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藏牧区草场产权制度缺陷较易引发贫困。畜牧业大户对小户草场产权利益的侵占、政府与社会目标的冲突、家庭人口增加与草场继承问题、维护草场产权费用过高等都有可能造成部分牧民陷入长期贫困。解决草场产权及其相关问题,才有可能实现西藏农牧民的富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草场承包制在西藏的推广进行效果分析发现,草场承包后,加重畜牧生产经营成本,导致缺乏技能型牧民产出不适感,降低了牧民抵御风险的能力,部分牧户因缺乏草场等生产要素而陷入贫困。建议草场产权改革,要顺应资源的自然属性要求,保持草场质量,将现代产权与地方性社会认同相结合,推动草场产权改革,遵循规模经济、社区合作,探索草场经营模式创新,创造就业机会,减少牧业人口,降低草场压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草场破碎化问题加剧,学界和政府部门都意识到草场重新整合使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基于公共池塘资源理论和产权理论分析现行产权制度下造成草场破碎化问题的制度根源,构建了一个能够实现草场整合使用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对当前中国牧区存在的三种草场整合使用实践进行理论化阐释。研究表明:(1)当前草场资源破碎化的根本原因是以草场资源系统(物理)边界明晰了家户草场使用权,而非简单的草场使用权私有化所致;(2)虽然草场流转与股份合作社都能实现草场经营权的集中整合,但只有股份合作社可以实现草场资源的连片使用;(3)联户经营可以将草场经营权转变为放牧权,同样能够维持草场资源系统的相对完整和实现草场连片共用。因此,要实现草场重新整合就需要将以往分散、零碎的草场经营权集中统一使用或将其转变为放牧权,相比股份合作社,联户经营是一种相对稳妥的合作化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分析和论证甘肃民族地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特殊性和必要性,提出了甘肃民族地区加快产业化的指导思想和原则,重点论证了搞好畜牧业产业化的具体制度创新与对策,为加快甘肃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发展民族经济,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是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适合紫花苜蓿生长的自然环境是发展畜牧养殖业的重要前提,农畜相依的经济结构是畜牧养殖业发展的殷实基础,而皮毛贩卖业的经济传统则成为畜牧养殖业发展的动力保障。以无公害畜牧业和养殖业协同作业为基础构建的两轮驱动模式,整合紫花苜蓿草场、草料加工、无公害鲜肉以及清真肉类食品加工等关键产业链的资源运作,把零散的生产力联合起来,以"团队"的形式参与市场竞争,提升了民族地区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6.
吉林西部地区大部分处在科尔沁大草原的东部,即使在清末蒙地放垦之后,仍有广阔的天然草场,加之地处满蒙交界,蒙汉杂居,居民农畜兼营,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使这里的畜牧业得到发展,发达的畜牧业经济是该地区近代经济的区域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7.
农业化的畜牧生产——一个沙漠化牧业社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城曾经作为分界线,将畜牧业与农业分开,但是这条界线逐渐被打破,内蒙古逐步形成了农业与畜牧业混合的情况。在人民公社时期,牧民被要求开荒种粮,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牧民开垦水浇地种植饲料粮,他们停止了走场,实行了草场承包,牧区已经越来越像农区一样经营畜牧业。但是地下水仍然是公共资源,对它的管理和经营是保护与发展一对矛盾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篇用诗歌的语言描写的小说化散文。作品描写了天山深处伊克苏龙草场上草原与人的生命融合而不可分离的动人故事,在自然与人的体察中,揭示了蒙古民族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发掘这个草原民族久远的历史文化和雄强的生命伟力。  相似文献   

