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德国的绿卡政策、英国的新技术移民政策和法国的"优秀人才居留证"政策,被看作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的欧洲民族国家、特别是西欧国家,实施国际人才战略、提高本国经济和技术创新活力的重要社会政策。欧洲国家的技术移民政策与以往的移民政策相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全球技术移民。但由于其固有的缺陷,若与作为传统移民国家美国的技术移民政策相比,其对全球技术移民的吸引力远逊于美国。作为亚洲传统的民族国家——中国,当借鉴欧洲国家和美国的技术移民政策的成功经验,制定、完善和实施中国的技术移民政策和国际人才战略。  相似文献   

2.
《21世纪》2009,(7):59-59
澳大利亚移民部日前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最新政策,对技术移民的吸纳再次减少7100名,对人道类别的签证增加了250名,技工类普通技术移民申请人的移民政策有重大变化。此项新政将率先于2009年7月1日应用于海外递交(Offshore)的申请,并将于2010年1月1日应用于境内递交(Onshore)的申请。新政策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  相似文献   

3.
《21世纪》2009,(5):35-35
澳大利亚移民部长Chris Evans3月16日宣布,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威胁,为保障国内就业,联邦政府决定削减2008—2009年度永久技术移民名额。他说,鉴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澳洲经济状况所发生的变化,联邦政府认为必须相应调整移民政策,内阁因此在上周批准了削减永久技术移民名额计划。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印度共有四次大的移民潮:第一次是在17世纪以前;第二次产生于18世纪的西方殖民地时期;第三次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第四次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四次大的移民潮,导致印度有两亿多人口分布在六大洲100个国家.印度流散小说艺术地反映了印度移民的历史变迁和生活境遇,对全球化进程中文化的杂交同化、兼容并包进行了形象的艺术展现,在国际文坛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和地位,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备受关注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技术移民是各国人力资源竞争的重要对象。中国财智外流严重的现状以及不完善的技术移民法律法规都影响了国际技术人才来华工作的积极性。通过欧美等发达移民国家的技术移民法律与政策的比较,结合中国新出台的《出入境管理法》,有必要在出入境管理制度、永久居留权等方面进行法理创新,建议适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移民法律法规,并且增加"人才引进"类别签证,从而吸引更多的高层次海外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6.
世界银行非自愿移民政策与我国水库移民政策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在申请世界银行贷款时要适应贷款方的要求 ,满足贷款方的条件 ,使立项时间更短 ,资金使用效率更高以及使我国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和《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规划设计规范》修订后与世界银行非自愿移民单独条款OP4 .1 2更趋一致 ,将我国《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和《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规划设计规范》与世界银行非自愿移民政策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从移民的基本政策、移民安置规划、公众参与、移民的组织机构及责任四个方面 ,对中国移民政策与亚洲银行移民政策进行了对比分析 ,找出之区别 ,以便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文献回顾讨论了关于印度商人的民族志研究,说明印度商业活动受到学者关注的原因,分析了移民企业家这个概念为什么不能解释今天日益频繁的跨国商业模式.研究绍兴的印度商人,可以为学界提供及时的案例,让我们更了解印度跨国企业的内部运作.  相似文献   

9.
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的同一性主要表现为:移民规模进一步扩大,移民问题越来越复杂;引起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改变和重建;主要对象是农民;核心是维护、保障和增进移民的合法权益;基本机制是政府主导机制、移民主体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移民成本应该由社会来共同负担。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工程移民是非自愿性移民,生态移民是自愿性移民;工程移民是人权侵犯性移民,生态移民是人权保护性移民;工程移民是区域经济发展性移民,生态移民是区域生态重建性和消除贫困性移民;工程移民是问题最难解决性移民,生态移民是问题相对难解决性移民;工程移民是遗留问题多移民,生态移民是遗留问题少移民;工程移民是制度保障相对完善性移民,生态移民是制度保障相对滞后性移民。  相似文献   

