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一扬 《南方论刊》2014,(6):103-104
古典名著《西游记》广为人知,其故事背景与情节更是提供了鲜活的引例供后人窥探大唐盛世。本文以猪八戒为例,循理于其婚姻形式,成礼流程和婚后事由等书中描写,试分析其婚姻关系及效力。全文着重于"婚姻属于何种形式"、"婚姻是否合法合理"、"能否悔婚改嫁"等问题进行解读,以《西游记》为样本为了解《大明律》提供范例,古文新解。  相似文献   

2.
婚姻观念与婚姻制度植根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受到本国民族精神、风俗习惯、宗教渗透和法律传统的影响,具有各自丰富的内涵和特征。中华法系的"婚姻门"数千年来一以贯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婚姻观念和伦理特征。俄罗斯传统婚姻法受到民族习惯法、拜占庭教会法以及世俗法典的多重影响,具有鲜明的宗教性和民族性。从结婚的程序、条件以及婚姻的解除和离婚三个方面,历史地考察中俄婚姻法文化的内容和特点,更为生动地展现两国文化特征和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和爱情文学作品等对爱情和婚姻生活做出了规范和描述,展现了历史悠久且特色鲜明的古代婚恋文化,其蕴含的诸多积极有益的元素,对当今社会的爱情婚姻生活都有所裨益。当代社会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的婚恋观也出现了变革,"不婚同居"、"闪婚"、"闪离"和婚外情等问题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古代传统婚恋观中对婚姻的谨慎态度、对婚礼的规范、对婚姻长久稳定的要求、对爱情和婚姻的真挚与忠贞的强调,都可以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提供参考。同时,古代婚恋文化中对夫妻相守之道和如何处理好婚姻与家庭现实之间的矛盾等问题也给出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大凡离婚者都有一段或长或短的婚姻故事,而长短迥异的故事里必有形形色色思恩怨怨的情节。如果离异者再婚,就预示着新的情节将要展开,那么过去的婚姻只能作为历史。作为历史的婚姻故事,虽然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但最好不要带进新的婚姻中,不然会对将来的婚姻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我是一个再婚的男人,曾经有过一段较长的婚史。那桩婚姻里一般家庭中“难念的经”、所具有的酸甜苦辣滋味,我都深切地感受过。  相似文献   

5.
论契丹社会的等级婚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阶级社会的统治阶级而言,婚姻本身是一种服务于统治秩序的政治行为,在辽代,适应契丹统治集团的政治需要,契丹社会的婚姻制度,表现为一种特色鲜明的等级婚姻制度,具体说来,表现为契丹社会的阶级等级婚姻、民族等级婚姻和高第豪门等级婚姻等诸种形式  相似文献   

6.
从小说的重要要素"情节"分析,<子夜>情节的设置以叙事意图的实现为目的,同时在情节的时空向度上表现出了鲜明的特征:作品的场面、细节和人物的设置都严格按照作者对马克思主义阶级论的理解而来;情节的完整、情节逻辑结构的鲜明、冲突成为情节推动的动力,与高潮的必然出现一起成为其主要特征.这标志着中国小说本质主义宏大叙事模式的成形.  相似文献   

7.
“二元正义”的误区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程序独立价值说或优先价值说是在打着"重程序"的旗号下,吸收国外的程序本位主义理论而兴起的,同时又迎合了审判实践的现实需要,即,为提高审判效率放弃客观真实,转而追求法律真实。然而,这也导致法律正义原本具有的"一元"属性被人为地割裂成"二元正义"——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这就违背了诉讼的基本价值目标。从裁判者角度而言,程序正义是可以感知的实然状态,实体正义是存在于观念中的应然状态;就当事人而言,他们的"正义"观念中无疑包含实体内容的法律正义。质言之,实体正义是法律正义的内在生命和灵魂,程序正义则是法律正义的物化载体。而"二元正义"观以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各自独立为前提,必然造成程序正义的缺位,实体正义也将失去其外在形式和载体。  相似文献   

