关系专业的教师,我想就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公关基本理论研究的相对落后拖了公关教育的后腿 学生们在学了公共关系学课程之后,普遍的一个印象就是,公共关系学没有什么东西可学。从公共关系的定义不统一,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不明确,到公共关系学的体系不成熟等等,似乎公共关系学除了几条枯燥的原则之外,再就是别的学科的一个大拼盘。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也感到公共  相似文献   

4.
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公共关系学》,是江西师大文学院副院长赵卫宏先生的一部公关学力作。笔者读完赵卫宏先生的这部新著,大有耳目一新之感:一、以往的公关学著作大都“以长远为方针”视为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之一,而赵著的表述为“以着手平时着眼长远为方针”。笔者认为,赵先生的表述更加完善。任何社会组织制订公关计划、实施公关行为,  相似文献   

5.
读了张辑哲先生的《创论公关四要素》(《公关世界》1996年第8期)一文后,我写了一篇题为《画蛇添足》的短文,发在《公关世界》1996年第12期上。近读张先生《再论公关四要素》(《公关世界》1997年第4期)一文,对拙文进行了批评,指责“不知何故”“文中不正面阐述其观点的理由”,却“扯”出个“公关状态”与“组织(个人)、公众、沟通(传播)”是不是“同一范畴”等逻辑规则性问题,以至使张先生陪着我“不得不说”些“‘多余的废话。’”读了张文,总觉自己尚未糊涂至此,竟将“公关状态”概念与“组织(个人)、公众、沟通(传播)”三个概念扯在一起,并一定要扯在一起,说它们四个不是一个范  相似文献   

6.
一没有确定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导致下列三个问题的出现:第一,公共关系学著作像一个大拼盘,没有一根贯穿始终的逻辑主线提挈各章,不能形成系统的学科体系,整个学科只是由传播学、秘书学、市场学、广告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市场调查、社交礼仪等各科加上一些公关概念和公关史料拼凑而成的一个大拼盘。第二,难以确定一个为大家所公认的公共关系定义,400多种定义相互征伐,混乱不已。并且大多数定义不符合形式逻辑用属加种差来下定义的要求。第三,公共关系理论空洞无物,除了社  相似文献   

7.
永恒的延安     
公共关系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进行形象塑造的研究。这个形象,既不是单一的个体形象,也不是特定类型的团体形象,而是包括了从个体到团体的所有类型的形象。所以,官员的形象、警察的形象、服务员以及其他各行各业人员的形象,是公共关系学研究的对象;企业形象、行业形象、城市形象、区域形象甚至国家的形象,同样也是公共关系学研究的对象。本刊从今年第二期起,已开始连载居易先生撰写的“城市形象手记”,旨在展示公共关系学、形象策划与城市科学的相互关系,以体现公共关系原理在城市形象策划中的广阔的应用前景。居易先生在国内率先倡导城市形象策划,并以“城市形象手记”的方式对若干城市的形象要素的开发提出了战略性的创意和策划,这对我国未来城市建设中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特色经济的形成都将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诚如居易先生所说:“我们所居住的每一个城市,其实都是有她特定的内涵的,系统的研究、挖掘和体现这种内涵,每一个城市的形象就可以富于个性地丰满和光彩起来。”为此,我们十分高兴地向大家推荐这组文章,并殷切地希望这组文章所涉及到的各个城市的领导和市民们以及公关界的同仁们因此而提出更多的意见和想法,使“城市形象策划”这一跨世纪的课题产生出越来越大的社会效应和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8.
冯婕  祝杨军 《职业时空》2008,4(10):62-62
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健康发展,是近些年的事情。以前虽然在学界前辈的努力和耕耘下,也取得过重要的成就,但从未像现在这般受重视。高等公关教育是公共关系学和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边缘学科,从学科的成长角度来讲则更为年轻。它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由广大学者通过对现实公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摄取、归纳和抽象,形成的一套相对完备和成熟的体系,或者至少可以说,相比于之前“自由主义式”的发展,高教公关具备了更加充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杨俊 《公关世界》2010,(5):75-78
2008年9月,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公共关系学》创新教学实践”教学成果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9月,我们主持的校级精品课程《公共关系学》获得安徽省精品课程荣誉。我们一班人在公共关系学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撰写20多篇教科研论文,在《高等教育科学》、《公关世界》、《秘书》、《办公室业务》等刊物发表,其中多篇论文获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共关系教学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0.
看了张辑哲先生与孙书第先生在《公关世界》(1996年第8期、第12期及1997年第4期)上进行的有关公关要素理论的讨论,我认为这是一次很有启发意义的讨论。历年来,公共关系“三要素理论”似乎是公共关系学者们比较公认的观点,较少有人提出异议,张先生《创论公关四要素》一文引发的这场争论,无疑引导了更多的人思考“公关的要素到底是什么”的问题,这种学术争论是有利于理论的成熟的。但同时,我也认为张先生的  相似文献   

