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死刑复核程序是近年来刑事诉讼法学界的讨论热点,2012年新修订刑事诉讼法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改革并不大,相关法律规定仍然比较简单,死刑复核程序在操作中暴露了很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价值的最终实现。因此,针对其存在的缺点,本文提出完善死刑复核程序的具体建议,即提出对死刑复核程序启动进行诉讼化改造,书面审理与开庭审理相结合,完善检察机关对死刑复核程序的监督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所谓死刑复核,是一种对死刑判决和裁定进行专门审查核准的特殊制度。1995年4月,经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聂树斌被判处强奸罪有期徒刑15年,故意杀人罪死刑,数罪并罚被执行死刑;2005年1月,真正的杀人凶手王书金被抓获,而聂树斌早已于10年前被执行死刑。以“聂树斌案”为代表的冤案被发现和纠正,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启动了我国死刑复核制度改革,而死刑核准权的收回无疑是我国法律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话题。4月1日,全国首批30余位死刑复核官正式到最高人民法院报到上岗。死刑复核权收回的人权意义不容小觑,更为重要的是,这将带动二审、一审刑…  相似文献   

3.
所谓死刑复核,是一种对死刑判决和裁定进行专门审查核准的特殊制度.1995年4月,经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聂树斌被判处强奸罪有期徒刑15年,故意杀人罪死刑,数罪并罚被执行死刑;2005年1月,真正的杀人凶手王书金被抓获,而聂树斌早已于10年前被执行死刑.  相似文献   

4.
2007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收回了下放20多年的死刑复核权,体现了尊重保障人权、防止冤假错案的程序理性,昭示着中国刑事司法的进一步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作为“防止错杀”的最后防线,死刑复核制度要真正发挥“保障人权、防止冤假错案”的功能,仅仅实现法律权力上的归位显然不够。  相似文献   

6.
世界范围内关于死刑存废问题的讨论已经持续了两个多世纪,其中民意是否应当对死刑废除产生实质性影响、死刑民意是否是死刑废除的必要条件始终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在废除死刑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历史趋势的背景下,文章分析了死刑民意与死刑废除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反对死刑的民意形成的原因,并相应地提出了引导民众死刑观念转变的策略,以期对我国顺利融入废除死刑的历史潮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变迁发展,废除死刑越来越成为主流趋势。目前,大多数国家只是保留暴力性犯罪死刑,而贪污贿赂犯罪属于非暴力性犯罪死刑理应得到废除。我国也有部分学者提出了死刑废除理论,为废除死刑提供理论基础。同时非暴力性犯罪在法律方面、人权方面都显现出了适用死刑的不正当性,基于这些原因,阶段性废除贪污贿赂犯罪死刑适用,发挥死缓作用,以终身监禁制度部分替代死刑适用为日后我国死刑的废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死刑的废除     
本文将围绕着死刑的产生和发展,死刑逐渐被各国废除的原因及我国死刑的现状来谈论死刑在我国的发展趋势。本文意在阐明:废除死刑是大势所趋,但是中国在当前情况下,应该先对死刑进行严格的限制,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再将死刑废除。  相似文献   

9.
发除死刑已经是西方国家刑法中的一种趋势,到1990年10月止,世界上已经有47个国家全面废除了死刑,其中对普通犯罪人(不包括战争罪等特殊犯罪)废除死刑的国冢和地区有18个。近10年来,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都加入了废除死刑的行列。2007年12月20日,联合国大会讨论有关司性问题,会上有104成员国支持暂缓执行、54国反对、29国弃权,最后联大通过了全球暂缓死刑的议案。我国刑法学界已在慎用死刑与限制死刑上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在死刑存废的论证上还存在诸多争议。  相似文献   

10.
在2007年12月18日的联合国大会上,104个国家代表投票通过全球暂缓死刑、54国反对、29国弃权。该议案要求各国尊重国际对死刑的标准并暂缓死刑。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投了反对票。截至目前,世界上还有超过1/3的国家和地区保留着死刑。在中国,"生刑过轻,死刑过重"、"缺少中间环节"的情况已经形成了一个刑罚复仇的漏洞。  相似文献   

