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朋友最近买了车,一辆自动豪华型车。朋友最初的计划,只是想买一辆代步车,总价五六万元。他当时考虑买一辆二手车。有同事说,五六万元应该可以买辆新车了。朋友觉得有道理,于是把买二手车的计划放弃了。  相似文献   

2.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里说说它的来历: 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一书中,就已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其中关于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的规律是最重要的部分,但他在那里只是阐述了这一规律的思想内容,并未把它概括为“对立统一规律”这一科学术语。 马克思也没有明确提出“对立统一规律”这一  相似文献   

3.
朱朱 《中文信息》2005,(9):49-49
土耳其浴,我在国内早有耳闻,据说洗后有种重生的感觉。到达依斯坦布尔的第二天,夜幕中我们沿着大街小巷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依斯坦布尔最好的卡嘎陇革卢浴室。距今已300年历史的卡嘎陇革卢浴室由一位苏丹建成,欧洲不少王公贵族曾到此体验这种土耳其独有的皇室享受。一打听,价格不菲,搓背带按摩得30美金,今天是开斋节,四处关门,可看的地方都看了,要不又得回到酒店看土耳其电视了。咬咬牙,心想一辈子也就被土耳其宰这一次。  相似文献   

4.
1979年,当代著名史学家布罗代尔在他极有影响的《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书的第二卷中指认,“资本主义”一词是一个“新近出现的词”,它形成于18世纪中期,最早由勃良和普鲁东使用,而一直作为资本主义批判者的马克思却从来没有使用过“资...  相似文献   

5.
目前,哲学界的不少同志正在对“合二而一”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有的同志还发表了既有丰富资料又有理论分析的论文。这是一件大好事。它说明由那个“理论权威”、中央文革顾问和“四人帮”一伙所精心设置的哲学上的又一个禁区被冲垮了,说明毛泽东同志倡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学术界正在得到恢复和发扬。  相似文献   

6.
十五年前,我国哲学界曾经掀起过一个很大的波澜,人们至今记忆犹新,那就是对“合二而一”的批判。结果是,“合二而一”臭名远扬,人人避之唯恐不速。“合二而一”成了“阶级调和”的代名词,同时也就成了一顶压人的大帽子。这样一来,“合二而一”的字样,不仅在报刊杂志上消声匿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曾经说过:“把同一个专门名词用在不同的意义上,是可能引起误解的。但是没有一种科学能把这个缺点完全免掉。”(《资本论》第1卷第215页,注29)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一分为二”,作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命题,已为广大干部和群众所熟知。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严重歪曲,也由于我们过去在宣传上有些不实事求是的地方,对这个命题的看法,引起了一些误会。这是需要加以澄清的。  相似文献   

8.
七月间我给本刊写过一篇短文,对毛主席《送瘟神》诗中“遗矢”一词,作了一些解释。最近读了本刊第九期《“人遗矢”“鬼唱歌”解辨》一文,对我的解释认为“牵强附会”而又“文内自相矛盾”。我想先就这些指责进行辩解,最后也对这位作者的训释提些意见。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正在开展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关系的讨论中,有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那就是,在马克思后期著作中,特别是在作为他一生恩想结晶的《资本论》中,也有关于“人”、“人的本性”、“人的本质”的说法。这一点几乎成了肯定“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学界通常认为,"马克思学"一词是吕贝尔首创、西方所特有的。我们认为,这个观点是根本错误的。"马克思学"这个概念的首倡者是梁赞诺夫,他发起了苏联马克思学的创建大业。在苏联马克思学、西方马克思学相继兴起之后,我们呼吁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共同努力,借鉴与超越苏联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创建中国马克思学。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和鲍威尔都用鸦片来比喻宗教的作用,但二人的主张不同。在马克思早期使用鸦片一词的时候,欧洲人还普遍视鸦片为一种药品,而马克思则有意借其来表明宗教具有的催眠和惊醒双重作用。马克思的这一思想为当代西方神学与马克思思想的耦合提供了契机。当代西方神学与马克思在确认的历史情境、认同的主体、强调个体心理和主张实践的观点等方面都存在着耦合。因此,当代西方神学不仅借鉴了马克思,而且从宗教神学的立场对现存资本主义及其前景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和否定。  相似文献   

12.
犹”的作用是把非等义的字词通起来。本文考察了“犹”字的一般使用与作为训诂术语使用时不同的内涵和作用 ,论述了训诂术语“犹”最初的不规范性 ,从而从训诂之角度更深刻地理解“犹”字作为训诂术语的内涵与功用。  相似文献   

13.
孔令栋 《文史哲》2002,1(5):113-119
马克思关于劳动不是商品的论证是其经济学严密体系的基石之一 ,这一论证具有科学性。王建民在《论活劳动商品》一文中试图动摇马克思的这一观点 ,不仅不能推动理论的发展 ,而且使自己退回到李嘉图学派的矛盾中去。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这个根植于人们头脑中的革命性命题,似乎已成为社会主义实践者的共识。然而,研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有关人类社会进化的论述,结果并未发现有这种结论。因此,如果简单地理解这个命题,很容易把人们的认识引入歧途,从而导致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探索陷入困境。一、经典作家认为社会主义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的散文术语所指是支离与分散的,不同研究者的视阈中其内涵是不同的。中国古代所谓散文,只是骈散之散的语体概念,隶属于大文章范畴;而文学性的文体散文概念,则是五四之后,伴随西方文学理论的引进而被引入中国的;接受了西方文学理论的学者,在对中国古代书面语言进行梳理时,并未还原到古代书面语言的历史场域,而是对西方文学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挪用与横移,造成大散文全面覆盖大文章的格局。古今散文术语所指亟待厘清。  相似文献   

16.
随着自然环境不断的遭到破坏,雾霾天气频繁来临,放鞭炮表达喜庆之意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搭红,已经成为了当今人们表示祝贺的一种比较流行的方式,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附以新意,但这一古老的民俗将在历史中留下其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回到马克思”辨杨晓莉在当今世界上,无论是西方或东方,重新解释和建构马克思主义早已成为一种时尚。而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自己从前所信奉的不少理论观点与马克思主义本身或有差距。这使“回到马克思”成为一个当然话题。那么回到马克思的难点和出路在哪里?需要谨防怎...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贵刊一九七九年第三期(总第七期)发表的陈漱渝同志的文章《关于〈敬业学报〉第六期》,首先引用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撰写的《周恩来同志的中学时代》(以下简称《中学时代》)一文中如下一段话:“《敬业学报》是敬业乐群会的刊  相似文献   

19.
《史记·游侠列传》载:“其言必行,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对其中的“已诺”,一般是把它解释为“已经”、“践履”之意;郭在贻同志在《漫谈古书的注解》(载《学术月刊》1980年第1期)一文中不同意这一传统的解释,而认为“已”古有“不许”之义,此与诺正相反对。经研究,我认为还是解作“已”字的常义是对的。理由如下:(一)如果将“已”字解释成为不许,反与文意相忤,与“诚”了不相关,显然不合作者原意;(二)古人“重然诺”、“一诺千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是不是市场经济?这是经济学界存在歧见的问题之一。产生歧见的原因,固然有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认识上存在着的分歧,但术语使用上的混乱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对“市场经济”作出术语学的分析,以求得学术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