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寺奴婢阶层的存在,已为中外学界所公认,但专论尚为鲜见。寺院奴婢又是当时全社会奴婢阶层的一部分。深入研究寺奴婢问题,不仅有助于寺院内部阶级关系的探讨,而且可以成为观察唐代整个奴婢阶层的一个窗口。本文仅就唐代寺奴婢的来源、唐代前后期的几种寺奴婢名称以及寺奴婢的放还与检括等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接引寺位于金堂坪对面的山上,是银厂沟风景区内从事佛事活动的地方,内有:舍利塔、大雄宝殿、千手观音殿、药王殿……居士住宿区等。接引寺在彭州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引寺是济麈师祖当初最早修建的寺庙之一,当初依九像被风水宝穴而建,登寺可见九峰相连。地震后位于半山的接引寺受损严重,唐代三尊玉佛毁坏,建筑除塔子以外全部垮塌。接引寺主持广和法师在地震中死亡,  相似文献   

3.
罗燚英 《学术研究》2023,(10):118-126
通过集中讨论唐代恒山慧炬寺所立四通石刻,追溯慧炬寺立寺前北岳地方社会与佛教发展情况,聚焦慧炬寺肇创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可以看出,慧炬寺虽创立于唐,但其创建佛寺的信众基础和宗教土壤却是植根于汉末以来河北佛教的历史发展。慧炬寺肇创是北岳地方社会中上层善信推动的结果,该寺在建立伊始就确定农稼立寺。不过,揆之碑刻可以看出,在慧炬寺的发展中,其信众中周边方镇军管手工行业中属于武职身份的管理官员,尤其是中下层管理者,特别引人瞩目,这一群体构成了慧炬寺延存的重要外缘。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扶风县境内的法门寺,历史上曾叫做阿育王寺、无忧王寺、法云寺、重真寺、崇真寺等等。它是长安佛教的一所古老寺院,因寺内真身宝塔藏有释迦牟尼佛舍利指骨一节而称名于世;在唐代,法门寺与山西的五台山、江苏的泗州普光王寺和陕西京兆终南山南五台并称为中国佛教的四大“灵境”。由于唐代数帝大张旗鼓地迎奉佛舍利入宫供养,从而使它更加声名显赫。随着地宫中大量唐代珍贵文物及四枚舍利的发现,法门再寺次成为人们谈谈的热点。这里就法门寺历史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资料 泰安寺,座落在青城后山泰安古镇,是青城山现存佛教寺庙中最悠久者。古籍载:“唐代初建,逮明复振;楼殿壮丽,甲于青城。”自唐宋以来,一直为佛门弟子向往的圣地。并为佛教的讲习之所。经各代修葺和重建,现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大悲殿及僧舍斋房等建筑。寺内现存清代古碑三通,山门“古泰安寺”为前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手书镌刻。寺外有明代著名高僧鉴随禅师灵塔,寺周有古红豆树。银杏树及松楠等参天大树数十株。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唐史方家向觉明先生在《西亚新宗教之传入长安》、《周至大秦寺略记》中对唐代景教流播作了详尽研究,(《燕京学报》专号之二,1933年10月版)但对于大秦景教碑的出土地点、碑的史学和考古学价值,困于资料,未能做出定论。后学为澄清唐代外来文化中这一疑案,历时三个月,多次到周至凭吊大秦寺遗存,查阅资料,并去碑林研读《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获益匪浅。景教是从基督教的反对派开始的。景教,基督谐音。景者,大也、烟也、光明也。景教开山祖──聂斯托尔于428年至431年任君主坦丁堡主教期间,力主圣母玛利亚…  相似文献   

7.
清末出土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土城子的《单于府开元寺故大德悉达多禅师碣铭》是李逢吉早年的一篇佚文,应撰于其受范希朝之辟出任振武军摄节度掌书记但尚在守选期内的贞元十年至十三年。单于府开元寺应系奉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敕令而立的官寺,这不仅确证了盛唐疆域最北端也曾奉敕设立开元官寺的史实,也是目前所见唐代都护府治城设有开元官寺的唯一实证。印度僧人悉达多禅师驻锡单于府开元寺并弘传佛法,则是唐代边疆官寺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特殊作用和功能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8.
陈垣先生在《摩尼教入中国考》一文中,根据唐大历六年和元和二年,回鹘两度请求在中原建摩尼寺事,指出唐代中原摩尼教"先由北而南,复由南而北"的传布路线。笔者分析中原摩尼寺的设立情况,辨释陈先生这一观点,认为回鹘请求在江南地区建寺多伴随粟特人之商业利益,而在河南,尤其是太原府置寺则更具政治意图。  相似文献   

9.
百丈寺,为天下清规的发祥地,建于唐代,盛于宋代,至晚明,古刹草深,极其荒芜。明代崇祯庚辰年(1640),应建安王朱统之请,明雪禅师入住百丈寺。明雪一生九坐道场,以大智为模范,以清规为圭臬,"人咸谓大智再来"。晚居百丈,虽不足一年,却能使百丈寺风规愈肃,百废俱兴。  相似文献   