11.
死刑存废的国际论争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性废除死刑和限制死刑的运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废除死刑的呼声古已有之,从“生命神圣不可侵犯”的信仰主义说教,到“基本权利绝对不能剥夺”的人权说都主张死刑废止,尤其是以贝卡利亚为代表的近代启蒙思想家所提出的自然权利学说,更构成死刑废止的一块重要基石。从200多年前贝卡利亚提出废除死刑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有关死刑存废的争议就从未停止过。在当前世界人权运动方兴未艾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死刑存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死刑立法和司法现状可谓问题颇多,现行刑法的死刑罪名多达68个。中国《刑法》中死刑罪名的泛滥乃至司法实践中对死刑过度适用的现状,与当今世界的法治发展进步趋势是背道而驰的。赵秉志认为,死刑的废止不能仅仅停留于方向性探讨呼吁,如果不涉及废止死刑的具体路径,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至少可以说作用极其有限。中国死刑的废止过程应与社会文明程度、法治发展状况乃至人权发展水平相适应。可以经过如下三个阶段:至2020年先行废止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再经过10、20年的发展,进一步废止非致命性暴力犯罪的死刑;2050年前后全面废止死刑。在死刑…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1月17日,在联合国大会的一个委员会中,99个国家代表投票通过全球暂缓死刑。鉴于前两次决议草案均告失败,提案国此次放弃了全球现在就废除死刑的最大要求,而是代之以中止实施现有死刑判决的备忘录,为将来全球范围全面废除死刑做准备。在各国代表中,有99国支持暂缓死刑、52国反对、33国弃权。  相似文献   

14.
在2007年12月18日的联合国大会上,104个国家代表投票通过全球暂缓死刑、54国反对、29国弃权。该议案要求各国尊重国际对死刑的标准并暂缓死刑。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投了反对票。截至目前,世界上还有超过1/3的国家和地区保留着死刑。 在中国,“生刑过轻,死刑过重”、“缺少中间环节”的情况已经形成了一个刑罚复仇的漏洞。  相似文献   

15.
目前应否对贪污贿赂罪废除死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是主张将来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废除所有的犯罪的死刑的.但是,在保留死刑的前提下,保留哪些罪的死刑,是不是应当首先废除贪污贿赂罪的死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早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就有赵秉志、邱兴隆等著名刑法学者提出废除包括贪污贿赂罪在内的经济犯罪的死刑;此后,湖南学者王明高在其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提出同样的观点;2005年,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江必新向全国人大提出议案表达了这一观点;最近,著名学者周永坤教授在<法学>月刊撰文主张"废贪墨罪死刑".  相似文献   

16.
文中运用经济分析方法探讨了我国的死刑政策,指出了在死刑成本核算上存在的诸多误区,以及由此导致的法律及社会后果.提出了可用终身监禁或不减刑的无期徒刑替代死刑的观点,并分析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目前的死刑设置状况,探讨我们的进步的必要性及仍待改善的空间,提出限制死刑的立法建议,本文考虑到中国的死刑文化背景所导致的死刑废止论的法文化困境。虽然困难重重,笔者认为对死刑的限制是大势所趋。死刑的限制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同时法者也应当考虑到社会的稳定,稳步助推死刑限制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死刑,又称为生命刑或极刑,是国家对罪行极其恶劣的罪犯所适用的剥夺其生命的刑罚,它是所有刑罚当中最为严厉的一种。但是我国现阶段确实还不能废除死刑,需要完善死刑,改革死刑,更好地发挥死刑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典型的非暴力、经济性犯罪的腐败犯罪,基于死刑的法治缺陷以及贪污罪和受贿罪的罪质特征、产生原因等,贪污罪、受贿罪死刑的废止是中国刑事立法发展的必然前景。但是受制于中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尤其是当前反腐败形势的制约,立即或者在短期内废止严重贪污罪和受贿罪的死刑尚不现实,因而需要对严重贪污罪和受贿罪的死刑从立法和司法上予以严格控制。立法控制由于能够在源头上实现限制死刑适用的目标,因而立法控制是死刑  相似文献   

20.
在现阶段无法彻底废除死刑的情况下,死刑的执行方式越发受到公众的关注,枪决还是注射正成为人们衡量死刑执行人道化程度的重要标准。日前,就济南"7·9"爆炸案主犯段义和被执行死刑一案,李曙明先生撰文《枪决还是注射,这是个问题》(9月13日《南方周末》),将坊间对于注射死刑成为官员"待遇"的非议直陈报端,读来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