8.
试析共和向帝制转型时期的古罗马婚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转型时期,古罗马人的婚姻由"有夫权婚姻"向"无夫权婚姻"过渡,婚姻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但从实质而言,没有大的变化.在罗马人的婚姻中,重要的既不是爱,也不是欲望,而是忠诚.婚姻的实质就是生育合法的罗马公民,以巩固和延续帝国的统治.  相似文献   

9.
关于鲁迅小说意义的阐发不能脱离对其所展现的社会空间的准确认知.借鉴社会史研究视野来认识小说<离婚>中的人物关系,爱姑与七大人其实处于乡土社会的绅一民关系格局中.围绕爱姑的婚姻纠纷调解事件,小说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形态,尤其是绅权的基础、特征与运作的过程.对于鲁迅小说中"士绅"这一人物类型及其嬗变尚有待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0.
马瑞芳 《文史哲》2005,(4):54-60
《红楼梦》中秦可卿出丧的写作参照是《金瓶梅》中李瓶儿出丧。表现在相似的临终嘱托、棺木越规、僭越规矩等。而《聊斋志异》中金和尚出丧是前二者的过渡环节,即变繁琐为简练,变自然撷拾为理性归纳的中间环节。金和尚和秦可卿的相似之处是:都出身微贱;都生活在不合礼法的氛围中;二者都有异姓儿;作者对他们的丧事描写都采用了春秋笔法。曹雪芹笔下跟秦可卿出丧形成鲜明对比的可能是贾母之丧。秦可卿是辈分最低的重孙媳,贾母是辈分最高的老祖宗,身份形成强烈对比;秦可卿之丧在贾府极盛时,奢华无限,贾母之丧在贾府败落时,寒酸异常,丧事规格形成尖锐对比。从现存脂评找不到曹雪芹写过贾母之丧的痕迹,但没写过不等于没打算写。根据前八十回的蛛丝马迹推测,曹雪芹笔下可能出现这样的情节:贾母去世时,贾府大厦已倾,贾母不仅不可能有风光大丧,甚至棺木都成了问题。这时,刘姥姥登场,出钱葬贾母并用二进大观园时的贾母赠衣为其装殓。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为这样的描写预埋了伏线:刘姥姥跟贾母有着非同寻常的“天上缘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是打秋风者,二进荣国府因跟贾母投缘,变成贾母的贵客和“老亲戚”;贾母和刘姥姥的依依惜别,很像是贾府败落时刘姥姥葬贾母的伏笔。当年贾母惜老怜贫,刘姥姥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帮助贾母本人和她的家族。贾母能入土为安,跟秦可卿当年提醒凤姐安排祖茔有关。这样一来,贾母之死和秦可卿之丧就形成了较为完整、系统、合情合理的对比,就小说构思艺术而言,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11.
网络穿越小说涉及丰厚多维的伦理内容,从创作伦理、叙述伦理、故事伦理、阐释伦理四个维度对其展开研究,有助于明晰其伦理内容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就创作伦理而言,网络作家创作伦理受网络作家个体伦理观与网络文学场参与者伦理观的影响,呈现出由个人伦理偏好为主到兼顾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动态转变过程;就叙述伦理而言,网络穿越小说总体上扬善惩恶,但一些叙述技巧与策略的使用在增加情节精彩性与趣味性的同时,又消解了某些道德行为的正当性,解构了传统历史叙事的求“真”取向,从而产生了负面伦理效果;就故事伦理而言,网络穿越小说在个人和社会层面表现出的伦理内容,既有对当代社会通行伦理观的践行,又多有违背之处,实质上是对当代人情感、欲望的想象式表达;就阐释伦理而言,网络穿越小说的阐释主体可细分为大众读者、资本方、监管方与精英批评者,他们阐释作品时秉持的伦理观同中有异,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影响创作与接受的伦理环境.  相似文献   

