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问题,人们长期认识不了。斯大林不承认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并提出了改革的命题,由于“左”的思想支配,实践中未能贯彻。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正确方面,克服了贯彻中的不彻底性,揭示出改革的依据、对象、目标、性质、条件和步骤等,这是对改革理论的重大发展。中国改革的实践证明,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理论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并在总体上作出了科学概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为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是在我国社会处于重大转折的历史时期,毛泽东和我们党在探索有“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与发展。遗憾的是,在1957年反右扩大化以后,毛泽东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上出现了一系列失误。导致毛泽东失误的原因主要有:理论原因——在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认识上的偏差;实践原因——阶级斗争扩大化;方法性原因——采取以“四大”为形式的所谓“大民主”。毛泽东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上的理论与实践,无论是贡献、经验,还是失误、教训,都应当成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主义辩证法经历了曲折的形式和发展过程。建国初期,毛泽东领导我们党运用发扬辩证法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的理论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彻底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功地实现了由“革命辩证法”向建设辩证法的转变,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证法的理论科学,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走向新的辉煌提供了方法论保证。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其改革是自我调整和完善。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对社会主义的改革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但毛泽东的改革思想受“左”的倾向的困扰,未能付诸实施。而邓小平不仅恢复了毛泽东的改革思想理论,而且具有重大突破,并使其成为全党认同的理论,从而付诸实践。邓小平对毛泽东改革思想理论的突破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在对改革的认识上,克服了“左”的僵化思想;二、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方向,把改革的工作重点放在经济上;三、视改革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四、将改革的镜焦直接对准到僵化体制的根本转变上。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中提出的杜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层的理论基础和哲学基础。因而,不能说改革与毛泽东无缘。当然也不能说,改革的理论完全出自毛泽东。邓小平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的改革理论做出了划时代的伟大贡献。另外,《正处》没有提出打倒党内走资报的观点,所以它不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源头。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毛泽东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思想观点的比较 ,阐明了邓小平“改革动力论”是对毛泽东“矛盾动力论”的深化和拓展 ,将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主要观点均可在毛泽东思想里找到它的理论源头。这里,仅就几个主要方面作些历史回顾。一、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阶段论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毛泽东就开始思索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提出了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的观点。首先,他认为“建立”社会主义和“建成”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不同的阶段。1957年1月,毛泽东在一次知识分子座谈会上说:我…  相似文献   

9.
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关系──论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一个方面的重大发展苏伟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伟大意义毛泽东同志以彻底的辩证法态度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建时期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0.
“抓革命,促生产”与“以改革,促发展”,是毛泽东、邓小平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两种不同的社会发展思路。其差异表现在提出的前提、基本内涵、实践结果等方面。两种思路的转换,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在理论认识方面的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论述邓小平特色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探讨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时期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所作的杰出贡献。  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社会主义需要改革,无产阶级的领袖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1890年,恩格斯就认为:“所…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条件,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取得重大胜利、无产阶级专政不断巩固的根本保证.对于我国来说,解放和友展生产力更是革命与建设的最根本任务.毛泽东与邓,]、平对生产力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毛泽东从土地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到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时期,都十分注重对生产力问题的研究,取得巨大成果.邓小平同志继承与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生产力的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逐步扭转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局面,引导全党、全国人民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提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之后又陆续提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光辉论断,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内涵,而且为我国人民提供了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3.
李慎明 《中华魂》2013,(9):9-12
《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首辑10本出版发行后,社会反响强烈。《忧患百姓忧患党一一毛泽东关于党不变质思想探寻》就是其中一本。阅读了此书后,有的领导说:“小册子我一口气读完,总的感觉是不回避矛盾、有事实、有观点、深入浅出有说服力,有助于读者正确认识毛主席的功过是非。”有军委领导说:“我反复读了好几遍”,“非常深刻,很有见地,对于全面准确领会毛主席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指导价值,更加自觉地做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工作,有着很强的借鉴和启迪作用”。也有领导和读者给编辑部来电说,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建议将该书“引言”公开发表,以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现将该书“引言”刊登如下(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4.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从斯大林的完全适合动力论到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论,再到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动力问题认识上的深化与推进。文章强调,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基本途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改革动力论”表明,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一)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服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刮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完善,是我们党和国家经过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作出的科学选择。1993年10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十四大”提出的改革目标系统化、具体化,将改革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建立市场经济的基础,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全面确立。…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论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毛泽东伦理思想自始至终贯穿着一个标心,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所以是毛泽东论理思想的核心。其根据在于:第一、它是毛泽东伦理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党的政治宗旨在道德观上的反映;第二、它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最高表达;第三、它是毛泽东对无产阶级革命人生观的高度概括。毛泽东同志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武装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促使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坚持和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于克服党内出现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对于加强党风度政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 ,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 ,邓小平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表现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和研究 ,科学地区分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具体体制” ,把改革作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径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并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 ,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1956年毛泽东在主持写作“两论”的过程中,提出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重要课题,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和历史背景。“两论”从哲学层面发出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先声;产生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萌芽,成为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发展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树起了反对教条主义的理论旗帜,为实现第二次结合提供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武器;奠定了邓小平实现第二次结合的认识基础,孕育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因子。  相似文献   

19.
革命取得胜利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巩固社会主义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首要课题。毛泽东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主要代表为此进行了艰辛的探索。50年代后期开展的史无前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模式的构想初步形成,充分肯定“人民公社”的历史地位,又适当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是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实践的特点。60年代大大发展的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构想含有更多的左的和空想的成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总结和分析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思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十五大最重要的成果,最大的贡献。 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阐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在解决这样一个重大问题的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些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