10.
68四顶山     
四顶山在肥东县城南25公里、巢湖北岸。海拔174米。因山有4峰,故名。又传说古仙魏伯阳铸鼎炼丹于此,故又称为四鼎山。唐代有人建寺,后方自勉建朝霞书院于此,皆毁。四顶山有“四顶朝霞”景观。山上柯洞穴奇石、“炼丹池”。  相似文献   

11.
唐代是我国佛教史学的繁盛期,在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自幼浸润于传统文化当中的唐代高僧,他们或通过官学、私学,或通过寺学等多种途径接受儒家传统的经史教育,并将这种学术背景展露于其著述当中.因此,唐代高僧编撰的佛教史籍,不仅继承了传统史学的体裁和观念,而且为我们留存了中古社会的大量史料,特别是佛教史料.  相似文献   

12.
“太原白居易”考孟繁仁白居易是著名的唐代诗人,他於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农历正月二十日出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宅;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八月十四日逝世于河南洛阳履道里第宅,埋葬于洛阳龙门东山“香山寺”。虽然白居易出生和逝世、甚至埋葬的地点都是在河南...  相似文献   

13.
侯卫东 《殷都学刊》2012,33(4):56-61
安阳修定寺唐代开元三年(715年)刻的《相州邺县天城山修定寺之碑》,清代的《安阳县金石录》、《唐文拾遗》都著录了碑文.原碑已经打碎,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艺风堂旧藏拓本,拓本与著录文字相比勘,可以互相发明,最大限度地还原碑文的原貌.唐代修复后的修定寺塔至今尚存,仍然使用了北齐时期的塔基,该塔是我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塔基,碑文对包括该塔在内的始建于北齐时期的寺院建筑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对研究北齐佛教和皇家寺院建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须弥山大佛造像完成于公元763年以前,是须弥山唐代石窟的代表,集中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向鼎盛时期发展特定历史条件下,赖以形成的审美思想、艺术特点和艺术风格,可与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相媲美;须弥山大佛的雕凿,是当时原州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的象征,也是唐代原州历史文化的见证。  相似文献   

15.
林立 《西域研究》2023,(1):132-141+172
布达拉宫藏一尊波罗朝铜宝冠佛像上有梵文和汉字铭文,据造像风格和梵文字体可确定其年代为10世纪。根据汉字铭文,这尊造像是10世纪高昌回鹘时期安西开元寺汉僧惠超在那烂陀寺所造,证实了唐代和高昌回鹘时期安西开元寺的存在。“惠超”的名字题刻曾见于库木吐喇石窟10世纪高昌回鹘时期的76窟和GK7窟,有可能和铭文中的惠超是同一僧人。10世纪时,惠超法师从安西至天竺那烂陀寺可走“西域—葱岭—西北印度”的传统丝绸之路与“于阗—吐谷浑旧地—吐蕃—尼婆罗道”两条路线。  相似文献   

16.
至少从晋朝开始,佛教已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广泛传播,女性出家为尼时有所见。但直到唐代之后,才出现女尼修行的公共场所———寺庵,宋元逐渐增多,明清几乎遍布城乡各地。与此同时,信女向寺庙捐施财物也持续不断,宋元捐施财物数量最多,明清则捐施人数最多。珠三角女尼及尼庵的发展显示,随着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佛教通过海洋传入岭南,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因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而成为尼姑最活跃的区域。  相似文献   

17.
96太姥山     
太姥山往唐宋时已很兴盛,历史悠久,古寺众多,留下不少历代文人墨客的遗迹。当时山南北有三十六寺院,其中以国兴寺、瑞云寺灵峰寺、芭蕉寺、天王寺规模最大。至今国兴寺的遗址上尚存石柱360根,寺前有楞枷宝塔、唐宋时期创作的人物、花卉、禽兽等雕刻和石牌。  相似文献   

18.
跋河南洛阳新出土的一件唐代景教石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洛阳出土的唐代景教石刻残幢,刊有《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一部及景僧清素等人的建幢题记。经文中采用的若干佛教用语,反映出唐代景教意识中融汇汉译佛教概念的情势。至于建幢题记披露的这个景众群体,从姓氏构成上考察,即为一个东来粟特的亲族部落。而东都洛阳之建有景教寺院———大秦寺,亦因这一经幢题记的记事,得到确切的证实。  相似文献   

19.
太原北崇福寺始建于唐高宗时期,为唐朝名寺,也是当时太原佛教的象征。通过对北崇福寺的历史演革进行初步梳理,并对历代住持此寺的名僧和其宗系进行探讨,可以看出,北崇福寺是唐代至宋初唯识学的一个重镇。  相似文献   

20.
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的灵山寺,乃唐代高僧大颇和尚的道场。大颇和尚(732—824),俗姓陈,方志载其为陈帝之裔,世为颖川人,其高祖随官迁潮。唐开元末诞于潮阳,至大历中,师事西山惠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