11.
张辑哲先生在《公关世界》今年第8期上,发表了《创论公关四要素》一文,“向公关理论界诸位同仁郑重创议:修正三要素或曰改三要素为四要素——即在原三要素中再加上一个要素:状态!” 简言之,张先生要把公关活动(工作)的三要素“组织(个人)”、“公众”、“沟通(传播)”,改为“公关四要素”:组织(个人)、公众、沟通(传播)、状态。  相似文献   

12.
笔者“四要素”之说及拙文《创论公关四要素》(载《公关世界》1996年第8期)“出笼”后,引起了一定反响。但由于可理解的原因,笔者所直接听到的多为赞许之词。感谢孙书第先生《画蛇添足》一文(载《公关世界》1996年第12期),使笔者听到了否定之声。但细读孙先生文章后,又在感谢之余,感到些许遗憾。——当然并不遗憾孙先生与笔者观点相左,而是遗憾孙先生文中错解或说误用了“要素”、“范畴”等概念,衍生出诸多与“三要素”、“四要素”之争无干的话题,其“画蛇添足”的文题与结语,用  相似文献   

13.
“公共关系”一词有“关系状态”、“行为(工作)”、“学科”三层含义。关系状态意义上的公共关系究竟是指什么关系?其本质特征(或曰基本性质)是什么?其在社会关系总体中如何分布存在,有何价值与意义?是人们从事公关工作,研究公共关系学必须首先弄清并明确的基本问题。但迄  相似文献   

14.
百期祝贺     
《公关世界》杂志社全体同志:自创刊以来,克服了创业进程中的重重困难,今天它的“第100期公关世界”,同海内外广大读者见面了。我谨代表贵州省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向你们致以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公关世界”百期的出版发行,是编辑部全体同志无私奉献、辛勤劳动以及全国公关界人士共同努力结出的丰硕成果。“公关世界”多年来,为  相似文献   

15.
一等奖: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中创建和谐企业公共关系“和谐度”指标的失落与回归论企业公关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氛围公共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大有作为由协调观到和谐社会构建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儒家和谐社会思想与现代公关理念的四个连接点运用公关科学创建高质和谐学校二等奖:关于构建和谐社会政府公关能力的思考构建和谐社会的公共关系学思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府公共关系 邓伟志 邢颖 舒咏平 汪秀英 崔秀芝 单振运刘韵秋、李艳丽 徐刚、黄训美 段文杰试探公关意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构建和谐…  相似文献   

16.
20年来,我国公关学为何上演了一个由盛而衰的过程?究其症结,笔者认为乃是我国公共关系学理论及业界过于沉溺“知名度、美誉度”,却失落“和谐度”这一重要指标之缘故。因此从理论上深刻反省这一失落之教训,促其回归,从而使公共关系在我国全方位融入国际社会中发挥其独特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最近教育部2006年1号文件,公布了今年被批准的本科新专业,上外“公共关系学”(国际公关方向)专业名列其中,就此,本刊记者走访了上外党委书记吴友富教授。记者:上外为什么要申办这个专业?吴友富:中国申博、入世的成功,肯德基等跨国公司危机公关事件的有效应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企业国际公共关系战略的胜利。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面临着更为广泛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1995年8月第五届全国公关理论研讨会的主题是“公关策划”。会议认为,公关策划是中国公关事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要求公关学术理论研究应把解决公关的应用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同年11月,《公关世界》在卷首语发表该刊编辑部所撰《勇于实践,拿出精品》一文,此文是对研讨会内容的深化,十分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公关界要参与公关实践这一重大问题。此后1996年第6期的《公关世  相似文献   

19.
我是1996年6月份加入贵刊读者联谊会的会员,前11期赠刊我都收到了。每一期我都认真读过,并介绍给爱好公关的朋友们。为了履行好一个会员的义务,同时也是我作为一名普通读者的心愿,我用公关行为为《公关世界》杂志作了力所能及的宣传。去年11月份,正值征订1997年度报刊杂志之际,我拿出联谊会的赠刊第7期和第10期,作为样本用绳子系于我  相似文献   

20.
《社会观察》2005年第5期上的《也谈经济学的“流”和“派”》一文谈到经济学的“主流”与“非主流”划分问题,介绍了学术界的一种流行看法即:是否以市场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将经济学界划分为主流和非主流两个基本阵营。关于划分标准问题,不同人会有不同的参照系,但在参照系的选择中绕不过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讨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归根到底是人,而现实世界中的人既是新古典世界中的理性“经济人”,也是康德世界中的理性“道德人”。也就是说,经济学既是以市场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又是以伦理和正义(制度)作为研究对象。从这个角度看,我以为,以两者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都可视为“主流”。那种“以市场为研究对象,或者说以‘经济人’为研究对象的就是主流经济学,以公平和正义等为研究对象的就是非主流经济学”的说法可能是个误解。这种误解的产生与现代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分离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