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克西 《唐都学刊》2001,17(4):41-46
儒学作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起了巨大作用。儒学重视的诚、仁、忠、信、义与孝、慈、恕、惠、中、和、宽、恭及廉、勤、俭等德目或伦理思想,是传统美德产生与形成的主要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2.
林楠  林滨 《唐都学刊》2007,23(2):48-52
道德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扬弃这份厚重的历史遗产,尤其是提炼出其中的精髓和美德,包括它的仁爱精神、自省自律与和谐境界,既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学理解辨,更能促其在现代化过程中实现化本开新式的时代性升华。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古为今用”,正确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这是当前道德建设中一个重大问题。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把研究、发掘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提炼、发展现阶段社会主义的新道德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需要赋予传统美德以新的意义,并通过这种结合克服和反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各种不良道德行为。一、把以社会、以国家、以人民利益为重、为先的无私奉献精神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以及焦裕禄精神、孔繁森精神结合起来,反对违背人民利益和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范仲淹的“先天…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1942年在延安开始的整顿三风运动,是影响最大的一次全党整风运动,是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第一次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运动,是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的革命运动,也是破除党内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重新教育和训练了党内经过长期斗争保留下来的一批老干部,又教育训练了抗战初期入党的大批新党员。它对于在全党确立和贯彻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具有极其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它对于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建设,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相似文献   

5.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革命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值此中国共产党光荣诞生70周年纪念之际,作为陕甘边根据地所在的党、政、军、民,很有必要重温和研究这段光辉的战斗历程,以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们艰苦创业的革命传统,为振兴中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拓前进。  相似文献   

6.
谭中 《南亚研究》2009,(3):1-12
我们加强对中印文化的研究,要学习季老深入钻研东方智慧宝库的精神,把他启动了的研究专题继承发扬,特别是对他所说的中印关系是“天设地造”;如果没有中印文化交流,中国和印度都不会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以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作更深刻的探讨。本文对这三个论点提出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7.
<正> 鸦片战争前后,封建王朝吏治腐败,社会和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以林则徐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开明的建封官僚,尚能爱国忧民,力图改革弊政,挽救民族危亡。这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优良部分哺育的结果。然而,腐朽的封建专制主义却窒息了我国传统文化优良部分的蓬勃的生机。鸦片战争的失败,是腐朽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失败,但并不意味着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彻底败落。林则徐的“禁烟”抗英史迹及其归宿,比较典型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文化现象。本文拟就林则徐“禁烟”抗英和他所崇奉的“民本主义”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发扬这一主题,探讨“民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一 一个政党的作风,是这个政党的面貌及其所代表的一定阶级的特性的反映,是区别这个政党和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执行一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保证。 毛主席在领导我们党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同“左”右倾机会丰义的激烈斗争中,一贯十分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早在一九二九年,毛主席写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把加强党内思想教育和作风建设,作为执行党的正确政治路线的根本保证,并深刻地阐明了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和作风的表现和来源,提出了纠正的方法.一九三七年,毛主席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中,具体地指…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对广大党员进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至关重要。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的时候,我们深入研究、探讨这一问题,总结历史经验更有其实际意义。一、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形成于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邓小平同志在1961年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党的建设问题时说:我们中国共产党有五个优点:一是有好的指导思想;二是有好的党中央;三是有大批好的骨干;四是有好的传统和作风;五是有对我党有最大信赖的人民。这里,邓小平同志是把有好的传统和作风作为我党一大优点提出来的。我们党是有一整套优良传统作风的党,这一点是不容怀疑、更不允许作任何否定的。那么,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优良传统是什么呢? 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就是毛泽东所概括指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士”起了重要的作用。士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立与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理论基础 我国自夏代开始进入了多民族国家的创建时期。此后,夏族所居之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逐渐传播到“蛮夷”、“四海”,同时不断将周边的蛮夷地区及其文化纳入到“夏礼”’之中。经过夏、商、周三代的发展,原居于夏之东方的商族、西方的周族与夏族合为一体,形成了华夏族,或称为“诸夏”、“诸华”。黄河流域遂成为“万邦”之中心──中国,形成了高于“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切入点,在总结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精华及其衍生出的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道德面貌的正反两方面变化;指出了加强传统道德教育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作用和批判地吸收中外文化精华,丰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内容,构筑高尚道德情操及卓越人格形象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剑锋 《社科纵横》2009,24(10):104-106,115
陈三立、陈寅恪父子对严重的民族文化危机有着清醒而又极其痛苦的认识。陈寅恪秉承陈三立以传承、保存中华文化为己任的历史重负,处处维护中华本位的传统文化,对全盘西化之思潮持抵制态度。同时,陈三立的气节也对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著名观点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父子二人共同承担起中国文化“托命人”的历史重担。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儒学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基础之一,它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和被接纳,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是和儒学的内在精神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密切相连,现代化理想寄托看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并在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做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相结合、与改革开放相结合、与世界的外部环境相连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造.中国现代化进程预示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5.
孟燕  刘永君 《唐都学刊》2005,21(5):38-42
以德治国与中华民族精神自古就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古代以德治国思想即重视整体利益、以德为本、自强不息、尚贤、重行、诚信等,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旨。当代以德治国方略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全面的拓展和提升,以德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施政纲领。  相似文献   

16.
发扬实事求是的学风杭州大学中文系徐朔方教授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浙江学刊》已经走完了一百期的艰苦创业的发展道路,仅向贵刊致以热烈的祝贺。两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中心,特别从东晋和南宋以后人才辈出。即以近代文学而论,鲁迅、茅盾、徐志摩、艾青、夏衍都是...  相似文献   

17.
冀德荣 《唐都学刊》2002,18(3):111-113
我国传统道德文化在道德教育方面集中表现为它的系统观、内省观、中道观、德治观及其传承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继承我国道德教育的优秀传统 ,对于提倡以德治国 ,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加强和改进当前的德育工作都具有积极意义。道德教育创新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导向 ,给传统赋予新的时代精神 ,改革不合理的内容与方法 ,创设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广泛而有效的道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改革与开放,理论学术界的空气十分活跃。大量的现代西方文化思潮被介绍进来,与此同时出现的是对东西方文化及思想(主要是中、西方文化和思想)的估价和比较的讨论也热闹非凡。学术上的自由讨论本身应该说是一个好的现象,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自由和思想解放的一个可喜的结果。然而,也有令人忧虑的地方。在各种各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估价和对西方文化的引进、介绍以及对两者进行比较的学术讨论中,出现两种片面的倾向。一种是对西方文化过分肯定的“全盘西化”论和对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19.
孙亚楠 《社科纵横》2008,23(12):45-46
本文通过回顾武义县乡村文化成功更新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的事实试图论证这样一个观点,即乡村文化秉承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根植于土地之中,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能简单化地实行去乡村化,割断它与传统文化和土地的联系.而是要从农民本身的利用和精神出发,因势利导,在继承传统乡村文化的同时对之进行更新,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徐虎 《社科纵横》2005,20(4):150-151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生死攸关的一场大搏斗,是中华民族精神振兴的重要时期。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华民族百年以来第一次取得全面胜利的战争,而且是中华民族精神空前增强和发扬光大的必然结果。抗日战争的胜利再一次证明,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