12.
网络穿越小说涉及丰厚多维的伦理内容,从创作伦理、叙述伦理、故事伦理、阐释伦理四个维度对其展开研究,有助于明晰其伦理内容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就创作伦理而言,网络作家创作伦理受网络作家个体伦理观与网络文学场参与者伦理观的影响,呈现出由个人伦理偏好为主到兼顾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动态转变过程;就叙述伦理而言,网络穿越小说总体上扬善惩恶,但一些叙述技巧与策略的使用在增加情节精彩性与趣味性的同时,又消解了某些道德行为的正当性,解构了传统历史叙事的求“真”取向,从而产生了负面伦理效果;就故事伦理而言,网络穿越小说在个人和社会层面表现出的伦理内容,既有对当代社会通行伦理观的践行,又多有违背之处,实质上是对当代人情感、欲望的想象式表达;就阐释伦理而言,网络穿越小说的阐释主体可细分为大众读者、资本方、监管方与精英批评者,他们阐释作品时秉持的伦理观同中有异,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影响创作与接受的伦理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与<史记>有着密切联系,它从互文性的角度对<史记>文本进行了历史诗学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现代作家通过母题的重组,建构了文学性的情节形式,同时还把个体经验融入<史记>人物及事件中,在丰富和发展这些情节形式的同时,也表现了对世界的新的看法.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审美特征在<史记>母题与小说情节形式的互文关系中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李卫华 《江淮论坛》2011,(6):114-119,188
现代行政不再仅仅是行政主体单方意志性的表现,而是行政程序各方主体综合意志的表现。就强制性行政行为而言,表达和听取意见的权利义务规定性、表达和听取意见程序的法定性和必要性以及该程序对行政行为效力的决定性意义等因素,决定了强制性行政也必然反映参与行政程序的各方主体的综合意志。而非强制性行政行为的形成过程,更充分表明了相对人意志构成其成立的充分或必要条件。实际上,行政行为包含和反映当事人的意见,既是现代公共行政观念的彰显,也是现代行政程序法治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张佩 《兰州学刊》2013,(4):61-66
《镜花缘》"才女榜"乍看凌乱,实则乱中有序,处处玄机。从整体结构上来说,才女基本上是以男性家眷的形式出现,主干抽枝,散而不乱。李汝珍撰写榜单时,将取名、取称号、排顺序的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与全书紧密贴合。从"才女榜"返观《镜花缘》,其人物塑造成功与否,作者思想复杂程度,情节设置是否得当,原本难以理解之处均豁然洞现。作者在榜单中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才华,对全局的驾驭能力,向观者展现了"榜"的强劲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淮南子>在<齐俗训>等篇中展现了别具特色的风俗观:其一,就风俗与人性的关系而言,认为"人之性,久湛于俗则易";其二,就"因俗治国"的构想而言,强调圣人"移风易俗";其三,在处理风俗歧异的态度与方法上,主张在"存异随俗"的基础上"化邪归正".<淮南子>一方面看到风俗对于治国理民的重要意义,以及君主对人民施行教化、"移风易俗"所能起到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认识到基于时代、地域差异的风俗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魏晋文学的丕变,实源于士大夫精神上"展现形态"的确立。"展现形态"的三种表现是名士、清谈和重才性表现的文章。以上三种"展现形态"的背后,实与东汉人才选举乡里清议的逐渐废弃和公卿路线的加强相关,其突出表现是《人物志》的出现。《人物志》的以"谈"和"四理"取人,实际是在选举法则上,由道德、实践的原则向才性展现原则这一重大转变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司法体系中,法官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法官作为一个中立者和裁定者需厘清事实、引导程序、得出裁定,最终形成裁判文书。裁判文书不是一纸空文,其要义便是将法理与情理说清讲明。文书说理是法官无可推卸的司法责任,然而,就目前的事实情况而言,法官的文书说理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本篇论文通过对法官职业与文书说理的联系进行阐释,进而分析文书说理的现实困境及其产生原因,展现当代司法推进对法官职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无效婚姻制度在认定标准、宣告程序方面有较为明确的规定,但在无效婚姻的认定条件方面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早婚、近亲结婚及结婚的疾病等方面;在婚姻无效案件审理程序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对此,需要在相关立法上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九十八回有一个阿傩向唐僧师徒索要"人事"的情节,这被许多人认为是作者表现阿傩索贿并进而讽刺佛教的重要证据。但从《西游记》的抑道扬佛倾向、从该情节所体现出的佛教教理教义、从作品的艺术构思与主题表现等方面来看析,作品中这个索要"人事"的情节,并非是对佛教的讽刺,而是作品整个佛教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刻的佛教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