10.
黄冲 《今日南国》2010,(13):14-15
过去10年,越来越多的精英、富商,通过留学、技术移民或投资移民等方式移居海外,大多前往欧美澳加等西方发达国家。这一现象被称为“第三波移民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全球流动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在人才流动大军中,中国人才流失的比例占到最高,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通过对中国近几年人才流失的现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自1978年以来,源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人数已达600万,其中包括人数日益增长的高技术移民.文章以英国和新加坡为例,以国际移民研究中的跨国性(Transnationalism)和人才环流(Brain Circulation)理论为出发点,对两国华人高技术新移民的组织建构以及英、新两国政府政策对新移民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笔者认为,英国的人才战略是从属于政府的移民政策,因而深受政治和国际因素的影响.新加坡的移民政策则是服务于人才政策,其目的是从世界各地,尤其是中印等亚洲国家招揽对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直接帮助的高端人才.针对中国的高端人才战略,文章建议,第一,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一整套明确和具操作性的制度化和常态化的吸引人才和使用人才的体系.第二,更好地创造条件,使他们真正起到领军人物的作用.第三,为国内本土人才水平的提高提供充分的平台,使之与海外引进的高端人才互为促进,从而达到共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超越对数成本函数,从价格效应、配置效应以及结构效应实证分析了劳动力转移与水果生产要素的弹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所造成的劳动力价格上涨会导致水果生产成本的放大性增长,〖JP2〗且随着劳动力的转移,果农在增加物质与服务要素投入的同时减少了土地投入。值得注意的是:与粮食生产不同,水果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物质与服务要素投入增加,并非是农业机械对于劳动力的替代,而是农药、化肥及其他费用的替代,即呈现出的一种由“劳动力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转变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印度都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但是尽管教学目的相同 ,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教材和教学过程不尽相同。本文从分析中印教学手段的相似与差异入手 ,搜集本科英语专业教材 ,在分析教学大纲、教学和考试过程的基础上 ,同时考虑学生的基本条件、学制、课程等因素 ,试图获得进一步改革的新观念 ,为教学大纲的设计和课程的安排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中小型企业知识型人才流失诱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人才流失却阻碍着企业的发展。在总结相关文献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对12家深圳企业的人才流失现状调研,初步构建了我国中小型企业知识型人才流失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为下一步定量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流失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劳动力外流是一个长期趋势,金融危机也难阻止农民工外出的步伐.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带来耕地利用率下降、基础设施落后及空心村的形成、农业生产梯队"老龄化"等问题,影响到农业基础稳固和国家粮食安全.因此须及早采取措施,将人口流动与土地集中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结合起来;采取吸引年青人从事农业的优惠政策;利用农民工返乡及再就业的契机,引导其投身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西部高校人才流失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才流失问题一直是多年来困挠着我国西部地区高校 ,制约着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难题。本文在认真分析西部高校人才流失的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 ,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 ,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8.
流动农民社会认同现状探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流动农民社会认同正由被动性向主动性转变。在回顾族群认同理论的基础上,作者对流动农民的社会认同进行了操作化定义,认为它应包括分类意识、目前身份意识、未来归属意识三个层面,并从地位结构观的年龄、婚姻状况、收入等方面,探讨了目前流动农民社会认同的现状,最后指出了下一步将采用网络结构观与地位结构观来分析其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9.
将没有外在“事实联系”的中印古典“韵”论并置在一起进行比较,其相同之处有四:一是对“韵”这个审美范畴“推尊之以为极致”;二是认为韵与味在本质上有相通之处;三是对韵的内涵的理解基本相同;四是都运用比喻来言说。其歧异之处主要有二:一是各自的产生、来源不同;二是印度韵论对韵有更深层次的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国家及企业对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我国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尤为严重.如何留住人才成为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大难题.为此,从分析企业人才的流失原因入手,提出了有效防止人才流失的对策,即以事业留住人才,制定特殊政策,提高人才待遇,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学习与培训机会以及实施人才内部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