9.
隋唐时期的西北地区,畜牧业是绝大多数民族传统的占优势的经济类型。无论是以农业立国的隋唐中央王朝还是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都鼓励和支持发展畜牧业,并积极进行绢马互市、粮马互市、茶马互市,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西北地区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地域辽阔的西北地区不仅具有适宜畜牧业发展的气候、草场条件,而且勤劳智慧的西北各族人民还在长期的畜牧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育出了许多优良畜种,为传统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牧区草场因其特殊性,实行“三权分置”不能完全照搬农地经验。基于《资本论》的土地所有权理论,运用从具体到抽象的分析方法,在分析我国牧区草场资源特性的基础上,探讨与之匹配的牧区草场“三权分置”制度安排形式,阐述我国牧区草场“三权分置”从法律权属关系上的草场产权权利分解到所有制基础上的产权关系、再到其特有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三个层级内涵,指出了其超越交换价值追求的多重目标导向,包括以草场要素市场化带动畜牧业现代化、实现牧区草场效益共创共享的持续性、保障牧民根本利益基础上的经济社会转型等,提出要以明晰集体所有权、牧民承包权、资本所有者经营权三权边界作为改革重点来提升牧区草场“三权分置”制度绩效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1.
论文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以郎德上寨和西江千户苗寨为例,对其旅游管理制度的特征和经济绩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制度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内生变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地区的经济绩效,不同管理制度对旅游产业的状大和贫困人口的影响差异很大:西江"公司制"更有利于迅速做大旅游产业,而郞德"工分制"的扶贫绩效更优。鉴于贫困地区政府之手的影响巨大,文章进而提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应发挥政府、市场和社区三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南方民族区域行政管理制度的历史演变并不仅仅是由于封建中央政权强化政治经济统治的需要,其中也包含着统治者对不同时期特定区域文化状况的深层理解,它是各个时期民族管理政策对南方民族地区文化变迁的一种因应和调适。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畜草双承包责任制因忽视干旱半干旱草原极高的资源时空异质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和畜牧业成本剧增等诸多问题。但草场承包时考虑到异质性的一些社区,也没有逃脱类似问题。究其原因,草场承包不仅不适合当地特殊的生态系统,更重要的是,它破坏了牧区社会系统管理和生态系统管理长期形成的尺度匹配。案例研究表明,草场承包的社区破碎化引发了牧区社会系统管理的破碎化,再加上资源开发、气候变化等压力,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管理的混乱,最终出现草场退化。因此,要想恢复退化草原,需要建立社会生态系统管理的等级框架,减少社区的破碎化问题,重建社会系统管理和生态系统管理的尺度匹配。  相似文献   

14.
草畜平衡制度为何难以实现“草畜平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草畜平衡制度是我国草原管理和生态保护的基本制度,但在实施中却难以达到"草畜平衡"的目的。文章基于内蒙古地区的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从草场生态过程和牧民行为两个方面,分析了草畜平衡制度在实施中问题产生的根源。研究表明:一方面,干旱半干旱草场存在一定的非平衡生态系统特征,承载力管理不一定能实现草场的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牧民对载畜量的控制是一个多因素影响下的综合决策,并受到市场、畜牧业生产周期、生计需求的限制。而现行的草畜平衡制度在这两个基本环节的处理上采取了简单化、标准化的思路,导致该制度不能有效执行。文章认为,在资源时空异质性异常显著的干旱半干旱草场,目前将"草畜平衡"作为落实到每一微观牧户的实施手段,其可行性值得商榷,草场管理中更应该侧重生态系统的弹性管理,而不仅仅是关注作为阈值的承载力本身。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历史上南方民族区域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并不仅仅是由于封建中央政权强化政治经济统治的需要,其中也包含着统治者对不同时期特定区域文化状况的深层理解,它是各个时期民族管理政策对南方民族地区文化变迁的一种因应和调适.  相似文献   

16.
运用加入自然资源的CD生产函数和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论是,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普遍偏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建议从加快资源税改革、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调整产业结构、扶植区域主导产业、壮大优势产业集群等方面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国家财税政策大力扶持下,民族地区畜牧业种养加产业链已经初具规模.由于过度放牧、环境污染、草地退化、草原沙化等问题,民族地区畜牧业的发展逐步走向瓶颈.通过内蒙古畜牧业产业链发展状态的调研,对民族地区畜牧业的现行财税收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总结财税政策面临的政策性问题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设计缺陷,结合民族地区环境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提出民族地区财税政策一体化建议,以求促进民族地区畜牧业产业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该文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6年截面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全国及民族与非民族地区制造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从全国范围看,集聚对中国整体经济的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从地区来看,集聚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对非民族地区的影响由正向作用变为负向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对促进非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作用显著,对民族地区作用甚微;人力资本、专利授权增长率、政府干预和投资对全国和地区的影响区别不大: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低质量的专利授权和专利泡沫会通过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本等方式,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政府盲目投资和过度干预造成的经济效率低下,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草原是新疆尤其是北疆地区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屏障之一,同时也是新疆少数民族最重要的聚居地和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的自然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北疆草原正面临着草场退化、经济增长方式单一等问题。发展草原生态旅游产业是促进牧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保护、民族文化传承与交流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文章以新疆东天山北坡草原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为例,对发展生态旅游中的有利条件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甘南藏区畜牧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南藏区是甘肃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基地 ,为了使藏区的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 ,加快藏区牧业经济现代化的步伐 ,首先应从根本上更新人们的传统观念 ,解放思想 ,依靠科技 ,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其次 ,应以畜牧业生产为中心 ,开展多种经营 ,发展民族经济。同时 ,大力开发旅游业 ,把它作为发展地区经济的重要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