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丸山真男是战后日本著名的政治学家、思想史专家和思想家。二次大战后到60年代初,是他最为活跃的时期。他纵横驰骋于日本政治、思想、历史、文学艺术等众多研究领域,以其丰富多采的著述活动,在宣传自由民主主义思想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日本学者古田光评论说:“倘若不谈丸山真男及其思想,则无法沦述战后日本思想史。”显然,研究丸山真男,对于了解战后日本思想史和加深对日本问题的研究是有意义的。目前我国对战后日本思想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丸山真男还没有专文做过介绍。本文着重评述和探讨丸山真男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2.
施平 《日本学刊》2001,(1):151-157
最近,三联书店出版了日本著名思想史家丸山真男的名作《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三联书店2000年1月版),该书由王中江先生翻译。而早在1992年,区建英先生就已经把丸山真男的福泽谕吉研究论文合成一集,以《福泽谕吉与日本近代化》为题由学林出版社出版了。然而这只是初步完成了对于丸山学术著作的译介工作,更进一步地对丸山学术思想的研究仍旧是一个空白。在三联版的《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孙歌先生作了一篇名为《丸山真男的两难之境》的代译序。不过,该文基本是以文艺入手讨论丸山在文学领域中的研究,而在实际上,丸山真男一方面在广泛的学术…  相似文献   

3.
王超 《日本学刊》2020,(4):129-150
现代日本最重要的思想史学家之一丸山真男在战后初期围绕民族主义的一般理论与日本民族重建的现实课题写作了大量文章。在其中,丸山真男指出民族主义运动的精神动力之一是非理性的民族情感。如果任由这种民族情感不断膨胀,民族主义将会变质并最终堕落为帝国主义。因此,民族主义必须借助民主主义的力量化解民族情感的狂动,完成“民族主义的合理化”,并最终获得理性的自我治理精神。丸山对民族主义内在非理性要素的警惕直面了现代性的危机,其“民族主义的合理化”呼吁,不仅是战后初期的日本,也是整个现代世界的思想课题。  相似文献   

4.
现代日本最重要的思想史学家之一丸山真男在战后初期围绕民族主义的一般理论与日本民族重建的现实课题写作了大量文章。在其中,丸山真男指出民族主义运动的精神动力之一是非理性的民族情感。如果任由这种民族情感不断膨胀,民族主义将会变质并最终堕落为帝国主义。因此,民族主义必须借助民主主义的力量化解民族情感的狂动,完成"民族主义的合理化",并最终获得理性的自我治理精神。丸山对民族主义内在非理性要素的警惕直面了现代性的危机,其"民族主义的合理化"呼吁,不仅是战后初期的日本,也是整个现代世界的思想课题。  相似文献   

5.
一、1945年后政治学的状况1946年,日本政治学的先驱之一丸山真男在一篇题为《作为科学的政治学》的文章中写道:“政治学在日本没有值得恢复的传统,一切都依赖它未来的发展”。他认为,政治学是否能象美国和英国那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国民有无独立和公开地研究政治活动的自由。如果政治学和政治活动在概念  相似文献   

