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中日教育关系发展的历史,是迄今为止的中日关系史和中外教育关系史研究的薄弱环节。其薄弱表现在中日关系史研究中,尚未把两国的教育交流及其相互影响单独作一专题来研究;有关的成果也只局限于唐时期的留学生、留学僧和近代留日运动等几个问题,大量的内容则被忽视,更欠缺体系性  相似文献   

2.
一、序言日本和中国关系极深,两国交流源远流长,而日中关系史的研究亦有很长的历史。因而,概括地观察这项研究工作的情况是很难的课题。当叙述日本研究日中关系史的现状时,我们首先想就研究方法稍加说明。在日中关系史的研究中,研究者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或第三国人,其研究态度或评价方面将会有一定的差异。再者,在研究过程的资料运用中,日本人长于使用日本方面的史料,中国人长于使用中国方面的史料,这是无可讳言的事实。而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使我们有理由认为,像这次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的场合,两国学者共聚一堂,就共同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比之其他领域的讨论更为有效。我们受到本学会的邀请而得到这个机会,深为感谢,并认为是极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中日关系史在古代有过文化交往的珍贵记载,在近代却发生侵略与反侵略的事实。在研讨中日关系史时,记取近代这段历史篇章是很有意义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近代以来中日关系史可划分为下列几个大阶段。第一阶段:中日关系平等相处阶段(1840—1874) 近代始初,中日两国停滞在以农为主的封建社会,都以禅学治心、儒学治世,来维持封建秩序。两国和睦相处,并共御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可是此景不长,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野史中有关高丽国的史料,与中国正史中的朝鲜史料具有互补价值。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客观性、真实性,是中朝两国历史研究,尤其是两国关系史研究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基于此种认识,我们就中国野史中的高丽史料(主要是宋人所撰的笔记小说中的有关史料)尝试着整...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是交往密切的邻邦,两国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两个民族都是勤劳智慧的民族。在长达二千余年的交往中,除近百年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而破坏了两国历史上传统的正常关系外,基本上是友好的。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使我们预见未来,本文试图对中日两国文化交往的历史作一回顾思索。一明治维新以前的中日关系史,大致可以说是日本向中国学习,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日本文化以中国  相似文献   

6.
隋朝是中日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两国建立了对等的外交关系;日本政府多次派遣使团访问中国,隋朝政府亦向日本政府派出历史上第一个正式访问使团;隋炀帝杨广和日本的圣德太子为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隋朝期间中日两国交往的繁荣,为唐代中日交往高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笔者主持国家清史工程有关清代中日关系史的研究项目,与课题组的成员一起,查阅了大量中日文档案及文献资料,力图发掘新资料,对有清一代中日关系史进行一些新的探索.本文着重对清代初年中日关系史的开端问题作以新的探研.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古代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环境的特殊性,造成了它们之间复杂的关系。阐发这种业已存在了千余年的文学现象,是中外文化交往史研究方面的重要课题。中文系副教授严绍璗的新著《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是这方面研究的重要收获,即将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三十万字,共分八章,其中六章论中国文学(文化)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另辟二章谈日本文学西渐中国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中央党校通讯》讯,9月14日上午,中国老教授协会中央党校工作委员会召开学术座谈会,特邀请日本爱知学院大学教授、文学博士水野明先生来校作《日本侵略中国思想的检证》的发言。水野先生是大学历史学教授,对国际关系史、特别是中日关系史有深入研究,对日本侵略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及中日关系问题有深刻的独到见解,是一位国际知名学者。此次米中国是应山东省社科院邀请参加在威海市举办的“甲午战争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归国时途经北京,被邀请来参加座谈会的。  相似文献   

10.
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0年之际,由上海中日关系史研究会筹办的“江户时代与中日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于8月18日在上海囹书馆召开,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教育学院、上海社科院欧亚研究所、上海图书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以日本国东海大学文明研究所所长渡边兴五郎教授为首的一行,中外学者40余人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围绕长崎在中日关系中的历史和文化地位展开报告和研讨的。具体按如下六个专题分别报告和讨论:一,中日两国的儒学及其比较;二,中日两国的相互认识现;三,天主教…  相似文献   

