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教发函[2009]77号,内政发[2009]95号),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主要面向内蒙古和蒙古语文协作八省区招生。她的前身是原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3年。学院在近60年的办学历程中,一直秉承"以人为本,特色立校,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办学理念,注重民族性、区域性和应用性特色,以"培养民族人才、发展民族文化、服务民族经济"为宗旨,为中央、自治区和蒙古语文协作  相似文献   

2.
语言的尽头是音乐。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它能给人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和出乎意料的精神力量。在中外音乐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些作品在国家、民族危难中诞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聆听者。《列宁格勒交响曲》在炮火中呼唤人性在西方音乐史上,有一部作品堪称传奇。它不仅歌颂了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斗争。  相似文献   

3.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且是著名的政治家。历史上颇为称道的是他文学方面的成就,后人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也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重要成就是在宋代文学史上开创了一代文风,堪称文坛领袖。追溯这位大文豪的成长过程,一位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的伟大女性,值得我们后人敬仰和怀念,她就是欧阳修的母亲郑氏。  相似文献   

4.
汶川特大地震过去整整一年了. 2008年6月30日,胡锦涛同志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严党员代表座谈会上将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所体现的精神概括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是对中华民族抗震救灾中所体现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最新概括、科学阐述和准确定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凡是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一代名将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关羽的意志力让人惊叹。"《三国演义》毕竟是文学作品,难免有虚构的成分。然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刘伯承元帅,却在重庆留下了一段比‘刮骨疗毒’更加惊人的真实故事,并因此被誉为‘军神’。"刘伯承同志纪念馆管理处文物科科长付世权向我们讲述了刘帅"军神"称号的来历。  相似文献   

6.
陈智 《四川省情》2008,(6):45-45
汶川5.12大地震使中国经受了一次全面的考验。所幸的是面对这场灾难和浩劫,我们的党、政府、军队、民众乃至各个部门的反应之迅速、信息之公开、举措之有力、民族之团结,都是建国以来历次遭遇重大自然灾害时前所未有的。且不说与上世纪70年代的唐山大地震作比较,就是拿六年前的"非典"和今年春节发生的"大雪灾"作比较,这一次党政军民的表现无疑是最坚强挺立、最完美伟大,也最为人称道的。  相似文献   

7.
古代:蒙古族的发祥和兴盛 蒙古族是我国境内一个有悠久历史、英勇强悍、富有战斗精神的民族,是现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蒙古”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唐代,新旧《唐书》中称“蒙兀室韦”,最初它只是蒙古地区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名称。这个部落起源与我国东北部的额尔古纳河一带,后来才西迁至漠北的不儿罕山(现肯特山),额尔古纳河一带至今是我国的领土。肯特山一带在蒙古独立(1912年)前也是我国的领土。当时各部落之间争战连绵不断。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名字叫铁  相似文献   

8.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任何一个民族都要有自已的民族精神,一个没有精神支柱的民族,其结果只能是受制于人。“自强不息、实现四化、振兴中华”就是我们当代的民族精神。它激励我网各族人民,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已任,为推  相似文献   

9.
正草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草原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都以其富有历史意义的内涵和精神特质,为自治区民族进步和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不断提供新的滋养,成为其繁荣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内在因素。草原文化品牌能够概括和代表内蒙古文化的总体形象,它是凝聚内蒙古地域文化特色和世代在内蒙古生息繁衍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是内蒙古文化的品牌。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特别是  相似文献   

10.
不负韶华     
饶昌东 《晚晴》2020,(1):26-26
我们家的好家风、好家训要一代一代往下传……亲爱的家人们:大家好!2020年元旦前夕,我正在编"我幸福的己亥年"来表达家和万事兴,电话铃突然响了:"太爷,太太,我们马上来接你们庆元旦!"一听,是佶孙,于是我和老伴答道:"好!好!好!"一见面,我们与二儿子、二儿媳、佶孙一起聚餐……  相似文献   

11.
半个世纪以来,雷锋同志的"螺丝钉"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坚守岗位、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地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统计,在经历六十年的成长之后,有了现在十万众的大集体,有了完备的统计监测调查体系,有了纵横交织,与国际接轨的大统计格局。而今天的圆满、兴旺与繁盛,正是由于"螺丝钉"精神的发扬,正是由于统计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笔者于2008年到江苏省徐州市统计局工作,参与了,见证了太多太多。四年多,无论是经济普查、人口普查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进行的第四次人口普查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普查。在这次人口普查中所体现出来的工作精神和作风是值得高度赞扬的。什么是人口普查精神呢?伟大  相似文献   

13.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在亿万人的喝彩声中落下了帷幕.本届奥运会,让中国在体育场馆建设,综合接待能力、国民素质以及运动成绩方面展示了自己的实力,让世界各国运动员创造了极佳的竞赛成绩,也让亿万中国人民切身体会到了奥林匹克的伟大精神,这些伟大精神不仅铸就了奥林匹克的辉煌,也给每个人以极大的震撼和启发.  相似文献   

14.
重塑非遗     
林风 《四川省情》2013,(5):10-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直接的见证者,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基因,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人类创造力的重要因素,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今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五周年。四川在灾后文化恢复重建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已跻身全国非遗大省行列。绵竹年画、羌族刺绣、桂花土陶等非遗进入产业化发展。甚至走出国门为世界所知。不过。依然有诸如青林口高抬戏、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统揽"四个伟大"中的决定性作用,科学回答在新时代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相似文献   

16.
感受海参崴     
海参崴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以盛产海参而得名.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威逼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割占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62年,沙俄政府将海参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即"统治东方".在我的印象中,俄罗斯是一个伟大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最近有幸走进海参崴,把亲身感受与你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这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又一大创新.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是诚信社会,而由于统计工作在反映发展、促进发展、评价发展的工程中有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建设和谐社会也必须不断强化统计"诚信".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同志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这是对我们党98年历史、新中国70年历史、改革开放40多年历史的深刻总结。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需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相似文献   

19.
各地动态     
《青海统计》2008,(9):46-48
西宁市统计局召开领导班子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专题学习讨论会近日,西宁市统计局召开领导班子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专题学习讨论会。局领导班子各位成员结合各自的思想和工作实际畅谈了学习体会,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切实加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的中国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正是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因为一个社会,虽然说经济发展是首要的也是最终的目标,但如果这种高速发展是建立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