6.
明治维新前后,美国文学随着美国政治开始影响日本。首先,诗人爱默生的诗和自然观,受到“文学界”同仁北村透谷、岛崎藤村、上田敏、户川秋骨、平田秃木等人的欢迎,促进了“文学界派”浪漫气息的形成。明治末年到大正初年,惠特曼在日本大受欢迎。惠特曼的文学精神与大正民主主义思想十分吻合,产生了由福田正夫、白鸟省吾、富田碎花、百田宗治、加藤一夫组成的追求以民主为基调的诗歌新团体———民众诗派。惠特曼最初由夏目漱石引介过来,后被金子马治、内村鉴三、高山樗牛、野口米次郎、小山内薰等人继承下来,特别是内村鉴三关于惠特曼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丸山真男的"主业"与"副业"是有内在关联的。丸山的思想世界由三个领域构成:"着眼于明治维新近代的一面,以及德川社会中近代要素的成熟"的相关研究;寻求"一般被看作是对日本精神构造和日本人行为方式缺陷、病理的诊断"的一系列研究;探索日本人思维构造的"原型"(决定了日本在接触外来思想时的应对模式)的研究。这三个看似不同的研究领域并非是零散不相关的,而是作为整体形成了一个环形结构。在丸山的思想世界中,他的第一、第二个研究领域主张由"近代的人格"支持作为"永久革命"的民主主义,以此来变革现实,而他的第三个领域对执拗阻碍这种变革意识的日本人精神的"古层"进行了冷静透彻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丸山真男(1914—1996)被称为"战后日本最著名的思想家",他从青年时期到晚年一直都非常关注社会主义。尽管在座谈会等场合频繁提及社会主义,但他并未就自己的社会主义观有过完整的论述。本文以丸山的谈话和回忆录中的发言为素材,按时间顺序梳理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以考察过去丸山论中未曾关注到的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分析以下三个断面来阐明丸山社会主义观的变化轨迹:1928年普选时丸山对无产阶级政党的关注,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群魔》以及罗莎·卢森堡和格奥尔格·卢卡奇等人的作品之间的思想联系,以及1960年初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丸山真男是日本著名的政治学者和思想史学家。他所开创的日本政治思想史学,对战后日本的政治学以及社会科学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罕见的影响力至今仍广泛地牵动着日本的知识社会。在思想史学界,无论是他的继承者还是反对者,几乎都以他为坐标轴来进行自身的构筑。通观丸山的思想史学发展轨迹,最初他在战争时期着力于发掘日本近代思维的萌芽,战后则转为注目传统和"文化接触"问题,最终走到追究"原型""古层""执拗低音"。其关心点和方法论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但其中的核心是连贯的。本稿拟通过把握历史的脉络和丸山思想的脉络来分析这种转变,阐明其中所揭示的核心问题,以为各种视角的丸山真男研究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小型的丸山学术传记。  相似文献   

10.
徐园 《日本研究》2013,(2):105-111
本文以日本大正时期《万朝报》的“周日漫画”栏中刊登的动物拟人漫画为研究对象,分析日本早期儿童漫画中动物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及发展情况。拟人化的动物形象首先可以分为“未着装的动物”和“着装的动物”两类,后者又可分为(1)动物的头部+人的身体,(2)动物的全身像作为头部+人的身体,(3)动物全身像三种手法。特别是手法(3),由于其拟人化程度较高而被广泛使用。日本的动物拟人化形象一方面继承了日本传统的绘画技巧及审美观,另一方面也受到了欧美漫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盛邦和 《日本学刊》2002,(3):110-122
丸山真男接受西方现代化理论 ,对什么是现代化的表述 ,与西方语境并无两致。他与国粹、国学者都保持不小的距离。然而他对现代化论中的“西方中心说”显然抱怀疑的态度。他提出“历史古层”的史学观 ,采用精神考古的方法 ,以丰足的资料描述现代化在日本固有文化中“自行”演化的历程。不过 ,丸山在学理思想上依然对西方科学技术、民主制度、理性思维表示热忱的欢迎。工具、制度层面的西学论与文化层面的传统论的结合是丸山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略论丸山真男的日本思想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学者丸山真男在日本思想史研究上的重要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以荻生徂徕为主要解剖对象,深刻分析了日本德川时代中“近代意识”的特殊萌生过程,其二,系统研究了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阐述了其思想及其方法的现代价值;其三,发掘了日本历史意识的“古层”,揭示了日本思想史中所隐藏的秘密(个性)。  相似文献   