11.
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4月份温总理应邀访日,实现了“融冰之旅”,标志着中日高层互访恢复正常。12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问中国,完成了一个“议题广泛、成果丰硕”的“迎春之旅”,07年的中日关系似乎迎来了一个全面回暖的春天。然而我们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08年的中日关系依旧是磕磕碰碰,不平坦。“饺子中毒”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民众之间相互不信任依旧。今后的中日关系将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拭目以待和共同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既要重视当前阻碍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各种摩擦和矛盾,也要从更广阔的视角认清两国关系的历史性演变,从而更为冷静和客观地把握今后的走向。中日关系将左右21世纪的两国的未来。一、机遇与挑战:中日两国的现状分析(一)中日两国蕴涵的历史性机遇第一,共同发展和繁荣。中日两国经济上各有优势,高度互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相对优势一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二是拥有世界上最丰富和优秀的人力资源;三是工业科技体系相对比较完整;四是经济高速发展。而日本是世界二号经济强国,日本的相对优势一是具备雄厚的资金;二是拥有先进的技术;三是有比较成熟的市场运作体系和现代化管理。从总体上看,中日经济发展层面不...  相似文献   

12.
在中越两国关系史的长河中,两国人民友好相处,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彼此的发展。特别是近一百多年来,两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中,互相支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是两国关系史的主流。但无可讳言,也无须讳言,在两国关系史的长河中,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国之间也曾经发生过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对这些历史上发生的战争,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历史的、阶级的分  相似文献   

13.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在暑假期间分别召开了两个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 八月一日至八日由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和全国有序启动式教学法教改实验指导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全国有序启动式教学法教改实验研讨会”; 八月十三日至十八日由齐齐哈尔师范学院、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举办召开了“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第五次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14.
中日关系是中日两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方面。中日邦交正常化30年来,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美国因素、经贸问题、台湾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因此,中日间应本着信任与合作的精神,冷静、理智地面对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几个重要的障碍性问题,使中日关系在未来得到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于甲午战争本身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近30年来,中国的甲午战争研究视野不断拓宽,研究逐渐深入,在不同时期形成了数个研究较为集中的领域,无论从研究方法、研究视野,还是从史料发掘,观点创新,都涌现出一大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今天的甲午战争研究不仅仅限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抑或中日关系史研究,已延伸、扩展到地区史乃至世界史研究领域:一方面,在传统上以中日关系史为切入点的研究基础上又增加、涵盖了近代东北亚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诸多层面,从而使甲午战争研究多维化;另一方面,研究理论与方法呈多样化,除使用传统实证史学、比较史学的方法外,还多运用现代化理论、国际关系学、地缘政治学等相关专业的理论方法进行了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16.
析中日之间的信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致当前中日关系处于“战略性困境”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两个国家间严重缺乏信任。中日之间信任度低的原因主要包括: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长达70年的侵略,成为当前中国不信任日本的历史根源;两国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和国家制度的差异;中日之间的争端使两国国民感情上的距离渐行渐远。但中日之间利益的互补性以及共有利益的存在为两国信任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性。中日双方可以通过“强化相互依存;构建共有观念,加强身份认同;以及强化‘自我约束’”等路径来构建中日之间的信任机制,为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易显石教授     
易显石,男,湖南省新化县人,1935年生。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先后在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辽宁省出本研究所工作。现任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所长,1990年晋升教授。易显石教授三十余年来,一直从事日本近现代史(含中日关系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已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均获好评的科研成果,公开出版专著、译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的《九·一八事变史》、《日本的大陆政策与中国东北》两部专著,是由日本国出版的日文本。《九·一八事变史》一书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基金优秀著作奖。易显石教授目前是国内所从…  相似文献   

18.
汪鸿祥 《东方论坛》2008,(6):1-6,18
《池田倡言》是中日关系史上的一座丰碑。其理论基础是池田大作和平思想,包括生命尊严、非暴力、共生的思想和世界民族主义的理念。《池田倡言》反映了战后国际关系和中日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基本内容是提倡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发展中日经济文化交流,还对中国问题和世界问题作了重要论述。《池田倡言》是富有远见、博识、勇气的倡言,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强大动力。不仅对于当时中日邦交正常化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现在和今后的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唐史续编千万代,友情突破九重天。”这是郭沫若同志生前盛赞中日两国人民历史友谊的诗句。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友谊源远流长。到唐代,由于中日两国社会的发展和睦邻友好政策的进一步执行,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更加频繁,书成中日关系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不仅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而且在历史上关系十分密切,利害攸关.两千多年来官方和民间的友好往来,渊源流长.近代中日关系,是从一八七一年中日两国签订《修好条规》开始的.因此,本文拟对这个条规的性质及其特点略抒己见,请同志们指正.一中日两国在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先后被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敲开了封建的"闭关"、"锁国"的大门,带着殖民的枷锁跨入近代历史的门槛.共同的历史命运,本应使中日两国友好相助,共同抗敌,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但历史的发展并非如此.在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日本在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被迫先后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