13.
“大陆开拓文学”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陆开拓文学”的背景“大陆开拓文学”,简称“开拓文学”,是以日本在“满洲”(我国东北地区)的移民侵略活动为背景并为之服务的文学。它是日本侵华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日俄战争结束后不久,日本就在“满洲”开始了移民侵略活动。特别是在“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连续几届政府都把向“满洲”的移民看作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把它作为长期侵占东北、并以东北为基地侵略整个中国大陆的重要途径。“满洲”移民方案的始作俑者是东宫铁男和加藤完治。早在1926年任奉天(即沈阳)独立守备队中队长的时候,东宫铁男就…  相似文献   

14.
战后的日本社会学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在日本社会学的战后史上,福武直教授处于主导的地位。在战后的日本社会科学界,福武直的社会学可以与丸山真男的政治学、大冢久雄的经济学齐名,他和清水几太郎、日高六郎等社会学家代表了战后的新社会学,他是日本社会学新生和重建的旗手。福武直1917年出生于日本冈山县,1940  相似文献   

15.
扬·斯密茨(Jan Smits),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Maastricht University)教授、欧洲私法系主任、欧洲私法研究中心学术主任。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荣誉法官,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案例法荷兰代表。赫尔辛基大学、鲁汶大学、列日大学、斯坦陵布什大学、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客座教授。2007年,被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校报评选为“法学院最佳研究员”,2008年,获荷兰蒂尔堡大学授予该校最高殊荣“顶级教授”称号,2009年,入选社会科学研究网(SSRN)世界百大法学家之列。从事欧洲私法、比较法以及法与经济学等交叉法学研究。著有《比较法百科全书》、《比较合同法》、《学术研究的思维与方法》、《欧洲私法的一致性与碎裂化》等2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日本因在日俄战争(1904~1905)中获胜,国际地位得以提高,并增强了对国际政治的发言权,加入了西方列强的帝国主义行列,成为维护帝国主义国际秩序的重要角色。国民中的强国意识也趋激昂。与此同时,反对日俄讲和条约运动的民众势力,也以此为契机而抬头,经第一次护宪运动(1912~1913),最终发展成为在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要求民主改革的大正民主主义潮流。  这种强国意识和民主主义潮流,究竟有何种结构联系呢?原本思想上的“对外帝国主义,对内立宪主义”的结构联系,随着立宪主义的民本化,帝国…  相似文献   

17.
◎明治29年(1896年)生于日本高知县高知市。父:元太郎,母:秀。先生为他们的第三子。◎大正11年(1922年)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系毕业后,任该系助教,大正13年(1924年)任副教授,讲授统计学课程。◎大正15年(1926年)赴德国留学,深为魏玛德  相似文献   

18.
日本高坂正显、高山岩男、西谷启治、铃木成高等人倡导的“战争哲学”、“世界哲学”,被认为是京都学派哲学家的一个流派,因此,他们的观点也被称为“世界史学派”。世界史学派主要代表作有高坂正显的《世界史观的类型》、高山岩男的《世界史的哲学》和西谷启治的《世界史的哲学》。他们认为,世界史是“世界—历史”含义上的一种世界观,日本作为一个“主体”国家,要承担创造世界历史的责任,主张历史意义的客观性与实践的主体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战后改革",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重建、复兴和再度崛起。"战后改革"在政治上的核心成果是制定了以自由民主、和平、人权为三大支柱的和平宪法,并以此作为日本政治的基石。本文采用历史学的研究视角,以"大正民主主义"为切入点,通过聚焦这一时代的代言人吉野作造的思想与实践,透视"大正民主主义"与"战后民主主义"的历史脉络,揭示"战后改革"中的本土历史经验与外来元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对"战后改革"成果的影响与制约。  相似文献   

20.
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者幸德秋水(1871—1911)的《社会主义神髓》一书,是“奠定了日本社会主义理论基础”的重要著作之一。该书中译本最早系统地向中国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使不少中国留日进步学生和早期革命民主主义者从中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因此,弄清这部“社会主义的重要著作”中译的时间,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史的研究,显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